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实践论述10篇

时间:2022-06-16 10:33:21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实践论述10篇

第一篇

一、激发学习兴趣,营造互动环境

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互动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化学,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以人教版初中化学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本节课类型为活动课,主题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师首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相信大家都看见过蜡烛燃烧,但是同学们有没有认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呢?本节课,请大家利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相信大家会有新的发现。此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并分发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这时,学生个个兴趣高昂,开始交流互动。有学生问燃烧时会有什么变化呢?蜡烛的颜色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烛芯为什么是纯棉线的呢?还可以是其他物质组成的吗?蜡烛燃烧时为什么火焰会越来越高呢?教室里的讨论声越来越多,学生提出疑问,相互交流互动,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丰富互动形式,活跃教学氛围

教师在采用互动式进行化学教学时,应该丰富互动形式,不拘泥于单一方法,只有不断丰富互动方式,给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不断活跃课堂氛围,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讨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探讨,给学生留下互动交流的空间,保证互动式教学的顺利进行。以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第一节《水的组成》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我们人类每天都依靠水才能得以生存,俗话说人可以三天不吃饭,但是不能一天不喝水,但是同学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吗?水的化学式又是什么呢?我们利用水做实验又可以有什么收获呢?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接着,教师进行电解水实验,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实验结束后,教师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对实验进行互动探讨,包括正负极产生的体积比例是多少,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是否一样,又该如何验证呢?通过层层互动和探讨,学生都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并实践证实,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互动交流能力。

(二)组内自主互动,鼓励提出质疑

师生互动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宜人的教学环境,但是组内学生间的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组内成员通过自主互动,可以更深一层次地交流思想,拓宽化学思维。此时,教师以组内成员身份参与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大胆探究。以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第一节《水的组成》这一课为例,教师做完电解水实验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组内成员就“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是否一样,怎么验证”进行互动探讨。此时,学生开始绞尽脑汁想是否该继续下一个实验进行验证,有学生提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负极气体进行观察,然后用带火星的火柴棒来点正极气体。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负极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所以是氢气,而正极可以使带火星的火柴复燃,所以正极产生的是氧气。学生从开始实验到观察实验过程到得出结论都是在互动交流中得出的。

三、设计课后作业,拓展互动空间

课后作业可以作为课堂的补充,让学生在作业中巩固课堂知识,学以致用,同时可以把互动形式拓展到课外,有效拓展互动空间,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成绩。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七年级第三单元课题4《爱护水资源》这一课为例,学生学完这一课时之后,可以布置一道开放式作业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即假如你是一位总设计师时,为了避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你会怎么样处理南水北调工程?由于这是一道开放式习题,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依据问题进行互动探讨,把互动延伸到课外,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有些提出在两岸多种树木和植被,减少两岸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甚至有学生提出在紧急情况还可以使用管道用水。由此可见,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作业来拓展学生互动空间,让学生多一份交流与互动,吸收和容纳更多的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化学成绩。总之,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可以积极采用互动式进行教学,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置互动环节,最大化活跃课堂氛围。互动式教学非常适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它不仅可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还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交流与合作,使自身能力得到整体提高,最终提高化学成绩。

作者:邱素萍工作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陈洋实验初中

第二篇

1.概念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要和学生已有经验相结合。

化学和人类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初中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往往依据学生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初中化学学科内容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经验对化学概念教学影响较大,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之前就有了相关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事物非本质的认识。如农村学生更多地把“燃烧”与木柴、稻草、风箱等联系在一起,城市学生更多地把“燃烧”与焰火、天然气、火箭发射等联系在一起。农村学生很早就学会做饭,一般所用的燃料是稻草,这就比城市学生更容易理解“燃烧”要与空气接触。所以,“燃烧”概念教学可从学生在生活中对“燃烧”的已有经验切入,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提高对“燃烧”概念的认识,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形成系统的概念体系。这种与学生已有经验相结合的化学概念教学方式,让整个学习过程自然、流畅,概念的形成水到渠成。

