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滤池工艺设计探讨

时间:2022-07-23 02:56:18

V型滤池工艺设计探讨

摘要:V型滤池是目前城镇给水处理厂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池型,其特点主要是采用较厚的均质滤料层增加过滤周期和先进的气、水反冲洗、表面扫洗技术增加反洗效果和减少自用水量。结合辽河油田净水厂的V型滤池设计及施工经验,总结出在V型滤池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V型滤池;工艺设计;V型槽;整体浇筑滤板

1工程概况

辽河油田净水厂是辽宁省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的辽河油田配套工程,该工程设计规模为10×104m3/d,过滤工艺采用V型滤池,采用双排,共8组滤池,每组过滤面积91m2,设计滤速6m/h,气冲洗强度15L/m2•s,单独水洗强度5L/m2•s,气水联合反洗时水冲洗强2.5L/m2•s,表面扫洗强度2L/m2•s,过滤周期24~36h,滤料粒径0.9~1.2mm,滤料层厚度1.5m,滤层表面上水深1.5m。净水厂自2016年6月建成投产以来,各项设施运行平稳、正常,出厂水浊度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并达到低温季节出厂水浊度≤0.5NTU,其他季节≤0.3NTU。

2关于V型滤池工艺设计的几点总结

本工程在总结以往V型滤池设计、施工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后,对滤池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在工程投运后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2.1采用不锈钢V型槽替代传统的混凝土

V型槽V型槽在V型滤池中起布水和反洗时表面扫洗的作用,是V型滤池的核心部件之一,直接关系到滤池的布水均匀、反冲洗效果和出水水质。在传统V型滤池设计中,大多以现浇混凝土结构为主。由于V型槽角度倾斜、预留孔密集等特点,传统土建施工很难保证其外观质量和工艺精度,因此混凝土V型槽设计需要改变,采用易于加工安装得不锈钢V型槽代替混凝土V型槽,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不锈钢V型槽有以下特点:(1)预制简单、易于工厂加工不锈钢V型槽可直接在工厂加工完成,一次运输到场,加工制作不受天气影响,同时不占用土建滤柱、滤梁和滤板的施工时间。(2)施工精度高由于V型槽冲洗孔径小、数量多,工厂加工制作不锈钢钢材料的V型槽可按照机械制造精度控制,比混凝土施工精度高,能保证表面扫洗效果。(3)安装快捷、维护方便根据现场施工经验,单格滤池安装时间不到1天即可完成,且不占用关键工期。不锈钢V型槽表面光滑,不易结垢和滋生藻类,维护清洗方便。

2.2采用整体浇筑滤板和可调节滤头

本工程采用了整体浇筑滤板和可调节滤头,该工艺是气水反冲洗滤池配水布气系统的进步。相对传统预制滤板,整体浇筑滤板没有任何接缝、杜绝了传统滤板的密封胶开裂、脱落现象带来的漏气、漏水甚至漏砂等问题。整体浇筑滤板和滤池形成整体结构,增加了滤板的有效厚度、牢固度和刚度,延长了使用寿命。整体浇筑滤板在平整度的控制上对施工精度要求相对较低,单格滤池表面水平度误差控制在±5mm即可,施工操作相对简单些。传统滤头将滤杆和滤帽连成一体,只能调整小块铝板的水平度来间接控制滤头水平度的落后手段。可调节滤头是将滤帽和滤杆设计为分体式,滤杆可以垂直上下移动调整高度,从而可以直接精确调节滤杆上的进气孔在一水平面上。

2.3确定好滤池扫洗孔中心标高与排水槽顶面标高的关系

V型滤池的表面扫洗是通过V型槽底部扫洗孔喷射的射流来实现的,确定滤池扫洗孔中心标高与排水槽顶面标高的关系是保证表面扫洗效果的关键。根据射流的性质,要使表面扫洗效果最佳,射流最好为半淹没射流,同时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中9.5.31的条文解释中的阐述和调研情况总结,本工程设计表面扫洗孔中心标高低于排水槽顶面标高20mm,投产后表面扫洗效果较好。

2.4滤池扫洗进水孔加装闸板阀

V型滤池的进水有两个方孔,一个是滤池进水孔,另一个是扫洗水进水孔,其中滤池进水孔装安装进水气动闸板阀,而扫洗水进水孔一般不安装阀门,在滤池反冲洗时进水阀门关闭,水由扫洗水进水孔进入滤池,这是符合V型滤池的设计思想的。若是遇到某格滤池需要放空检修或消毒时,就需要将扫洗水进水孔封堵住,因此在扫洗水进水孔加装质量较好的方形闸板阀十分必要,同时由于此闸门开关次数比较少,平时应要加强保养。

3结语

V型滤池采用均质滤料,先进的气水联合反冲洗工艺,并在整个反洗过程中持续进行表面扫洗,可使杂质较快排出,滤池运行可通过PLC实行自动控制,因此运用越来越广泛,但V型滤池对施工精度要求高,只有保证精度要求才能保证供应运行平稳和效果良好,通过工程实践,本文对优化V型滤池设计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在以后的应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雷建军 单位: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汪凡.从工程实例谈对V型滤池设计及施工的几点看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4):244.

[2]何家明.V型滤池的设计与施工[J].中国给水排水,2005(1):96-97.

[3]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所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城镇给水(第二版)[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