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2-08-16 08:22:23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8篇

第一篇: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档案是企业各种形式活动的真实缩影,它以文字、图表、图片等形式真实记录着企业经营活动、企业管理、领导决策、人事调动、资金周转、技术改进等各方面的宝贵信息。企业档案信息化是指在企业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采集、管理和利用提供服务。传统的纸质文档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不易保存、易损坏、易遗失等缺陷,档案目录分类不明确,这就给高效利用档案带来诸多不便。当今,企业对档案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单一需求转变为对档案、现行文件、图纸、实物等检索的综合需求,这就给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实现由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已刻不容缓。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以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为指导,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手段,将企业的文书、会计、档案材料等综合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开发、归档、保存,并经过技术处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实现资源共用、共享,使企业档案利用率最大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中铁大桥局集团一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53年4月。中铁大桥局集团一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很重视企业档案收集、保管工作,是建设部核定的湖北省AAA级档案管理企业,最早进馆的档案到新近入馆档案真实详细地记录着企业发展经历的点点滴滴,公司档案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时代要求,改善工作技能,创新管理方法,对增强企业员工自豪感和责任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将档案系统整理,制作成企业文化史,也会在对外交往合作中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这也间接地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特点

所谓信息化就是把传统的纸质文件信息资源转换成电子计算机录入能够识别的数字信息并对这些数字信息进行管理,因此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其它一切环节都建立这一基础之上。传统档案管理的内容是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而信息化管理则必须把这些纸介质的信息转变为数字化信息。首先,要把以前形成的传统档案通过现代化手段转换为数字形式,如电子扫描,以便实现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其次,要在日常工作中全面推行自动化办公,确保以后形成的档案以电子形式为主,在接收档案时就实现数字化。

2、档案信息查阅的网络化。以往查阅档案时,服务对象必须亲自到档案保管室检索、查找并办理正规的档案外借和归还手续,这就要求服务者和服务对象必须进行面对面的接触。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服务对象的时间和精力,而且给服务者增加了更多的工作量。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之后,服务对象欲调取档案信息,可方便地利用网络预先申请,在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审核后就可以进行查阅了,这样做不仅方便了服务对象,还能大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档案的利用率。

3、档案检索的自动化。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需要把所有档案归类,赋予每份文件一个编号,制作成检索卡片,服务对象在查找档案时要在众多的检索卡中查找出特定的编号,其效率必然是很低的。通过客户端从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其准确性、效率自然是传统检索工具无法比拟的。

二、推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获取或利用档案信息不再满足于传统纸质档案的查阅,还需要利用网络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档案管理部门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基础上引进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网络高效、准确地为企业各部门提供需要的档案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今后开展档案工作的趋势,是改善档案服务质量的基础工作,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的主题。

1、档案信息化是企业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开发产品的日益增多,人们的档案意识日益增强,归档的数量急剧增加。由于档案需要长期保存,而存档的库房空间及装具却是有限的,这就加大了保管档案的压力。实行档案保管的信息化管理,才能有效地节省库房空间、装具设备,同时也能使档案保管的更加长久和完整。档案信息化大大推动了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快捷、高效的检索,这就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加速迈向数字化、信息化时代。

2、实行档案信息化对室藏档案原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众所周知,存放在档案室里的纸质文档在强光、潮湿环境下容易受到损坏,而且还不时遭受虫蚀、鼠咬的威胁,复印文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文件原件,这在日常工作中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既要利用档案资源又要尽可能减少对档案原件的损坏,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现代科技的发展适时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利用网络科技平台将档案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在电脑中将档案信息进行备份,以便今后多次复制使用,这就能对档案原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3、实行档案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

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对档案系统整理后分类编排,及时进行电子录入及信息更新,建立档案信息网络共享平台,以便借阅者可以快捷地自用网络查阅利用档案信息,而不必像查阅传统纸质档案那样受时间的限制,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档案信息化为档案创新利用提供可能,更有利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一些企业中不乏存在着档案管理工作与企业发展历史不一致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须结合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深入挖掘企业档案资源,创新利用方式,力求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为此,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把握企业文化建设主题,系统梳理,提炼档案中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创新利用方式,比如,通过分类整合一些文字、图片及数字信息,制作成“企业发展史”、“先进人物工作记”等形式进行展示宣传,提高员工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员工向模范人物学习的热情,努力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档案信息化为保障员工利益提供全面性依据

传统的纸质文件存档大多仅限于文字档案的保存,图片以及视频等信息资源缺乏,这就使档案利用上受到了很大限制。加之有些企业员工流动频繁,转档过程中纸质文档在时间上会出现延迟等缺点,如果企业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就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一问题,并且能更好的确保档案的安全性。综上所述,企业档案工作信息化作为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信息资源全面收集、系统整合、有效开发的重要条件,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集中管理企业信息资源,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全方位地为企业各项决策和各级信息服务,使档案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组织设计、综合管理、文化建设等工作流程相衔接,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科学化、机构高效化、形式现代化,创建一个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

作者:何玉红 单位:大桥局集团一公司

第二篇: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探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型制造业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化,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我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也逐渐走到尽头,很多大型制造业企业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都加大了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对成本核算的研究力度,采用了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的方法来降低企业成本。大型制造业企业采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为企业节约成本、开源节流的作用,护航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管理思想上存在偏差

在很多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对制造成本的控制,忽视了对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的控制。大型生产企业对在生产环节的事前、事中、事后都制定了一套较为严密的成本控制制度,但是随着制造企业与国际的接轨,制造企业中的研发和营销成本已经占据了生产成本很大的比例,很多制造企业都已经加大了对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的重视,但是依旧有很多大型制造业企业没有对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加以重视,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经营方式,重视的是对制造成本的控制。

