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6:15:30

学生管理论文

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篇1

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3.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4.用量具(量筒和滴定管等)量取液体时,视线往往在上方,量出液体的体积比实际体积大。没有掌握“量具上的刻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读法。

5.检查装置气密性时,没有将导管先插入水里,或插入水中太深,气体无法逸出。

6.使用滴管时,将滴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7.在做实验时,试剂瓶塞张冠李戴,如将盛氯化钡溶液的滴瓶管放到盛稀硫酸的滴瓶上,或者相反,造成试剂污染。

8.药品用量太多,如硝酸与铜反应,铜量太多,生成大量的毒气,既影响健康又浪费药品。

9.用玻璃棒蘸取一种溶液后,没有用蒸馏水洗干净就去蘸取另一种溶液;或用药匙取粉末药品时,没有用纸将药匙擦干净,就去取另一种药品,造成严重污染。

10.试验氨的溶解性时,用湿的试管收集;检验试管或集气瓶是否充满氨气时,红色石蕊试纸没有用水润湿。

11.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了后又用待测试液洗,使待测溶液的实际用量大于用移液管所取的量,使所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增多,造成误差。

1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没有用棉花堵住试管口,使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污染水槽。

1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集气瓶倒置在水中,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或者根本没有灌水。

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篇2

1、学生管理中的问题及影响

随着学校扩招,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加之民办学校招收的是三本和高职高专类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偏低,管理难度增大。独生子女学生比例上升,自我意识强,团队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差,抗压力能力、抵抗挫折能力低;网络普及对学生影响增加,手机控、游戏族越来越多,这些学生不愿意和人交流,思维方式怪异,不合群;学生家庭贫富差别明显,诚信意识下滑;学生管理队伍整体人员不足,创新意识不足,传统管理模式影响管理工作的进展。

2、传统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影响

传统民办学校管理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学生仅是被动接受管理和教育,没有自主意识,必须按照学校管理模式学习和生活。这种管理模式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压制了学生的创新观念。另外学生管理人员也只能按照学校预先设定的管理制度、管理程序进行管理,不能发挥个人能动,创新理念,形成有效的新型管理思路。

二、运用情感因素,创新学生管理的举措

运用情感管理,有利于建立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学生和辅导员之间是一个个信任环组成的信任链条。建立情感管理,能够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强,不愿意接受约束和管理,容易冲动激发矛盾,心理狭隘,不会体谅别人。如果融入情感管理,学生从情感上接受了辅导员这样的管理者,也就接受了辅导员对自己的管理和教育。教育成效就会增大,就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以下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运用情感管理,创新学生管理的举措:

1、改变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情感教育学习

传统教育管理者对学生专业学习、生活和心理不闻不问或问之甚少,学校制定相应管理制度,管理者教条宣教。感教育要求管理者有一定的心理知识,能够体察学生心理动态,为情感教育奠定基础。管理者可以通过自学形式学习相关请安教育的书籍,也可以通过学校集中培训学习情感教育知识,更可以通过提升学历掌握更高层次的情感教育专业知识。

2、要正确地运用情感激励学生

当客观事物符合学生需要时,学生就能很高兴地接受,产生愉快、欢乐的情感,反之就会抵抗,产生犹豫、沮丧的消极情感。所以,当学生取得成绩或者获得小小的成就,辅导员要多给予鼓励、肯定和赞美。学生则会认为辅导员理解自己、肯定自己。当学生受挫、犯错或者举步不前时,多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犹豫的原因,解开心结,鼓励学生战胜自己。慢慢地,学生认为辅导员与自己同喜同乐,相互信任关系慢慢就建立起来。

3、充分运用网络工具增进师生间的情感

传统师生沟通大多面对面进行,缺乏及时性。网络普及后,学生之间都流行微博、微信和QQ,很多学生在自己的微信上传输自己的心理感受,希望自己的朋友关注和理解。如果辅导员是学生微信的关注对象,并且能在自己受挫时鼓励,取得成绩时表扬,学生会很欣慰。另外,辅导员也可以通过这种平台,经常、转载正能量的信息,影响关注自己的学生,达到教化的目的。

4、坚持民主管理,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

首先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虽然是接受教育者,但他们也是独立意义上的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管理者首先要想到尊重他们,不挖苦学生,不冷落学生,更不贬损学生;其次,管理者要充分的信任自己的学生,信任是师生之间建立密切关系的纽带,管理者只有信任了学生,学生才能信任老师,相互信任是管理的前提,基于这种信任关系,辅导员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理念;在涉及学生管理问题上,要民主、公平、公开,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理解。比如在国家奖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评选上,程序合规,公正透明,当选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评选的同学也能感受到自己投票的意义。

