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及启示

时间:2022-05-16 02:53:08

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及启示

一、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内涵

虽然未曾明确使用过技术创新概念,但马克思却精辟论述过技术创新的过程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并从哲学高度阐述了技术创新的基本思想。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对于新机器使用的唯一目的是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变革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1]这也正是熊彼特称之为“创造性破坏”的过程[2]。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出于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从个别资本家开始的技术创新会从某个部门逐渐扩散延伸至整个社会范围。熊彼特将这个过程称之为技术创新的不断扩散和持续[3]。我们由此可以将马克思关于技术创新的实质做出界定,即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提高其个别生产力并在某个生产部门内实现超额利润,这一过程可以看做是对劳动资料和劳动条件的革命。除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技术创新还包括技术外溢、既定生产过程的技术优化以及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等等。

二、马克思技术创新主体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正是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马克思坚持认为每个社会成员都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无论是企业家、工人、专业技术人员还是国家。跟熊比特把企业家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观点相比较,马克思大大拓展了技术创新主体的范围,也更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马克思认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4]。马克思根据当时的历史将技术创新主体分为资本家或企业家、工人和职业创新者这三大类[5]。根据马克思关于创新主体的论断,结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技术创新主体应该由以下几类构成:一是工人尤其是技能型工人。技能型工人是指那些经过专门的培养和锻炼,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了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和必要的技能,并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的工人。技能型工人在技术创新体系中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经验积累,以及在技术扩散和应用过程中做出的细小或渐进的改进,也就是“干中学”过程中的技术创新,这是从创新者个体角度来讨论的。二是工人在社会学习机制中和社会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创新,体现的是技术创新的社会属性。二是企业家。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大多数的资本家通常既是企业家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他们往往是“身兼两职”的。三是国家。将国家作为创新的主体是马克思的一大特色。约瑟夫•熊彼特、保罗•斯威齐高度赞赏把国家作为主体的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实际,只有国家或政府才能把政府、企业以及教育和科研等各种机构之间的力量和积极性协调调动起来,实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统一,而技术创新活动的所必须的各种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等的出台和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氛围的创造也必须依靠国家或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只有国家具备为技术创新配置各种社会资源的各种政治和经济手段。国家在维系整个创新体系正常运转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可以取代。四是科研人员。技术创新工作演化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自然科学被资本用作创造和增加财富的手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也从而被有意识地和广泛的加以发展和应用[6]。这使得那些掌握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科研能力的人才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并成为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综上所述,当国家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得以确立,技术创新主体的概念也得以泛化,马克思关于技术创新普遍主体的观点已经得到普遍实践验证。

三、马克思技术创新的演进途径

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他把技术创新看作是一个曲线上升的社会进步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演进路径而非随意发生的。技术创新互动的开展要以技术、知识和人才的积累为前提,而环境因素则制约着技术创新的方向选择。在马克思看来,机器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对人的技能和选择状况的严重依赖,专业化分工对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具有相当历史重要性,而生产步骤与机器生产的融合则对于现代大工业至关重要,“机器生产的原则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各个组成阶段,并且应用力学、化学等等,总之,应用自然科学来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这个原则到处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7]。马克思将技术创新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人力的积累、资本的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是这个自然历史过程的诱因。技术创新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它首先是科学和技术的积累过程,然后是制度创新的积累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比熊彼特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更全面,更符合技术创新过程的实质。

四、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的启示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是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此,我们必须清晰把握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内涵,以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为指导推进创新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一是要坚持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关于技术创新主体的论断。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关键的因素是人,这包括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人才为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队伍,做好人才储备,依托人才推动创新发展。二是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要高度重视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关于国家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积极作为,既要激发企业、科研院所、社会机构等技术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又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是要坚持马克思关于技术创新思想的系统论观点,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创新体系要以社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政产学研用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围绕重大共性需求,提高核心系统集成能力。四是要重视技术积累,不断提高创新设计能力。紧密把握技术发展趋势,树立前瞻思维,通过开展创新设计示范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五是要注重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的最终出路是要转化为成果,应用于产业。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积极推动、引导政产学研用加强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机制。六是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构建以产业化为导向的专利组合和战略布局,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协同合作。

作者:张彦文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394.

[2]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3]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2.

[5]任力.马克思对技术创新理论的贡献[J].当代经济研究,2007,(7):17.

[6]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208.

[7]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31.

[8]熊彼特.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