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2-01 09:38:51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改革,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多样性非常强的学科,尤其是初中化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这一重要部分,对初中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重视这一点,提高对初中学生化学学习中探究能力的培养的重视度,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和能力.

一、吸引初中学生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爱好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首先得从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入手,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紧抓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让初中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化学教学探究中来,在愉悦、轻松的化学探究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化学探究能力和学习质量和水平.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地吸引初中学生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第一,初中化学教师要紧抓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跟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和想法特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不可以用自己成年人的看待问题和学习的思维方式去教学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生动风趣的化学实验比枯燥的书面文字更容易吸引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比如说苏教版初中二年级化学教科书下册中关于《镁的化学反应》这一知识点,初中化学教师如果光靠书本中的关于《镁的化学反应》这一知识点文字叙述来教学初中学生是无法真正地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探究能力,而如果初中教师通过实际的化学实验操作来辅助课堂教学,利用镁的燃烧等直观、形象的镁的化学反应可以达到有效地吸引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的目的.第二,初中化学教师做化学实验时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化学教师可以从初中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中找到关于初中化学知识的实际表现,从而增强学生化学学习中的亲切感,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创造初中学生化学探究学习的机会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想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和探究能力,就必须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多的化学实践探究学习的机会.初中学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主体,初中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和实践探究的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将初中化学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从而有效地调动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化学教师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多的化学实践探究学习的机会以达到培养学生化学探究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多为初中学生创造化学自主实验的机会.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出于初中学生的安全考虑、学校的化学实验基础设施的不足以及初中化学教师的实验观念不高等原因,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中很难真正接触到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大多时候都是化学教师通过个人课堂化学实验演示来将化学书本中提到的化学反应等知识点展现给学生看.初中学生接触不到化学实验的真正实践操作,自然也不能够透彻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也没有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创造更多的化学实验教学的机会,将化学实验教学的主动权交到初中学生的手上,让初中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学习的方式有效地提高自身化学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目的.第二,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实际生活中创造化学实验探究学习的机会.初中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初中学生细细观察,就能够在日常实际生活中找到化学知识的体现,从而锻炼初中学生化学探究能力.

三、突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性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教学部分是最能够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的手段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突出强调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化学探究能力.化学教师突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化学教师可以通过根据化学书本中的知识点设置化学实验论题,让学生通过自主进行化学实验的方式探究化学实验论题的最终答案,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突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性.第二,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让初中学生之间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学生合作实验进行探究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规避初中学生在进行个人自主实验中容易发生错误而没能及时发现的弱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的正确率.综上所述,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趣味,吸引初中学生化学探究学习的兴趣,给初中学生创造更多的化学实验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同时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实践探究能力.

作者:陈为銮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九龙口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中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前沿阵地,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化学教学进行了大量改革和尝试,如合作探究法、实验探究法、目标激励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和初衷都值得肯定[1]。然而,现在很多高中名校仍实施单独招生,化学为必考科目,考试难度远大于初三化学毕业会考的难度,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很看重考上高中名校的学生人数。这种现象导致我国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仍然集中在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上,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学习能力培养没有足够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一,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会丧失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笔者作为一名先后从事高中、初中化学教学十多年的教师,就初中化学教学改革谈谈看法。

二、目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初三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对化学学习的态度、学习兴趣与方法[2]。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产生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又有学校及教师方面的原因,这些问题对化学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1.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学生课前没有认真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跟不上教师节奏,学习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状态。课前预习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使学生提前知道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听课的时候就想着问题,带着疑问去听。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难点和重点上,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课后复习对巩固所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初三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较大,每天完成各科作业已使他们疲惫不堪,多数学生抽不出时间复习当天所学知识,极大影响学习效果。

2.学校师资力量配备不完善。虽然化学是中考必考科目,但有些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化学教学,在化学教师的配备上有所欠缺。目前,很多学校每个化学老师教4个班已成常态化,尤其在城市,因教学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每个班的学生人数通常超过70,因此每个教师所教学生人数就将近300人,使每个化学教师均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常常要利用双休日的时间才能完成作业批改。此外,农村有些学校的化学教师根本不是化学专业毕业的,属于跨专业教学,在化学教学设施投入上不到位,甚至连基本的实验用品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提高。