2.概念教学要注意直观性,从形象到抽象的逐步过渡。

化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应在认识过程中不断深化。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要充分利用模型、直观实物素材、flash动画、卡通图等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初中阶段有关物质构成的某些概念,如分子、原子,由于摸不清、看不见,具有抽象性,教师要用教材中形象的比喻唤起学生的想象,如“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这样学生对原子就有了形象化的认识。微观粒子尽管肉眼看不见,但它与宏观世界有密切的联系,在“分子”概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用注射器吸入20mL的空气,封闭针管尖端,向里压缩,再让学生用注射器吸入20mL的水,做同样的实验。通过宏观实物的直观性教学,学生感受到微观粒子“分子”的存在和性质,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3.概念教学要注意阶段性,对初中学生逐步提高要求。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结合、归纳、类比等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某些化学概念是学生从来没有过的生活经验。因此,对学生难理解的概念进行弹性处理,对初中无法给出科学定义的概念,可采用泛指、列举或比喻的手段开展教学。例如教学“燃烧”的概念时,要有氧气参加,随着学习的深入,只要是发光、发热剧烈的化学反应就是“燃烧”。对化合价的概念,初中学生难以理解,如果从概念本身出发,学习的难度很大,从而老师越解释,学生越糊涂。我认为直接以Na和Cl结合为NaCl、Mg和Cl结合成MgCl2为例,从满足原子结构稳定的角度,说明原子间化合要有一定的原子个数比关系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搞清楚化合价的数值是怎么得来的,只要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的性质就达到教学目的了。

4.概念教学要注意发展性,不能一步到位。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要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初中学生知识面较窄,储备知识较少,某些概念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步到位。学生随着掌握知识的不断深入,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加深对旧概念的理解,获得高层次的概念。如“氧化反应”概念的初级定义为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编者这样处理,让学生刚学习化学时,对“氧化反应”的概念容易理解,只要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当学习碳的还原性时,学生已掌握“元素”的概念,碳夺去氧化铜中的氧也是发生氧化反应,这时“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气”就上升为“氧元素”了,“氧化反应”概念的外延逐渐扩展。概念教学要注意发展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概念的高度、深度,分阶段地教学,这样才不至于某些概念的晦涩难懂,让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5.概念教学要注意与身边物质的性质学习相结合。

概念教学的目的是用概念解释化学现象,在物质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巩固概念,提高学生应用概念解释问题的能力。如在教了酸和碱的概念之后,我创设了如下情境: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蚊虫叮咬皮肤后分泌出一种叫蚁酸的物质刺激皮肤,若想减轻疼痛,可涂上一些肥皂水或小苏打溶液进行中和。蚁酸和盐酸的性质相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蚁酸的性质,得出蚁酸使无色石蕊溶液变红,将锌粒放入留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通过对蚁酸性质的探究,对“酸”、“中和反应”等概念的理解逐步加深。总之,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分析、归纳、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对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身边物质的性质具有指导作用。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应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是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作者:马兵工作单位:安徽大学附属学校

第三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要想获得一个好的开端就一定要注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激励学生不断自主进行探究和获得进步的不竭动力.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之中,更是如此.在以前我们总是提倡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展示出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并且让学生在多媒体设备的引导下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来认识初中化学这门科目.这样的方式固然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电子白板协助的初中化学教学也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开展教学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白板这一现代化的技术凭借其无纸化的这一特点可以现场对需要展示的教学内容进行书写、批注、绘画、展示.而且现场书写的内容还能够及时清除,这样的一种方式首先在形式上就吸引了学生了眼球.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电子白板这一现代技术首先在形式上就已经先声夺人,吸引了学生.并且借助这一新兴教学设备的初中化学课程也将因为这一设备而让学生将传统的化学教学与之对比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初中化学好奇心.此外,初中化学的很多知识点比较抽象,而且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些遥远.这样的客观因素存在就导致在一定的程度上,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排斥进而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产生一种畏惧心理.而电子白板凭借其自身的特殊性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生动.例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单元的学习之中,其中就涉及到“原子的构成”以及不同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导致原子数不同等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电子白板的书写、批注等功能来想学生描绘出氢、碳、氧、纳分别带有的质子数为1、6、8、11来认识原子结构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物质.借助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一个形象而生动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原子的构成”这个部分的内容,还可以很好地借助这样新型的教学阐释来激发出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景助推教学

