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液反应的因素分析与护理学

时间:2022-02-18 11:30:47

临床输液反应的因素分析与护理学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引起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与临床护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临床输液反应的特点,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找出产生输液反应的原因。结果临床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病情因素、体质因素、气候因素、输液操作因素等。结论要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必须加强监控和护理管理,改进输液和配药的条件。

【关键词】输液反应;细菌内毒素检查;药物因素;病情因素;防范措施

临床上输液反应较为常见。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出现输液反应180例,笔者将反应病例进行分类整理,并依据本院反应余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的结果,结合相关报道,对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性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输液反应180例中,男性110例,女性70例,62.5%的病例是10周岁以下儿童和60周岁以上的老人。1.2输液反应较多的科室:全院20多个临床科室,几乎各科均有输液反应的报告。其中,血液净化中心20例,急诊科34例,ICU病房18例,儿科20例,呼吸科22例,肿瘤科20例,中医科10例。这七个科室出现输液反应共144例,占总数的80.0%(144/180)。1.3病种情况:临床输液反应的180例中,属感染性疾病164例,占91.1%(164/180)。非感染性疾病16例,占8.9%(16/180)。其中肺部疾患58例,腹部疾患24例,肝胆疾患22例,上感、重感冒20例,以上四项共124例,占总数的68.9%(124/180)。出现输液反应最多的五种病分别是:肺肿瘤30例、支气管炎16例、上感16例、急性胰腺炎10例、肺部感染、急性胃肠炎各8例。1.4输液反应的月份:l月8例,2月2例,3月8例,4月12例,5月26例,6月30例,7月20例,8月24例,9月30例,10月2例,11月16例,12月2例。5~10月的6个月出现输液反应共146例,占总数的81.1%(146/180)。其余6个月出现输液反应34例,占总数的18.9%(34/180)。

2反应余液细菌内毒素检查

两年来本院共作输液反应余液细菌内毒素检查138例,结果94例阴性(占71.0%),14例阳性,26例存在干扰。

3讨论

3.1药物因素3.1.1大输液的质量一般不会出现整批的热源污染,但很难避免在搬运、贮存、使用过程中的碰撞而产生细小裂纹,或者因瓶封口不严而漏气,造成微生物污染。本组14例细菌内毒素检查阳性余液中,经详细检视,发现4例瓶口有裂纹,2例松盖。这6例均为漏气后微生物污染所致。所以,临床使用大输液加药前,护士首先要认真检查输液有无松盖、异物或裂纹。3.1.2药物配伍因素:临床输液过程中,药物配伍量大,品种多。药物与合格的大输液配伍后,有可能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还可能引起热源迭加、微粒迭加[1-2],使输液的质量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引起输液反应。本组14例细菌内毒素检查阳性余液中的8例,是加药后热源迭加的结果。本院细菌内毒素检查的结果还表明:至少有71.0%的输液反应的余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所以,笔者认为,热源迭加不是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180例输液反应中,加有中药注射剂的62例,加抗生素粉针剂的50例,二者(共112例)占反应总例数的62.2%(112/180),以文献[3]报道的62%相近。中药注射剂及粉针剂与输液配伍后,由于各厂家制备工艺不同,使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杂质去除有较大差异,一些成分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或由于pH值的改变而使生物碱、皂苷等析出大量不溶性微粒[4-5]。它们与输液配伍后由于不溶性微粒增多而致输液反应的概率最大。所以,药物配伍后微粒迭加是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3.2病情因素:从本院的统计数据可看出,临床输液反应与病情有密切的关系。临床输液反应病例中绝大部分(91.1%)是感染性患者。感染性疾病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在人体内增殖过程中,同样会产生内毒素。肺肿瘤、支气管肺炎、上感(包括重感冒合并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肝炎、肺部感染、急性胃肠炎等症的患者,病情较急,其体内致病微生物增殖快,血中内源性内毒素的量也必定大。正常人能耐受的液体热源量,到了这类患者身上,由于液体与患者血中内源性热源的迭加可能使内毒素量超标,从而更容易引发输液反应。3.3体质因素:10周岁以下儿童和60周岁以上的老人,是人群中体质较差、免疫力较低的群体,这类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的概率也相当高。所以,临床输液反应与个人体质有关。3.4气候因素容易出现输液反应的月份是5~10月,这6个月出现输液反应的概率(81.1%)比另外6个月(18.9%)大得多。这是因为5、6、7月由冷变暖,正是梅雨时节、春夏之交,空气潮湿;8、9月份是炎夏酷暑,气温高,微生物繁殖快;10月由暖转冷,昼夜温差大。这些月份的气候特点是天气多变,冷暖交替。人体难于适应,人的耐受能力也下降。而另外6个月的天气较为稳定,变化不大。3.5操作因素:目前采用封闭式输液,出多少药液就要进多少空气。若由于进气针过滤装置不良或使用短针头,经过药液的洗涤,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随之带进药液而造成污染。操作前若不注意消毒手;配药时无菌操作观念不强;加药的注射器连续使用造成二次污染;配药室、输液室空气洁净度不合要求;碘配、酒精的浓度过低;消毒剂不合格等都可能使输液造成污染而引发输液反应。另外,我国药典2000版规定静脉给药的内毒素阈值为5Eu/(kg•h),即每千克人体在每小时对内毒素能耐受的量为5Eu。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人体内的内毒素量有可能超过阈值,对体质弱或敏感患者也可能引发输液反应。3.6科室因素:急诊科患者一般病情急、受气候因素影响大;儿科患者身体素质差、免疫力低下;中医科使用中药注射剂品种多、数量大;呼吸科收治大量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患者。结合以上各点,这七个科室容易出现输液反应,是有科学依据的。3.7防范措施3.7.1加强对大输液生产、医疗、护理、器械等各环节的监控和质量管理,确保各部门的工作质量[6-9]。3.7.2建议为容易出现输液反应科室的输液室安装10万级空气净化和空调设备,使之保持恒温恒压,给患者一个相对稳定的输液环境;配置超净工作台作配药用,护理人员严格按无菌操作配药,减小气候变化、不洁空气和操作因素对输液的不良影响[10-14]。3.7.3儿童、老人、感染性疾病患者输液时,要尽量减慢输入速度。3.7.4使用带5μm终端过滤器的合格的一次性输液器,保证过滤效果,减少不溶性微粒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姚晓丽 单位: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参考文献

[1]龙丹凤,房丹秀,康晓晓.临床输液反应的因素与护理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666-668.

[2]陈秀强.临床输液反应的因素[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2):737-738.

[3]简洁.临床输液反应的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9):574-575.

[4]吴民,朱春梅,宋乙平.中药注射液对输液微粒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5):277-278.

[5]杨丹.静脉滴注用抗生素粉针剂中不溶性微粒考察[J].中国药学杂志,2014,49(10):670-672.

[6]阳洋,江宁,苏晓.临床输液反应的因素与护理[J].中华临床护理杂志,2014,25(12):886-888.

[7]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1-209.

[8]姚蕴伍.护理管理与临床技术规范[S].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03-308.

[9]宋晓波.大角度静脉穿刺的临床实验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6):407-408.

[10]曾义真.门诊静脉输液病人健康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17);257-258.

[11]夏爱琴,董玉萍,吕桂萍,等.门诊输液患者问题与需求的调查分析[J].上海护理,2014,11(2):44-45.

[12]阳三苑,龙马仕,柳冰蕾.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调查分析与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38-39.

[13]韩幸求.输液过程茂菲氏滴管下长段空气的排出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9(3):64-65.

[14]袁小莲.茂菲氏滴管内液体空后处理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2014,28(6):35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