(二)产品数量确定不合理

正确的计算产品的成本是与确定产品的数量密切相关的,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大型制造业企业确定产品数量的方法是采用台账的方法,但是很多大型制造业企业由于缺乏对台账的有效管理,时常会出现对产品数量确定不准确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同时由于台账处理周期相对较长,信息传递、反馈较慢,不利于实时反映在制品或产品的数量和完工进度,进而影响到生产计划安排,因而降低生产环节在制品库存量难度较大。

(三)缺乏健全的定额管理等原始资料

大型制造业企业为了控制好生产成本,在各个车间都建立了台账,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一些台账记录的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定额管理等原始资料记录不健全,无法形成有效的定额成本控制与分析。

(四)成本精细管理难

大型制造业的成本管理没能考虑到其他非生产部门以及整个供应链环节对成本的影响,对成本的动态变化认识不足,由于销售、生产、采购、库存、财务等部门信息无法及时共享,无法满足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同时,由于各部门统计数据记录不完整,计算方式落后,不能提供灵活多变的成本核算方式,很难满足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可能误导经营策略的制定,更无法为决策者战略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二、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大型制造业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模式后,各个生产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到市场的需求,依据历史的数据,合理地利用好信息化技术,有利于对产品的数量和种类进行很好的定位,可以根据产品的价格来控制好产品的成本,有利于降低大型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科学的成本定额和市场定位是市场竞争的关键,成本定额是量本利分析的基础,通过信息化管理成本定额及其构成要素分析变得更快捷、方便,是认识与竞争对手差距、量化SWOT分析的基础。还能够消减无效劳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二)有利于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和速度

引入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模式后,大型制造业企业原来的客户订单的处理模式被打破,对于应收账款的订单信息会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应收账款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也有专门的负责人,以标记、时间节点等元素作为催收依据,这样就进一步优化了应收账款制度,提高了应收账款回收率和速度,保证了大型制造业企业资金运转的安全性。

(三)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

通过对成本的信息化管理,大型制造业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订单预测产品的数量、交货时间等,并可以以此为依据控制好生产的流程,最终于客户要求的时间进行交货。明晰公司产能,推行精益管理,通过信息管理的预警、调拨、盘点等操作,实时掌控和调剂库存,可以解决采购随意性、避免结构性库存积压等原材料和半成品在各个工序间的积压,有利于降低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库存成本,降低库存占用资金。生产量变动会造成需求低时产能浪费,信息化管理能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基础,有利于通过预测、计划等手段追求平准生产,消除浪费。

(四)案例分析

上海思乐得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从2011年开始提出降本增效计划。为使降本增效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并形成长效机制,结合生产经营实际,思乐得公司先后编制了一系列成本管理制度及流程文件,并且自主研发“数据中心”通过对各部门及车间人工定额、工时定额、材料定额、产品合格率、交课产量以及销售、ERP进销存管理等各方面内容归集、计算、统计和分析,以此来指导和规范全公司降本增效活动和今后的成本管理及核算工作,通过数据中心公司的降本增效工作有了计算、考核和分析的基础,有了工作的抓手,明确了目标,使降本增效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2012年225降本计划在上年基础上完成降本2.98%,增效481.36万元;2013年525降本计划又在2012年基础上完成降本2.11%,增效597.6万元;2014年625降本计划在2013年基础上再次完成降本3.06%,增效658.7万元。

三、提高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一)设计科学的成本核算工作流程

提高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要对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其中主要的成本核算工作流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设计。(1)销售订单。大型制造业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是接受销售订单,因此在信息化管理当中,销售订单要对产品的价格、型号、产品代码、交货时间、单位、交货方式等信息进行注明。尤其在信息化管理中产品代码的唯一性最为重要,在产品生产的管理、成本的核算、质量的追溯中产品代码是环节中关联的最重要字段。(2)设计产品的工艺。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工艺生产部门对生产工艺线路和产品结构的详细信息予以明确。(3)制定标准定额。大型制造业企业要根据产品的生产路线和结构,可以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来制定材料的消耗定额,设置物料清单(BOM表)。(4)编制生产计划。大型生产企业对生产计划可以根据库存情况和销售订单的汇总来制订,对人工的需求和物料的需求可以根据生产工艺、生产计划、标准定额和产品结构的情况来计算,对应预先设置的BOM表,生成物料采购和外协加工等生产计划。(5)安排材料采购和人员。大型制造业企业度物料需求要根据生产部门的计划来制定,并制定合理、经济的采购计划,实现生产计划与采购关联,安排采购人员做好生产的准备工作。(6)制订成本计划。通过生产、销售、采购、仓库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生产计划体系,根据标准定额资料和生产计划来计算产品成本的需求,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生产成本计划。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跟踪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结合工艺线路、生产调度、质量检验等共享的大量信息进行有效共享和利用。

(二)保证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信息的涉及面比较广,涉及了很多部门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进行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首先要做好对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安全备份工作,当成本核算信息被恶意或误删除的时候,能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系统信息的恢复,防止由于黑客的侵入,给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大型制造业企业要做好对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监控工作,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内部监控主要是对成本核算系统的内部组织开发、操作和文档资料、安全等环节实施的监控,通过监控来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安全完整性。最后,为了更好地提高成本核算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大型制造业企业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设计专业的防火墙,保证会计信息系统从研发控制到系统维护的安全性。

(三)培养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人才

会计人员为了适应会计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及时地掌握丰富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大型制造业企业管理者应定期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有关信息方面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企业应将会计人员向集会计、计算机系统、财务管理于一身的方向培训,这样才能进一步帮助会计人员了解会计信息系统,与此同时也会使会计信息化在操作上的安全性加强。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的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水平,使财务人员在具备较强专业素质的同时,具备较强的成本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处理好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此外,企业还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安全及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会计信息化运作中做到“有法可依”,避免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安全风险。

