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探讨3篇

时间:2022-06-14 09:44:17

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探讨3篇

第一篇

一、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态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知识(包括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等生态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讲课内容,把这些生态知识自然地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而不是生硬的穿插进去。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等方式对学生加深印象,以达到内化生态知识和情感的双重目标,从而使学生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教学案例1]:在上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有关化学肥料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结合赤潮、水华等水污染问题,解释化肥、洗衣粉对水质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给学生播放2007年爆发的太湖蓝藻污染事件,以及苏南某市市民在超市疯抢纯净水的新闻视频,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逐渐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学案例2]:在讲授《金属的防护和回收》时,给学生们讲解了重金属中毒是痛痛病,水俣病的病因,并通过大量图片为学生们介绍重金属中毒给人民带来的危害。以触目惊心的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使学生强烈地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重视化学实验,在学生实验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应很好地利用这一学科特点,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态环保技能。

1.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减少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在实验教学中要经常向学生介绍试剂的性质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储存浓盐酸时要密封保存,防止氯化氢气体挥发污染大气;储存硝酸时应放在棕色瓶子避光保存,防止见光分解的气体污染空气,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试剂量的取用。实验不可避免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试剂,获取最佳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

2.妥善处理实验过程中废物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废渣、废水的排放日益增加,环境已恶化,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化学实验中同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有害的废弃物。为此,我们不仅要少用试剂,减少废弃物,同时也要学会对其废弃物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乱倒。有的废弃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残留固体可以用于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的残余物还可以用于钾的焰色反应,或用于花、木、草系的肥料。对于学生做实验后将药品随意倾倒的行为,我们必须即时制止,并严格要求学生将实验中的废液倒入废液桶中,或要求学生把实验中的废酸、废碱都收集起来,这样既减少了对下水道的腐蚀,又能利用废物。对实验药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首先教师应坚持实行,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学生时起言传身教的作用。另外也应教育学生自觉地实行。鼓励学生利用废物,处理废物。教育学生不可因事小而不为,这样做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行为,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三、重视生态实践,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

实践是最基础的教学。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掌握第一手资料,体验良好的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促使学生争取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环保的技能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逐渐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内化成自身的素质,最终外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因此对于中学生,在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我们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演讲比赛等。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主题辩论会、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环保宣传。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像塑料瓶、易拉罐等一些可回收利用的物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实践案例]:由于今年秋冬季江苏地区空气污染严重,出现了长时间的"雾霾"现象。为此,笔者组织班级里的学生,每日关注空气质量情况和记录PM2.5、PM10等数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的重要性。下图为学生每日查阅的空气质量整理的报告之一。

四、利用试卷资源,在教学评价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试卷往往是评价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教育效果的最好的工具,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评价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对学生的调控和监督,从而不断矫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考试的检测与反馈功能是教育目标管理的主要手段。考试提供的信息比考试成绩还要重要。在学生的化学试卷中增多有关生态知识的测试题,从而强化他们潜在的生态意识和道德情感。总之,新世纪初的二十年,是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时期。而中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国家的接班人,他们生态意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态危机能否得到有效改善,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否实现。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对我国新时期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在化学实验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在课后活动中实践生态文明教育,在教学评价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生活观,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

作者:刘晓琴工作单位:苏州市吴中区碧波中学

第二篇

一、巧妙设疑,引起学生好奇

初中生对很多事物都很好奇,老师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要巧妙地设疑,使他们更好地关注课堂内容。九年级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化学,他们本身对这门学科就充满好奇,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对化学实验现象进行设疑。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试验?一般的学生都会自然地回答:是因为里面太黑了,需要做灯火试验。然后老师就接着问:在白天菜窖里很亮,为什么也做灯火试验呢?这个实例会使学生产生疑问,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求知欲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老师要把握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要结合化学教学目标,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内心对知识的好奇。只有当学生对化学的现象与实验产生好奇,他们才会进一步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才能随着老师进入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这种自发的学习会启迪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不易使学生感到课程的枯燥,而是充满魅力的课堂。

