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务信息管理模式思索

时间:2022-01-05 04:01:00

物流业务信息管理模式思索

公用信息平台构建是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物流企业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信息化程度较低。[1]根据行业协会的相关调查,只有35.7%的企业建立了物流或供应链管理系统,32.2%的企业准备建立专门的物流信息系统。[2]而作为能为广大的物流企业提供基本信息和数据交换功能、能为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的物流信息平台还在规划建设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多个城市已经或准备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其中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是其重要组成部分。[3]由于信息平台规划缺乏明确定位,政府在物流区域信息平台中角色定位模糊,导致各个物流规划中物流信息平台使用的术语大不相同。[4]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要充分注重全局性,处理好地区之间物流平衡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新建物流基础设施与整合利用现有条件之间的关系,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物流信息标准的多样化、不统一、不规范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5]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因跨行业、多部门、牵涉范围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的成败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明确的运营机制,谁投资、谁运营、谁维护、如何组织协调,这些问题必须在实施前加以明确。因此,探索符合区域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运营模式尤为重要。

一、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目的主要在于满足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这就要求信息平台不仅要满足货主、物流企业等对物流过程的查询、设计、监控等直接需求,还要满足他们对来自于政府管理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工商企业等与自身物流过程直接相关的信息需求。那么,究竟需要搭建“公用”还是“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目前,在物流业内,“公用”或“共用”物流信息平台这样的模糊概念广泛地被交叉、混淆使用着,尤其是“公用”或“共用”物流信息平台隶属关系或产权关系的不明晰,已经严重制约了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影响了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化进程。

(一)物流信息平台间的区别

不同物流信息平台间的区别首先在于,“公用”物流信息平台,使用者以公益权益的获得而无偿使用,是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而“共用”物流信息平台是有偿使用,实现的是部分利益的最大化。此外,两者还存在以下区别:

1.“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权属特征、服务范畴和对象不同。公用(forthepublicuse)[6]物流信息平台的本质是以获取物流业规模化、效率化为目的,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共享为手段而建立的信息平台,是为整个国民经济和公民提供支持和服务;共用(sharebyselectedandspecificpeople)[7]物流信息平台,仅对有共同利益的一些具体的或特殊的团体提供支持和服务,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即只有使用平台的企业内部可以共享资源,对于外部企业只能共享公开的资源。

2.“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所达到的标准化程度不同。“公用”意味着不同的地区、城市、国家基于大的、统一的信息平台,拥有广泛的标准化;而“共用”意味着不同的标准化体系的信息平台,存在于各个不同的利益群体中。用计算机网络语言描述即为:公用物流信息平台相似于“广域网”,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相似于“局域网”。

3.“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所实现的资源整合程度不同。“公用”是信息平台资源整合的一种做法,其整合程度高,有效地防止了专业化造成的分割和浪费;“共用”资源整合程度低,是信息系统发展未达到广泛标准化时的一种必要的存在形式。

公用信息平台,是对全社会的资源进行整合,企业可以实现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充分利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的资源,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共用信息平台只是有利益关系的某些企业内部可共享资源进行整合,外部企业很难实现资源利用。

(二)物流信息平台间的内在联系

“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众多不同之处,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是没有关系的。不同的物流信息平台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为了明确叙述“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内在关系,我们引入“专用”的概念。“公用”包含有通用的意思,与它相对应的是专用;“共用”同时包含有通用和专用二重意思,是小范围的通用和相对大的范围的专用;用O、S、P分别表示“专用”、“共用”、和“公用”,则有:O≤S≤P。另外,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转换关系,尤其是在不考虑所有权问题时,“共用”和“公用”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近似的。那么,此时可以考虑用“公共”来表示。

根据物流企业不同的内在特点,为自身所用而构建的信息系统,属于专用平台;部分企业为了实现相互之间服务、需求信息有效范围内共享而投资建设的信息平台,称之为共用信息平台;具有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等特点,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构建的平台是公用信息平台。随着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物流企业可以依托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利用庞大的资料库以及开放功能,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整合。

通过对“公用”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讨论,以及物流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不难发现,规划和投资区域性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如县市级、省级甚至全国级的物流公用信息平台,无疑是现阶段较为合适的、也是迫切的选择,它既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相对优化整合,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得制造、物流运输和商业企业以及交通、港口、海关、银行等各行各业不同的主体实现协同工作。

二、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运营模式及实例

公用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根据投资主体、运营机制和作业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成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政府模式”,即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都由国家直接负责。政府主导的力量很强,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如容易造成与市场结合的紧密度不够、需要国家长期投入等。第二种是“企业模式”,即信息平台的投资建设及运营完全由企业自己负责。企业自主经营在市场运作方面比较灵活,但企业行为有一定的局限性,整体规划性不强,难以实现预期规模。第三种是“协同模式”,即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的规划运营模式。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单纯地由政府为投资主体进行投资不太现实,而单纯地依靠企业投融资也是非常困难的。“协同模式”集前二种模式的优势于一身,又避免了它们的不利之处,在实际规划建设中,又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二种协同模式。