3.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3]。目前,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部分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有待提高,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板书教学比较排斥,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初中化学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力求准确、流畅、简洁明了,在板书上应字体工整、条理清晰、布局合理。(2)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课堂功利性太强。很多教师课堂教学完全以考试为中心,只讲与考试相关的知识,而那些不考的知识则基本不讲,不惜割裂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于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3)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差异性。目前,多数化学课堂中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严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占据整个课堂的主导地位,所有教学内容都按照他们的安排有序进行,可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处在同一水平上,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解速度。除此之外,教师很少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缺乏了解,很少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进行调整,自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不会反思。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教学有效性。

三、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目前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重视教材,用好用活教材。九年制初中化学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有很多优势。例如,拓宽知识面,内容安排更科学合理,教材语言生动、图文并茂,重视课堂实验且趣味性强。教师应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教材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使学生活学活用。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要突出重难点,力求使学生理解透彻。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论一般编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之中,对于这样的教材内容,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走进问题当中,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具备问题意识,形成探究能力[4]。

2.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课本上的一些实验不能靠理论讲解代替,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一边做演示实验一边对学生进行有关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感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枯燥,而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的。教师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创新实验。例如,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可以向自制的简易天平中倾倒二氧化碳;介绍易燃易爆物质时,可补充氢气的爆炸实验及白磷的自燃实验。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创造条件,寻找代用品完成部分实验,如蜡烛及其燃烧、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用品完全可以用学生自己的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而老师只需提供澄清的石灰水;至于实验中使用的酸碱指示剂,则可用果皮、鲜花自制。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扼杀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很多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实现素质教育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尤其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意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在教学每个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机会和动手实验机会。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组织问题,注重提问艺术,合理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激发对知识的渴求,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两个问题:(1)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尤其在学生答错问题时,维护学生的自尊,尽量多鼓励、少批评。(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具有艺术性和针对性[5]。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不能一概用“好”、“不错”这种毫无特点的评价方式,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教师在评价时还要说出这样评价的具体原因,让学生心悦诚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政府及学校要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同时重视对年轻老师的培养,化学是实验学科,要想上好这门课除了需要付出很多精力还需要有教学经验的积累,尤其对年轻老师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派年轻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另外经常与兄弟学校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促使教师教学水平稳固提升。在教师配备上也要合理,正常情况下,一名教师教两个班级,以便教师有充足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工作。另外,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摸清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掌握知识状况,以便对教学目标与教学进度做出及时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本文根据目前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材的灵活运用、实验教学、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改革。近几年的教学效果表明,采用以上教学改革措施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实现教学相长,为后续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谌朝霞 单位:益阳师范艺术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突出问题设计,让课堂探究围绕问题展开,学生不仅能获得必备的知识,同时问题还给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作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问题所蕴含的价值,同时要兼顾到全体同学,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梯度,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遵循什么规律呢?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

问题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巧设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化学探究活动顺利展开,提高课堂探究的质量;同时,在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通过问题引导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所以,在化学课堂中“设疑”就是问题设计的本质所在。因此,化学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如在探究“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小节时,教师首先可以从超市买来学生熟悉的蛋黄派,引导学生观察,然后设计问题:①袋里充的是什么气体?它有什么用?该气体应具备什么性质?②你能通过实验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吗?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问”的意识,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在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并给出自己的大胆猜想,从而为活动探究做好铺垫。

