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

时间:2022-05-14 09:02:05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

一、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一)风险识别能力不足。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严重不足,基本上不清楚护理风险的根源,也不知道风险所能够带来的危害,缺乏对风险的预见性。当护理风险因素出现或集聚时,不能冷静应对,也无从下手,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既不能保护自己,也不能维护医院利益,更不能为患者提供解决方案,致使护理风险给整体工作带来严重影响[1]。(二)服务意识淡薄。目前,国内外医疗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就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而言,护理人员普遍缺乏服务意识,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对患者的服务不够热情、不够主动,甚至出现语言表达不当、行为态度失常的问题。同时,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强度较大,容易因此产生烦躁不安情绪,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给患者带来伤害,进而引起医患关系紧张,护理风险因素频繁出现。(三)制度不健全。现行的医疗管理制度体系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医疗管理制度是医护人员的行为准则,也是预防和防范护理风险因素的基本保障。一般来讲,医疗管理制度涉及到的内容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研究表明,医院医疗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将会导致护理风险因素的大量出现,也是护理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四)缺乏责任意识。通常而言,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单独完成,这就需要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具备“慎独”的精神。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医院的医疗管理制度、规章制度依规工作,在“三查七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经常出现发错药品、打错针、未定时巡视病房的问题,对患者的病情没有做到及时观察和掌握,以至于一些患者的病情加重,给患者带来极大伤害,造成医患纠纷问题频发[2]。(五)专业技能有待强化。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到护理效果。一些护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在护理中玩忽职守、技艺不精,严重违反医疗管理制度,对患者乱用药、错用药,甚至连基本的医护知识都不懂,工作中经常出现失误,由此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大幅增加了护理风险,引发了大量的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六)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的直接接触者,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态势,便于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情信息,也有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和身体康复。同时,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医患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3]。另外,在交流沟通中,为患者提供一些基本的医疗常识,患者可以做好日常的自我恢复。然而,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关系,致使医患关系紧张,护理风险因素集聚。(七)护理文书的风险。一是医护记录与实际不符,存在不准确、不真实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医生的医嘱不及时或存在疏忽漏洞,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没有遵医嘱,比如:有些需要注意饮食的,没有告知患者,也没有进行详细记载;有些患者在入院治疗之前有疾病史,而护理人员却没有将其记录在护理文书中;有些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护理人员在巡房中没有问及,或者只是口头询问,没有进行详细记录。当医患纠纷出现时,护理文书中的内容不能用来作证,使医院陷入被动局面。二是按照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有关内容规定,需要在病人病例中增加“知情通知书”,要求患者进行签字确认,作为医疗举证而存放。实际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护理文书中仅仅记录了护理记录单、病例等,没有将长期医嘱单、宣传教育单等记录进去,一旦发生纠纷,护理人员不能用文书进行书面说明,增加了护理风险,也增加了败诉的概率。

二、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对策

(一)强化风险识别能力。医疗机构要面向广大护理人员加强护理风险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切实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因素识别、预测能力。护理风险因素识别是对潜在的、已知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准确归类,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具备这种能力,从而防止护理风险频发,达到规避护理风险的目的。(二)强化护理服务意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进一步加大,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对医疗机构的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对患者所提出的合理性要求和建议,要尽可能满足,从而获得患者的认可与理解,将护理风险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三)健全制度机制。通过对我国医疗机构医疗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发现医疗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较为突出。因为医疗管理制度是护理人员工作的参照依据和行为准则,所以需要对医疗管理制度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并督促护理人员认真贯彻、落实,在执行过程中不打折扣,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服务的同时,为保护自我和维护医院形象提供保障[4]。(四)强化责任意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直接关系到护理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医疗机构要结合实际,定期组织开展护理知识、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素质等的教育培训工作,让每一位护理人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具备“慎独”精神,以高标准、高效率、严谨的工作作风来维护自身及医院形象,自觉遵守各项医疗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履行岗位义务,做一名责任心强、文明守法的护理人员。(五)强化专业技能。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能够对护理质量、护理水平产生直接性影响。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通过自主学习、集中教育、外出学习、借鉴交流等方式来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可以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岗位技能大比拼、外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预测、识别和防范能力,提高知识技能运用水平,降低护理风险发生概率[5]。(六)强化交流和沟通。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及时的交流和互动,不仅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利于和谐、融洽医患关系的建立,而且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有助于患者自我康复。此外,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在疏导患者紧张情绪的同时,为医生提供诊疗依据。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医疗机构要定期组织培训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督促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并形成交流沟通记录,作为护理人员的一项考核评价依据。唯有此,护理人员才能积极与患者建立交流沟通关系,便于护理风险危机的消除和医患纠纷的化解。(七)认真完善护理文书。护理文书作为护理人员的一项工作内容记载,主要记录患者的病情、病因、病史和注意事项,是法律文书的一部分。护理文书的完整性、准确性,直接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专业化素养和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也是对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客观评价依据。因此,护理人员要认真填写护理文书,确保护理文书内容完整、准确,避免因记载内容不准确、不完整而陷入被动局面。

三、结语

综上,护理风险因素及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不足、护理服务意识不强、制度不健全、缺乏责任意识、专业技能不强、交流沟通欠缺以及护理文书内容不完整等。医院及护理人员只有充分认识不足,不断归纳和总结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水平,为融洽医患关系和医院良好形象的建立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蒋雪妹.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2):117~119

[2]张任华.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6):108

[3]黄露.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8):1342~1343

[4]林碧兰.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北方药学,2012,9(4):126~127

[5]杨莲荣,戴青梅.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5:59~61

作者:徐超然 李桂林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