(四)加大对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的投入

为了提高成本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大型制造业企业要加大对成本信息管理的资金投入,对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和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各个部门要运用网络技术打造一个良好的查询和交流平台。大型制造业企业的领导层要认识到成本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工作,要踏踏实实地开始工作。大型制造业企业要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要求内部财务部门做好财务预算和管理工作,保证大型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后续ERP应用中,加强系统操作人员团队的稳定性,进一步健全ERP岗位责任制和激励考核机制,提升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成本信息化管理对大型制造业企业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型制造业企业要重视对成本的信息化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发现成本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优化成本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对成本的信息化管理来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有机整合、共享,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解决大型企业资金上的难题,促进大型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顾伟康 单位:上海思乐得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第三篇:新时期电力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探讨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目前正在大力实行物资集约化管理计划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信息化管理成为电力企业设备建设的重要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只有电力企业重视其设备管理信息化,高效优化企业资源,才能稳定发展电力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和谐发展。

一、电力设备管理信息化简介

设备管理是新时期兴起发展的科目,是以设备维修管理作为基础前提,结合现代化管理技术逐步发展、优化。就我国近阶段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设备不光光是物质经济基础根基,更是衡量社会发展效率水平的标尺。设备构成了企业绝大部分的固定资产,在其中约占到百分之七十左右,在绝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设备管理信息化意义重大。就目前现状来说,状态检修是检修电气设备管理常用的技术手段,在应用状态检修及在线监测的基础上,分析状态检修技术的发展状况,并从三方面着手预测状态检修的发展趋势,包括利用配电设备进行测控、电力供销系统的变更改革、配电资源的优化、整合。电力企业系统工程涵盖范围广泛,全局性、科学性强,综合性高。采取系统工程理论知识可以促使设备管理现代信息化高效实施、广泛拓展,设备管理要从企业宏观生产经营出发考虑,包括前期计划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技术系统管理、质量检测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物产资本管理以及劳动系统管理。除此之外,离线检测无线技术中包括扩频技术、全向天线、工作唤醒等步骤。结合新时期的设备管理系统,在信息工程原理应用的基础上,改善硬件环境、软件结构等。

二、电力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所面临的难题

1.设备信息化数据组织管理难。正常情况下,电力企业使用设备生产制作的过程相对复杂,产品的组成部件和、结构材料都是由各类不同的项目成分合并而成,并且各个项目之间还存在着千丝万缕扯不清的关联、差异。产品的各项指标数据对于管理系统需求来说是最基础的指标,因此大型电力企业设备在制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巨大,组织管理困难。如果一味只用MRP、ERP这类传统技术去分析准备数据的话,根本就不能彻底组织理解所有的数据。另一方面,MRP管理系统对处理数据的稳定性要求标准较高,一旦数据准备得不够充分、完整,就会致使企业正常运营受到阻碍。现如今,大型电力企业内部的技术员工工作繁琐、忙碌,如果只单纯应用ERP系统中的数据管理功能,则根本满足不了技术管理工作的需求。日积月累,大量的组织数据被堆积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应用的话,就需要组织新的管理数据,这样的做法是电力企业技术管理者所不能接受、理解的。

2.设备信息化成本监控管理难。对于每个企业来说,控制成本支出极为关键,但电力企业设备信息化成本监控管理较为麻烦。在现代化时期,构建生产制造的信息化体系不是特别容易,具体、准确的制造成本数据难以知悉,但这些数据确实核算成本所必须拥有的,因此,现代电力企业很难准确信息化监管成本。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电力设备企业所应用的成本管理系统还较为落后,有的根本就获取不了最为基础的费率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成本核算向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的趋势。并且,成本的核算、分析和控制必须要根据标准的规章、制度去审核、参考,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但目前电力设备企业还达不到标准,需要不断变革、完善。

3.设备信息化制造管理难。大型的电力企业在制造设备时步骤繁琐,常见的MRP技术应用都是在制造环境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在实际运用环节却面临各式各样的难题。MRP是以交货期为基础依据,按照产品的结构和提前制定的计划需求得出的处理模式,但事实上,大型的电力企业运营路线不稳定,制造管理困难。而且MRP的应用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如制造工艺、数据、人员配合等,其中都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子,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营运。

三、针对上述难题,提出一系列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方案

1.改进、优化信息化管理体系。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不是简单地购进几台一体机,应用普通的网络技术,让企业各部门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而已,而是要改进、优化信息化管理体系,不断变革,不断进步。根据上述所讨论的现代化企业设备信息管理发展情况,电力企业应积极调查,清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竞争环境,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具体分析企业组织结构、生产流程、信息化技术等,加以调整、优化,从而构建出新时期最适合电力设备企业生存、发展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2.培养专业人才,信息化监控企业成本。现如今,部分电力企业发展刚刚起步,管理人才还不成熟,信息化管理的专业水平还不高。人才的紧缺直接影响了电力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整体的发展趋势。因此,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管理者需要对此有充分认知力,进而制定出一系列培养信息化管理专业人员的计划,引进专业人士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培训。长此以往,企业员工管理专业技术越来越强,就能高效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企业成本实施监控。在专业学习热情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3.创新信息化管理模式、理念。就针对我国目前的电力设备制造国有来说,管理模式基本都还是死板、不知变通的,因此,创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最主要的改进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计划经济时展的禁锢,脱离“人治”管理意识。电力企业存活时间一久,就会形成固定式习惯性的管理模式、理念。这类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惯性思维早已被管理者、员工熟知、接受、广泛应用,他们肯定不希望有任何变动,因为变动意味着他们要重新学习、接受另一套信息化管理模式、理念,这种管理格局直接阻碍着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前进脚步。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变革,应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理念,优化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生产运行效益。

