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2-06-13 06:41:00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外伤性截瘫是指脊柱由于受外力而导致脊髓损伤部位以下的肢体发生瘫痪的病症[1]。多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损伤部位易发生在脊柱活动频繁的节段或生理弧度转换处,损伤程度一般与暴力大小成正比。以出现肢体麻木,知觉、运动功能欠灵,甚则知觉、运动功能丧失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意外创伤造成截瘫者心理障碍错综复杂,在患者中互相影响,做好心理治疗及护理是患者战胜疾病及配合治疗的关键。2007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共收治了39例截瘫患者,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精心的心理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截瘫患者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8.5岁,其中腰椎损伤致全瘫17例,不全瘫13例;颈椎损伤致全瘫5例,不全瘫4例;实施手术者30例,未经手术者9例,平均住院天数68d。

2截瘫患者的心理特点

2.1震惊与否认

患者出现意外事故后很难接受自己截瘫的现实,往往感到很震惊,他们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否认自己残障,拒绝接受治疗,不能很快适应患者角色。

2.2心理危机

在突然致残的重大打击下,患者毫无心理准备可导致强烈而复杂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焦虑、愤怒及睡眠障碍等,有时由于过度紧张也可能出现意识朦胧状态。

2.3抱怨与负罪感

当确认自己残疾事实,有的患者会抱怨家人关心不够,没有照顾好自己;有的患者感受到疾病的痛苦与折磨,可产生“倒霉”的心理,或视为上天的处罚,内心有负罪感,认为自己给家人带来了负担,有些患者会出现猜疑或向医护人员及家人寻事争吵,以发泄内心的痛苦。

2.4依赖、退化

由于瘫痪,患者部分或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处于依赖状态,患者过多的要求周围人的关心和关注,要求别人替自己做本可以胜任的事情,当此需求的不到满足时,又感到孤单、自怜。

2.5默认、迫切心理

多数患者能承认疾病的预后,积极配合治疗,经常反复询问自己的病情,迫切知道检查治疗的结果,积极配合治疗,对功能锻炼计划进度不满意,想加快进度及锻炼强度、幅度,期待尽快治愈,得不到满足后,非常失望。

2.6抑郁悲观失望心理

经过一段时间住院治疗,双下肢仍麻木,功能几乎丧失,不能如期重返社会。生活不能自理,顾虑重重,情绪低落。反应迟钝,消极沮丧,甚至不配合治疗及不想存活。

3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2],给予较多的心理支持,支持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病情,减少患者紧张的情绪,使之初步适应医院的环境,较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3.1有效沟通

护士应礼貌,热情接待患者,安排整洁、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感觉,给患者以安慰等,向患者介绍科室环境及有关医院的制度,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的情况,通过良好的语言和行为,同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3.2心理危机干预

健全的个体因故突然发生残疾,身体和心理遭受双重打击,易发生心理失衡,处于精神崩溃边缘,应采取以下的危机干预措施:(1)设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鼓励其多与病友交流,依据具体病情,制定使患者经努力以达到的训练目标,鼓励其参加简单的康复操作训练,以缓解其负性情绪,看到康复的希望。(2)医护人员在患者面前保持镇静,与其交流时态度自然亲切,充满信心,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暗示,以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

3.3重建合理的认知

不合理的认知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阻碍患者康复。帮助患者建立合理认知的做法包括:帮助患者正视现实,接受目前处境;教患者与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如患者认为“我是个残疾人,没有用”的属错误信念,向患者介绍“身残志不残”的例子,如张海迪等,使患者产生“残疾人不等于无用,残疾人同样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的正确的信念。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激励患者以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姿态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正确对待现实和未来的生活。告诉家人要多关心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同时告知患者他们生存会给家人带来的快乐与幸福,是家人的需要及期盼,使其产生“我虽然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但家人还是很关心我的,我一定不要让他们失望”的正确信念。

3.4实施心理疏导

3.4.1依赖退化心里

向患者讲解伤残的性质及预后,反复强调康复功能锻炼的意义及重要性,并耐心的指导、协助其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及时提供其功能恢复的良性信息,鼓励患者持之以恒积极按计划锻炼,努力做到生活自理,减少家人负担。

3.4.2迫切心理

护士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态度要真诚和蔼,详细讲解要使功能障碍的肢体恢复,是一个漫长、复杂的康复过程,不要操之过急,否则会使得其反,鼓励其要充满信心,耐心、努力的进行康复训练,医务人员会给予指导、支持,帮助患者恢复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能力[3]。

3.4.3抑郁、悲观心理

要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苦恼与烦闷,要真诚的理解和接受患者的心理感受,使其产生共鸣和被理解,增强其自信心,改善情绪障碍。此外,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使其了解解决困难的办法和途径,增强重返社会的信心。

3.5心理护理贯穿于全程护理

心理护理运用于康复训练协助作好患者的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时翻身,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等并发症。给患者按摩下肢,活动膝踝关节避免足下垂,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有关训练方法和技能,帮助改变异常心理和行为[4]。

3.6利用社会支持

截瘫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需要社会的支持、家庭的关怀和帮助,若能充分利用保障支持系统对残障患者的身心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5]。(1)要说服其亲属体谅和理解患者的各种负性的心理反应,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关心和照顾;(2)与单位领导、同事沟通,倡导其单位领导、同事关心和同情患者的同时适当给予经济支持,帮助患者渡过困难时期;(3)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对患者的身心康复十分重要,提倡尊重残障者的社会风气,给他们送温暖,献爱心,使他们以正常的心理状态勇敢地面对自身残障。

4结果

本组39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及心理康复护理后,所有患者在出院时均表现出自然平和的心态,心理障碍较入院前明显减轻,心理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5讨论

外伤性截瘫患者多为青壮年或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原来对生活充满信心,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患者及家属均难于接受,心理上会出现各种错综复杂的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多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主诉,鼓励、安慰患者,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护理过程中要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护理基础为程序,对患者实施全身心整体护理。虽然截瘫患者身体上终生残疾,但心理康复护理一定要尽最大可能让他们心理上及时的调整自我,摆脱精神折磨,获得心理上的完全康复。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多关心患者,寻求社会的支持,给予必要的物质资助,使患者有勇气、有信心重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