教学情景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协助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会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景以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我们还会创设问题情景来发展和锻炼学生的思维等.任何一种教学情景的创设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的发展和实现有效性的教学.在笔者眼中,电子白板这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样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以推动教学的发展,提升教学的发展效率.借助电子白板开展初中化学教学并且创设教学情景,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借助电子白板能够借助计算机、投影机同步协作开展工作从而实现屏幕内容放大,还能够借助电脑程度对相关的内容及时进行调整等特点创设出教学情景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自然界的水”这一单元的“水的净化”的学习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电子白板来开展教学.水的净化这个部分的导入教学中最关键的是一幅流程图———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在展示这个示意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班的遮挡功能来一步一步地向学生展示从“取水口获取水—加积凝剂—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清水池—配水泵—用户”这样一个水的净化过程.同时,学生在观看这样一个展示过程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个有关自来水净化的声音视频,在这样一种声、像结合并配合教师讲解的情景下,学生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就对水的净化过程产生一个形象的认识.此外,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结合每个学生家中都有的饮水机的净化原理来进行延伸学习.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原本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也可以有效地拓宽教学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也不断获得提高,而教学的效率也必将获得发展.

三、加强师生互动、教学交流

在教学中,我们总是强调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借助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实现教学相长,甚至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互补.而与传统的黑板相比较,电子白板在实现教学互动和教学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更好地枢纽作用.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会发现电子白板不仅能够有效地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批注,还能够及时地清除掉某些教学信息,也能够及时地将某些教学内容进行保存和打印,还可以综合性地将一些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对一些重点的教学内容进行重复展示.这样的一些性能特点无疑为加强教学互动提供了先天的客观条件.例如,在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氧气”这个部分的学习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借助电子白板将氧气的特性如“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在101kPa的压强下,在-183℃的条件下是液态,在-218℃的条件下是固态”等进行一个罗列展示,而且在展示完成后,教师可以立即将这个部分的内容进行遮挡然后对学生提问.教师问:刚才我们认识到氧气的几个基本性质,大家现在来回顾一下有哪些?学生1:氧气不易溶于水学生2:密度比空气大学生3:有液态和固态两种形态根据学生的这一系列表现,教师就会发现学生对“氧气在101kPa的压强下,在-183℃的条件下是液态,在-218℃的条件下是固态”这一点掌握还不是很到位.在这一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用批注的方式将压强、气温进行特殊标注.这样的标示也就可以很好地在视觉上冲击学生然后让学生对该部分的知识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进而在更好地帮助提升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发展.当然,这只是借助电子白板加强教学互动和沟通的一种形式,还有其他的很多形式和方法限于篇幅笔者就不再赘述了.总之,借助电子白板可以有效地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搞好复习教学

电子白板的现代性、先进性也为初中化学教学的复习教学带来了新的实施方式.在传统的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总是引导着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借助考题来检验复习的效果.这样的复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也导致在某一程度上,教师无法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复习动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这一时候电子白板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例如,在对九年级上册的知识进行复习学习时,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来展示基本的知识点,然后在基本的知识点展示完成后,教师可以立即采取涂抹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填空练习.如,物质的溶化温度叫熔点,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教师就可以将物质和液体两个内容除去成为“的溶化温度叫熔点”、“沸腾的温度叫沸点”.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对两个概念进行区分练习的同时也加强学生的记忆.此外,笔者认为还可以借助电子白板来让学生来展示自己复习的要点,从而来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更好地推进复习教学的实施.而借助电子白板的此种复习实施也将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并且很好地提升教学效率.电子白板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技术,也是一大能够从多个方面弥补当前教学设施现代化不足之处的良好助手.在教学中运用好电子白板也将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张洪伟工作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新街中学