二、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发展,把握好问题的层次性,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衔接及过渡,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特别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个小的问题,让学生围绕小问题展开学习活动,遵循知识的学习由易到难、步步推进的原则。例如:在学习《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时,教师可提出问题:“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同时与稀硫酸反应都有什么现象?反应速度一样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探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还能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又如学习“分子”时,设计问题: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时微粒发生怎么的变化?②从微粒角度说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③参照氧化汞的分解,分析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微观过程。通过问题设计来展开课堂学习活动,遵循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让每位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自己探究活动的主题,以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三、根据具体内容设计问题时,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对于化学学科所设计的开放性问题,因为没有唯一正确的解释或简单的答案,因此在解决开放性的化学问题时,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而使其充分体会到化学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如在实物教学素材的挖掘、改进和重组时,可以结合小小注射器,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以注射器为载体,凸显它在微粒的性质、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检验、制备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几个实验中所发挥出的实用性,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将注射器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开放性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培养自己思维的开放性,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到知识的关联性,突出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设计化学课堂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问题的关联性,一般以先行问题的答案作为后继问题的前提,不同问题环环紧扣,形成对知识对象全过程考查的思维态势,构成问题链,形成问题组。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有关空气的成分时,对于问题“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这一演示实验的讨论时,因为这个问题很难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所以教者不妨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设计问题组:①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②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全部是氮气吗?③“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其容积15的水?学生对于这样相关的三个问题的研究,思维能力一步步向纵深发展,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总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问题设计,同时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让学生通过问题不仅获得必备知识,同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林景华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

第四篇: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先进的化学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研究从而创造新知识。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出特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兴奋点,以便调动学生的兴趣。如:设计出精彩的引言、向学生讲述化学家的成长故事、化学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2.实验探究,激发兴趣。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要求学生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去认识丰富多彩的化学,勇于去探索化学的奥秘,帮助学生养成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教师可以先做几个实验,如:“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等一连串有趣的现象,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燃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化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成了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忠实而有效传递的过程,教师只充当着既定知识内容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化学课堂中教师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学习程度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片面地按教案设计教学,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让学习什么就学习什么。因此,学生始终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接受学习,学习失去兴趣,整个课堂成为单纯的知识大杂烩,教师没有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探究,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不够;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就应把学生纳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并听取学生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的意见,这样就实现了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并提出课堂教学意见,既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又高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参与、评价和反思,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并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起着有效的辅助作用。1.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感知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化学实验或化学现象不能直接搬到课堂上,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如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借助有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氯化钠的制取过程、钟乳石与石笋的形成,促进视听结合,刺激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探究欲望。2.利用多媒体,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利用网络技术收集所需信息,通过数据处理技术绘制图表、分析数据等。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利用网络等渠道认识食盐的用途,围绕“食盐的妙用”课题制作资料卡片,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可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引导他们总结氯化钠在食品、医疗等方面的用途。另外,学生还可借助网络通信平台与教师交流,或者班级论坛讨论问题。

四、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教学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能进行枯燥的讲解,最好是结合鲜活的事例,进行巧妙的渗透。比如:我在上初三化学第一节课的时候,让学生举例说明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来的预设是想让学生说说化学的有用性,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意外的情况出现了:很多学生举出了化学对生活不利的例子。比如,新装修的房子,不能立即入住,因为有毒;某些饮料里添加了塑化剂,不能吃;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导致新鲜的大米不能立即吃;咸鸭蛋里可能含有苏丹红等,当然很多学生说出了化学的有用之处。同班学生被这个简单的问题分成了两个“派别”了,出乎了老师的预设。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没有训斥那些“拆台”的学生,也没有批评他们都往坏处想,而是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总之,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实验探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作者单位:学)