二、借助实验,激发学生探究

在化学教学中做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增强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做实验时老师要本着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宗旨,又要能照顾到教学的趣味性。在实验前,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行播放一段和实验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如,通过视频展示两种不同的溶液放在一起颜色就会发生变化,然后让学生猜猜溶液的名称,接着带着学生一起做实验。然后老师将黑色氧化铜与稀硫酸进行反应,这样学生就会看到美丽的蓝色溶液,神奇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实验教学前要尽可能地运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进入创设的情景,然后投入到实验中。在每次的实验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也要不断创新,如有时是音乐,有时是多媒体,有时是故事等,尽可能地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他们才能更关心实验。在进行实验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分成不同的组,这样不仅能巩固教材知识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每次实验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实验成功,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自信心会更强;当实验失败,学生相对会失落,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要鼓励学生胆大、心细,克服惧怕心理,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激励点评。在化学实验中,老师可以设计某个实验,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是他们学习与成长的过程。老师还可以把课堂的演示部分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做,就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三、依托历史,培养自主学习

当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自主地进行学习与探究。任何学科都有其发展历史,也有很多优秀与杰出的人物,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会经常穿插着给学生介绍化学的历史。如,讲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讲中国的四大发明对社会的改变,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使他们感受到化学的影响力。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逸事。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我会通过一些历史人物为了研究化学所做的努力,如,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和产品的严厉垄断和封锁下,坚定奉献化学的决心,克服任何困难,自主研究出了“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和技术。通过对化学历史事件的描述,使其与化学学习的目标紧密结合,更能唤醒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这样学生才会转变学习观念,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初中化学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关系学生未来对化学学科的热爱。本文从巧妙设疑、借助实验、依托历史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化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艺术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每位化学老师真正热爱学生,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使学生真正热爱化学,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梅基文工作单位: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官渡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三篇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满足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需要教师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并将新的教学理念传达给学生。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就需要改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的参与者和课堂的组织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大的帮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只看到学习的结果。在课堂上,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角,占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更加被注重。教学设计是由教师完成的,教学设计体现着教师的教育观念,所以,只有教师改变了教学观念,才能设计出更好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途径和工具。

二、全面发展三维目标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初中的化学教学是全方面的,学生学习化学不仅仅是记忆重要的知识点,更应该认识和理解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化学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深层理解和认识化学的实质,学好化学这一科,爱上化学。初中化学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会学生解答化学问题的过程,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化学教学不单单是孤立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点,更应该联系实际生活,让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处理好选修与必修、化学素养与原理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对化学有所接触,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做好化学知识的衔接工作,不能割断教学内容。初中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化学这一科,教师在讲解化学时,要注重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把握教学的整体性,而不是分割知识点,否则学生对化学学习会容易出现误解或者不理解,若是这种问题的不到解决,学生慢慢会厌倦学习,甚至对化学学习完全失去兴趣。编辑者在设计教材时,留有必修单元和选修单元,对于必修知识点,教师不必过多的补充课外的知识点,不要给学生造成过多的压力;对于选修的知识,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不是考试范围就不学了的心态,毕竟,选修模板也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选修部分的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整体上学好化学这一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我们才能做好事情。学习也需要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对学习上心,才会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也是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的凭借。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培养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通过实验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可以举办竞赛,让学生对化学有更大的理解和学习动力,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对化学的理解和学习能力,为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好的渠道,实现化学的教学目标。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教学资源,作为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化学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会正确实验,高效地辅助和补充化学教学中的不足。实验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进行试验的时候,会观察到实验现象,有时候还会出现很多神奇的现象,由于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弄懂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于是学生就产生了好奇心和兴趣,不断研究和探求,理解相关的化学原理,这样学生就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了。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教师就可以顺利的进行之后的教学,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当代教育是现代化的教育,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顺应教育改革潮流,从实际出发,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创新和探究,致力于创建新型和谐化学课堂的工作。为了让学生有兴趣,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化学,教师在确定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把化学与实际相结合,让化学教学更贴近日常生活,这样学生在兴趣化、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中,不断参与、积极探求,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好基础。也只有把化学寓于生活中,学生才能全面提高整体素质,这也是新课改的标准之一。新课程标准能为教师提供理论依据,它作为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体现着国家对教育的本质要求,遵循新课程标准,能够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更好地实现化学教学的教学目标。

作者:秦娜欣工作单位: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