5、管理者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从情感上让学生接受

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篇3

小学班级是一个集体,学生要想在班集体中茁壮成长、学习生活,这个集体就要保持着团结统一的精神。一个争优创先的班集体,离不开班主任的悉心教导。思想教育工作是建设班级精神的灵魂,同时也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是班级管理的法宝。班主任只有认识到思想教育工作对于班级建设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班级思想教育中集体荣誉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树立良好学风的关键。班主任除了提醒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时注意班级形象以外,还要让学生形成班级好坏与个人活动相关的意识。只有学生有集体荣誉感,班级才具有凝聚力。

二、用爱心理解、宽容每一名学生

不管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如何丰富多彩,他们都避免不了遇到成长中的问题。班主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尊重学生的想法,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强心,鼓舞他们战胜挫折。这也是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我带过的班级中有一个孩子是教师子弟。他于是很有主见,但是性格比较偏执,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因为我和孩子的父母关系不错,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让他担任班干部。对他的要求也颇为严格,一旦他的表现不能达到我的要求,我就会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也把他的解释认为成狡辩。一段时间以后,他就不再向我表达他的想法了。但是在学校的表现却越来越差。从最开始的不认真听课和同学争吵发展为逃学,沉迷于网络游戏夜不归宿。不管是老师的话还是家长的话都不听。经过反思,我尝试着用一颗更加宽容的心来对待这个孩子。即便是遇到问题也试着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他在我的关怀之下,开始回到学校,回归课堂。

三、在小学班级学生管理中做到民主、公正

班主任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常人,对于工作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也会加上主观色彩。如果在事实没有了解清楚的时候就定下结论,那么不仅学生会感到委屈,班主任也不会受到学生的新人。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愿意和你交谈。武断的做法看起来十分威风,学生都害怕你,但是你和学生心灵上的距离却是最远的。学生只有心服才会愿意听从你的教导。

四、让赏识和鼓励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许多教育者都认为学生是需要夸的。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肯定,学生也不例外。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为什么不能抱着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呢?对于好的学生给予肯定不是件难事,但是对于那些“差生”不是应该多一些关怀么?相比于好学生,他们更需要鼓励和信心。不管是一个眼神,还是一句话,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巨大的肯定。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时刻告诫自己不要嘲笑学生,应该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我们在工作中对于学生的闪光点要予以赞扬,这样他们才愿意继续努力。鼓励和表扬是学生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养料。一个整天被人嘲讽的人,是没有信心和勇气的。我们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充满自信,敢于战胜挫折的人。

五、选准教育契机悉心教育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汇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犯一些错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随意敷衍了事。要根据错误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原则性错误是不能轻易放过的,但是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学生对于错误有明确的认识并想要承担错误时,采取一些手段,予以严厉的批评。这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及时反正。及时的批评可以避免学

生走上歪路。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

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篇4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几乎将所有的管理重点都放在了学校需要与学生需要相统一上,过于强调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个人权威,却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虽然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但是在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2)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不到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与学生既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必要的情感交流,管理者只有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够有效弥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使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就我国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管理者往往过于注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却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从而造成大部分学生对管理工作存在诸多意见,不利于其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可见,情感沟通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管理者只有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才能够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应有所突破。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以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标准,这样一来,必然会形成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将以应付考试为出发点,过于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不注重合作,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严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整个医学院校都向应试教育倾斜,却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

2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管理部门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管理质量,可以结合医学院校的自身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我国医学院校以往对于学生管理,主要从学校的规章制度出发,要求学生对规章制度中的内容做到全面掌握,并将其落实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以这样的形式来看管理工作,不仅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还会滋生诸多管理问题,影响管理效果。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学生管理部门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以学生为本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在充分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将学生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此外,学生管理部门还要对学生的合法权益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明确、处分恰当。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学校给出的处理,应该充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

(2)加强社会实践。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体系中添加社会实践也成为了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实践,不仅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医学院校社会实践的开展,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比如说开展各类专业知识竞赛、举行各种科技创新讲座、组织学生到各大医院参观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加强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也是当前医学院校管理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过去的时间里,学生在管理工作中,往往只是作为被管理者,被不断灌输诸多规章制度,其自身的主体地位完全得不到展现。事实证明,这种填鸭式的管理方法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未来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不仅仅要将学生作为被管理者,而且还应该注重其主体地位的发挥,从而实现多元化管理,并不断加强自我管理。首先,管理者可以以社会实践作为载体,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价值观。其次,要善于将网络教育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说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和网上德育中心等,定期让心理咨询师和思政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从而使德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3结语