作者:刘宏权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五中

第五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所谓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心理活动。虽然非智力因素和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非智力因素产生的作用却是任何其他因素无法取代的。尤其是对智力差别不大的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就显得更为明显了。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非智力因素的价值,要从多角度入手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以确保化学课程的目标最大化实现。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过程对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进行论述,以为高质量化学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行为。对于学习来说也是一样,积极地学习态度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化学课堂活动之中,能够在主动学习中认识到化学学科的存在价值,进而,为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做好基础性工作。那么,在化学课堂中,我们应该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率呢?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应用,以及成果,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下认识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以积极地学习态度走进化学课堂,成为课堂的一份子,同时,也能确保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保障。也就是说,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打破应试教育下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来给课堂增添生机,重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好基础性工作。例如:在教学《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时,我选择了生活情境创设法,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到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在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我们人体所学要的有机营养元素,比如: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素呢?有学生说:鱼类还有蛋白质;大米、馒头里含有糖类等等;还有学生说:胡萝卜里含有维生素、瘦肉里含有维生素等等;引导学生积极地发言,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本节课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3.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学生的竞争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主动求知活动,进而,真正的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中做好基础性工作。例如:在教学《化学方程式》时,我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②为什么在写化学方程式时要保障等号前后的质量守恒?③向上和向下的箭头要标注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标注?④化学方程式中的一些数字的存在是为了保障质量守恒?……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答,之后,我在根据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一来能够加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相关的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来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在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探究化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效的实验演示、操作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要鼓励学生在动手实验操作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实验能力。例如:在教学《制取氧气》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相关的实验工具,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自主实验,并引导学生自主写出相应地化学方程式,同时,也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学习化学、探究化学的欲望。总之,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作为一线化学教师的我们要认识到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促使学生获得健全发展的同时,也确保化学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

作者:张峻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第一中学

第六篇:小组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生对于化学这门课程了解较少,加之化学概念抽象难懂,同学们很难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导致很多学生产生了厌烦心理.随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被激发,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改观.与此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彼此分享学习经验,在收获成绩的同时也收获了友谊.本文就小组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作用进行简单的阐述,供授课老师和部分家长指导和参考.传统教学大都采用满堂灌的学习方式,即授课老师面对全体同学进行知识讲解,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大大降低了课堂的利用效率.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小组学习逐渐得到教师的认可和同学的欢迎.所谓小组学习,就是教师根据学习任务要求对全体同学进行分组,组内每位同学分工明确,彼此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化学概念抽象难懂,化学教学也时常进行试验课程,所以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小组学习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下面我就小组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小组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有至理名言是这样说的:“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好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了责任感”,可见兴趣在学习中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学习兴趣的理解,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喜欢,或是一种好奇.因为兴趣就是对某种事物的倾向性选择,是一种心理过程.如果一个学生对于化学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他便会非常愉快地去学习,而且学习效率会很高,自然掌握的知识就越全面,学习成绩就越好.小组学习的首要作用便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小组学习有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其他同学,同样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请教别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极大地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普遍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小组内每位成员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可见,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家长的保护之下,很少与其他同龄人进行交流,集体意识严重缺乏.然而,客观来看随着经济发展,今后人类面临的问题却越来越复杂,单凭个人的能力解决问题远远不够,如何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应该受到重视.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实行小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最佳途径.初中化学的小组学习一般是由老师根据同学的能力、性格以及平时成绩的不同进行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参与任务学习.学生一般在小组中通过交流探讨,得出一定的集体认识,然后再经教师逐步指导最终得出最佳结论.为了提高同学的积极性,老师会对各小组以及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习困难的同学也得到了大家的帮助,随着掌握的化学知识逐渐增加,自信心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特见解也会敢于大胆表达.可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集体力量,带动全组学生的团体意识.特别是在一些实验课程中,因为个人力量无法完成实验操作,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相互帮助,充分调动集体的参与力度,发挥集体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课堂的主体是老师而非学生,学生仅仅是课堂单纯的旁观者和聆听着.没有全身心的参与学习,不仅学习成绩得不到有效提高,学生原有的创新能力也会被泯灭.举个普遍存在的实例:普通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从老师教导,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即使老师对某方面知识的讲解存在错误,仍有部分学生会全然相信.化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学科,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每位成员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群体之间或者学生与老师之间,通过相互讨论容易受到某一方面的启发.不同的思维方式汇聚一起,学生的创新能力便得到了有效提高.