第四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学习时期,他们往往因为兴趣而产生动力。我们利用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课堂教学中设置情感质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的说教,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现代教学要求我们要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平等的对话、友谊的交流,把师生情感的和谐与融洽作为执著追求的一种心理目标,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因为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的判断,关系到如何充分发挥对方情感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进教学效果,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化学教学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学习往往喜欢与生活实例结合。如果我们将初中化学课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例结合,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搞好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实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敢于破除条条框框,多方位、多视角、多途径去思考问题,还应引导学生对思维发散进程中,所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评价,集中主攻方向,从中找到相对的最佳结果。

二、基本概念讲解是关键

初中化学概念多、分布广、密度大,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是学好这门自然科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彻底搞清楚概念,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牢固的记忆,并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进而成为自己的东西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几年来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些方法、措施作一略述。

1.通过实验,引出概念,说明性质。在分子概念及其性质教学中,我是利用酒精挥发的实验来说明这一点的。原来试管中的酒精变少了,但我们却闻到了芳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分子之所以看不见,其原因是分子的体积、质量都非常小。

2.注意关键字、词,深刻理解概念。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教学中,关键词语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因为当温度、溶剂改变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有在此条件下,二者才有确定的意义。

3.就地取材,通过感官认识概念。在绪言部分中,学生一开始接触化学,就提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课本是通过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实验而引出的,但这些原料,同学们平时很少接触,即使实验成功,仍感到陌生,我是利用化肥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和研碎来引出的,这使学生们认识到,化学变化就是原来的物质不存在了,而变成了别的物质,物理变化只不过是原物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但仍然是原来的物质。由于就地取材,生动直观,原料是我们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肥,学生易于接受。这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引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化学肥料的贮存、使用等教学埋下了伏笔。

4.认真剖析,掌握概念。对于溶解度概念的教学,要分层次认真剖析,以便于学生掌握。我在教溶解度概念时,把它分成四层。①温度:在一定温度下;②标准:100克(溶剂量);③状态:达到饱和;④单位:克。通过对以上四点逐一分析讲解,学生易于理解概念,并在有关溶解度计算问题的学习中,也显得轻松,易于接受,达到了教学目的。总之,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化学教学的原则是“三主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目标”。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认真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正如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学,教学,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形成自学能力。”教学无外乎是举了例子,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最终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教学的时候,多次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培养学生不断进步,重要的是转变观念,热爱学生,把学生当作主人公看待。

作者:符德标工作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上冈实验初级中学

第五篇

一、应用巧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初中化学兴趣的策略研究

1.利用生活现实问题创设教学情景[1]

教师可以通过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景,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具有比较亲切的感觉。教师应尽量选择大多数学生都较为熟悉的现象,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子和原子》这节内容中,我把香水带到教室,学生就在下面七嘴八舌说:“今天老师洒了香水,真香”。我笑着问学生:“大家闻到什么气味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香水味”,“那么为什么会闻到香味呢?”“是香水分子在不停运动的结果”。我再联系生活中湿衣服变干,墙内开花墙外香,汽油挥发等生活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接着再问:“你们看见香水分子进入自己的鼻子吗?”学生回答:“看不见”。这样因势利导,得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肉眼是看不见的。接着再用酒精洒在毛巾上,让学生去闻,从而揭示分子的另一个特点,“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这样通过现实中的生活问题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倍感亲切,兴趣更浓。

2.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教学情景

目前,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动,电教媒体已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许多较为难于描述的知识,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所带来的便利,从而使得难以描述的现象可以得到清晰地呈现,更能真实、形象、生动地再现化学中的微观世界,让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具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例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时,笔者运用了电脑动画,从内到外依次演示原子内部的原子核、质子、中子、核外电子各个部分,使学生对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了非常深刻的感性认识。有的实验时间长,不易马上见到实验效果,如铁生锈的实验,若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需很长时间,如果改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几分钟即可,这样把抽象的内容变为直观现象,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增强了演示效果。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景[2]