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篇5

1、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引入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共同理想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民族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宝贵财富,高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阵地,高校要把学雷锋始终高举崇高理想的旗帜,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世界观、人生观来指导自己,感化他人。推进学雷锋常态化就是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中大力弘扬雷锋崇高理想的高贵品质,推进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实现人民富裕、和谐、幸福生活。雷锋精神启迪我们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2、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引入学生管理工作是加强公民道德,打造雷锋式高校建设的助推剂。公民是整个社会的良好的细胞,良好的公民素质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幸福指数高的重要因素。学生管理工作在新时期只有让学雷锋大众化、常态化让每个学生自觉开展学雷锋文化活动,让学生凝聚在一起,形成学雷锋辐射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高校学雷锋常态化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公民道德与城市发展协调和谐。

3、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引入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石,营造高校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校文化内涵建设是实现高效快速发展的基石,大力促进文化的共享性、外延性、健康性,助推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不断不断丰富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弘扬雷锋精神的好故事、好事例、好榜样,把弘扬雷锋精神的好文章、好故事、好歌曲,推广到学生当中。学雷锋常态化引入学生管理工作可以拓宽高校服务领域、打造专业建设品牌,增强学雷锋创新力。

二、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引入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

1、坚持引导性,加强雷锋精神理论研究与创新

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引入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要清楚的认识到雷锋勇于拼搏、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克服困难的意志对新时期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普遍意义。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弘扬雷锋精神的活动,开展形式政策宣讲、生态环保宣传、捐资助学、参与社会重大项目服务等。引导大学生到自身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息息相关,同民族的兴衰一脉相承。只有把个人的努力拼搏、不断奋斗融入的国家、社会、集体当中,把爱党、爱人民、爱社会、爱家园等紧紧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社会发展与坚持党的领导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才能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

2、坚持层次性,突出结合实际和行业特点开展学雷锋活动

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引入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本职工作,促进大学生立足现实不断提升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素质、自我学习。高校是学雷锋活动的重要阵地,要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学校的各个角度中。在大学生的脑海中树立起倡导文明的新风,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使雷锋精神无时无刻不鼓舞着青年学子为创造美好未来,建设强大祖国而不懈奋斗。

3、坚持大众性,把握人人共建,群众广泛参与学雷锋活动

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引入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增强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学雷锋活动紧紧围绕大学生思想状态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展开,在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上入手,利用开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广泛进行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在大学生人人参与学雷锋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在学生思想中潜移默化地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提升公众广泛参与和社会和谐文明。

4、坚持监督性,实现开展学雷锋活动经常性考评机制与办法

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篇6

一、中职生状况

首先是中职生生源状况。中职生普遍是初中毕业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选择了中职学习。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普遍较差,严重影响中职学生持续教育和发展。其次是中职生家庭状况。学生家庭情况复杂,且大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缺乏有效方法,家庭条件好的过度溺爱,差的过度自卑,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是中职生现实状况。中职生正处于成长叛逆期,管理上难度较大,需要得到更多关怀。中职生自我定位和认知,对社会发展认知不够全面,在解决问题上方式方法失当,导致中职生总是层出不穷的出问题。

二、中职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

1.学校方面。近年来,随着公办职业院校的升格,私立院校才得以大规模兴办。在管理上,公办院校更重视高职生管理,忽视中职生管理,给中职生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私立中职院校由于以盈利为目的,学生管理人力严重不足,强调以学代管、以工代管,轻视学生管理,对学生管理方式方法研究较少,不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利于学生成长。

2.家庭方面。学生家庭复杂,离异、单亲、留守儿童较多,送学生到中职院校学习只想着能混口饭吃,有的父母甚至只想给孩子找个安身的地方,对学生的关心和重视根本不够。

3.社会方面。多数人认为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狭窄,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中职生除了能找到专业相关职业外,一样可以通过读书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二)方法滞后

中职教育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20年间,存在发展缓慢、重视较少、人员断层等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学校的管理趋向传统思维,强调严格管理下才能出人才的理念,培养的学生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教师规定,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三)评价单一

一直以来,传统教育都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机制,对个性突出的学生比较轻视。而职业教育的考核除理论成绩外,更应该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职业院校培养着走向社会、岗位的一线员工,一个不善于与人交流,不善表达,不与人合作的员工是不会受到企业和社会欢迎的。

