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问题及建议3篇

时间:2022-07-22 09:32:13

高校实验室管理问题及建议3篇

第一篇:高校实验室管理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投资力度也逐步加大。学校实验室也朝着多元化、规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科研发展和教学水平,但随之而来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缺陷又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改革学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对实验室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提高对实验室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利用率

根据2009年和2010年高校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数据显示,高校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基础研究经费的55%。国家对高校科研实验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各大高校的科学研究实验水平也日益提升,但教学实验室仍以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为主,实验室规模较小且功能单一。改革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改善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的现状已刻不容缓。

1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室资源浪费

以分散式和集中式为主的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是依附于课程内容而产生的,根据教程理论知识和实验要求,将学生集中在短暂的上课时间内进行实验,大部分时间实验室处于一个闲置的状态,使得实验课实验室使用超负荷,而课余时间实验室闲置,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实验室资源浪费,同时也对提升实验室规模有一定的限制影响。

1.2实验效果较低

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下,实验室功能单一,主要为专门的学科提供实验场所和器具,学生进行实验时过分依赖老师的引导,导致实验效果较低。以光电专业课中关于“光电探测原理实验”实验为例,学生熟悉掌握光生伏特效应掌握光照度对光生电流、电压的影响曲线,并利用它分析光电池的工作原理。现在的仪器设备不需要学生自行安装,只要用手按一下控制键,就可以轻松调节,对于仪器本身的构造不清楚;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匆匆做完实验便要撰写实验报告。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程的分析和理解没有深入,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实验本身带来的效果不好。

2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对实验室利用效率的影响

2.1专业间相互渗透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对学科与学科之间树立了一道壁垒,每个学科各不相连,在科学实验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物理实验只针对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化学实验也针对化学方面。这在无形之中造成了学生对于事物的关联性大大降低,对学生思维发散发面带来了不利影响。要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应先将各学科关联起来,相互渗透。老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及进行科学实验时可以把一些实验现象和结果结合起来,比如在物理专业课中讲到“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原理时,可结合光电专业课关于“衍射光强实验”以及“偏振光实验”原理来多角度解释“光”学这种难度较大的科学现象,打破学生认知上的局限性,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扩展,提升教学质量。

2.2分散式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利用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中分散式管理存在着很多缺点,如每个专业各设一个实验室,造成实验室资源浪费;实验器材的利用率低;每个专业对于实验室的资金管理独立,资源共享率低等。各学科根据自己专业的教学内容,建立不同的实验室,购买该专业的实验器材,实验室归自己专业的人员管理。如计算机专业课程实验室和光信息教学使用的多媒体教室,同为计算机房,但是却分开管理和设立。这就造成了各科实验室空间规模缩小,在课程需要进行实验时,实验室人员爆棚,很多同学可能没有参与实验的各个步骤。而平时不需要实验时,大多数实验室被闲置下来,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根据分散式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可以对一些相关学科的实验室进行整合,比如计算机专业和相关专业(需使用机房的)可以设立一个共同管理使用的实验室,因为它们的基本配置大同小异,都需要用到大量的计算机。物理专业和光信息研究专业的实验室也可以部分设置为共同使用,这两个专业在实验上有很多相似处。例如光电专业实验中关于“偏振光、衍射光实验”以及“电光调制”方面与物理实验中“分光仪的调整与棱镜折射率的测量”、“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数”在研究对象上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因此在实验室的设计和基本仪器的购买方面都可以实现共用。这不仅可以对实验室的规模得到提升,节省实验室器材等资源,还可以共同承担采购费用,减少每个专业的支出。