(一)“自上而下”的协同模式

由于区域性物流公用信息平台资金压力大,投资回收缓慢,因此,“自上而下”的协同模式,初期由政府以股份制的形式首先注入部分初始启动资金,牵头负责规划、协调,引导和吸引企业同样以股份制的形式注入资金,并行使宏观调控职能,负责指导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共享信息服务价格的制定和市场引导政策的出台。后期,入股企业逐渐成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运作主体,根据相关政策和行业协会制度,引入行业准入机制和会员制等管理运营方式。

基于“自上而下”的协同模式的陕西省物流公用信息平台的规划构建,就是以陕西省信息产业厅为牵头部门,统一规划、协调,寻找和引导部分企业(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机场管理集团等)设立相关企业(集团)成为陕西省物流公用信息平台的投资经营主体。省政府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注入部分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办局的相关经费支持。平台建设围绕大通关的要求,建设相应的功能模块,本着基础性功能优先开发的原则,优先建设在短期内能够完成的、需求迫切的功能,如:航空信息查询、电子订舱功能等;对于较复杂的、需求程度低的功能,如:面向物流企业的ASP应用服务、在线交易等功能可以采取分步实施、逐步扩展完善的方式进行,其规划见图1。物流信息平台在大量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后,平台运营主体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出台使用平台的相关服务费用标准,按照市场化运作,实现平台的良性发展。随着建设运营主体依靠高效、优质的物流信息服务实现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这时政府(信息产业厅、发改委等)主要履行监督职能,实现平台的良性发展。防止平台经营主体在利益的驱使下丧失公用信息平台的公平性。物流企业组织成员,也是物流信息平台的会员单位,依靠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业务协作,提高区域物流竞争力。

(二)“自下而上”的协同模式

以企业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协同模式是先有市场自发形成,或企业主动发起并逐步整合各物流信息系统的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再由政府引导和支持,承担信息系统中公用信息的中转功能,满足不同客户的信息需求,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实现信息共享。“自下而上”的协同模式具有很强的市场操作特征,带有明显的赢利性质。这种运作模式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和物流行业的现状,可以根据资金状况,分阶段逐步规划实施。湖北武汉徐东经济圈物流信息化建设[8],基本遵循了“自下而上”的协同模式,分三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了它的发展规划。

1.初期:企业共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期。在这个时期,企业基于自我发展的要求或区域内的统一规划,作为各物流结点,自主完成符合标准化的内部共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其平台建设需具备EDI交换主机系统、网络系统(交换机、路由器等)、安全体系(防火墙设备、密码系统等)、因特网接入线路等硬件设备,各个环节需配置符合统一标准的物流信息技术,如条形码技术、射频技术等,以便在Internet/EDI网络环境下迅速完成与物流中心、客户系统对接,实现物流基本作业过程中的信息化操作。

2.发展期:行业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形成期。当各物流结点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完成后,需有效整合各结点的信息化资源,进一步推进物流信息化进入物流结点间的发展层次。这一过程主要由不同结点的管理部门组织建设,成立物流企业相关的协会组织,对行业诸项事宜进行协调,推行企业自律和准入制度,并逐渐建立物流企业与政府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内部功能主要以满足物流结点企业之间的物流作业、管理、信息查询、部分公共服务等的需要为主,目的是共享数据,整合资源,提供物流结点层次的一体化服务。

3.成熟期:区域性公用物流信息平台运行期。随着大量物流企业结点信息平台和结点间信息平台的不断投入使用,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以及政府的牵头引导下,进一步实现物流行业与外界的联系,建设具有跨行业、多元化服务的区域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区域性公用物流信息平台涉及企业、政府、海关、检验检疫、银行、工商、税务、保险等物流相关机构的信息交换,要求正在运行中的相关信息平台,通过各种接入方式,提供相应的接口进行直接连接,迅速获取相应信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平台宜采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运营方式: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物流信息传递的软环境,包括相关政策法规、业务流程、技术标准(包括物流术语标准、商品编码标准、表格与单证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等)的配套实施以及信息服务价格的制定,物流企业作为运营主体,设计营运模式,通过政府相关的政策和行业协会制度的的制约,引入行业准入机制和会员管理方式,对加入信息平台的会员企业可收取会费、用户服务费、租赁费、广告费等方式进行市场运作的自主经营,提供有偿服务。

三、结论

信息平台建设已成为物流发展的焦点,信息共享、数据共用和信息互通,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使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成为必然。“公用”与“共用”信息平台各自地位的明确,对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和构建研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1.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公用”与“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既是实际操作的需要,也为进一步规划运营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公用”与“共用”信息平台隶属关系的区分,明晰了他们之间的权责关系,使物流企业、行业和政府之间逐步形成各自良好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信息平台规范管理以及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公用”与“共用”信息平台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资源整合,构建最经济、最优化信息平台的基础。

2.在探索和分析物流信息平台规划运营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模式,并运用实例,重点介绍了协同模式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协同模式的具体规划运营方法。这两种模式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可分别适用于不同特点的区域。

3.以陕西省物流公用信息平台为构建实例的“自上而下”的协同模式,适用于资金来源有保证的区域;而以湖北武汉徐东经济圈物流信息化建设为例“自下而上”的协同模式,适用于企业共用物流信息平台已初步形成,需要规范、整合,从而进一步优化、完善的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区域。

总之,公用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建立三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共同努力和协调,整合企业物流信息资源,优化行业物流运作,从而实现社会物流系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