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在铁路客运车站的应用

时间:2022-10-08 10:04:31

智能化在铁路客运车站的应用

摘要:随着铁路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原有车站管理系统已经无法跟上形势发展,无法满足现场组织需求。因此智能化车站概念应运而生,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为铁路客运安全、生产组织等提供强力保障,具有战略性意义。

关键词:智能;铁路;客运;车站;应用

1引言

自2007年4月18日动车组在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中全面上线投入运营起,至今已有11年时间,从“和谐号”到“复兴号”,虽然也经历了2011年“7.23”滑铁卢,但是融合了速度与服务的中国高铁已开始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人们美好的出行模式,使近些年来的铁路客运一直都处在上升趋势。在初步掌握世界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我国铁路开始在服务智能化领域不断挖掘潜力,积极探索,智能化车站开始走入历史舞台,使人们出行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加温馨成为可能。

2智能化在铁路客运车站应用定义

智能化在铁路客运车站应用主要是指铁路现代管理、服务理念和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完美融合,共同实现“平安、有序、温馨,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目标。智能化在铁路客运车站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安全、组织、服务。安全即“三防”中的“技防”,通过智能化的风险研判,满足站内所有安全要素需求。组织即生产组织,包括工作人员作业安排、设备设施利用和旅客乘降组织三项内容。服务即服务旅客,涵盖旅客出行全过程。

3智能化在客运车站应用现状

近年来铁路为更好地服务旅客,摒弃“铁老大”的思想,在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逐步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在日常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也尝试开发和应用一些信息化系统。特别是随着京广、京沪、徐兰等高速铁路的通车,新技术、新设备使用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由于种种原因,智能化在铁路车站的应用仍是任重而道远,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3.1应用软件缺陷。各个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单位本身智能化水平和对铁路专业性知识技能掌握良莠不齐,使部分系统不能够贴合实际,操作性不强,为使用者带来较大不便。3.2应用不成规模。各集团公司、各专业部门对智能化技术的认知局限性,没有从一体化角度出发,而是各自为战,导致投入使用的系统较为零碎,没有形成规模。例如,调度系统、客票系统、旅服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18点统计系统等等,都没有融为在一起,未能形成规模效应。3.3应用深度不足。一是客运车站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凭经验决策,靠主观指挥生产的现象,导致智能化系统利用率低下。二是部分信息系统管理、使用人员智能化技术理解有偏差或本身业务水平不高,使智能化应用浮于表面,系统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信息利用率不高,导致实际功效偏低。三是纸质台账仍是铁路车站主流,大部分数据均由口头传递、手工填写,容易造成数据处理不便捷的问题。3.4应用交互不畅。一方面,各专业、各系统均有自己的维护团队,而且信息系统种类、接口较多,各类信息的收集、传递不畅,不利于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而且会造成数据的失真、不准确。另一方面,因建设标准不高或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导致部分客运管理数据的处理还是单机状态,无法让数据流动起来。

4智能化在客运车站应用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智能化在铁路客运车站中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迎合社会发展、满足旅客出行需要、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围绕这一目的,本人认为推动智能化在客运车站应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4.1推动智能车站建设。智能车站是一个以数据为基础的具备类人智能的统一有机整体,这一建设开始于广州局集团公司广州南站,随后在南昌站等车站推行试用。目前,国内版本较多,多家大型公司都有相应的概念或产品。郑州局集团公司管内仅有郑州东站有所涉及。另外,在郑州南站设计过程中,中国铁路总公司考虑了智能车站的建设,这对于全路来说都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走科技道路,建智能车站,大势所趋。4.2推动既有系统整合。目前,车站客运专业内部有许多信息系统,常规的有客票、旅服、行包、客管等系统,非常规的有各部门、各站段自行使用的安全、设备、人员、办公等多个软件,冗余、繁杂,不利用管理。因此建议将这些软件集成到一个平台上或利用接口进行联通,摒弃多余、重复、无用的功能,由集团公司、总公司集中管理,既节省了人员,又有利于信息交互共享。4.3推动高新设备使用。高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更好地为旅客服务,便捷旅客出行。一是加大自动售(取)检票设备、实名制自助式核验设备、站台端部防侵入设备等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投入力度,配合铁路总公司2018年-2020年三年提质计划的实施,逐步提高车站自动化水平。二是加强自动退票机、站台电子车厢位置标等设备研发力度,利用新设备、新技术进一步减少人工成本和静态标识等间接成本。三是加快智能语音、导航机器人、视频人像采集分析等技术普及力度,增加车站智能化比重。四是开通新式服务,如列车微信支付、车站定制服务等,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4.4推动维保模式转变。按照铁路总公司要求,目前,全路正在由单项维保模式向“大维保”模式转变。“大维保”模式顾名思义,就是由某一家公司来负责全集团公司所有相关设备的维护保养。其优势就是集中资源,用专业人员解决专业问题,将站段管理人员解放出来;同时还可以用统一的设备管理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维护状况等,科学、合理统筹人力分配和设备维修顺序,更好的为智能化建设提供基础性保障。4.5推动专精人员培养。智能化设备归根结底还是要人来设定、操作的,因此在加大设备投入力度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高精尖”人才和“一专多能”人员的培养。专精人员可以和维保人员相辅相成,共同为智能化保驾护航。例如,一台自助式实名制核验设备进场使用,设备管理维护人员不会时刻在现场,所以服务人员除必须要掌握机器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基本知识,还应该了解机器基本维修方法等进阶知识,小问题小故障随手解决,以便于设备能够有更高的使用效率。4.6推动新兴产业拓展。借助高铁建设和智慧型车站建设,加强信息化、大数据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研究潜在市场,开发符合旅客需求和市场发展需要的客运服务新产品、新项目。如“高铁+网上商城”、“高铁+互联网订餐”、“高铁+特色旅服”、“高铁+共享汽车+旅游”等,可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将各类商旅服务融为一体,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一键尽知站内情、一单通晓吃住行”。通过提升旅客出行满意度,延伸客运服务产业链条。

5结束语

截至2017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在如此大规模下,实施大数据、推进建设新思路、促进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智能化措施,与铁路深度融合实现创新发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展望未来,在“互联网+”和智能化蓬勃发展时代背景下,铁路部门一定会不断突破自我,在创新变革中推动智能化铁路的应用和发展走向更加成熟和完善的新领域,真正做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参考文献:

[1]晏克非.论“智慧型”轨道交通车站建设[DB/OL].www.docin.com/p-745309968.html,2013,12,24.

[2]曾德良.车站信息智能化研究[J].铁路技术创新,2014,(3):89-92.

[3]张健.南京客运总站智能化系统建议性方案[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8):139-141.

[4]曹宏,何凤娟.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车站综合管理平台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3,10(2):41-44.

作者:冯伟 单位: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