4.引入第三方信息化管理咨询服务。新时期,引入第三方信息化管理咨询服务这一方案正逐步被电力企业所认可、实施。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第三方公司接受委托,提供其先进的技术、专业的人员,确保信息化管理服务全方位展开,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各种与设备信息化管理相关的技术、理论、软件变得越来越先进,电力企业设备管理系统也在不断改进、提高效率。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有朝一日必定会实现信息数据库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家经济效益。因此,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设备管理信息化是一门重要的研究科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作者:马艳 单位:国网宁夏银川供电公司

第四篇: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工作及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因此,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企业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企业信息化管理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及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据相关调查表明,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对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1提高企业获取信息的效率,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运行及管理会获取很多数据信息,如,财务信息、员工信息及企业内部信息等,在传统企业信息管理过程中,通常使用纸质文件将这些信息存储,需要时可以翻阅相关文件,这种纸质文件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在书写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信息误差或者不完整等情况的出现。现阶段,在企业信息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建立相关数据库及信息库,查阅简单快速,减少输入的误差,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实现企业信息管理自动化的目标,同时,文件的加密性也得以保证,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2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十三五期间,国家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信息化管理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严重影响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化管理的目标,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使用计算机技术加强办公灵活性,例如,在召开某会议时,不受时间及地点的限制,可以通过计算机,召开互联网会议,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

1.3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将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广泛的应用到企业管理及生产过程中,不断加快内部信息的交流,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的对管理及生产信息之间进行交流,有效的加强员工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提高其主动性及积极性。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最大化的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提高企业发展的综合实力。

2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企业管理工作使用计算机技术已经非常常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影响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影响信息采集及管理的因素很多,例如木马、病毒等,严重影响其安全,如果不能对这些因素进行妥善的处理,对企业电脑系统、信息安全等都会产生严重的威胁,而且,这些问题也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影响越大。

2.2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信息管理成本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计算机系统系统也需要不断的升级及更换,同时,增加了网络建设成本。随着人力资源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成本也在不断的提高,导致企业信息化管理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高成本会对企业整个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出现严重的成本失控情况,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的发展。

2.3部分计算机技术资源利用不合理的影响

目前,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确保管理工作的质量。但是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由于计算机使用水平、业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很好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这就导致出现计算机资源使用不合理的状况出现,影响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效率,而且导致企业内部大量的资源出现浪费。

3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企业发展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及产品质量,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策略:

3.1生产过程信息化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生产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过程是影响整个企业技术水平的关键,因此,在此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是非常关键的。提高企业硬件技术水平的重点就是加强技术信息化,而且,而且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与管理,使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整个生产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同时,可以确保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对自身行为进行控制与规范,促进企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3.2对企业内信息的具体处理方式

现阶段,企业信息涉及范围比较广,难以进行管理,将计算机技术有效的应用于企业信息处理中,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不断进步。信息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是影响企业自身发展及隐私的关键。不同的信息,对企业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使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多种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其整合能力,提高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并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3.3管理上的实际应用

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的阶段,应该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使用先进的及新兴的信息管理模式。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有效的提升信息化管理模式,是进一步完善企业产业链的关键,确保企业内部运行快速有序,促进企业平稳快速发展。

3.4做好数据采集的管理工作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数据采集过程中,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科学合理的应用网络资源,扩展企业信息数据收集的渠道。目前,很多企业数据收集渠道比较单一,因此,企业管理者可以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使用网络资源,是信息收集渠道不断的增多;将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增加企业信息资源收集渠道,该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价值。2)加强数据信息筛选工作。在于企业采集到的信息数据,工作人员应该加强筛选工作,避免错误及虚假信息影响信息数据采集结果。3)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的监督管理工作。信息管理工作人员针对不透明的信息者具有监督及管理责任,应该积极督促其透明信息,利用网络舆论督促企业信息公开透明工作。

3.5对信息管理人员加强培训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工作素质是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整体水平,有效的解决计算机资源应用不合理等问题。

4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发展趋势

企业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影响,企业信息化管理应该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计算机技术涉及各个行业,不断普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全民代替人力,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及开发,使整个企业管理及生产具有智能化及信息化的特点。在企业管理及技术上,企业都因为使用计算机技术变得更加高效及高端,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且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及社会利益。在此背景下,在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和理念,采用互联网+的理念,整合数据和资源,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全面改善企业发展的现状,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5结语

计算机技术是促进现阶段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措施,企业信息化改革不断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及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信息资源为主要对象,使用系统集成模式,整合企业资源,对企业运行模式进行优化,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马悦 齐华 单位: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第五篇:企业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探索

近年来,随着航空制造企业快速发展,人才队伍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有企业在培训方面的人、财、物投资力度大大增加,但却依然面临很多难题。探索与实践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搭建更加灵活的培训平台以改善培训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其作用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可以丰富培训模式;其二,有利于培训管理流程监控与评价;其三,利用数据分析功能为决策提供支撑。

1S部门员工培训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员工培训工作现状概述

S部门作为该国有航空制造企业最后一道生产制造环节,担负着非常重要的飞机系统调试、维护和试飞任务,对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十分迫切。为加快步伐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S部门在培训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一方面,建设培训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包括《培训管理规定》《培训实施办法》《培训考评奖励办法》在内的六项制度;另一方面,扩充培训配套资源。选聘教师队伍,组织编写并固化培训教材、筹备搭建培训实操平台和电子化教学培训室。