2.3集中式管理模式下的实验室利用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中虽然也包含着集中式管理,但这类集中式管理也存在一些缺点。以2006年广东商学院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为例,在2006年以前,广东商学院实行的是分散式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校方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分散式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对实验室的规模、资源使用以及实验室利用率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针对分散式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校方领导对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对学校的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该校把信息学院的计算机实验室、人文与传媒学院的多媒体实验室、外语系语音室、法学实验室、网络中心等统一合并到教育技术中心,对各个专业实验室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实践结果发现,这样的集中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一方面就教育技术中心而言,这样的统一管理使得管理的范围扩大,各个专业性质的不同,管理也相对更为复杂,非本专业人士对其他专业的管理难度提升,对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从各院系的角度来看,实验室可自由支配度降低,器材使用方面的局限性和复杂性增强,对于实验材料的消耗各专业间资金分配不均,对各院系的和谐相处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即使是集中式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如何改革才能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减少实验室超负荷的现象,以及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同时促进各院系间的和睦相处,是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法,笔者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供参考。各专业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但一些专业之间也有着很多的联系,有的是设备使用上的相似性,有的是实验内容上的联系,有一些是实验材料上的关联。根据这些条件,针对关联度相对较高的专业进行实验室合并,资源整合共享,公平分配资金,并对资金流向和材料使用做好相关记录。这样既有利于扩大实验室规模,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又避免了资源和资金上的浪费。

2.4建立开放式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的实验室管理多以封闭式、专业性、多元化的管理为主,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很少运用到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中。这主要是出于对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和实验成果的保护方面考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思维的扩展性也应得到加强。建立开放式管理模式,学生利用网络在学校官网上进行专业实验的预约,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又可以切实深入体验和理解,同时也将闲置的实验室资源合理利用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又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

2.5管理人员要求

要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积极工作和记录协调。因此,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要相对提高,课前准备材料,课后打扫实验室,清理实验器材,并对这些器材的数量和使用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工作认真负责,这是作为实验室管理员必不可少的责任和义务。选择合适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和器材维护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结语

总之,单独对各专业设立实验室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实验室利用率降低,但过分集中也会带来管理上的缺陷,增加管理难度。要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应对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解决实验室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避免资源和财力上的浪费。

作者:洪文昕 陈晓红 张胜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峰,武秀丽.高校实验室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2:32~34.

[2]苗艳丽,宋玉厚.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与提升实验室功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03:46~50.

[3]白雪.高校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黄山学院报,2010,04:134~03.

[4]张立新.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J].教育探索,2011,12:098~02.

[5]蔡久评,熊中侃,李莉.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091~04.

第二篇: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创新性探索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进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发挥实验室作用,确保高校教学科研顺利进行,是实验室的重要功能所在。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应该充分借助实验室,发挥积极作用,创新管理工作,保障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创新策略

在新形势下,只有切实创新高校实验室管理思路、理念、方式与手段,大胆实践与创新,提高管理效益,才能培养出更多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一)管理理念陈旧,模式单一呆板

从思想理念上来看,有的管理者仍然用传统的思想指导实验室工作。在传统模式下,注重纵向层级和单线条管理,影响了实验室的横向互动,难以充分整合和调动各种资源,影响了团队运行效率。从管理模式来看,主要是注重单打独斗、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对科研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二)管理制度缺乏,实验创新不够

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尤其是缺乏能力培养、岗位设置、激励竞争、培训考核等内容。对实验人员的职称评定晋升不利,正、副高级职称所在比例比教学科研人员要低。待遇不够高,影响了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很多优秀的实验室人员纷纷流失,导致实验队伍技术力量、实验能力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实验创新不够,综合统筹欠缺

不少高校实验内容比较陈旧,实验形式单一,重程式而轻创新,一般都是按照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来设计实验的,在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正因如此,影响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致使有的学生在实验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经费保障不力,直接影响了实验室建设。有的高校实验室设备老化,损坏现象严重,但是因为经费投入不够而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新实验器材设备等,对师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效果都产生了制约。特别是统筹协调规划不够,导致实验资源配置不够均匀。有的仅仅考虑本学科的需要,而没有从整体需要出发,造成不同学科之间的实验资源不均衡,出现重复购置现象。