4.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因此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对于学生相当的严格,常常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师生间只是一味地传教,作为学生只能听课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课堂之后,学生不再是只管倾听,而是与老师之间彼此互动,进行平等交流.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而言,单凭简答的讲解学生无法完全理解,需要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便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在合作学习中老师和学生通过任务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各抒己见、相互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困难同学进行单独指导,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构建了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学习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倡导小组学习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探索性学习方法小组学习不仅实现了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也践行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由于小组学习在我国中学教学中开展时间较短,实践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小组学习,并应当避免以下两个问题问题:首先,探索讨论是初中化学教育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的探究过程不同于直接接受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探究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很可能出现学生纠缠于疑难问题的情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决定了这些问题无法避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对内容进行仔细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对学生探究中难题进行确定,同时对这些难题的应对措施进行有效设计,通过课前预习等方式是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克服这些障碍,进而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其次,防止出现两级分化的情况.教师对小组进行划分时应当对学困生和学优生进行合理搭配,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能够相互帮助.此外课堂教学中很多学困生常常由于自卑或者缺乏兴趣而不愿主动回答问题或者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由于小组学习本身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如果任由那些不爱参与的学困生自由散漫下去他们的成绩为越来越差,最终在班级中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激发初中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培养了团队意识,具备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小组学习由于采用的是异质分组方式,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以及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各不相同,通过彼此的交流合作,很容易发现新视角,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崔海涛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第八中学

第七篇:初中化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构造课堂秩序,培养创新意识

师道尊严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但是在高度发展的今天,它会成为束缚师生发展创新的一道屏障。化学课堂中,构建一个民主平等、自然和谐的课堂秩序,在这个新秩序中,不仅是教师讲学生听,再提问找学生回答,而是允许讨论、观点异议,形成多维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勇于发现问题,专注于解决问题,从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发展。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又富于启迪性。例如,在有关“碳单质常温下的稳定性”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的字画,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染造成危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都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创新的欲望。在学习了化石燃料以后,经过讨论、归纳,学生们都知道了煤、石油的形成机理及其用途,有同学提出: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它是否可转变成金刚石?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虽然在初中阶段他们提出的问题难以得到圆满的回答,但他们那可贵的创新精神是必须发扬的。

二、多角度评价,使创新充满活力

传统的教学评价重结果不重过程,评价没有贯穿在学生的全部学习生活中,往往使萌芽的创新不能持续,激励作用受到削弱,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创新的发现……作为老师都应积极地关注。如今,无论是在课堂上,实验室,能力活动课上,我都能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评价:“你的观察真仔细”、“你又有了新的收获”、“你真有耐心”“、你的实验方法真新颖”……教学中注重了评价的激励性,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学生们定会尝到创新的甜头,从而萌发更多创新的冲动。

三、轻负高效,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在实施创新教育的同时,让学生背过分深重的负担,就失去了创新的意义,如何轻负及高效,也是化学课堂必须研究的对象。如何在内容及形式上解放学生和自己,做到轻负高效,增强创新的原动力?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做到针对性强、运用性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乐学、好学。大家都知道,习题有利于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单一的题型和测试目标限制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已有的习题进行改造,重视习题的创新。在重视基础的同时,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与实践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性的或实践性的习题能形成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同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新的化学课程,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诸多问题,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从基础入手,逐步夯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三个面向”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新人才。

作者:董书武 单位:江西省革命老区会昌珠兰示范学校

第八篇: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探索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自有了人类文明以来,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就充斥着万千生活,一方面把人类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另一方面也使自然生物的发展更加迅速.因此,学好化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初中,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认识常见的化学用品与化学反应,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更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掌握学以致用的技能,所以生活化教学便成了初中化学提倡和鼓励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让书本知识形象地呈现在生活中,令学生印象深刻,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发掘未知领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从万物的生长到生命的延续,无一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同时,化学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精彩、更加五彩缤纷.因此,了解化学原理、掌握化学规律,不仅可以让人们更自在的生活,还可以帮助人们模拟自然的演变,创造出想要的结果,从而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尤其是在这个资源相对匮乏、环境不断恶化的现代社会,学会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甚至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质能源.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大多数的学生在初中才开始接触化学,而且不同于其它学科,化学是在揭示生活中常见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所以会显得有些抽象和深奥.如果只依据书本来授课,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有些吃力,不易理解,但如果联系生活,实现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发现化学反应原理,不仅可以让书本知识形象生动化,也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更讲究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体现,也是激发学生潜力的体现.学生通过不断观察,发现生活中各种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常识,知道如何处理身边发生的紧急化学事件,杜绝愚昧,相信科学,才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发现学习乐趣,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1.从熟知事物入手

