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制度在工业企业中的运用

时间:2022-01-27 08:32:20

标准成本制度在工业企业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产品成本开始成为工业企业竞争的重要支撑。为加强对产品成本的高效管理,进一步压低产品成本,工业企业纷纷展开了新尝试。标准成本制度作为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率的重要方法,因其科学性和高效性倍受青睐。本文首先阐述了标准成本制度的背景,并了解现状,然后针对一些工业企业在标准成本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最终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

【关键词】标准成本制度;成本差异分析;全过程成本管理

十九世纪末,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工业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又回到了产品成本上。为此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开始重视起成本核算和控制出现的问题,并开始探索新的核算办法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于是,标准成本概念就应运而生。之后,标准成本理念开始快速流行开来,并广为使用。在实施过程中,后续学者又结合实践对标准成本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标准成本制度。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应用现状

标准成本制度是贯穿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集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为一体的成本控制方法。标准成本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从理论上讲是在各项要素优化配置和资源最大限度利用的前提下产出的成本。然而,显然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的资源要素配置并不会处于最优水平,所以在制定标准成本时,必须贴合企业的实际。要想制定出合理的标准成本,首先要科学划定企业的成本中心。然后以成本中心为基本单元,核算成本标准。标准成本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标准用量(产品配方中提供的制造产品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消耗量),另一个是标准价格(包括购价、运杂费、保险费、关税等)。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按产品进行汇总分配,计算出按产品表示的直接人工保证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按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类编制费用预算,即:(二)成本差异的核算分析方法。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成本必然要和标准成本有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值就叫做成本差异。当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时,就意味着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节约了一部分成本,我们把这个差额叫做有利差异;反过来,当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时,就意味着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浪费了一部分成本,把这部分差额称做不利差异。一般来说,成本差异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要看企业设定的成本标准是否准确;二是要看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无重大操作管理失误。要想得出最准确的成本差异结论,必须要参照管理相关部门人员的评估报告,仅靠财务工作者主观臆断是不行的。(三)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在财务处理实践中,往往从标准成本和差异额两个方面来核算实际成本。如果企业实施了标准成本制度,那么会计人员就可以依照企业实际,设置专门的账户对实际成本进行核算。财务人员会根据差异性质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比如材料价格差异账户、工资效率差异账户等等。等到期末时,统一将这些差异账户进行转入销售成本或当期损益等类别进行处理。(四)如何控制标准成本。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工业企业实施标准成本以后,会计人员必须要在整体上计算各类成本指标,集中精力搞好成本分析,找出成本差异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或改进建议,以更好的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一般讲,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是材料用量超支、材料价格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差异、生产能力及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因此,成本差异的控制也必须从节约材料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力,节约人工效率、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变动制造费用等方面入手。

二、标准成本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成本的制定不合理。标准成本是根据平均先进水平制定的,它应该是大多数职工通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控制标准的作用。而在实务中标准成本制定不合理,这是标准成本制度中最致命的一个环节,应引起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二)对成本核算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反馈不够及时。有了先进合理的标准,只是成功控制的第一步,此外,还需要及时收集实际资料发现偏差,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各责任中心,以便控制人员及时校正偏差。在实际工作中,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企业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并未掌握其成功经验的实质。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不能把偏差信息及时反馈给成本发生部门这就使成本的事中控制落为事后分析。(三)不重视对材料物资的管理不少企业的许多材料物资采用实地盘存制进行核算,对材料存货收发管理不严格,造成信息失真和材料成本严重超支,甚至有些企业出现因材料不足而停工加紧材料采购,而车间却保有多余材料,甚至有些职工将这些材料低价销售,给企业造成了较大损失。

三、标准成本制度的应用具体措施

本文在充分把握标准成本理论内涵和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的基础上,针对标准成本制度提出了几项改进措施和建议。(一)强化员工标准成本意识。工业企业要根据设定的标准成本,建立配套的绩效考核制度,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只有引导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成本管理中,才能推动成本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最终全面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和水平。各相关部门也要在业务上做好有效衔接,降低沟通成本。除此之外,为了获取各环节、各部门的动态成本信息,确保在成本消耗时,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偏和处理,企业必须确保部门间的信息传导渠道畅通。(二)科学划定成本中心、明晰成本管理责任。以成本中心为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是工业企业保障控制效果的有效手段。只有各成本中心都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开展活动,才能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更规范和顺畅。企业为员工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员工为企业做出贡献,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根据各部门和岗位劳动强度和复杂程度及贡献大小,合理制定薪酬待遇标准和激励政策。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员工积极性,达到企业的引导目标。此外企业还要注重对人才的稳定,充分估计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以及其他需求,使优秀员工干得长久高效。(三)做好关键环节全过程成本管理。从根本上讲,成本中心的建立离不开成本控制活动的实施。为提高成本控制效率,更好的完成成本控制目标。在实践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科学化和程序化,将成本管控目标分解到各环节和部门管控。对于重点项目和特殊环节,重点关注,加强管控。比如,采购单价明显过高;实际用量大幅超出计划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管理人员一方面要把管理目标分解,细化到具体部门甚至具体人员;另一方面要注重运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对管理效果进行动态评估,全面提升成本管控效果和质量,以达到更高成本管控目标。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者纷纷引入了现代管理理念对企业进行科学高效管理。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已经开始转到产品成本的竞争上来。对企业来说,能否在现有的成本管理基础上,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企业上至最高领导,下至一线员工,都要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实际行动践行成本管理责任,凝聚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合力,全面提升企业的成本管控效果,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

作者:张嘉欣 单位:西京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玮.标准成本制度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4.

[2]韩方.浅析标准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J].智富时代,2014,10.

[3]康支霞.中小制造企业的标准成本制度研究[J].求知期刊,2014,8.

[4]王元春,阮卉.浅析标准成本制度在企业中的运用[J].活力,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