三、强化中职学生管理的策略

在新的教改背景下,如何强化中职学生的管理,我们认为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转变观念,强化家长监护职责。中职教育不是收容差生和没有前途学生的场所,而是家长根据学生性格、成长特点作出的选择。中职生可塑性很强,除了在校学到谋生的本领,还可以升大专、本科、硕士、博士,重点在于学生成才的理想和学校、家长的教育。所以,家长不能把学生送进学校就不管,而是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切实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二是明确问题,制定问题处置举措。中职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问题,甚至有些问题是家长造成的,所以,找到病根才是找到治病良药的关键。三是强化管理,管教结合共育英才。管理不是把学生死死地捏在手里,而是要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现代家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都在家庭的溺爱中长大,中职生受教育期正值中职生逆反期,所以不能一味管教,而要融合鼓励、行为形成教育,逐步的培养学生成才。四是更新方法,建立多元教育机制。教育不是单一的讲授,它是集教师讲授、校园文化、管理文化、学生自主参与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提升教师教授能力的基础上,应从校园文化、专业文化、学校特色文化形成上下功夫;从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上想出路;从提升学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上抓效果,多头并举,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做到乐于学、学而乐,把中职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张将 单位: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药学系

第二篇

1“以人为本,能力发展”为主新思路的提出

农业类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多来自农村,且中职学生的年纪普遍在16~19岁之前,尚处于青少年阶段。很多管理工作人员认为孩子尚小,且见识又少,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因此,很多年一直是以“严管”为主的模式,对于学生的自我意识疏于认知。“严管”的方式类似于中小学生的管理模式,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会通过各种检查、评比、扣分模式来进行管理,管理人员要管理学生的学习、出勤、舍务、文化活动、饮食等方方面面。这种局面下,听话的学生失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没有了主观述求,每天都是按照管理人员和教师指定的“路线”行走,按步就搬的做事。而对于不听话的学生来说,则会通过做些出格的事情来发泄情绪,从而面临更严格的管理。而对于管理人员来说,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之。每天都在和学生们斗智斗勇,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管”与“被管”的对立模式。农业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未来都会成长为掌握现代技术的新型农业工作人员,在各方环境因素在不断变化的新时期,我们需要不断转变管理思路,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实践中提出“以人为本,能力发展”为主的基本管理思路。即在学生管理中本着“以人为本”有基本思想,并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以学生作为主体,挖掘学生需求,以相信学生为前提,以尊重学生为基础,以依靠学生为手段,以发展学生为目标。

2逐步实践,推进自我管理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被动接受管理并不是学生们需要的模式,他们将来终会走上工作岗位、走入社会,他们需要具备的是自我管理的基本能力。只有有了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管理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工作。因此,在管理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首先提出中职学生自我管理的策略。当然要想实现真正的“自我管理”,觉不是管理人员喊个“自我管理”的口号就放手不管。而是要一步步循序渐进的开展。其核心是教会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使其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具体操作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全面宣传,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对于农业类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自信心方面十分缺乏,很多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家境普通,通过网络与电视看到的外面世界那般丰富奢华,很多学生会有自卑感。表现出来的是对各方面的不自信,也正因如此,他们才顺理成章的接受了学校的“严管”方案。第二步,自我分析,确定自我管理方案。教师要指导每一位学生,分析自身不足与优势,找到需要管理的主要问题,然后确定自我管理方案。这一步实施可以通过科学的自测问卷进行问题的查找与分析。请学生根据当前的学业情况与生活情况,确定自我管理方案与管理目标,并进行自我管理承诺。对每一项自我管理任务,都提出明确目标、具体方案,并指定监督人员。通过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认识自我,并学习自我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三步,逐步深入,实施自我管理。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说,要对学生以逐渐放手的方式开展自我管理,而不是一下子让学生自己管理所有的事。要把持有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让他们在第一步的自我管理中体会到乐趣,找寻到自信,然后再进一步扩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慢慢的掌握了自我管理的方法、体会到自我管理的生要性,也建立了自信。第四步,定期总结,评价自我管理效果。对于自我管理来说,其实施效果因人而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定期馈,调整其自我管理的进度与范围,充分肯定其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的成绩,对于不足,提出具体的方法。

3通过文化熏陶,进行人文化管理

首先应建立一个集学生、学校、系部为一体的服务管理网络。学校在其中提供政策的指导和管理的全盘主导,系部成为学生管理的主力,根据实际探索切合学生实际需求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学生成为管理的核心,自觉自愿接受学校及系部的管理,但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为管理而管理,而是要让学生在管理中成长和提高;学校和系部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学习培训、技能实践、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维权助困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通讯手段,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先进通讯工具的大规模使用,促成了学生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大幅度形式多样化。学生管理人员要充分借助于先进的通讯媒体,灵活机动地掌握先进的工具和手段,通过网络平台、手机平台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第三学校要加大投入,尽力发掘整合学校优秀的文化资源,并加以提炼和充实完善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多样的方式在学生中加以推广和普及,通过认真办好学院的广播,橱窗,刊物等教育阵地积极弘扬主流文化,向广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同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或创建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团队、协会、兴趣小组等并定期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丰富活跃学校文化,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风貌的空间和平台,真正能让其张扬个性,释放亮点,燃烧激情,从中认识自己潜在的能力价值。