化学学习也讲究循序渐进,所以初中生活化教学可以从身边最熟知的事物入手,让学生一想就通.例如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联系一下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所以我们看不到它的存在;氧气不易溶于水,水里有少量的氧气,所以人类和鱼类都有氧气可以呼吸;氧气不会燃烧但是会助燃,所以灭火的根本方法就是隔断氧气,不仅可以用水灭火,也可以用铺盖法灭火;氧气的性质比较活泼,会和暴露在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吃剩的苹果在空气中会变色、铁钉放在空气中会生锈,这些都是跟氧气反应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授课下来,学生可能会立即感觉到氧气的存在,并结合生活中这些实实在在的现象,熟记氧气的性质.又例如讲酯化反应时,醇类物质和弱酸类物质在加热、催化的条件下会生成酯类物质,酯类物质具有芳香的气味,即在炒菜时放入料酒和醋等调味品,炒出来的菜会很香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不仅会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也会发现生活常识中所隐藏的化学反应,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努力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结合社会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然而,自然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一直这么用下去总有一天会用完.而且工业的发展也造成了环境的恶化,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地球变暖,制冷电器所排放的氟里昂破坏着臭氧层,让人类遭受更多的紫外线辐射……这一切后果都需要人类研究并利用更良性的化学反应来弥补,新能源、再生能源的概念也由此产生,教师在讲这类课程的时候要尤其注意分析强调.例如在讲可燃性的气体时,教师要带学生分析哪些是最有效的清洁能源.氢气是可燃性气体,而且燃烧产物只有水,属于最清洁的能源,但是由于其密度太小,易泄露,不易运输,所以暂时不能被广泛利用;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也属于比较清洁的能源,但是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泄露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不能算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甲烷是可燃气体,俗称天然气,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毒无害,而且在自然界中甲烷的分布非常广泛,也可以通过动物粪便、秸秆等发酵得来,属于可再生能源,值得推广使用,所以就有了西气东输这个浩大的工程.西气东输不仅使资源合理分配,也保护了自然环境.又例如现在石油资源也比较缺少,而汽车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寻找可替代性资源又成了当务之急.在介绍新能源时,教师可结合现有案例进行授课,为解决石油资源缺少的问题,现在已发明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其利用的原理就是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也就是化学中电解质与电解液之间的可逆循环反应,这样不仅节约了石油资源,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与可再生性.除了发明电动汽车外,人们还发明了太阳能汽车、乙醇汽车等,这些都是资源优化利用的代表,尽管由于技术的局限,现在还不能被广泛使用,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总有一天这些发明会造福人类.通过这样一系列理论联系实际的生活化教学,学生既学到了先进的化学知识,又了解了全世界能源的格局与发展趋势,从而会更加珍惜资源、善待资源,也会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未来可能会研究出更清洁、更环保的可再生能源,造福全人类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行教学生活化,教师善于将书本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所创造的价值,懂得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学会科学地生活,并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全世界现有资源的分配与利用,懂得分析什么是清洁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学会合理利用资源,也会有节约使用资源的意识,多使用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并努力研究出新资源,为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繁荣,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作者:顾云龙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沿河中学

第九篇:初中化学探究式课堂的设计

没有人能否认实践的力量,理论知识无法带领我们创造出新的事物,只有不断地实验和坚持不懈的将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运用才能创造出新的事物,时代的进步来自于对前人成果的实践和运用,但更多的是来自于本时代的不断创新。身处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再加上对近代历史的回顾,创新对于每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创新的根源来自于对新事物的不断探究和孜孜不倦的探索历程。所以教育者可以通过探究式课堂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我以初中化学为中心进行说明。

