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与旅游产业的差异及协调

时间:2022-06-23 02:32:15

煤炭与旅游产业的差异及协调

山西省煤炭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历时性区域差异分析

总体来说,新世纪以来,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地区差异性在减少,均衡度在增加;同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区域差异(或均衡)的波动性。山西省煤炭产业区域的差异性或均衡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6)迅速扩张阶段,是山西省煤炭产业差异变小,均衡性增大的阶段。这一阶段,国际国内煤炭能源市场需求旺盛,煤炭价格一路飙升,随之而来的是,高投入、高强度、粗放式、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但这一阶段是低水平的均衡发展,煤矿企业具有“多、小、散、乱、低”的特点,即煤矿数量仍然较多;煤矿规模普遍较小;集中度低,矿井布局分散;小煤矿私挖乱采,无序竞争;回采率低,生产水平低。第二阶段(2007~2010)波动阶段,这一阶段煤炭产业区域差异及均衡程度波动性大。这主要是受市场波动影响,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煤炭市场有所疲软,煤炭价格有所回落,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地区差异又有所加大。随后,2007~2009第一轮煤炭资源整合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初步完成,各地区的煤炭产能又都有所恢复。煤炭产业的区域差异在减小。第三阶段(2011~2012)稳定发展阶段。2010年,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各地市煤炭资源开采,煤矿企业空间重组提供了重要契机。煤炭产能的地区间分布渐趋合理,山西省煤炭产业也进入了国有大集团控股的大矿时代。2012年是山西煤炭产业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收宫之年,各地市的原煤产能经过调整进入合理均衡发展阶段。山西省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区域差异性逐步减小,各地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均衡。这一方面反映出山西省各地市对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认识的趋同,都把旅游产业作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随时间的推移,旅游产业空间扩展条件的成熟,区域差异变小,均衡性增大。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各种产业要素综合的结果,旅游资源、政策导向、资本投资、市场开发等条件的成熟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经历了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形象导向型阶段[4]。于此相应,旅游的空间分布主要经历了由极点到轴线再到面域,由聚集到扩散演变过程。在旅游资源导向发展阶段,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对旅游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条件好的自然山水和人文遗迹就成为了观光游的基础。晋祠、五台山、云冈石窟、恒山、应县木塔最能代表山西旅游特色,所以大同、太原旅游增长极首先形成。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交通干线的拓延,山西省旅游产业空间分布呈沿大(同)运(城)轴线、太(原)长(治)轴线、夏(家营)汾(阳)—太(原)旧(山)轴线的“大”字型旅游产业空间格局形成。各地市旅游产业如火如荼开展,区域差异进步缩小,均衡性逐步增大。旅游产业形象导向型阶段的到来,山西省逐步形成,覆盖山西省全省的三大旅游轴带、六大旅游区域旅游空间一体化格局。三大旅游轴带是太行山、吕梁山、大运旅游带;六大区晋北、晋中、晋南、晋东南、太行山水、黄河黄土旅游区。各地市旅游产业差异更进步缩小,均衡发展的格局进步增强。

山西省煤炭产业与旅游产业空间性区域差异分析

一直以来,山西省各地市普遍把煤炭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发展,全省各地市的煤炭产业均大幅提升。总体空间分布呈现差异变小的趋势。但根据煤炭产业的区域经济贡献率,可以把11个地市分为传统煤炭强区、新兴煤炭强区、潜力煤炭强区。传统煤炭强区为一直以来煤炭产业比重大,煤炭产量的年际变化较平稳的地市,如太原、大同、阳泉、晋城等。这些地市煤炭产业发展时间早、基础好,年际原煤产能增加的幅度有限,甚至有些资源枯竭地区,要限制产能。新兴煤炭强区,指新世纪以来,煤炭产业发展迅速,产能比重迅速增大的地市,主要有临汾、忻州、长治、晋中等。潜力煤炭强区主要指发展潜力大,2012年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后,煤炭产量会大幅增加的地方,如运城、吕梁、朔州。当然有些新兴煤炭强区,目前发展速度快,将来发展潜力也稍大,如临汾、忻州。根据产业发展基数、产业发展速度[5],可以把11个地市分为传统强势型、平稳递进型、跳跃速进型。传统强势型旅游产业发展地区,表现为产业发展基数大,产业发展速度稳定,如太原、大同。一直以来这些地市旅游产业在全省的产业比重大,虽然近年来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平稳递进型,如临汾、运城、晋中、长治、晋城、忻州、阳泉,产业发展基础、发展速度均为中等程度。跳跃速进型有朔州、吕梁,空间信息熵较小,旅游产业基础薄弱,但是发展速度呈现出高速跨越式发展。

山西省煤炭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及其空间协调的途径选择

山西煤炭产业与旅产业的融合主要通过产业融合、资金融合等途径。具体的形式主要有煤炭博物馆、煤矿工业旅游、煤企投资旅游业等[6]。煤炭博物馆形式主要是以静态的展品,通过科技、艺术手段,展示煤炭的历史,传播煤炭科学文化知识。现已建成太原的中国煤炭博物馆就属这种类型。煤炭工业旅游,主要是通过工业旅游,以活态的煤炭生产生活场景为展示内容,以旅游者亲身感受体验为目的的旅游形式。如大同晋华宫煤矿、平朔露天煤矿都有煤炭工业观光旅游项目。煤旅资金融合主要是煤炭产业完成原始的资金积累,煤炭产业转型时,资金的一种流动方向及方式。煤炭产业的资金注入旅游产业,产生综合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既是煤炭产业对社会环境的补偿,也是产业资金高效利用的一种途径,破解了旅游产业资金不足的难题。煤炭产业与旅游产业资金融合形成互惠互利的双赢效果。煤炭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空间协调,要从系统角度,区域全局高度,因地制宜,因煤炭与旅游产业不同组合状况,选择不同的空间协调方法、措施与途径。对于传统的煤炭产业强区,如太原、大同、阳泉、晋城、长治等地市,面临煤炭产业的成熟,煤炭资源的枯竭。旅游产业在煤炭产业转型,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中地位,也因区位条件、经济背景、产业的单一与多元等因素的不同,呈现出同的煤旅产业空间组合与协调态势。太原属于省会城市,产业的多元化,生产生活服务功能的强化,煤炭产业在地区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有所降低。煤旅产业结合形式以创新创造为主,发挥省会城市区域中心性的优势,建立煤炭博物馆,举办煤炭旅游节,深化挖掘煤炭文化价值,创新煤炭旅游文化的展示形式与内容。大同、晋城、阳泉、长治,要立足于煤炭旅游两种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煤炭工业遗产旅游,煤炭产业生产生活观光旅游,还有通过煤炭产业的资金优势,注入投资旅游开发,形成新的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对于煤炭产业发展居中,但发展速度快的地区,如临汾、忻州、朔州、晋中、吕梁等地。既要发挥资源优势,进行资源型产业融合与空间协调,也要未雨绸缪,进行资金对接与融合;对于煤炭产业具有相对劣势,但发展速度快的地区,如运城,要合理规划两种产业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使之协调发展。

本文作者:毛彦斌孙根年工作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