1.2员工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2.1培训管理工作压力日益增大

第一,为适应科研、生产发展要求,培训基层管理单位需策划并组织更多专业化的管理、技术、技能培训等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从而在有限的培训能力条件下,造成了巨大压力。第二,基层培训管理人员采用传统手工作业方式整理并填写大量培训资料,不仅耗费了很多时间精力,而且容易出现填写错误,导致重复工作的发生。第三,培训沟通成本高,一方面培训过程中的重复协调降低了组织效率,加大了培训组织难度;另一方面,基层单位培训过程中碰到问题,常常不能及时向培训管理员反馈,造成培训效果评估的偏差。

1.2.2培训资源稀缺并且分散,未实现信息整合和共享

培训教材存储在资料档案室、公司PDM等系统和部分管理、技术人员手中,缺乏整合、优化、传播的手段,不利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与传承;优质培训课程没有得到有效保留和固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1.2.3培训模式内容单一,不能满足个性化培训需求

S部门管理业务宽泛、专业岗位众多,不同系列、不同岗位层级的培训需求差别巨大,统一的培训安排已经不能满足员工个性化的培训需求。随着企业变革的不断深化,员工对培训的精细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培训需求的个性化差异也会愈加明显。目前单一的、传统的集中授课模式和单一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员工对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要求。

1.2.4缺乏技术手段支撑培训过程中的监控、数据统计、考核评估

在培训体系制度完善的前提下,培训实施仍然面临制度执行不到位带来的困扰。培训管理员没有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不能随时跟踪检查培训准备情况,也无法及时跟踪掌握考评统计数据,导致培训管理的激励考核机制失效。更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历史数据积累,培训管理人员无法利用科学、客观、标准化的数据来支撑培训规划和决策建议,也就影响了培训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综上所述,如何运用信息管理手段解决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是S部门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

2.1设计理念

2.1.1模块化

在信息化平台上利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实现培训管理功能。此平台应当承担从培训需求收集、方案设计、培训计划、培训通知、实施到培训考评和数据统计的全流程管理。系统框架分层设、模块化搭建,模块之间相互独立运行,具备可维护性、可扩展性。

2.1.2资源共享

通过集中的数据管理将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再借助培训管理系统电子平台达成培训资源的传播,实现“线上自我培训”“协作讨论型培训”“虚拟教学培训”和“线上测试”等e-learning的经典培训模式。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员工个性化学习需求,有效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培训针对性,同时节约培训成本、提高效率,打破了空间和时间对培训造成的障碍。

2.1.3融入培训业务流程

培训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在日常管理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资源,所以急需与信息系统接轨,以降低管理成本。将管理流程融入信息系统,不仅使业务流程得到重组、优化和显性化,而且有利于打通部门壁垒,使培训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统一所有与业务相关部门的管理操作模式,降低协调沟通成本,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

2.1.4数据统计及分析

在传统培训管理中,培训数据的统计往往通过人工完成,而培训过程产生的数据常常不能被准确记录。由于培训业务繁杂,工作量大,数据统计通常只反映总体问题,不能精细到个人,从而在功能上并不能满足培训考评精细到个人、培训历史数据支撑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现实要求。而信息化系统可以完整记录培训日常过程产生的大量数据和信息,并通过统一管理自动生成档案,还能按照预设标准自动完成积分扣分动作,保证培训的规范化操作,也为培训组织单位提供了用于决策的数据支持。

2.2基础框架及概述

基础框架依据前述系统设计理念,从顶部至底部分三层依次构建。最顶层为管理标准层,旨在将培训体系制度作为整个管理系统的指挥棒和最高层标准进行管控;中间层为应用管理系统层,模块化的设计理念贯穿其中,主要描述了整个系统所涵盖的所有管理业务模块,同时将培训业务流程融入管理模块,起到规范培训管理工作的作用;最底层为运营支撑平台,也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运营载体进行管理操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统计分析等传统培训工作难以达成的管理功能.

3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探索实施及启示

3.1探索实施

2015年7月,S部门开始筹备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先后经历了前期需求调研、管理模块梳理、系统详细设计和前期研发等阶段,在2016年启动功能测试。综合考虑培训管理系统庞大且包含模块较多,而目前开发能力不足以支撑一次性完成所有功能,因此明确了先打通流程管理再加强统计管理功能,最终逐步开放线上学习功能的开发策略。第一步,测试流程管理功能。主要是基于课程表平台实现培训管理流程管理。在该平台上培训管理人员可以对所有培训计划进行实施情况的监控;培训组织单位通过该平台完成资料上传、培训时间、地点的确定;授课教师可以随时查看上课时间;受训人员根据个人培训需求,可自由选修培训课程。第二步,测试统计管理功能。培训过程产生的大量数据通过模块化管理分布在各个功能平台上,实现了数据的统一管理。该功能能够帮助培训管理员预防培训质量隐患,例如,通过统计分析,在证书到期前,预告提醒功能可以有效规避证书过期风险第三步,测试在线学习功能。实现在线培训学习功能,为员工提供更多样的培训模式和内容选择。

3.2实践成效及启示

3.2.1完成了职能转变——从传统的手工作业转向流程管理

培训实施环节中琐碎的资料整理、台账维护、开班协调、培训实施等事务性工作被有效的替代和分解,所有的工作在标准化的流程约束下开展,节约了管理成本、提升了培训工作效率。不仅如此,凭借信息管理系统可追溯性、可跟踪性、互动性的技术优势,更是有效提高了培训管理质量。

3.2.2逐渐凸显培训的“辅助决策”价值

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真实反映员工学习情况、培训组织效果、员工培训需求和能力差距。同时,借助统计分析工具,业务、生产部门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支撑战略规划和决策。

