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新生社会适应与人格特征调查

时间:2022-05-28 10:30:00

护理新生社会适应与人格特征调查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格是个体在各种环境中所表现的行为方式的持久性特征,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为探讨护理学院新生社会适应状况及人格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于2012年3月对内蒙古民族大学69名女护理新生社会适应状况及人格特征进行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大一年级汉本女生69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8.5±1.8岁。

1.2调查工具

1.2.1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人版〔1〕。我们采用1993年湖南医学院龚耀先修订之中国版,共有88个项目,由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掩饰性或纯朴性(L)4个分量表组成。将各量表的原始分按照T界值表转化为标准T分进行比较。

1.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2〕。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分别归入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中。在统一指导语下要求被试者根据最近一周内的实际感受作出判定。评分采用5个等级,表示无、轻、中、重、极重5个程度,分别计1~5分,并计算9个因子的评分。该量表可以测定大学生社会适应性。

1.3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大一学年下学期开学初在班主任老师的协助下对上述测试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并当场收回。

1.4统计分析

测评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女护理新生SCL-90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护理学院汉本女新生SCL-90中的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及恐怖因子分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敌对、偏执与精神病性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以人际敏感、焦虑、躯体化、强迫4个因子分相对较高。

2.2女护理新生EPQ测试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护理学院汉本女新生在EPQ评分中,内外向、神经质及掩饰性3个纬度上均与全国同龄组常模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具体表现为高内外向、高神经质及低掩饰性。

3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学院女新生SCL-90中的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是人际敏感、焦虑、躯体化、强迫,这些心理卫生问题虽未达到严重危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程度,但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护理学院汉本女护生社会适应状况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可能与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特定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生理渐趋成熟而心理尚处于波动时期,故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女护理新生EPQ测试结果反映了女护生的人格特征,即好交际、热情、冲动,情感反应强烈,稳定性差,易焦虑、抑郁,天真、朴实。根据以上的分析,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健康的人格,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立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处理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必要时可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随时发现他(她)们的心理卫生问题,及时给予热情的指导,减少其心理失衡,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