4通过德育教育,实施以德育促管理的方案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很多管理者在实施过程中却将二者分割开来,使得两者不能起到相互联系,起不到相辅相承的效果。在管理中,可以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环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团队合作意识、组织性和纪律性。通过学习中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尊师重教的道德意识。通过实习过程中的岗位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责任感、爱岗敬业思想等能力。通过就业教育,培养学生自我剖析、合理定位、勇于进取的精神。在新形势下,农业类中职院校面对着学生信息量增加、思想意识不稳定等多方面问题,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认真分析当前学生特点,不断创新管理工作的思路,使学生管理工作能够高效开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作者:王锦荣 单位:吉林省双辽市职业中专

第三篇

1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及学生管理现状

1.1中职学校学生特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存在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问题。部分中职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还没有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众和世界观,缺乏理想、信念与人生追求。这与其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一部分学生自由散漫过度,学习态度消极,甚至存在思想偏激、行为过激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自信心不足或者自我意识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同程度给新时期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挑战。

1.2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现状

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其群体内部的素质差异较大、家庭背景不同且思想行为复杂。面对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群体,很多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都是以不出事为原则,在具体的管理对策和管理手段上,方法单一、粗陋,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部分学校强调实施高压管理,从而忽视了常识教育、柔性管理的必要性。过于强调服从,从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个性需求和身心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很多学校管理者,认为服从管理、不惹事、不闹事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期间缺乏完善而科学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学生不断进取。使学生始终处理管理的被动状态,既不受到尊重,又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管理自然无法收到预期的成效。

2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有效对策

2.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进行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时,首先我们就应该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很多管理者和教师,都不能客观的去看待问题,甚至将学生当作机器来进行要求。上课不能说话、做事情要有统一标准,不能超过哪一标准或啊一范围。实际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有着自己个性和处理事情的方法。如果过于严格的进行统一要求,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甚至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笔者认为,在学生管理方面,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处于身心成长阶段可能存在的不同特征。在学生管理方面,应该本着赏识教育、激励教育以及个性化教育的原则,为每位学生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所具有的独立个性,做到相互之间的人格平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

2.2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管理作用

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发展和学习质量,是学生管理的关键所在。作为班主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首先就需要对班级内每位学生的特点、热爱等进行全面了解。班主任应该热爱和关心每位学生,运用自身的体贴、关爱和信任去感染学生,积极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和不信任感。班主任应该经常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将思想动态反映给自己,以便能够针对学生思想动态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班主任还应该积极组建起良好的班级管理团队,努力培养一批能够辅助自己进行管理的班干部。在班干部的管理和带动下,使全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道德风尚。

2.3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管理过程。学生管理的成败,取决于管理者们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在新的时期,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向经往一样,单纯的依靠统一标准、压高政策来强制实施。管理者们应该学会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比如积极开展学生社会团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再比如定期举行先进学生的表彰大会,运用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挥团委、学生科以及学生会的职能作用,实现全方位的、精细化的组织与管理。此外,中职学校还应该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评价体系。运用良好的制度体系来正确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正确引导学生的成长航向。

2.4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

中职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充满朝气、精力旺盛,而且思想敏锐。如果能够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多学生都会表现的越来越健康向上。在这一过程中,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作用非常有效。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校园音乐会、文化节、运动会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并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道德标准。

3结论

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与其它教育机构相比,由于中职学校招生门槛低、生源复杂,因此,其管理的难度也较大。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够为我们培养中职学生良好品行提供有利参考,从而帮助中职学校摆脱在学生管理方面面临的难题,在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保障了社会技术型人才输送的品质。

作者:汤月敏 单位: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

第四篇

一、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总人数比例失调

学生管理人员应当按照1:100的比例执行,但是中职院校实际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人员的数量偏少,没有达到执行标准。学生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对传达指导思想带来不便,导致整个学生管理工作不够深入。

2.学生管理团队人员结构失衡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团队应当具备管理人员和相对年轻的工作人员。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团队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内部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不够稳定,经常出现人员调动的情况,工作能力与素质较强的人员往往会被调到行政管理部门,导致学生管理团队人才流失,不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学生管理人员管理效果较差

学生管理部门的领导在学生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只强调做好各项管理事项,没有将管理当做一门学问和重要的素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引导与培训,致使学生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管理效果较差。

二、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主要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职业技术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21世纪,我国产业机构迅速调整,而且市场人才需求形势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同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重大改变。学生管理团队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托,加强我国当下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团队建设不仅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生活、学习、心理、就业等方面的服务,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全面提高人才市场竞争力。学生管理团队建设不仅能够提升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并且有利于培养一部分管理型人才,促进管理人才的发展。