3.2.3强化了培训的激励效果

数据统计功能保障了培训积分制度落地实施。通过培训积分考评与绩效考核、福利待遇、员工晋升、外培机会等要素的挂钩,使培训负责单位、教师和学员从被动实施到主动参与,深度介入培训业务。

3.2.4实现知识共享

E-learning网络课程培训模式由单一的线下课堂授课转变为集中授课、在线网络化教学、知识库共享,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员工按需学习、随时学习,而且学习内容更具针对性,更符合成人学习偏好和习惯,满足了员工日益个性化的培训需要。S部门培训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是航空制造业基层单位职工教育培训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展望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进一步推动培训信息化管理的探索和改进。其一,加强与其他管理系统和平台的协同集成,实现系统交联,集约化管理;其二,丰富教材课程体系内容,特别是视频课程,实现视频操作教学与工人实操教学的功能互补,提升培训效果;其三,提升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使其不仅能完成基本数据的收集与统计,还具备挖掘更具战略价值的信息能力。

作者:杨帆 单位: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六篇:企业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服务探讨

今年,国家制定并推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了社会各方面、全方位的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进程,越来越多的电子文档应运而生。过去,企业档案资源,大多以纸质文档为主,而随着电子文档的大量产生和广泛应用,电子档案成为档案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存在;如何有效管理和服务,成为档案工作面临的现实课题。笔者认为,实行档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企业管理发展新形势,创新管理服务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对于破解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课题,提高企业档案资源利用效果与服务能力,事半功倍。

一、企业现行档案管理服务基本方式

档案管理的核心和本质,就是档案管理部门通过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研和保存,为企业管理适时提供真实高效的服务。现在,企业档案资源管理服务的主要方式:(1)因应用户的申请、需求,直接提供档案资料原件,供其现场查阅记录,或借阅档案,接受电话查询等。(2)根据用户需要,为其复制档案,并将复制品直接提供给用户。(3)档案部门按照确定的主题,将大量分散的档案资料进行综合、系统的加工整理,形成编研成果材料,提供给用户利用。编研成果材料虽在形式上改变了档案原貌,但内容完全忠实于档案的原始记载。(4)将已经数字化的档案目录、档案信息提供给用户查询使用。

二、企业现行档案管理服务的局限性

显然,现行的档案管理服务方式,除了提供计算机档案目录和信息,其他基本上还属于一种传统、封闭、被动的服务方式,其局限性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1)用户利用档案,极易受空间和时间限制。通常情况下,用户为了获取档案资料信息,不得不到档案馆亲自去查(借)阅、调取。(2)档案利用服务的整个程序、过程中,档案管理者基本上处于因应用户的被动服务状态,而非根据用户需求主动提供服务。(3)对档案利用的结果和服务效果缺乏制度性的沟通、反馈评价机制,使得档案管理部门不能有效跟踪用户的需求,也就谈不上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档案日常管理服务质量。

三、企业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服务的必要性

企业现行的传统、封闭的档案管理服务方式,最直接的影响在于档案管理、利用的时效性、便捷性,档案的使用价值不能及时、完全显现,进而影响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使得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无法得到管理者的正确认识。在企业管理广泛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必须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手段和方式,将传统档案管理服务推向全面信息化管理服务。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档案资源实行信息化管理具有明显优势:(1)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快速、精确的检索,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功能设计也特别适合复杂的模糊查找。(2)方便档案信息利用。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资料信息,能够直接在自动化办公系统终端应用,用户可以适时适地调取利用。(3)有利于远程传输。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部门和用户之间通过网络通信实现档案的信息传递。用户可以足不出户进行自助式检索,特别是远距离、异地传输快速便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4)能够与各职能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平台系统可以进行无缝连接,实现电子文件生成、归档和利用的同步化。(5)极大地提高档案资源日常管理的工作效率。数据化、信息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服务、利用等工作流程大多通过自动化工作平台完成,使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由传统的人工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档案的管理、服务和利用方式发生了质变。

四、企业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服务建设

(1)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是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服务的前提,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只有建设先进的档案信息网络和管理装备,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整体效率和效能。(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档案目录数据库、各种数字化档案专门数据库建设。对所有档案进行全面数字化处理,特别是优先对一些重要的、珍贵的、容易受损的、利用频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并安全存储。(3)档案管理服务应用系统和网络平台建设。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利用和安全等方面,直接关系到档案信息化管理服务建设的速度与质量;构建网络平台,建设和完善检索功能;建立档案馆内部局域网,接入外部网或者互联网;坚持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轨制管理,实现从文件生成、办理到归档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保证文件数据的畅通性、完整性、一致性。档案管理服务实施办公自动化,这是创新档案管理服务的最终目标和实现档案管理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4)建立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服务的工作规范和标准。针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并指导实际工作的全过程。(5)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服务建设,档案管理人才是关键。企业要花大力气,下大本钱,培养适合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使他们既掌握信息理论知识,又能够熟练地应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及档案管理专业技能,使企业的档案资源管理服务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发挥更多、更大的积极作用。

作者:关金晔 单位:山西省应用化学研究所

第七篇:烟草企业实物资产信息化管理改善探讨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深化,随着其快速发展和普及,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纷纷投入信息技术的推广和研究中,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始终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度融合,从国家的层面推动企业发展的信息化和工业化。在烟草企业的日常实践中,作为重要的国有企业,其资本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有效促进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资产的管理体系。为此,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构建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使其具备成熟、稳定、先进、精细化的特点,实现该类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实物资产管理与传统资产管理

