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预算管理

时间:2022-11-21 08:45:04

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预算管理

1科学系统的编制预算

科学系统的编制预算是预算管理的前提,而精细化编制预算则是后期核算考核的依据,也是后续执行工作的基础。近些年,尽管各级财政部门均要求编制预算要采用“零基预算法”,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编制预算,但在实际的编制过程中,大部分单位还是将中心目标停留在预算的增长上,所以“基数法”仍被各单位广泛应用,简单的在去年预算的基础上乘以一些预增因素得到今年底预算数,这种方式不仅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预算出实际需要数,还不能够洞察到实际业务的变化,造成该花钱的地方没有预算,不用钱的地方预算了花不出去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预算的准确性及科学性。在国外预算体系较为发达的国家,预算要求做到会计科目末级,甚至更加精细。如今年需要买入的办公家具,需要明细列出买几把椅子、几张桌子,购置原因是什么,单价及合计价格等。而现阶段我国内只能停留在办公家具共计多少钱,甚至有的单位仅做总的办公经费的预算。这就使得预算执行的约束力无法全面的得到体现,抱着“总盘子”不超标,在这个范围内随便花的老思想,使得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大打折扣。所以,在安排预算资金时要按实际情况,科学的分配各项预算,既要考虑重点的同时又要兼顾一般收益项目,在各支出项目之间进行统筹分配。与此同时,各事业单位要细化相关的预算支出明细,尽可能地将其细化,从而使得部门预算清晰明了,这样不仅有利于事业单位预算的有效执行,而且便于事业单位事后对其绩效管理进行考评。另外,法制规章的不健全也是预算管理中的一大问题,在预算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我国目前仅有《预算法》等相关法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其他一些与新体制相适应的规章制度还没有进行有效的建立和完善,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在财务支出方面有章难循、无章可依、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这就要求各个单位在《预算法》的框架下,根据单位的实际状况细化预算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监管体系。

2严格执行部门预算

精细化的编制了预算是预算管理的基础,而严格的落实执行才是预算管理的重中之重,现在一提到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大部分单位第一反应就是资金执行率的考核,只要资金执行率达标了就万事大吉了。但是这种重点考核资金执行率,并不注重是否按照详细预算进行全年工作的开展情况的检查,就导致了突击花钱,集中支出的情况出现。为了执行率达标,一个会分成两个开,一个人能解决的问题派10个人出差处理,实际不需要的东西提前购买,这些做法不仅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又为最终项目验收时总的效费比低下买下了伏笔。缺乏预算约束意识,预算执行中缺乏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也是预算执行中的一大问题。有些单位预算与执行相分离,执行时领导意识,主观意识太强,这就会导致预不预算一个样,预算也就成了一纸空想,失去了监督和规划的作用。所以,在精细化做了预算的前提下,一定要严格末级支出的控制,买桌子的预算不可以临时换成买电脑,买电脑的预算又换成买手机。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必须在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协商审核,只有真的合情合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相应预算的调整,并在之后的审计中对调整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的审查,如预算调整不合理,责任要落实到人,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在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项支出均要受到预算中财务资源总量的控制,所以在相应的支出中应该实行刚性管理,在财务人员对各项支出把关的同时,相应预算编制部门负责人、项目预算编制人员都应对各自部门、项目的支出做审核。只有在单位内部各个部门都能严格按照成本效益原则、预算约束原则下提高各项资金的支出使用效益,才能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的顺利进行。

3强化预算绩效的后期考核与反馈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是对单位预算资金使用与对应产生的社会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后期预算绩效不仅可以查找已完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总结出经验教训,还可以提高事业单位预算支出产生的经济利益与随之而来的社会效益,对预算编制的意识进行强化最终实现事业单位绩效的高效性。由于绩效管理不仅是评价自身工作的效率和作为经营成果提供给上级政府部门验收的根据,而且预算绩效反馈可以促进事业单位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经营收益。最后将对应考核完毕的结果及时地回馈到事业单位及相关各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方便比较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找出弥补的措施,在日后的工作中规避失误,优化自身的工作水平。绩效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拥有一套合指标,并以部门预算作为绩效的基础单位,只有从细微处着手才能把握住事业单位整体绩效的精髓。同时,对其相关项目预算的编制做好前景调研,并结合科学有效地与决策评价、执行效果和绩效反馈,达到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事业单位最后应达到单位各相关部门及财务人员可以高效的将部门预算绩效合理科学的应用于事业单位中,为机构带来可观的利益。

4重视财务人才培养

事业单位的改革同样也是单位中财务体系的改革,财务人员不能在把做好账面上的工作作为最终目标,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一个有创新意识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应对各种改革对本单位的财务系统的影响。领导层也应该转变传统理念,重视财务工作在整个业务体系中的作用,不能将把钱花完、做好账目、完成验收作为财务工作的主体。虽然事业单位有一部分稳定的经济来源于政府,但其生存和发展仍然需要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国家在建立事业单位时考虑的是其发展的社会效益,但大部分的事业单位要想长久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运用合理的预算体系,系统科学的支出相关经费,最高限度的带来经济效益。在这些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财务人员的个人素养及专业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面竞争的市场中,知识就是企业前进的力量,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会带来丰厚的回报,所以每个行业都对人才有着相当的渴求。同样,事业单位在吸收全方面的人才,对财务管理人员加大重视,也是为新时代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前,事业单位是公认的低风险行业,其财务管理的风险和收益更多体现的是国家扶持事业单位的政策,事业单位的改革是继政府治道改革后的又一重大进展,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事业单位与起初创立之时相比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把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后,存在的问题就会逐渐的暴露出来。因此,本文从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预算管理角度出发,对新时期的财务工作做了分析,我相信,积极适应新环境,根据自身条件做出合理调整,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走的更好、更远。

作者:彭京洋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