三、强化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团队建设的有效策略

1.持续强化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理论与管理素质的培训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领导应当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促使其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并且有效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启发管理人员在学生生活中加强自我管理,在严于律己的个人修养中开展各种学生管理工作。

2.调整学生管理人员的心理,使其保持健康向上的工作心态

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的指导,端正他们在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行为,以健康向上的工作心态确保学生管理质量。

3.学生管理人员个人应当确定自身的发展规划

每一个学生管理人员都应该根据学校的政策,分析自身的条件,制定适合于自身的发展规划。比如,许多中职学校都在努力把学生管理人员培养成“双肩挑”,即在担任学生工作的同时也兼职担任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这一政策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长远发展目标。

4.中职院校领导为学生管理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

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篇7

1.职业中学学生智商低,能力差

由于职业中学学生通常学习基础薄、动机弱、兴趣缺乏,容易使人们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未来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或问题时,有些管理人员容易将其归结为智商低、能力差。

2.职业中学学生行为习惯差,缺乏管教

在职业中学学生中确实有一部分问题学生,他们存在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到校后不仅继续延续着原有不良行为,而且对其他同学也造成了负面影响。面对此类问题,有些管理人员将责任全盘推向学生,指责学生品行差,并对其进行批评,甚至将其定义为“刺头”、麻烦人物等。

3.职业中学学生一无是处

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难在短期内得到显著效果,大部分都会出现反复。有些老师在面临学生问题的反复时,产生消极情绪,并将消极情绪转移到学生身上,认为该学生屡教不改,一无是处,看不到希望。

二、原因分析

1.未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工具

共同感受指的是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等过程。如果人们不能正确使用这一工具,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就会造成认知歪曲。对于一个新任职业中学学校老师来说,同事们的提醒和经验分享至关重要。但很多老师在分享时都会重点谈论学生们的缺点,如抽烟、喝酒、旷课等。对于新任教师来说,这些信息是他们的“宝贵财富”。然而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年轻教师很容易全盘吸收,对学生形成了一个较为负面的印象,因此在之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容易缺乏客观、公正。

2.“自动化思维”误导

“自动化思维”是指思维过程中一些错误观念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被保存下来,使个体对这些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例如在上文中提到的前辈们提供的信息,这些信息正是他们在学生管理中形成的自动化思维。但是由于他们自己没有对这些自动化思维进行反思,使其继续保留并影响工作。

3.过分按规则行事

规则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个体依据它们评价过去,预期未来,指导现在的行为。但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也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应行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仍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仍然过分强调智商或学历。职业中学学生由于在早期教育中没能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知识面较狭窄,能力也较欠缺,自然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部分职业中学学校管理人员过分按照社会标准来评价职业中学学生,认为他们不具备进入社会中高层的能力,只能做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对他们的知识存在偏差。

三、解决方法

1.识别自动化思维

学生管理人员要学会发掘和识别自动化的思维,应养成做工作记录的习惯,经常反思工作,跳出思维圈,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识别认知性错误

认知性错误即在概念和抽象性上常犯的错误。典型的认知性错误有任意地推断、过分概括化、“全或无”的思维等。管理人员除了要不断反思自身工作外,还应该定期组织讨论会,共同探讨工作,相互发现问题,通过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3.真实性验证

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篇8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二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想像和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如何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建设者?

转变学习方式究竞意味着什么?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即为典型),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二、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但是现代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保证。

一、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二、独立性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根本弊端。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待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

三、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持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独特性因此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这种“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从自己现有的基础出发,结果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现代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四、体验性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中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第二,重视直接经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成为儿童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否则,就会失去其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

五、问题性

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篇9

职业学校需斟酌到学子的素质、年龄、身份、兴趣、工作要求、心里动向、劳动强度、环境,合理的对学子进行安排。要在学生进入实践前,相关老师或辅导老师应有必要为即将实践学生进行对各个岗位的了解与认识,比如一线上需要认真、一丝不苟的操作员;需要具备沟通力好的、需要有好体质的、可以忍耐枯燥的、动作快的、眼力强的、心细的、具备独特技能等等一些操作员,由此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安排,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校必备的,保证教学实习稳定有序,构建成有力的教学实习管理形式,对学生参与和教学实习将有效地提高。引企入校工学结合使学生将会对社会和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而且在工作能力、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劳动观念等方面有着鲜明的提升,至此完成学生到员工的变换,这个变换在一定的程度上给辅导老师或班主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角色的变换:一个纯朴的学生身份变换成工人和学生的两层身份。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后,企业会对待正常员工一样严厉的要求他们,将会让学生感觉到不习惯,例如人际关系处理不适应、环境的陌生、操作技能掌握的不完善、以及心理上的不相称等。

