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综述

时间:2022-05-04 09:40:00

早产儿护理综述

胃食管返流(GER)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发病率在8O~85[1]。可引起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窒息死亡,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我科NICU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头高俯卧位对早产儿胃食管返流患儿早期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胃食管返流早产儿(无颅内高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膈疝、小肠畸形等原发病)82例,均经24h食管pH监测或食管钡剂造影确诊为胃食管返流。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头高俯卧位)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出生时孕30"--36周,平均33.5周,出生体重1150~2670g,平均1863g。对照组(仰卧位)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出生时孕30~36周,平均33.3周,出生体重1125~2630g,平均1845g。两组患儿在性别、孕周、日龄、体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O.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置于暖箱内保暖,遵医嘱给予1.4碳酸氢钠或温盐水洗胃,口服多潘立酮、红霉素,根据病情限制奶量、增加喂哺次数、补液、肠道外静脉营养、防治感染等基础治疗。干预组于喂奶后30rain和睡眠时采用头高俯卧位,床头抬高2O。~25。,面向一侧,双臂屈曲置于头部两侧,3O~60rain更换一次,需要专人护理。对照组于喂奶后30min和睡眠时采用仰卧位。每位患儿床头设护理记录卡,准确记录患儿每天呕吐或返流次数、奶量、体重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每天呕吐及返流的次数,7d后呕吐及返流减少情况,吸人性肺炎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根据资料性质进行t检验和)C。检验,P<O.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表1)

3护理

3.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常规对所有患儿进行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同时监测体温、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常备氧气、负压吸引器、简易呼吸器等抢救物品及药品,如发现患儿返流后有吸人,及时用负压吸引器吸引,尽量彻底清除呼吸道吸人物。

3.2体位护理

对采用头高俯卧位的患儿,由护理人员专职护理,准确记录,当发现体位不当时及时纠正,避免发生患儿俯卧位时面部垂直向下或接近垂直向下时,导致缺氧,甚至窒息死亡。早产儿颈部肌肉张力较弱,俯卧头侧位时头部转动较少,很少出现面部垂直向下或接近垂直向下的情况。

3.3喂养的护理

根据呕吐的不同病因,如幽门痉挛、喂养不当、颅内高压、严重感染、羊水吞人等进行相应的护理。采用少量多餐的喂养方式,可减少胃内容物返流机会。对于需要鼻饲的患儿,鼻饲前应将胃内残留液抽出,再缓慢注入奶液,速度以1ml/min为宜,每次鼻饲时间不少于15~20min,量不宜过大,以少量多次为原则。鼻饲完毕,护士在床边观察5min,喂奶后1h内应加强巡视,发现呕吐及时处理。对于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采用持续鼻胃管滴饲,可有效减少餐后返流,减少胃扩张。本组有5例患儿采用鼻胃管滴饲,待胃食管返流现象明显改善后改为少量多餐喂养。对于返流较重者,及时给予静脉营养,以满足患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供应。对于需要吸痰的患儿,在鼻饲前将呼吸道痰液吸净,以免吸痰刺激引起患儿呕吐。

4讨论

早产儿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张力减低及胃排空异常,易发生胃食管返流;早产儿胃呈水平位且容量小,胃底肌和喷门肌发育差,而幽门肌发育相对较好,且胃肠蠕动能力弱,当仰卧位时幽门可高于口腔平面,易致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早产儿胃韧带比较松弛,易发生胃扭转,造成胃容量缩小,胃内容物通过受阻,胃内压增高,导致胃食管返流。由于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协调,当发生胃食管返流时可误吸入气管,导致吸人性肺炎,严重者甚至窒息死亡。采取头高俯卧位,头侧抬高20。~25。,由于重力作用可以使胃内容物从胃食管连接处移开,同时俯卧位有利于胃肠蠕动,增强胃的排空能力,降低胃食管返流的频率,减少返流物的吸人和吸人性肺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