1教育者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注意对时间的分配,给学生进行自我思考的时间

教育者无法对初中化学课堂的时间长短做出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对课堂时间的分配来提高教学质量。探究式课堂讲求学生的自我思考和探究,所以教育者不应在课堂上一直授课,应给予学生进行自我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探究来解决实际问题,探究式课堂的中心可以说就是在这里,而通过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十分有效。

2教育者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合作进行问题的探究解决

初中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之上的课程,所以教育者在授课的同时要对学生讲解实验的内容和注意事项,而这个时候教育者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来讨论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试管加热为例,教育者可以让学生讨论试管的摆放方式,试管放置液体的体积以及安全性,在集思广益之下,教育者再对讨论结果进行指导,学生则既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了探究思维。

3教育者与学生进行沟通,将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以确立探究式课堂的教学方法

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必不可少,教育者可以从学生那里反映的情况对探究式课堂进行改进,逐步提升在探究式课堂下的教学质量;而学生也可以从交流中获得知识以及懂得如何配合教育者的教学方式。综合而言,教育者首先应对课堂时间进行分配,给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合作并探究解决问题;最后教育者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从而提高探究式课堂的教学质量。

作者:林志霞 单位:吉林省桦甸市第九中学

第十篇: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个体的智能是单一的,但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他将智能重新定义为人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个体突出的智能,突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元智能理论讲人类的智能分为九个范畴,分别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智能.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充分、全面地认识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并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发掘资优学生、扶助问题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智能的全面发展,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提升.

一、如何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1.情境创设,动手操作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该着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并且可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教学手段.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化学教学情境,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化学中有很多问题是建立在空间想象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推敲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数理—逻辑智能和空间智能.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时,课题1中原子的构成是通过立体的图片或动态空间解析图展现给学生的,教师可以创设原子世界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原子的构成原则和形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思考并绘出其他原子的结构图,最后通过语言具体地将其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多元智能如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化学学习是书本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通过身体操作产生化学现象,得出化学结论,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模拟地球植被被破坏后氧气被耗尽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氧气的重要性,随之进行实验制备氧气,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省植物生命的存在,激发学生保护植物,爱护地球的意识,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存在智能和内省智能.情境创设,将学生融入化学世界中,在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多元智能,使学生个体在自身基础上更加优秀.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共提出了37个实验,其中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这些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即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变化规律的再认识,从本质上说,其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也是一致的.由此,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仅要求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推动情感升华以及科学方法教育等各方面进行指导训练,力求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学科知识的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充分领略化学学科这种特殊的魅力.

2.自主思考,分组合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是被动接受和自我消化的过程,不仅教学效果差,学生个体的智能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遇到问题后相互交流、思考与探索,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划分学习小组前,教师应对每一名学生的多元智能进行考察,即发现每个学生个体独特且优秀的智能,并根据这些个体的独特智能划分学习小组,让每一个学习小组里的同学都能分工合作,发挥自身的特长.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的存在,受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的综合作用,每个人的多元智能发展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擅长分析思考,有的学生擅长语言表达,有的学生则擅长组织领导.所以,教师应根据这些学生的个性品质合理分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发挥自己的智能,充分展现自己.这样一来,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发展和提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化学学科的深入学习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3.多元评价

传统智能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这种对智能的定义过于狭窄,所以受这种智能理论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不全面的.很多有着独特且出色智能的学生由于没有在普遍认可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上表现出色则被认定为差生,但其拥有的独特智能往往是一般人穷其一生都无法超越的.所以,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寻找并发现学生个体的多元智能,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提高,针对学生的智能进行多元评价,明确学生的强势和弱势,取长补短,充分提高学生个体的智能.

二、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是一个个个体,而被看成了一个学习的整体,大部分学生的表现被认定成了所有学生的表现.而我们都知道,学生个体因是本身智能的差异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而表现出来的能力差异则更大,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有效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有效的训练和提高,对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是极有好处的.

2.改善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而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元智能化理论,注重学生个体的表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发挥其自身特长,多元评价学生个体,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是极有利的.

三、总结

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充分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若能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需要不断探索与思考,建立新的教学机制和评价体系,充分意识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发展自我,全面提升自我.

作者:郝美华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