1.实物资产管理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日益现代化,资产管理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不再仅仅局限于固定资产管理,而是将实物资产纳入资产管理的范围。所谓的实物资产,就是指实物设备,其中,低值易耗品和原材料等属于其中。针对此类资产进行资产管理,也可以被称为“全资产管理”。而涉及到管理层级方面,这样的资产管理模式的应用,也有效拓展了财务会计核算层级中的价值管理,从而有利于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实物管理系统。而之所以称为全生命周期实物管理,就是将从物权获得一直到报废或处置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这个过程往往体现为物理形态消失和所有权转让。在企业的整个业务管理系统中,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作为其中的典型系统,其存在的价值就是为管理层人员提供一个操作平台,在这个平台的帮助下,实现对资产基础数据的采集,实现对资产业务数据的采集,实现对实物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2.传统资产管理

传统资产管理的范围有限,固定资产管理是主要的管理项目,将低值易耗实物和设备都排除在管理范围内。从管理层级来看,财务的价值管理是管理中的重心,从管理目标来看,希望可以实现对资产和账务的宏观管理和控制。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资产管理归财务部门的责任,以ERP为主要管理手段,重视企业资源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最终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全面一体化管理,对于实物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运行状态不做涉及。

二、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构建思路

1.精细化管理思想

在实物资产管理的业务实践中,需要落实在操作、控制、核算、分析、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精细化,从而有效实现实物资产管理的合理性发展。在实物资产的管理中,要以实物管理为核心,以全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视图管理为主要手段,这也是现代化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和主流趋势。

2.基于“互联网+”的业务管理

现阶段,“互联网+”逐渐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在实物资产管理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在业务管理系统中,主要包含了Web架构、Internet、B/S架构以及跨平台应用系统等,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实现多种信息服务,诸如业务处理、数据查询、科学决策、分析报表等均可以实现信息化。

3.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

将物联网应用于实物资产管理系统,将物联网与互联网相结合,从而实现技术方面的强强联合,构建起有效的网络化物理设备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人与物之间的通信问题,实现了数据方面的自动化交换,并实现了过程控制,对于业务处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随着物联网的应用,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4.多异构系统的应用集成化

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需要将企业的不同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和集成,在这一过程中,重点整合对象是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ERP、MDM、OA等异构系统,从而实现对企业不同业务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高度共享,有效提升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三、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与设计

1.实物资产管理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平台中应用的定位

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构件过程中,需要按照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将已有的ERP系统、MES系统、OA系统、MDM系统等进行有效整合,本着统一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原则,从而构建起全面信息化的业务、应用、技术和数据方面的架构,按照既定的集中化、集成化和平台化技术路线,对实物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构建。在ERP系统下,对实物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可以充分实现实物资产与财务账务的一体化管理,从而优化全资产管理的实践,将其与OA系统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完善审批业务处理,对于实现处理流程的统一化至关重要。而将其与MDM实现对接,有利于保持管理系统获取各种数据信息的畅通性。

2.基于主数据的实物资产管理系统

在进行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与数据管理系统保持一致,对其中的主数据模型进行借鉴,并将其中的接口标准也进行设置,标准化数据和数据接口,能够有效实现集成管理目标。在具体的实践中,工作重点要着眼于两点:第一,在数据模型的设计中,数据仓库与数据模型在主数据标准方面应该保持一致,为数据仓库抽样、清洗、分析等功能的实现扫清楚障碍;第二,在实物资产系统的具体设计中,其数据也应该与主数据系统中的主数据模保持一致性。在实物资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将不同的组织数据、人员数据、客户数据等信息从属于主数据管理的范围,通过对主数据的实时更新,从而实现对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支持,保证系统所得到的数据具有最新性和标准性。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固定资产数据处于主数据的管理范围之下,并在业务模块新增固定资产数据,并借助ERP实现对主数据系统的上报。在具体的设计中,通过借助主数据标准,将一直以来数据层面不一致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冲突得到解决,实物资产的数据质量也得到有效提升。在业务层面,使得业务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得到有效保证,沟通成本得到有效缩减。

3.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感知层。在物联网技术下,通过RFID标签对实物资产进行识别,并实时掌握实物资产的状态信息,对于其他的业务处理提供帮助。在系统中,需要分析业务应用场景和资产对象,应用不同的物联网技术。在该技术下,条形码成本低,数据容量小,安全性差,抗干扰能力差,往往用于生命周期短、能够快速流通的实物资产。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精细化操作、控制,对于易耗实物资产和低值实物资产的管理也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对于企业资产管理进行了优化,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全资产管理。在实物资产管理中,将实物资产业务管理转型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对操作数据的实时采集、上传和更新,对于资产管理的信息流而言,有效性不断提升。

4.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为了有效应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复杂业务环境,在设计时,需要充分发挥网络时代的优势,将局域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环境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并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端,形成外置RFID模块的集成,并将条码技术、RFID、移动通信技术等相互联系起来,共同为数据的现场采集发挥作用,同时,在数据查询、巡视管理、维护管理、资产定位等业务的需求下,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时间和地点的局限,为任何与业务相关的事务提供便利。由此可见,通过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优化企业业务,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促进企业合理化、可持续化、创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为了有效实现资产管理的精细化目标,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完善势在必行。作为实现烟草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工具和载体,首先要保证自身的技术优越性。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对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从而在多方面实现应用集成和创新,保证信息的畅通,保证不同业务的协同性,实现资产数据的资源共享,为促进企业资产业务的信息化服务、有效实现资产管理科学化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赵力 单位:陕西省烟草公司延安市公司