2强化管理教育,转变学生的观念

学生在工学结合的实施中,以学生引企入校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问题庄子瑜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222100心态来应对社会工作情况,认识不到工学结合对能力培养的作用,容易产生心理失衡,诱发不良情绪,往往在工作中表现出将情绪带入工作中的现象;反想而知,这样也导致了添加负面的评价在学生身上,然而好的习惯和工学结合实施也将受影响。心态情感的变化:在校园学生迟到时是口头教育,在工作中就要计入考勤可能还记过;老师的教育和辅导练习可能是你不写作业或做错的惩罚,可是出问题的是质量是要减工资的;学校闹事有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可是在工作上就会被解雇等。学校的主要目标是育人,可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严厉的企业管理、生产的紧张和严格、两种价值观取向的变换学生都会面临这些新的难题。

3引企入校模式下学生实习管理的依据和措施

学生去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时,一定要根据《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该规定,学生实习要签订协议,确保自身权益,明确明确规定学生、学校、企业的责任、权利及义务。关于实习的内容,学生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对于未成年的学生,在实习之前还要提供签订监护人知情同意书。一般的实习协议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实习时间;二是,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学校的情况,包括地址、名称、负责人;三是,实习单位的情况包括地址、名称、法人代表,学生实习工作的情况,比如负责人;实习学生的个人情况包括家长的名字,个人的学号、名字,实习所在班组,实习住址;四是,安全管理责任;五是,实习期间的住宿安排和吃饭安排;六是,实习的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七是,实习期间的劳动保护;八是,实习地点、内容;九是,实习报酬;十是,实习责任保险;十一是,实习纪律;十二是,实习考核结果;十三是,实习终止条件;十四是,实习单位与学校两方觉得需要商定的其他事情。鲜明的实习内容,实行岗前学习。实习动员对于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实践工作来说是重要的一环。学校需要对将要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实行岗前培训,是学生明白实习的真正意义及目的、实习企业的详明的情形、具体的要求、形式与时间、要求与内容、管理条例等;企业的文化、情况、管理制度以及发展的前景这些要让学生了解。经过实习岗前的教育培训,学生就会具有更加清楚鲜明的实习目的,这样在实习的过程中就会十分认真,并且清楚的知道自己要获取哪方面的能力,为实习职责的完成奠定坚固的基础。根据学生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表》,学校和实习企业就会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评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经历证书》包括了评价的内容,比如在实习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管理制定一份详细的书面材料。在实习内容的确定方面,学校要和企业的负责人进行沟通,研究制定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实习方案和管理条例,保证实习正常进行,并对实习的实践考核制度进行创新。在实习的过程中,企业要对学生统一管理管,让他们始终在学校、家庭、企业三方的管理范围之内,要积极和他们沟通,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并对他们实施科学管理。对于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情况,学校要对他们的实习档案进行归纳,做好保存工作。企业实习档案资料包括:实习协议、成绩、报告、计划、周志、考核表、巡回检查记录、过程证实等。工学结合模式要想有所发展,要想在实际办学中广泛应用,必须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都从中得到利益,找到三者的利益结合点。学校是联系企业和学生的桥梁,学校要积极推进其他两者之间的联系,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既让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又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对于不同的专业,学生要制定不同的工学联合方案。寻找企业利益的联合点,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减少企业的负担,并对学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改进,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4结论

学生管理论文范文篇10

1.专业性素质较强,文化功底薄弱

从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来看,多数家庭从孩子很小就重视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艺术在家长的眼里不仅仅是孩子业余生活中的一种兴趣爱好,还是孩子今后步入高校的一块敲门砖,可见艺术教育给我国教育整体发展带来的影响还是重大的。加之近几年社会形成的“艺考热”现象和我国的各大艺术类院校不断进行扩招,导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良莠不齐,“专业性素质较强,文化功底薄弱”成为艺术类院校的普遍现状。从现状上分析,这是由两种原因引起:其一,较多艺术生是从小就进行专业艺术训练,刚开始专业能力和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力都比较好,但是为了能够在艺术类道路上有所发展,常常放弃学校的文化课去参加各类的艺术学习、比赛和学校提前批次考试,文化素质明显与同龄人拉开差距。其二,一部分学生因本身成绩就不够理想,对自身的文化学习能力也没有充足的把握,相对于艺术院校文化要求相对稍低,不得不采取弃文从艺的措施,中途改变学习方向,用突击的方式为自己在艺考中争一席之位。在这样的形势下,他们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环境变得宽松,缺乏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导致艺术生自身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艺术类院校与文化类院校学风相比相对涣散,教育管理者难以对艺术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

