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病患心理护理认识

时间:2022-06-19 04:48:00

内科病患心理护理认识

在内科病房开展以现代护理观为中心,以护理程序责任制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其中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对护理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内科患者心理特征赔偿心理:患者的赔偿心理多为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慎造成的,患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心理防御机制上失去平衡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反应,感到即将丧失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故导致其主诉很多,自觉症状很严重,但无明显体征。此时尽管医护人员十分谨慎地对待患者,但患者仍感心有余悸或不满,常出现点名用药或令医护人员听从他(她),以补偿临床中的失误,这种赔偿心理是一种心身疾病。防范心理:这类患者往往对医护人员产生疑医心理,不愿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疑虑重重,甚至拒绝必须的治疗。因为患者曾经错服或误服(注射)药物,造成痛苦,而在以后用药过程中,即产生怀疑是否能给自己正确用药。焦虑心理:焦虑反应的心理状态比较复杂多变,一般说是矛盾冲突导致心理活动的增强。其具体表现为:对医护工作过程百般挑剔,要求特殊对待,对某医护人员产生敌意和反感,常无缘无故的发火、骂人,而出现烦躁、心悸、呼吸急促、震颤等一系列反应。

恐惧和惊慌心理:当患者得知自身出现心理受损伤时,控制能力降低,在脑海中常浮现一些疾病的悲观面容,以年龄较大者突出,部分患者怕遗留后遗症而常为此流泪、痛哭,此时往往易联想一生中的某些坎坷而增加悲哀等。抑郁心理:疾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不偷快的事,多数患者都会产生轻重不同的抑郁情绪,表现的情绪是多样性。例如,有的患者沉默寡言,对外界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拒绝交谈,有的饮泣不语,还有的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出现轻生念头,严重的抑郁又往往导致失助感和绝望情绪。孤独心理:当患者离开家庭和工作单位,住进医院病区,周围接触的都是陌生人,自然产生一种孤独感。住在小病室和性格外向的患者及老年人更易产生孤独感。护理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激发正常情绪,调整心态,与医疗护理密切合作,促进治疗效果,使整体护理服务效果达到满意。因此,整体护理必须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心理疏导:对于一些负性情绪,如焦虑赔偿恐惧等心理,需要医护人员的同情和理解,不能认为患者的一些语言是对医护人员的不尊重,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疏导负性情绪,调整患者的心态。

心理关怀:①密切联系、深入谈心是做好心理护理的保证:护理人员不光局限于治疗疾病所必须的知识及操作技能,还必须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能力与患者进行沟通,护士在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时,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关心体贴患者,促膝谈心,深入其内心世界,使他们感到自身的价值,护士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患者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和勇气,配合各种治疗护理,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②细心倾听、耐心诱导,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外部行动基本上是一致的,人的思想,感情和态度的如何可以在人的面部表情及眼神中体现出来,所以在倾听患者诉说时,护士不应只听语句,还应注意其说话的声调,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做一个有效的倾听者,为患者创造一个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以得到患者的信赖和尊重。③态度热情、语言和蔼,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护理职业道德的突出特点是利他精神,是把患者的生命和痛苦看的高于一切,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当患者入院后,由于疾病的折磨、环境的陌生,加之目睹一些危重患者的痛苦症状,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

此时护理人员一定要态度热情、语言和蔼,要善于运用体贴安慰的语言,介绍自我、以及医院的环境设施,用清晰明确的语言、温和的语气与患者沟通,同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沟通过程中避免用粗俗和过于专业化的词语,尽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讨论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需要,充当患者的咨询人:有研究表明[1],护患关系是一个关爱的过程,涉及价值观、目的、知识义务和行动。心理护理没有统一的模式,护士应当根据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个体,了解影响护患沟通的主要原因,让患者接受和信任自己,顺利进入咨询人的角色。还应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并在患者最需要关心帮助的问题上给予正确有效的护理。

建立治疗性关系,充当患者的教师和顾问: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适当地给患者以启迪,改变其认知水平,使他们对疾病和治疗的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而心理护理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为基础。因此,护士要学会倾听,明确患者对专业协助的期待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护士应从领导者的角度向患者提供有帮助的信息。

总之,人的心理有能力,气质和性格构成,心理护理也是复杂的,患者不可能通过住院改变自己的心理素质,但护士可以使他们多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所患疾病。护士自身优势和美好心灵,对患者心理护理观察和治疗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出巨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