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生管理与事务对比研究

时间:2022-05-30 03:25:04

本科学生管理与事务对比研究

[摘要]学生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高校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西安石油大学ACA现象的分析,以及对国外学生事务和国内学生管理模式的比较,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促进工科院校学生工作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ACA;学生事务;学生管理;对比研究

习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而学生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高校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和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不同的时期也会面对不同的问题。预计到2019年,高校毛入学率将超过50%,我国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这种形势下,高校录取人数持续扩张、学生素质差异化严重、高校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使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现实需要。相反,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与我国存在较大经济文化差异的一些发达国家,在学生管理方面有一些有效的工作思路值得借鉴[1]。我国学者将“学生管理”界定为“由专门组织和人员从事的,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指导学生正确行为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英国则定义为“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目标为“培养学生通用技能,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学生福利”。英国高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建立综合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重视学联在学生事务中的作用。美国没有“学生管理”的说法,更多地称这种非学术性的事务工作为“学生事务”[2]。西安石油大学作为一所工科院校,管理类学科并非其主干学科,但基于其重要性和发展规模,该校于2013年引入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ACA课程,开办ACA实验班。该班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采用“学历+国际注会证书”的培养方式,以期充分发挥ACA的国际平台和该校会计学专业教学优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ACA实验班借鉴国外学生事务模式,以区别其他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管理模式,表现出独特的ACA现象。

一、基于学生事务模式的ACA现象

(一)ACA专业培养特点ACA专业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国际化视野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因材施教,培养中、高端的国际会计精英型人才,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为构建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平台奠定基础。因此,ACA专业呈现不同于其他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特点。1.师生比合理师生比优于其他管理类专业。ACA专业培养计划中,其ACA会计的课程占大量学分,而这些课的授课老师,采用校外机构配备与校内优秀教师结合的方式,每位老师每学期的授课任务非常集中,一个人一般不超过2门课程,每门课授课也不超过50人,专业教师加课现象普遍。2.培养重过程ACA培养方式受到欧美培养方式影响,对过程教育较为严格。如LAW这门课,某位教师采用周考方式,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的70%,每周成绩与其他高校同年级班级进行对比。与其他管理类专业相比,ACA学生作业量较大,ACA教师对作业批改、辅导用时较长。3.考核极严格ACA教育极为重视诚信,对考试作弊0容忍。同时,考试费很高,考试不通过会增加成本。每名同学每门课只有4次机会,如果4次都未通过,将无法完成该阶段的考核,对学生压力较大。4.就业形式较少ACA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是出国深造,故ACA学生普遍雅思成绩较好,但雅思学习也占据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另一个是会计事务所。ACA毕业生签约其他工作单位的反而较别的管理类专业少,该校第一届ACA实验班毕业生共42人,其中出国和签约会计事务所共19人,占45%。5.对GPA要求较高由于无论是出国还是会计事务所,均看重学生的GPA,导致ACA学生平时学习较为刻苦。故ACA学生普遍具备高强度下的学习能力,有刻苦学习的决心,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二)ACA现象1.学习过程ACA是平均学习时长最长的专业,也是在校课程最多的专业。除了完成课表上的安排外,ACA教师还会主动在学生课余时间采用教室集中授课或网络直播解题方式加课辅导。另外,学生采取小组化的学习方式,每组设有小组长,负责督促和检查组员作业完成情况,并组织开展组内讨论。2.管理过程ACA专业是管理效果较低的专业,与其他管理类专业相比,它呈现以下表象:部分学生是由其他院系转专业过来的,还在原宿舍居住,使得宿舍分布不集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崇尚个体自由,使得班委作用不明显,核心能力较弱;从大学第二学期开始,ACA专业课的加入,使得学生对学校各类活动不够热衷,参与积极性明显下降;学生主见较为鲜明,对利益诉求能力强。3.引导过程ACA专业没有相关专业人士负责,仍由学工干部负责,但相比其他管理类专业而言,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不明显。ACA学生对自身的优劣势认识得更清楚,能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和激励。对ACA学生的引导不能借鉴其他专业,只能参考国外高校。另外,ACA专业费用较高,招生时家庭经济条件也作为选拔条件之一,故而该专业学生享受国家和学校资助很少。4.学习效果ACA专业学生的平均绩点明显高于其他管理类专业。在2016~2017学年,该校共有4名管理类本科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其中2人为ACA专业学生,占50%。ACA专业采用全英文教材,双语授课,对学生英语水平要求较高。该专业学生的四、六级通过率明显高于其他管理类专业。通过ACA的学习,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明显加强,目标较明确。

