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外作业优化设计探讨

时间:2022-01-28 02:52:52

初中化学课外作业优化设计探讨

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的主要媒介。教师们都知道“要想成绩好,作业少不了”,但事实上很多作业的功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化学课外作业是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起到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化学课外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出发,浅谈笔者对初中化学课外作业设计的几点做法。

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找到自我空间

在所罗列的作业中让学生选取自己所喜欢的、有能力完成的作业,通过“分层”来设计作业难度。一般来说,确定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因此,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的差异,为各类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自由地选择,从而使每名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刚刚给学生介绍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节后,笔者布置了四道课外作业:(1)10克KCl完全溶解在3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100克10%的KCl溶液加10克水后,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向100克10%KCl溶液中加10克KCl,待完全溶解后,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13克锌恰好与10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试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笔者要求学生第(1)题必做,(2)(3)题尽量完成,(4)题选做。这样,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化学能力得到提高。由于分层作业的难度适宜,选择自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掌握了知识技能。当然,笔者还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挑战。

二、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趣味性作业”中体验实验的乐趣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单调乏味的学习,不但使学生疲劳,而且还会产生厌倦心理和抵触情绪,所以,兴趣也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内驱力。由此可见,在作业设计上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例如,在学生刚刚接触化学时,笔者在讲解“绪言”后,让学生在家里当魔术师,将几朵紫色喇叭花分别泡在肥皂水、厨房中的食盐水、碱面水和食醋中,观察紫色小花的变色情况。假如找不到紫色小花用紫色卷心菜代替。这样,在很自然情况下就布置了一道“趣味性作业”。再如,在讲完“溶液pH测定”后,我发给每名学生几张pH试纸,要求学生回家测出感兴趣的物质的酸碱度并记录。在所交作业中学生所测物质五花八门,有牙膏、酱油、食醋、西瓜、水、唾液等。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还充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作业”中体会协作的重要性

由独立走向合作,是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既然倡导学生合作性作业,就要考虑完成作业的方式,绝不是相互之间抄袭作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地组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从方法上,多布置一些探究性作业,也就是学生不容易独立完成的,迫使他们寻求他人合作。例如,在学习完“酸碱盐”后我就布置了几道“小组作业”:(1)利用厨房中可以找到的物质去鉴别食盐和纯碱,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小组经过讨论分析,找出相应物质并在家中实验所选物质是否正确,最后写出实验报告。(2)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洗发用品是酸性还是碱性的?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从清洁效果和保护头发的角度考虑,你认为怎样选择洗发用品比较好,为什么?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大胆发言,相互补充。

四、探究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作业”中尝试创造的奇妙

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总之,化学作业的设计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化学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化学作业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李昱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雷大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