第八篇: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

新时期的企业管理逐渐趋向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介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内容,重要分析新时期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下的管理措施,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信息化管理的对策研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越来越显著。企业信息化管理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加强了企业管理,对于企业的变革创新,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新时期企业管理中需要多加关注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分析问题找出应对策略。

1浅谈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化指的是利用高端的电子通信技术进行处理数据,并用于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管理,丰富了企业的管理方式,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如下。

1.1企业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

企业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智能化工具,从而达到了智能管理的效果。特别是现在电子计算机以及电子终端的发展,企业管理工作还可以从计算机终端延续到其他电子终端,以充分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新时期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实现高效率的企业管理,是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企业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逐步被我国很多企业所应用。

1.2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是息息相关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能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我国企业能通过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最大化。所谓信息最大化是指通过计算机、信息终端机器等等,企业决策者能获取关于企业内部、客户、供应商等市场信息,以对市场、客户以及企业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通过信息化终端获得更为直观的信息,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存能力,提高了企业竞争能力和创新水平。

1.3信息化管理关乎企业生存与创新

信息化管理与企业竞争力息息相关,特别是新时期的企业,缺乏信息化管理往往导致企业在缺乏竞争力,从而在时代的浪潮中被淘汰。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管理能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我们都知道,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点,一个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只能在时代竞争中随波逐流,并不能从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企业缺乏信息化管理导致企业管理工作迟缓,企业工作效率低下,从而丧失了与竞争对手竞争的能力。当企业迅速壮大时,原有的按职能部门管理企业的方式暴露出很多弊端。这时,管理流程创新作为一种不同于产品创新的另一种技术创新,更容易让企业实现稳健增长。IBM大中华区总裁指出:中国企业面对开发市场竞争的风险,针对关键业务,再流程创新中减少竞争风险、洞察新的商业模式、创造商业价值,已成为企业成长的捷径。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从管理流程创新中获益。

2新时期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信息化管理的开展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信息化的时代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跟上时代的节奏,不断积极面对新时期的企业管理问题,对外及加强交流,对内加强管理力度。近年来信息化推广不断加大,局域性施展的信息化管理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点面式的信息化管理是近年来比较成功的信息化管理方式。由点向面逐渐推展开来,企业个体是点,各企业相互关联形成面,信息化的时代就要做到相互交流沟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但是要想发展就得开阔眼光,对外发展,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时代,企业不仅要在自己内部形成管理,也要全面发展。因此点面的信息化管理正在逐渐形成。信息化的管理虽然慢慢发展起来了,但是在企业的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分析。首先,一些企业决策者没有信息化管理意识,认为人才是管理工作最为可靠的对象,依靠计算机并不能使管理工作简便多少,并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用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从整体看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信息化的开展水平比其他的地区好很多,企业的实施力度也大于其他企业。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实施也存在明显的缺点,有些企业急于求成,仓促开展信息化管理模式,应该以管理导向为主要侧重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向导。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实事求是,从自身出发实施稳步展开,考虑企业的基础条件,从实用出发稳定发展。

3新时期企业信息化管理对策分析

3.1政府要营造环境,提高对信息化管理企业的支持

给企业更多地支持和帮助,明确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需求,是当今时代企业参与竞争,逐渐发展强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同企业之间的交流,关注企业的系统工程运作,了解细节,总体规划,分步进行,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承受力去实施推进信息化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政府应当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以提升我国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对于处于刚刚发展起来的阶段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来说,政府要根据掌握的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与足够的支持与帮助,扶植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2建立咨询评价机制,建立信息化管理的支持体系

扶持建立一些对信息化管理需要的管理诊断,工程计划,管理监督,措施改善等方面的社会化中介机构。发挥各级的企业管理社会团体的作用,积极引导推进宣传,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项目做出指导和建议。从技术和管理队伍等多个方面给出监督管理和帮助。对信息化的管理服务单位的服务水平做出必要的监督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制约条例来引导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3.3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夯实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对于自身的内部建设要抓紧抓强,不能忽略了内在的因素,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更要加强对企业的内在建设。强化基础管理,优化内部结构,提高创新建设,积极应对时展需要,不断改革,不断总结,提出建设性的新目标,新要求。优化内部的管理氛围,加强企业人员的自我总结和反省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条例,不断优化管理环境,创建良好的氛围。以此同时,还需要提高企业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员工素质,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当然,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是需要循循渐进的,是需要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出发,根据企业发展现状来定制相应的改革方案的。

3.4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队伍的建设

新时期优秀的人才才是企业应该重视的方面,一个优秀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同时一个优秀的企业,出色的公司,必然有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加强管理团队建设是信息化管理的重点。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用人策略,用人要精,用人要用在关键上。在提高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上,加强内部培训工作,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运用灵活的管理模式,不能照搬死板,强化专业力量,制定综合性的管理办法,信息化的时代,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要有具备足够专业技能的计算机技术性人才。一个好的团队加上优秀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很大的利益,是企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力量。当然,要实现信息化管理,还需要企业购置一批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备以及软件,这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回顾这几年来在企业带领信息化团队的经历,可以说整个团队发展是非常快速的,不仅仅是人员数量上的增多,更是每个人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团队从最初仅能保持信息系统的持续运行,即不出故障、不宕机的水平,逐步提高到了能够推动公司业务流程重组、改造,帮助集团信息系统来对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行提高的程度。未来,信息化团队还会得到继续的发展,力争做到能够推动企业进行商业变革,帮助企业建立下一代商业模式的程序,这也是将来信息部门应该起到的一个作用。

4总结与展望

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本文针对新时期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根本应对策略给出了相应的分析,论述了当前的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给出了一些新时期信息化管理的策略和应对建议。这要求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建立咨询、监理评价机制,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夯实基础管理工作以及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

作者:杨富贵 单位: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