2.追求个性化发展,缺乏集体主义荣誉观

从艺术类学生入学的普遍情况来看,大部分艺术类学生在入学前培训费用较高,他们家庭条件优越,见识面广泛。在前期的专业素质培训中,他们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培养潜力较大,所以与一般综合类大学的学生相比,他们往往有着很高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再者艺术本身就需要一种平和、自由的环境,他们性格普遍活泼好动,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展现自己的才艺。不过自由也是一种法度下的自由,他们性格张扬的一面也时常会表现出来,个别学生也会过分强调自由,通过自我的展示来彰显个性,抵触集体活动,漠视校规,不懂得去尊重别人等。

3.心理抗压能力偏低,自我管理方面欠缺

由于艺术类院校排课宽松,课余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对于大量的闲暇时间安排比较盲目,纯粹为了消磨时间而花掉的时间较多。在心理素质方面,他们存在跟风心理、依赖心理、盲目心理,当所在群体中的个别学生迷恋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不良活动时,其他人也会有效仿意识,没有理智、自觉、认真地思考过,如何积极创造性地丰富自己闲暇生活,这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二、规范校园制度,开创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

1.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

奖学金作为高等学校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激励、奖励学生的制度,在学生工作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奖学金的发放,目的在于通过奖励刻苦努力、认真学习钻研取得显著成绩并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以促进学校学风的整体优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所在的南京艺术学院,奖学金设置的奖项丰富,除了国家、省级奖项外,还设置名人奖学金,如刘海粟、孙瑜、谢海燕、亚明等。但是由于奖学金涉及到经济利益,许多学生也会因为奖学金的数额变得功利起来,如此的做法虽然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劲头,但也存在部分隐患。

2.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监督

学生干部是有效开展学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是学校党政领导联系学生的桥梁与枢纽,又是学生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们的作用主要是服务学校师生,助益人才培养。所以在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中,对学生干部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由于艺术类院校的特殊性,学生干部的行为模式时刻影响着校园整体的精神面貌。首先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上不容忽视,教育管理者挑选学生培养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筛选与衡量:一是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诚实守信,时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二是较强的责任意识,及时高效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三是过硬的心理素质,处事时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四是积极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善于总结与提炼,掌握一定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其次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充分重视对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有力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引领等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各项制度。不过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工作经验,大部分的艺术类高校都没有实行有效全面的学生干部监督机制。

3.多渠道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一直以来都被高校工作者所重视,艺术类院校也不例外。大部分高校都创建了心理门诊、心理咨询科室等一些封闭性的咨询场所,不过历来是收效甚微。笔者所在的艺术类学院每年都有心理普查的项目,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逐年递增,相信这并不是一个个例。艺术类学生往往单纯率真,心理防御能力差,怕与外界接触交流,这些都是导致艺术类学生心理存在问题的一些导火索,不过更多的因素还是生活、情感与就业。很多新生刚步入校园,往往难于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容易迷失方向。由于大学的学习生活更趋向于自主,与严格单一的高中学习体系不同,更需要自我约束,不但好多学生自由散漫,缺乏细致的规划,最终考试成绩不合格,感到对父母的亏欠,最终自暴自弃。

三、构建管理体系过程中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1.以学生为本,实现科学化管理目标

引入以“学生”为本的科学理念是培养艺术类院校学生的自制力和约束力的综合体现。由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自主性较强,教育管理者不能一味地刚性要求,而是要与学生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真正地走入他们的世界,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领他们的生活,从死板机制的管理体系转变到科学化管理目标。学艺术的学生大部分重情感、讲道义,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他们信任你、喜欢你,他们便会主动地配合你的工作。针对这一特点,教育管理者还应该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的观念,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和尊重学生,通过学生管理自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动态,做到一定意义上的公平。其实不管是哪所艺术类院校,只要我们在工作上多付出一点耐心、一点细心、一点恒心,收获的一定是满满的快乐。

2.加强学习与监管,拓宽教育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与能力

当前艺术类院校的教育行政管理经验更偏向于管理者的经验与直觉,缺乏专业的素质,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执行者,其专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艺术类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年龄比较年轻,缺少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他们中的一部分是本科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工作的留校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的系统业务培训;另外一部分是从其他岗位中调配过来,虽然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是渗透力有待加强。由于之前从事学校的其他管理工作,他们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对大部分学生无暇顾及,往往这部分学生恰恰需要与教师进行心灵沟通,这就导致学生工作缺乏说服力。当然仅是拓宽学习标准还是不够的,由于日常工作繁琐、艺术类高校的学生难以管理、薪资待遇不高等问题,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依旧很大。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