在化学课堂上,化学实验是最为直观的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之一,它能使学生的兴趣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很大帮助。通过教师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操作,使得学生更加直观的面对化学现象的产生,从而引发思考,这种化学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常见的酸和碱》时,教师可以取四支干净的试管,一支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酚酞溶液,一支试管内装入等量的碱性溶液,另两支装入等量的水,并告诉学生这四支试管装的无色液体都是“水”,请学生注意观察两种液体混合后会有现象什么发生,教师先将一支试管中的水倒入到另一支装入水的试管中,学生说:“没有什么现象,水和水混合有什么现象?”教师再将另外两支试管中的液体混合,这下子学生呆若木鸡,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水和水混合变成了红色”。学生马上来了兴趣,课堂气氛沸腾了,继而个别学生觉悟过来,“老师骗我们,这两支试管中的液体不是水”。“你说不是水,那是什么?”老师因势利导引出酸碱指示剂。又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探究分子运动现象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取4条15厘米的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胶塞上,放在玻璃片上,上瑞分开成树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绑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浓氨水,再罩上一个大烧杯。过一会儿,棉花团由白色变成红色,犹如一株开满红色花朵的“铁树”。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铁树,充满迷惑,通过实验的演示和教师的提问,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为后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埋下伏笔。

二、结语

化学课程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化学课程中巧设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利用现实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动画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景,无论利用哪一个教学情景,都是为了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利用生活情景,让其感觉化学不仅仅是为考试而学,引起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

作者:李华宁工作单位: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民安中学

第六篇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贴近学生实际水平

教学方案指的是教师提前设计好的书面化教学思维,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传授知识的方法、教学目的等。由此可以看出,教学方案的质量,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意图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目的等。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摆脱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不要一味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定要将化学知识当成是一种艺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真实接触化学知识,拉近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距离。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化学知识的乐趣,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真正学以致用。通常而言,初中化学知识内容都比较贴近生活实际现象。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结合这一特点,准确地设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突出学生的学习重点,从实际着手,找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加强其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避免出现无用功的情况,使学生无法学到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创新思维,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

二、设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进而深入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因为初中生还处在身体与智力发育的时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并且通过设疑问难的开展,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提问、探索,并且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实验室制氧气”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取出一瓶氧气,之后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瓶中,这时,木条开始燃烧,这样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什么?同学们知道怎样制瓶中的气体吗?”这时,学生可以非常容易回答是“氧气”,但是在氧气收集方面,就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出今天要讲的内容“实验室制氧气”,并且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实验室制氧气的一些做法,一般而言就是加热相关的氧化物。同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是否还记得一些氧化物。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给出一些答案,之后教师将氯酸钾晶体与二氧化锰粉末给学生展示,并且向学生提问:“如果对氯酸钾晶体与二氧化锰粉末进行加热,是否能够得到氧气?”之后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分别加热氯酸钾晶体与二氧化锰粉末,再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产生了氧气。在观察相关现象之后,老师让学生在经过加热的氯酸钾晶体中加入一些二氧化锰粉末,之后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看是否会燃烧。通过这样的对比,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哪些氧化物可以制氧气,哪些不可以,而哪些可以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可以得到氧气。再之后,教师也可以进行分组,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由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对化学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展开相关的学习。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化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了节省课堂时间,经常只是重视习题的讲解,却忽视了实验教学,甚至没有开展实验教学。其结果也就导致学生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也比较差,无法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化学科目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与定律的构建均是无法离开实验事实的研究与论证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并且逐渐形成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在保证学生可以进行课本要求必做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选修实验进行一定的演示,通过相关实验的开展,总结相关规律,并且对一些假设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可以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总而言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过程,一定要重视教学方案的设计,让学生可以对化学知识更感兴趣,进而保证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同时加强导入教学的应用,让学生可以主动接触化学知识,进而牢固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这样才可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刘春丽工作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四团一中

