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项目管理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6-03 10:40:12

民营企业项目管理问题的探讨

民营企业作为施工企业单位的主体,担负工程施工重要的使命。因为拥有的特殊位置,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体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发展。由于企业在施工方面具有多年的施工经验,而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缺少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同项目管理的合理结合,项目保障制度不健全都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企业经济效益。所以,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已经摆在企业高层管理者面前。

一、民营企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有铁路施工企业在项目工程管理领域已经从计划经济模式逐步转向市场经济模式,指令性分配模式转向招投标模式,原来的项目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施工周期的冗长,预算的失控,监管机制的缺失,人才队伍建设的匮乏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施工质量的下滑,引起了重大工程施工事故的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碍于项目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与项目管理执行的不规范引起的,值得我们审视和反省。

1.管理体制不健全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严重的束缚了国有施工企业,特别是在管理体制分工上不明确,没有具体的部门或者机构专门负责项目管理,很多时候只是有项目经理负责,而分管具体工作人员还要肩负其他技术业务工作,导致施工管理人员偏少,随意减少岗位人员编制,使得一些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落实,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另外,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管理观念尚未转变,项目管理过程不按章办事,习惯于凭借经验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设计和监理,干扰的合同履行进程。

2.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

作为工程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选拨和任用方面还有所欠缺,因为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涉及的人员很多,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项目施工人员、项目技术支持人员。工作人员的施工质量的高低与综合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工程管理。而专业的项目管理人才急剧的匮乏,现有的能够胜任工作的管理人才少之又少,公司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必要的绩效考核机制,致使优秀人才外流,特别是对符合规定的、有潜力的人才进行培养和重点提拔还没有落实到位,在加之工程项目数量的剧增,而工程项目人员的匮乏,已经无法满足工程部门的需要。为了满足工程进度的顺利开展,只能抽调一些基础单位(铁路电务段)的人员来救场,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培训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就硬性走向前台,势必会影响施工项目管理的水平。

3.项目施工质量不高,监管机制不完善

新型的工程项目管理通常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有施工企业依然使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项目管理中主要体现在投资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的项目管理模式,指挥部负责全程跟踪,而项目管理部门与施工工程部门分别管理,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造成资源的浪费,施工工期的延长,施工质量的下降,已经无法与世界先进项目管理模式接轨。与此同时,在项目工程的监管方面还不规范,监督管理方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管理主体,在施工中还依附于建设方,在职能上还只是发挥着检查部门的作用,而未达到监理的真正意义。另外,监理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合理,许多是退休返聘的,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过大,而具有管理、技术、施工三者全懂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制约了监理作用的发挥。

二、民营企业项目管理改革的相关对策

1.健全管理体制,明确管理主体

在项目管理上要大力引进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建立一整套适合集团企业运营的项目管理机制。剔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三位一体的施工管理模式,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明确项目管理的职责和范围,在项目管理的专业化道路上,加大考核力度,在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发挥有效的主体管理监督机制,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同时,明确管理主体,把行政管理机构与建设部门分开,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各个环节的工程预算费用范围。

2.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培养

企业在专业管理人员队伍培养方面应该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聘请专家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的实际操作演练,并对有潜质的人员到各大管理院校进行培训,重点对优秀人才进行储备。另外,加大项目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在人才的激励机制上下功夫,利用合理的薪酬体系与丰厚的待遇,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项目管理人才。从而帮助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

3.完善法规、制度,发挥监理职能作用

加快体制改革,理顺建设管理部门与监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改变监理工程师依附于建设方的领导。加强监管队伍的自身建设,人员结构调整,各监理单位中不但要有一批技术专家,还应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综合管理人才,加强现有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作者:姜宏昌陈培单位:黑龙江省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