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研究

时间:2022-07-19 10:19:5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研究

一、引言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接踵而至。2011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5.2%,首次超越美国,并仍在提升;截止2013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超过了美国与欧盟国家排放总和。能源与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使得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广势在必行,世界各国为抢占这一新兴市场的份额,纷纷采取各类优惠政策以促进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唐葆君,2015),以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与产业的发展。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瓶颈不断得到突破,从“十五”开始对电动汽车技术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研究开发,之后经历了“十一五”的示范考核阶段与“十二五”的产业化启动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一)技术现状。在经历了三个五年计划之后,我国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商用的整车技术,实现了从混合动力向纯电驱动的转型。在关键技术上,我国的动力电池技术无论是单体电池制造能力还是电池系统集成能力都与国际水平基本保持同步,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技术水平已经具备支撑电动汽车开展大规模商业化运行的技术和产业条件;电机驱动技术方面,中国商用车电机(特别是直驱电机)在转矩指标、成本控制方面已经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欧阳明高,2016)。(二)产业现状。由于有着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产销规模逐年递增,自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尽管如此,目前国内市场的总体规模仍较小,直到2012年产销量才达到万辆,2013年仅为1.76万辆,而同年美国销量为9.6万辆。此外,产业的地域分布差异明显,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推广仍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市场几近空白。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瓶颈仍旧存在。尽管过去的三个五年计划中,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上取得了诸多突破,但由于起点较低、发展较晚等原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道路上仍有着诸多技术瓶颈。在先进电池材料与机理等基础研究方面,电池一致性与良品率方面以及芯片集成设计与电力电子系统方面,都和国际先进水平有着较大差距。如何打破国际技术垄断,跟上国外技术步伐,使得我国新能源技术产业能够处于全球市场的制高点,是当前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二)政策冲突问题。尽管在宏观方向上,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持大力扶助态度的,但各部门间对于产业化却有着各自的意见。如科技部《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鼓励优先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大中型公共客车,而工信部牵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则倾向于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汽车,政府政策导向的差异将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着重方向不明,政策无法落到实处,从而引发政策资源的浪费以及延误历史发展的机遇(王秀杰,2012)。(三)价格接受限制。事实上,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仍然是需求问题,高成本导致的高价格限制了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即使有补贴也仅仅是杯水车薪。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经历三个五年计划后,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发展都趋于成熟,但由于部分技术瓶颈的存在,以及政策导向偏差和成本的制约,产业规模仍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要解决这些问题,宏观上需要政府部门齐心协力,明确行业发展方向;行业内部则需要深化技术开发,在攻破现有技术瓶颈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使价格进入消费者的可接受范围。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在未来进入国际市场领先行列。

参考文献:

[1]唐葆君,刘江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6.

[2]欧阳明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展望[J].科技导报,2016,(06):13-20.

[3]王秀杰,陈轶嵩,徐建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1):29-35.

作者:张庆彬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