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29 03:36:08

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论文

一、学生主体性在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构建中的重要意义

学籍管理制度是学校维持教学管理良序的制度和规范,旨在学校教育追求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自身的发展②。良好有序的学籍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有利于弘扬人性,体现教育目的的价值诉求

任何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实施都要体现“解放”而非“控制”的管理理念。“控制”理念旨在实现对管理对象的管控和监督,要求管理对象被动服从;而旨在“解放”的管理理念以尊重人性、尊重学生的各项权利为基础,以“教育目的的实现”为制度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学籍管理制度最根本的属性是其“教育性”,“教育性”是学籍管理制度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而制度的管理性、制度性的价值都要服务于其教育性的价值基础,这是学籍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的原始意义和价值。因此,无论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如何变革,都不能忽视和背离其“教育目的实现”的根基,都不能忽视学生主体性地位这一根本原则。一旦忽略和淡漠了这一点,其管理制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教学管理走向良序

大学生是一群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向往自由、崇尚自由。传统的学籍管理制度“管控”理念不仅使他们在现有制度中被管控或者监督,无法追求和选择自由,而且制度的“条条框框”所形成的封闭性空间让学生感觉到拘束和压抑,由此导致学生自我感觉处于一种对制度进行积极反抗或消极应付的状态。这无疑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严重影响,与管理制度构建之初所要求建立的“良序”和“高效”初衷相去甚远。因此,要时刻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来考虑,促使人性化与柔性化管理的结合,以“解放”而非“控制”的管理理念构建学籍管理制度,最终使学生的自由得以维护,良序的管理逐步形成,这是现代高职教育制度构建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无序的制度必将导致无序的管理,无序的管理必将使学生的发展走向无序的状态。因为没有一定制度的约束将会使学生处于散漫自由的放任状态,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学籍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关切学生切身利益的制度性规约,因此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与选择自由,尊重其申诉和维权的种种权利。只有在这样一种宽松自由的良好氛围中,学生才会充分体会到人性的尊重以及自身主人翁的地位,感觉到自身的重要价值所在,学生才会在身心上放开束缚,理性地去考虑自身的发展方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才会有一定的保证。

二、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主体性在制度构建中缺失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不同于普通本科,学年学制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在学籍管理制度上的构建应有必要的差异性。但据笔者调查,广东省几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重点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其构建千篇一律,有的甚至直接照搬了本科院校或者其他兄弟院校的管理制度,没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加以重新拟定。分析其制度的条款,能够感觉到其制度的构建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诉求发展,“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制度中严重缺失,学生被放置于“被管理者”的位置,“管理者”们试图通过构建合理的制度,通过各项权力与责任的配置来实现对学生的“控制与约束”。例如,学生的自由申诉权利、学生选择自由专业的权利等在学籍管理制度中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学生转学或课程选择上更没有一点自主权力。在整个制度的构建中,学生基本上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基本的话语权和自主权。

(二)学生主体性在制度执行中被忽视

在学籍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往往忽视对工作目标的分析,不是站在如何执行才更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是站在“因管理而管理”的位置上思考问题,注重的是管理的有效和稳定,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出现为制定而制定、为执行而执行的情况,是一种低层次的制约式管理③。例如,高教法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力,各高职院校对此都会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出台。但对此做具体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为维护学校专业发展平衡以及教学管理良序的基础上所构建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严重损害了学生的专业自主选择权,致使很多学生在进入学校后仍然必须面对自己所不喜欢学的专业、不喜欢的课程,最终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更有甚者会去申请退学以示不满。本应该享有的专业自主选择权利被一系列条条框框所限制,学生在这些制度的面前是“弱者”,缺乏应有的话语权。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学生成为了“制度的消极应付者”、“规则的敷衍者”,或者成了直接的“制度的抵制者”和“反抗者”④,成了制约大学生发展的桎梏。

(三)学生的主体性在权力的维护中被弱化

在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中,学生应该享有在教学管理中必要的参与权、监督权和知情权,享有有效评价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工作的评价权,享有相应的选择权以及对违规违纪处理的申辩权等等。但是目前学生的权利赋予制度缺失,学生权利在制度维护中被弱化,并受到来自学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双重挤压。学生在学校里其权益受到侵犯、利益受到损害时没有可以参考执行的制度依据,本应该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却在学校制度体系中被边缘化了。这种教育功能的异化使得学籍管理制度的建设与管理权力“一边倒”地偏向了管理层,学生除了被动地接受以外,无法通过其他渠道来进行相关的诉求⑤。理性地思考高职院校学生所处的相对弱势的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解决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问题必须在制度的构建和执行中得以实现。

三、学籍管理制度重构的路径选择

(一)重构学籍管理制度需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

学籍管理制度的构建首先就在于制定者管理理念的转变。传统上,为了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也为了追求制度管理的良序,“控制”理念成了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主导价值诉求。而旨在“解放”的管理理念是学籍管理制度的根本价值诉求,是实现学校管理制度“教育性”的根本属性。黑格尔曾经在谈到教育时指出:“教育的绝对规定就是解放以及达到更高解放的工作。”人是拥有价值自觉的独立存在,管理制度的价值体现不仅是对人固有本能和欲望的引导和规约,也体现在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启蒙和提升,体现在对人性解放的关切和践行⑥。学籍管理制度的构建只有转变了管理理念,不再以压迫和规约来“控制”,而是以积极的有利的引导来“解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了学生的应有权利,这样建立的制度才会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才能将学校的管理导向良序,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

(二)重构学籍管理制度需建立平等与对话的交流机制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制度的重建,需要建立一种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的机制。传统的“控制”理念是对人自上而下的强力管控,而“解放”理念注重和强调学校内部各主体间的平等和对话。因此,学籍管理制度的重构要一改“控制”理念下所带来的专制气息,构建出一种多元主体、平等、民主参与的对话交流机制。在此种机制之下,各相关主体通过民主的协商和利益的博弈,形成一种真正立足于教育目的实现、学生价值实现的管理氛围。

(三)重构学籍管理制度需建立适切的学生权利维护组织

在学籍管理制度中,学生需要有正当的申诉渠道来表达合法的利益和权利,这是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教育法律法规中做出了明确规定的。制度是保障,组织机构是载体。拥有适切的学生权利维护组织是学生权利发挥、管理效能实现的必要条件,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最好的表达方式。在这一制度中,学生可以通过适切的组织机构和通畅的渠道来表达自身的诉求,行使自身应该行使的一些权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这样的组织中才能得到体现,自身权益才能得到保护,学籍制度应有的公平公正性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作者:刘喻工作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