第七篇

一、教师在互动性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阐述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见解。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看待教学内容的角度不同,理解的程度也就不同,容易出现学生和教师见解不同的情况。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在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同时,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想法进行提炼、总结,作为新的学习材料,有效启迪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对于学生在反馈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教师要善于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错误所在,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集体智慧。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和研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汇集学生的智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得到重视与接纳,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注重参与教学活动,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教师在互动性教学中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进行互动性教学的重要途径,既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理解化学、感受化学。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化学知识讲座,向学生讲解“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温室效应的成因及控制”、“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带领学生做化学小游戏,如将学过的化学知识以变魔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举行化学知识竞赛,将化学教材中的重难点以题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和抢答,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又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记忆和掌握教学内容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辅助,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不足,又可以拓宽学生的化学视野,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化学知识和内容。

三、教师在互动性教学中要注重互动形式的多样性

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互动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利用情景互动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积极的体验,体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受,从而促进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性质的时候,可以以故事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有一座山谷被称为“死亡之谷”,其中充斥着一种奇怪的气体,如果人带着小狗进入,人不会有任何异样,但是小狗会莫名其妙地晕倒甚至死亡。当人蹲下来抢救小狗的时候,人也会晕倒及死亡。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这样以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这样不但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可以以问题引领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例如教师在讲解完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引领学生归纳和推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时候,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如果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你是否可以设计出合适的实验,证明此溶液是否变质?变质后的溶液能否继续使用?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众说纷纭,各自阐述看法和理由,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从而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互动性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于志军工作单位:赤峰第十二中学

第八篇

一、初中化学合作教学的意义解析

在化学课堂上应用合作的新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助精神得到极致的发挥,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缺陷,并给予有效补充,以此弥补教师在课堂中无法对每一个学生都最充分了解的问题,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利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合作教学法,改变了以往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局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使师生成为朋友。这样一来,学生将不会再有服从、压迫的向心力。在一段时间的师生学习与交流后,可大大增进学生与教师间的默契。化学学科是比较抽象的学科,要求有更强的互动性,利用分组学习方式,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好感,最终有利于化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初中化学合作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

通过化学合作学习意义的解析,可以得出,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实行合作学习方法是必要的,下面我们将重点探讨初中化学合作教学实施的策略。

1.在合作中完成信息的处理

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信息的搜集与处理。单个学生个体在信息的获取、搜集上办法不多,渠道和范围都有限,整理到的信息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尽如人意。而不同学生在信息的搜集渠道、范围上都是不同的,如果这样,那么为其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使其能够互通有无、相互补充,实现资源的共享。例如:对于人教版教材的教学,要进行“水”和“空气”这两节内容的教学,在课前,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讲述,安排学生调查或搜集身边有关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案例,分析原因以及产生的危害,对相关信息进行汇总,然后在小组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最后通过挑选,由发挥最好的小组进行总结与汇报,在学生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与理解,能够倾听对方看法,有不同意见时,应在对方陈述完以后再提出或补充。鼓励对方独到或者精彩的见解。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最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主体都成为课堂集体的一分子。

2.合作能够将问题澄清

在认知活动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一些难以排除的思维性障碍。遇到这些化学学习的重难点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到极致,充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化解化学课程“教与学”的难点与重点。例如,在“原子、分子”的教学中,针对分子和原子,究竟哪一个才是保持物质化学结构的最小粒子,在班级中进行分组讨论,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再如:在讲授“质量守恒定理”一课时,在叙述过程中易将定义中“参加化学反应”这段话忽视。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针对这一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16g的氧气与6g的碳能够充分反应,而化学反应后,能够生成多少二氧化碳?20g的氧气与6g的碳进行反应,那又将生成多少二氧化碳?通过深入探讨,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定义的理解。