二、学生事务与学生管理的区别

与其他管理类本科生不同,ACA专业学生呈现出独特的现象,这与管理模式的不同相关。前者采用国内普遍的学生管理模式,而ACA借鉴了国外学生事务模式。两种模式在多个方面有着明显区别。(一)工作理念不同学生事务强调个人本位,注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把每个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意志的自由个体。学生事务工作划分较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更具针对性,学生主体性更强,使学生个体自由与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十分突出;而学生管理强调社会本位,侧重于国家德育工作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重群体,轻个体,重管理,轻服务,提倡统一性,不提倡多样性,喜欢用统一的方法、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和指导学生[3]。(二)工作模式不同学生事务是一级管理,在校领导中设有直接负责人,部门设置较独立,在其内部按照服务种类进行专业分工,直接面向学生服务,表现出较高的专业化特征;而学生管理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党政合一的运行机制。在校一级,主要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以及学生工作部、校团委负责。在院(系)一级,主要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以及学生管理办公室、院团委负责。学生管理模式行政导向明显,缺乏个性化服务,学生的主动性难以调动[4]。(三)工作内容不同学生事务注重学生课外活动和非学术性事务,主要包括学生活动、教学辅助活动、生活辅助活动和其自身管理等方面,呈现多样化;而学生管理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的管理服务,主要包括学籍管理、校园规范、课外活动、奖惩等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管理过程,控制性更强[1]。学生管理模式对学生的约束以奖惩为主,而学生事务模式侧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4]。(四)管理队伍不同学生事务人员专业水平较高,具备相应的文化层次和行政管理能力,并将其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依据岗位职责,学生事务人员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不同级别人员具备不同的学历和实践经验[5];而学生管理人员,以专兼职的辅导员、班主任为主,大都毕业于不同专业,学生工作专业化程度较低。有些管理人员未经培训,仓促上岗,经济地位低,职业稳定性不高[4]。《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但实际上,有些辅导员所带学生数远远超过200,工作压力大,职业认可度低。

三、启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趋复杂,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体制已很难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改革与创新已刻不容缓。通过分析基于学生事务的ACA现象,对比学生事务和学生管理的区别,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为工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指明方向。(一)明确文化差异,规避价值观渗透风险国外学生事务模式基于欧美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基础而构建,存在现实问题,但其工作理念、方法都对国内学生管理有着借鉴意义。强烈的服务意识、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准、规范的制度体系、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都值得借鉴,但在借鉴的同时,需要正视文化差异,以免将一些做法引入国内而导致“水土不服”。工科院校不能仅仅为提高工作效率而盲目学习,在做学生事务工作时,一定要谨记立德树人的宗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规避欧美价值观渗透的风险[3]。(二)加快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步伐在学生事务模式中,其相关岗位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较高,值得借鉴。工科院校应当将学生管理作为专门的职业,并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一环。工科院校在组织招聘辅导员时,经常考虑其理工科背景,期望辅导员与所带学生专业相近,但缺乏管理的专业性。着重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高校亟待完成的任务之一。应当要求相关人员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保证其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工科院校应当按照教育部要求配齐配强辅导员队伍,将辅导员培训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建立符合规定的培训体系和晋升体系,进一步加快职业化、专业化步伐。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国际化办学的不断深入,国内学生管理工作者还需按照“国际视野,专业支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才能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做出贡献。(三)增强学生服务意识,为学生参与管理提供机会学生事务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轻管理,重服务,弱化行政职能,提倡学生自我管理和参与学校管理。而学生管理模式在诸多方面对学生管得太严太细,服务意识不强,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工科院校应当借鉴学生事务,在重视学生遵守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服务意识,给予学生更大的管理和发展空间[4]。许多高校为增强学生工作服务功能,贴近学生,逐步建立了“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大学生维权中心”等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学生可以根据自我需要,选择相应机构寻求帮助。很多学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岗位、社团工作、志愿者身份来参与学校的管理,增强自我管理意识,锻炼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姜皓.中外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综述[J].中国培训,2016(22):78.

[2]范宝祥.中英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聚焦[J].教育与职业,2011(10):100-102.

[3]徐璐.文化差异视野下的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2):85-90.

[4]邱微静.中美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J].嘉应学院学报,2008,26(4):104-107.

[5]刘敬敏.中美高校学生工作与学生事务的比较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7(5):69-71.

作者:武威 袁会会 刘冰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