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观察及护理

时间:2022-05-04 10:53:00

小儿麻醉观察及护理

七氟醚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吸人性麻醉药,由于其诱导苏醒快、过程平稳、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并且无特殊气味,无呼吸道刺激,易于被患儿接受,且很少会引起喉或支气管痉挛,因而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全麻_1]。但研究发现,七氟醚吸人全麻,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可高达509/6~839/6l_2]。躁动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机体耗氧增加、心律失常及延长复苏时间,亦可出现手术部位出血、坠床等意外,增加麻醉后风险及监测和护理难度,同时伴有强烈的精神及生理反应,给患儿生理心理带来伤害。因此,加强对躁动患儿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356例,其中男236例,女120例;年龄2~10岁;体重12~32kg;手术时间30~220min。手术包括:腹部手术185例,耳鼻咽喉、口腔手术59例,骨科手术53例,泌尿科手术59例。

1.2方法

入室后监测意识、ECG、BP、SpOz,面罩吸氧,氧流量为4L/min;所有患儿均行面罩吸人8七氟醚诱导麻醉。意识消失后开放上肢静脉输液,并给予芬太尼4/~g/kg、维库溴铵0.1mg/kg静脉注射,直视下行气管插管。术中用2~3七氟醚吸人麻醉维持,氧流量改2L/rain;术毕停吸七氟醚,氧流量调至5L/min,排尽七氟醚,待患儿吞咽反射、自主呼吸恢复,即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经面罩吸氧;术中严密观察监测患儿BP、HR、RR、SpO的变化及躁动、呛咳等不良反应。

1.3评价标准

术后躁动采用4分量表进行评估:1分:安静;2分:不安静,但能容易安静下来;3分:中度躁动不安;4分:反抗,兴奋或定向力障碍。1~2分为无躁动,3~4分为躁动。

1.4结果

本组356例患儿发生躁动(3~4分)254例(71.3);无躁动(1~2分)102例(28.7)。躁动患儿造成静脉输液不滴、外渗、滑脱85例;切口包扎脱落、出血28例;气管导管滑脱2例;胃管滑脱2例,不良后果发生率为46.1。

2护理

2.1术前准备

(1)做好术前访视与沟通:患儿由于发育不够成熟,对陌生环境、轻微刺激,容易诱发恐慌心理,引起哭闹、兴奋、不安等表现;此外,患儿与父母暂时的隔离,也会增加紧张和恐惧,因此,术前与患儿及家长进行仔细的交流,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和喜好,告知患儿及家长麻醉过程是轻松及无痛的,对患儿进行亲切的鼓励,解除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感,降低患儿的心理应激,提高心理承受阈值;

(2)加强工作责任心,重视预防躁动的发生:加强业务学习,了解小儿麻醉的相关知识,高度重视术后护理,防范全麻术后躁动所产生的危害;

(3)术前备好监护仪器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备齐抢救物品,如吸氧装置、气管插管器具、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2.2躁动的观察和护理

(1)患儿入室后,给予恰当的语言鼓励和心理暗示,使患儿进一步放松,利于七氟醚麻醉的诱导。采用一口气麻醉诱导法,诱导前将麻醉挥发罐刻度调至8,氧气流量为4L/min,予充麻醉回路。由于吸入诱导有可能出现咳嗽、屏气等现象,进入麻醉期患儿可能出现不自主的肢体运动,护士对出现情况时相关药物的应用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安慰、固定患儿。配合麻醉医师合理用药,充分镇痛,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为术者提供宽松的手术环境;

(2)选择适宜的停止七氟醚麻醉药吸入时机,苏醒时尽量排尽七氟醚,减轻其后续作用,并进行完善的术后镇痛[4]。患儿镇静状态无刺激下吞咽反射恢复、自主呼吸潮气量(6~7)ml/kg、脱氧下SpO959,6时拔去气管导管,可减少患儿苏醒时的不适感和躁动的发生;

(3)麻醉苏醒前由于患儿发生躁动,有可能导致坠床而受到意外伤害,也可能由于患儿不自主运动而致各种导管、引流管被拔除,切口包扎脱落、出血,甚至伤口裂开。加强术后监护,在苏醒期内确保室内环境安静,光线、温度适宜,各种治疗护理动作轻柔,避免恶性刺激诱发躁动;预防性地给予床挡保护,必要时用约束带防止患儿从床上跌落;注意保暖,防止患儿躁动将被子踢开;做好各种导管及引流管的维护;

(4)麻醉苏醒期内,要有专人在床旁看护,密切监视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并通过观察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大或正常,睫反射存在,呼吸浅速,表示即将苏醒,应密切监护;患儿一旦发生躁动,要明确并去除诱因,耐心解释及安慰,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3小结

七氟醚麻醉在小儿手术中具有诱导迅速、平稳、吸收清除较快等优点,但其主要的缺点是:围拔管期躁动。因此,要加强七氟醚麻醉围拔管期躁动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1)术前访视充分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减低患儿的恐惧和陌生感;

(2)加强工作责任心,重视预防躁动的发生;

(3)配合麻醉医师合理用药,充分镇痛,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

(4)确保室内环境安静,光线、温度适宜,减少刺激,保护性约束患儿,防止跌落和各种导管被拔脱;

(5)麻醉苏醒期专人看护,密切监视患儿生命体征;积极去除躁动诱因,并进行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