3.在合作的基础上动手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索能力方面动手实践是有效途径之一。而化学课程中的实践活动都可以利用学生间的合作来完成。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合作实验时,学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一个学生的位置都是不可或缺、独一无二的。在合作中,应该将每一个学生的任务进行明确,并且在合作过程中挖掘学生的价值,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钢铁锈蚀条件的实验过程中,好学生可以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一般的学生负责实验的操作,而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负责实验的记录,以此来避免学生在小组中逃避参与的现象,教师可以对小组中的学生进行随机提问,以学生的表现来定位小组组织。提问的方式是随机的,所有学生都有可能来展示小组的实验结果,一旦学生小组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在接受提问时就不能自如应答,从而使整个小组的质量受到影响,这种群体连锁的压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此外,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优生,让他们自觉帮助学习上有问题的学生,使成绩好的学生与较差的同学形成团结合作的和谐关系。

4.积极展开合作,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对“一题多解”进行训练时,应该积极诱导学生利用一切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各种解决方法中挑选最优方案,让学生对汇总的多种方案进行探讨,把握知识的转化与联系,以此来优化学生的发散修行思维和甄别最优方案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的空间,使学生形成较好的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例如:足量的氢气与96g灼热铜与氧化铜混合物反应后,将剩余的固体进行称量,显示为64g,计算氧化铜在反应中的质量。在学生讨论与探索前,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由于学生要进行探究与讨论,所以,必须让学生有独立的见解与认知,思考与讨论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了解上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恍然大悟、一点即通的功效。此时进行讨论能够将学生形成的观点进行探讨与交锋。新课程改革以后,我国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创新性与有效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展开合作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并锻炼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合作意识。

作者:易康荣工作单位:四川省岳池县坪滩中学校

第九篇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

化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在学习“酸碱盐”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生活小常识和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如蒸馒头前为什么要先放入一些碱面,水壶中的水垢加入什么能够尽快除去。在学习“室内环境中甲醛含量的测定”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刚装修好的房子会有一种比较难闻的气体,这个气体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到的甲醛,刚装修的房子中三合板、地板、家具等里面都含有甲醛,甲醛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而且有毒,过量的甲醛可以引起人体中基因的变化,进而引起各种疾病,如白血病等。那么,如何对甲醛进行检测,看它是否超标呢?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测量甲醛的兴趣,让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化学。另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建立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性评价,让学生真正喜欢化学、热爱化学,真正投入化学学习当中,进而提高化学成绩。

二、通过实验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所以创设实验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习Ca(OH)2和NaOH与CO2反应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准备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容器,将甲、乙、丙三个容器收集满CO2气体,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饱和的Ca(OH)2和NaOH溶液,然后将容器盖盖好进行摇晃,让学生观察三个容器都会发生什么现象。再将丁容器中加入和上述相同的热水,然后盖紧容器盖进行摇晃,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再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最后选出几个代表进行发言。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如我们为什么要用Ca(OH)2检验CO2?为什么NaOH吸收CO2最好?乙、丙体积缩小和丁体积缩小的原因本质是什么?通过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会极大地提高,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探究化学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的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和具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及时提取自己大脑中学过的知识或经验,化解要学的新知识,进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或框架。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灵活多样的课件。特别是一些对空气会造成污染的实验或比较危险的实验,教师要制作比较直观的课件,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做“黑面包”实验时,由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SO2会严重污染空气,所以教师要采取课件的形式展现实验过程,这样既避免了有害气体的产生,又让学生直观地观看了具体的过程,有利于理解和接受。再比如在对浓H2SO4进行稀释时,如果将水直接注入其中就会发生危险,但对于危险程度学生并不了解。如果教师运用课件将这种做法的危害呈现给学生,学生印象就会比较深刻,然后教师再将正确的操作方法以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将浓H2SO4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进行搅拌,特别强调是浓H2SO4注入水中,而不是水直接倒浓H2SO4中。这样,学生错误操作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大大提高实验的安全性。而对于一些微观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很难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描述,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一些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如分子、原子、质量守恒定律等。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促进学生进行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可以说,初中化学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更多更有效的初中化学情境教学模式。

