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专用线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5-17 10:27:12

铁路专用线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由于多数的专用线产权属于地方部门或者企业,所以在设备管理上缺乏专业的知识,造成管理上多数都是按照企业自身的想法去执行,专业化的管理跟不上,缺少系统的模式,出现企业设备管理标准与铁路管理标准严重脱节,加之多数企业只追求运输的最大需求而忽略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久而久之,设备问题逐渐增多,量变发展为质变,安全隐患变成了安全事故。目前,专用线维修按照自主和代维两种模式进行。不管是其中的哪一种模式,都存在维修管理不理想的现象。自主方面,存在维修专业化程度不高,有的连最基本的线路知识都不具备,没有技术资料和台账,仿佛维修线路就凭感觉;有的专用铁路线,线路维修工区只有极个别人员了解线路知识,其他人员知道的甚少,平时的维修管理可想而知;有的单位聘请工务退体人员来进行指导,但是技术只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中,无法达到维修技术人人都懂的目的。就代维而言,工务段线路工区国铁维修任务量大,加上专用线线路分散,设备参差不齐,存在干好了正线和站线,却顾及不了专用线,日常检查和维修的质量相对难满足维修要求,设备在维修周期上缺少连续性,常态化。安全管理是所有专用线最突出的问题,也是路局最为重视的问题。由于专用线管理部门缺少专业化的知识和技术人员,安全管理方面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与铁路半军事化管理要求相距甚远,所以在运输安全管理上存在很多不确定的潜在隐患因素,安全管理成为一项摆在专用线面前的一个难题。看看近三年的专用线出现的一些典型事故,如:2009年7月2日湛江站新港专用线调车一般D类事故;2010年10月12日、2011年1月23日南宁重机厂冶矿线调车冲突一般D类事故;2011年7月19日南宁面粉线道口事故;2011年11月12日太阳村站专用铁路车辆溜逸一般C类事故等,都是安全管理不到位或者安全管理缺失造成的。所以,怎样使安全管理实现专业化、科学化、常态化,以最低限度降低安全行车事故是重点工作,也是难点工作。协调管理是实现安全运输的很好桥梁和纽带,然而专用线在管理上协调性显得较为薄弱,主要原因表现为两点。第一是产权单位不属于铁路系统,与路局在信息沟通和管理协调上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工作协调起来有困难。第二是铁路运输涉及的部门多,有时一项工作需要与很多部门协调,程序多而久,给协调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如签订安全运输协议,首先需要与工务(电务)部门签订代维协议,才能与车务段(车站)签订安全运输协议。如果涉及一些事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后续工作很难进行。2011年签订代维协议一项工作就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相应的协调工作衔接不上,给运输管理带来极大的被动。对专用线产权单位而言,各种规章制度凡乎为零,偶尔有的单位为了应付铁路部门的检查,简单化地编制一点内容,也很难有力度和说服力。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专用线产权单位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要形成一套相对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困难极大;二是铁路系统对专用线产权单位在规章制度管理工作上缺少指导和帮助。思想意识淡薄是目前铁路专用线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无论是前述的线路设备和管理质量,还是整个运输的实施过程,整体意识缺乏全局观、整体性、责任感、紧迫感和安全感。不象国铁的运输管理,整体意识相当强,相关站段一部门连一部门,环环相扣。由于缺乏整体思想意识,则出现设备失修或维修不到位、各项管理欠缺、安全隐患多的现象,潜在发展形势令人担忧。

设备是安全运输最基本和首要条件。路局和站段应该加大专用线设备检查和监督力度,把专用线设备管理纳入日常管理的范畴,而不是抓突击和搞专项活动。对不良的设备应督促产权单位或企业进行必要的经济投入,保证设备使用的延续性和良好状态。对重运输而轻设备的企业要进行专项整顿,并形成长效的监督机制。路局可以根据本局管辖的情况,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对专用线产权单位负责铁路的管理者或技术人员进行铁路知识的培训,并且要连续性地推进。通过培训的方式,让相关人员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铁路的管理,使所属企业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专用线在管理和运输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相关管理人员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妨把原有自主或者代维管理的模式稍作完善。自主维修方面,相关的工务段参与日常的检查和维修,监督和指导其正确、科学地进行维修管理工作。代维修方面,让产权单位参与到日常检查和维修中来,检查和维修必须有其技术人员参与和学习,让产权单位来监督维修工作,逐步实现设备维修管理的优化,减少欠维修和不维修的现象,就是要相互嵌入。怎样使产权单位树立“安全无小事,安全责任大如天”的安全理念,牢记“运输一分钟,安全六十秒“的意识,切实让使用单位只重运输而忽略安全的思想得到转变,路局可以把安全知识、行车事故案例和宣传知识在运输单位的宣传和警示方式也适用和推广到专用线部门,同样要求做到有学习、有分析、有对照和有针对性。路局可以随机抽查,对安全意识滞后和不理想的单位进行帮扶和整改,逐步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减少或者杜绝安全行车事故的发生。在具备一定基础和条件下,路局可以把专用线纳入路局管理的范畴,而不是对其只是监督作用。可以比照运输生产单位的管理模式,以路局为载体成立相应的专用线协调管理机构,负责对其进行日常运输和生产管理,在力度上条件可以适当放宽,可控为适。这样,专用线的协调工作上就能走上正规化,逻辑化、专业化的管理模道路,各项运输工作就能顺利开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铁路专用线的管理中,同样不能缺少规章制度。专用线很多时候不可控,就是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约束和把控,缺乏指导性的理论基础。所以,可以比照现有国铁的管理模式,尝试推行把相关、可行、或者必要的规章制度以专门下达的方式下发给专用线单位,尤其是设备管理和安全运输方面的规章制度。不求在层次上达到同步,只求在成效上达到目的。整体思想意识的提高和强化不是一蹦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方面,路局和相关站段的管理部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常态化的参与到其中,不是搞一两次的突击检查或者专项整治活动,需从日常管理的细节抓起,从小事入手。通过日常的监督和指导,使其树立规范和良好的思想意识。

专用线作为铁路路网建设和发展的一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怎样使专用线铁路安全、健康、持续地发展好,就是要在设备和管理质量上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到使其在路局的正确指引下既约束于铁路的管理,又能自主化发展。尤其是安全运输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上要做到有序卡控,充分使专用线的运输工作日常化、合理化和安全化。诚然,鉴于专用线的特殊性原因,要实现路局与专用线单位双丰收是需要一个逐步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最主要的是双方能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共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的目标,以“坚持、深化、完善、创新”为主线,不妨把今年全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模式也向专用线试行,正确指引专用线在路局的框架下持续稳定推进,必将对铁路的发展、对社会的和谐、对国民经济的促进都将进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作者:陈武工作单位:南宁铁路局南宁工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