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对不良事件的影响

时间:2022-09-17 11:21:02

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对不良事件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骨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骨科于2017年1—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管理,干预组行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结果护理管理结束后,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能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投诉率,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对提升整体的护理工作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骨科;不良事件;护理安全管理

骨科是一个工作强度大、任务繁重的科室,收治的患者多为意外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需尽快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长时间的康复周期和活动受限,会导致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1]。护理不良事件是发生在护理过程中的未预见或不应发生的意外事件,例如住院期间的褥疮、错误用药、违规操作等,这些不良事件往往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造成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危害,也是骨科成为医疗纠纷频发科室的原因之一[2]。所以,加强护理中的安全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骨科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该次研究于2017年1—12月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并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情况,找出事件发生的诱因并制定预防措施,为今后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骨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为35~81岁,平均年龄为(47.5±3.6)岁;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为34~87岁,平均年龄为(45.9±3.1)岁。主要的疾病类型包括股骨骨折、胸腰椎骨折、骨盆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入选标准:骨折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无意识障碍,依从性高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感染和肝肾功能障碍者,对精神类药品依赖者。匹配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病程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护理方法。对照组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后的询问既往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协助患者进各项辅助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给予干预组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2.1细化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细化并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重点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的评优评先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最大限度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护理工作中[3]。在工作中,逐渐培养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风险评估的能力,针对风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对于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应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操作,加强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意识,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医疗事故。1.2.2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措施等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其以往的错误认知,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的变化,通过真诚的交流,了解困扰患者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开展心理指导,帮助其舒缓负面情绪,提高其依从性[4]。护理人员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便于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1.2.3对护理人员和患者开展安全教育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回顾学习以往国内外各大医院关于不良的医疗事件处理的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在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同时,要绝对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权,尊重其知情权[5]。在患者住院期间,要严格遵守医疗记录书写管理制度来书写护理记录,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建立健全的人员应急调配体制,确保在任何时候护理工作都能顺利进行。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教会其一些基本的自救方法,鼓励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中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1.2.4建立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依托科室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在本院网络信息管理中心的协助下,建立科室的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电子版的不良事件发生统计表和不良事件风险评估表,统计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不良事件的类型,例如导管脱落、褥疮、坠床等,风险评估表主要包括不良事件的诱因、患者自身的高危因素、预防措施、阶段效果评价等内容[6]。患者住院期间,按时记录相关信息,患者康复出院后,将信息保存,上传到护理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1.3评价指标。护理工作中,客观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投诉情况,通过让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掌握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1.4统计方法。此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经过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地深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医院的整体的就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护理工作中的纠纷和投诉事件也在不断增加[7]。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加快,骨科收治的老龄患者也逐渐增多,患者受自身病情的影响和缺乏相关的医学常识,加之骨科护理工作任务的繁重,都能诱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效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做好预防措施,建立并全面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骨科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相关统计表明,在骨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护理人员、医院、患者3个方面。护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法律意识淡泊,专业操作水平不过硬,工作中只关注自己的工作开展情况,缺乏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沟通,对患者的基本需求和心理变化不了解,不按照工作制度进行日常的交接班,护理记录不全面等都会诱发不良事件的发生。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应急所需药品种类不全,抢救设备不齐全,不能定期检修相关的诊疗设备,导致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不能妥善应对,延误了患者的救治。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抵触情绪、不配合治疗方案的实施等,都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不良事件发生的诱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降低其发生的几率。完善并细化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进行护理操作,为护理人员提供进修学习的平台,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和吸取教训,提高识别危险因素和防控能力。培养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法律意识,避免因违规操作或泄露患者隐私而引起纠纷事件,护理记录要填写完整,保证记录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严格按照工作制度进行请假、交接班工作。建立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分析常见的危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错,为今后安全管理工作打基础。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疏导消极的情绪,鼓励其积极地配合后期的康复治疗工作。对患者及家属开设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其安全意识,使其掌握基本的医学常识,鼓励家属参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在该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接受护理安全管理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骨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安全管理护理模式,可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的投诉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显著提升,利于提升整个科室护理质量和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推动了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为今后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申启兰,郭菊,王树红,等.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基层医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15(9):1733-1735.

[2]吴丹.强化安全教育对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7):130-131.

[3]夏美蓉,廖彩蓉,兰群.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8(2):1887-1888.

[4]滕莉莎,金迪.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9):87-88.

[5]邵婷.骨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护士,2016(10):30-31.

[6]王东梅.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1):139-140.

[7]李玲.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19-320.

作者:周宇楠 张建伟 单位:一汽总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