作者:王建工作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

第十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非常熟悉的学生熟视无睹,不愿思考;完全陌生的,又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只有那些难易适度、学生似曾相识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才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分子”一节时,笔者设计如下两个问题:国庆节放假有没有到哪里烧烤?烧烤用的材料是什么?学生兴趣马上来了,七嘴八舌争着说:“是木炭。”教师接着问,大家知道,木炭是一种物质,把一块大的木炭分成两块,它还是木炭吗?还可以燃烧吗?学生齐答:“可以”。教师问:若把木炭分成无数块还可以燃烧吗?学生齐声答:“可以”。教师问:若把木炭分成无数块,碾成木炭粉它仍可以燃烧,是否存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呢?除了这个例子,你还可以举出哪些事例说明呢?这些问题就激发了学生浓厚兴趣,当学生阐述自己观点后,教师作小结并演示了课本实验,从而得出结论: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就是分子。这样一节课的问题就解决了。由此可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及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习动力

学习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化学,学习化学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习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空气的成分”时,笔者巧妙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呼吸”,创设以下情境:先请学生做一个深呼吸,然后告诉学生今天的研究课题便是我们吸入的气体———空气。空气无色无味,不易察觉,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举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在轻松的话题氛围中,学生们都积极地想办法来证明,每一名学生都进入到高度自觉的学习状态之中。生1:(边演示边讲解)把一个空的集气瓶口向下放入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生2: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带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这可以说明空气的真实存在。生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也可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生4:用扇子朝脸扇,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竟然在化学课堂中轻易弄懂,学生情绪处于高度兴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

三、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领域,其内容是否吸引他们、是否引起他们的共鸣、是否让他们有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活跃的状态。第一次上化学课,学生们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在他们眼中,化学老师就象魔术师一样有着神奇的魅力,教师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和活动的时间,使学生愉悦、轻松地“撩开化学的神秘面纱”。例如,在绪言课中,笔者补充两个有趣的实验:①魔棒点灯———用蘸有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玻璃棒去碰酒精灯的灯心就可以点燃酒精灯。②用无色酚酞浸过的蝴蝶状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滤纸上很快就会出现一只红色蝴蝶,再把滤纸放在浓盐酸瓶口上方时,蝴蝶又渐渐褪色。

四、创设和谐情境,培养自信心

呆板枯燥的课堂气氛,让人昏昏欲睡,而轻松的课堂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这是由于人的感知、认识、思维、想象等因素均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当精神愉快、情绪饱满时,学习兴趣、信心就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反之意识就狭窄,认识范围缩小,学习效率低。因此,在教学时创设一种和谐情境,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若教师在上课时能应用教学幽默调动快乐气氛,学生精神愉快,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倍增。例如,在开始上化学课时,笔者要求自已在很短的时间内叫出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名字,课余时间经常询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交换意见,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融洽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只要是合理的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以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要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不好,就怕没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做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对待“学困生”还应给予更多的关怀,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教师没有抛弃他们,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学习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还要善于让学生获取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五、创设探究情境,掌握学习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致使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而无暇顾及“创造思维”。“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却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让他们在成功的设计和实验操作的愉悦情绪下,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和验证,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巧妙利用教材情景材料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例如,学习“燃烧灭火”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些探究性实践活动:①让学生探究一起火灾的起因、火势的控制以及如何灭火、如何逃生等问题;②对宾馆、住宅楼或学校进行模拟火场的救火、逃生自救的设计等;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一项进行探究,也可利用课余和休息日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探究活动的完成情况,并对得到的结论、方法和成果加以总结,使学生明白在这些活动中获得了哪些正确的知识和结论,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科学探究”成果获得了肯定,自己的“科学实验”获得了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真正体验到:解决问题需要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动手做实验和分析思考。因此,探究学习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锤炼战胜困难的意志。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去再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跟其形式、运用的教学情境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能发生,学到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再运用。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总之,教师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的成功都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这是提升化学教学实效的保证。

作者:邝立谊工作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