二、创新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管理理念

高校实验室应坚持以能力为本的管理理念,最大可能地调动所有人力,实现目标最大化,并合理配置资源和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实验室人员是进行教学、科研、人才、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当前,在进行高校实验室建设改革中,应高度重视对实验室人员知识、智能、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以能力为核心,并将能力作为选人用人的标准、考评依据。坚持能本管理,从根本上明确责任清单,细化分解责任,根据每个成员的特长,科学设置岗位,做好差别化、分级化管理。根据实验室人员的实际情况,捕捉和开发每个人的潜力,切实做到扬长避短,各尽所长,为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注重统筹管理

坚持团队化模式的管理理念,减少纵向组织层次,让更多的团队参与进来,更加广泛地凝聚人心和力量,增强所有成员对团队目标的认同度,强化目标的执行力,确保各项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这样不仅可以发挥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发掘他们的创造潜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验教学和教学科研。故此,在实验室团队建设中,应树立分享理念,按照共享的管理思路,实现实验仪器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开放共享,达到各种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使设备的利用率更高,资源实验的有效性更强。从当前来看,应着力提升精密仪器设备的资源利用率,推动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

(三)创新管理机制

根据实验室实际需要,要完善和改革相关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坚持奖优罚劣,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实验人员的工资待遇、奖金福利等,让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高校实验室的队伍中来,增强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最大可能地调动其实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设置多种创新奖项,如实验室创新管理工作创新奖、教学创新奖、研究创新奖、实验成果优秀奖、管理团队奖等,完善科研立项、创新实验项目研究等,最大可能地支持与鼓励实验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

(四)改进实验教学

第一,科学规划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对实验教学大纲及方案制定等进行整体规划和修订,增强实验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根据不同专业,分阶段实施计划,对实验教材内容进行精选,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狠抓过程管理,注重创新、实践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加强对规范性实验操作的专业化训练。第二,改进教学体系。对实验课程进行独立设置,改变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模式,形成比较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从验证性实验为主改变为以设计性、创新性、研究性、开放性为主的实验模式,着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尤其应注重跨学科、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发展需要。第三,提升综合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研究能力、应用能力和开发能力入手,将与生产实际相近、实用性较强的实验项目作为重点,将科研课题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做好科研型实验,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五)加强文化建设

实验室管理离不开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支持。因此,加强文化建设是做好实验室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实验室人员的水平、思想、素质、态度、行为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实验效果。故此,必须着力优化实验室环境,打造一个规范、有序、团结、奋进、和谐的实验环境。师生在这样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时,能够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激励,引发他们进行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不畏艰难、实事求是、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如,在实验室的墙上粘贴名人名言、科学巨匠画像、重大科技发明成果、最新研究动态等。实验室人员要坚持以德育人,用自己高尚的品德、规范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用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用积极进取、知难而上的精神鼓舞学生,用奉献科学、不计得失的个人魅力去感化学生。此外,大力推动实验改革与创新,开展多形式的培训方式,采用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实验交流等方式,用丰富多彩的实验业务活动激发实验工作的创造力。加强日常文体活动的开展,以此打造素质高、凝聚力强的实验团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实验氛围,增强高校实验室队伍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创新后勤保障

经费保障是高校实验室顺利开展实验的重要基础,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物质保障,是做好实验室管理的前提。加大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发挥仪器设备优势,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变“守株待兔”为主动服务,增强实验的自主性。高校可以适当拓宽实验服务的经费来源渠道,盘活实验资源,增强实验项目的经济效益。实验室需要整合多种资产优势,加大与各个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目的。由此可见,实验室管理创新是形势发展所需,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高校决策者、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创新的重要意义,将实验室管理创新纳入财务预算,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确保实验室人员设备经费充足,为高校人才培养及科研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要顺应高校改革和发趋势,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采用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新模式,不断提高实验管理工作水平。

三、结语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是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切实注重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并为此而不懈努力。

作者:田彩芬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谢安建,王礼贵.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271-273,288.

[2]赵阳.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探索与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2):54-57.

[3]王鑫.浅析如何落实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创新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141-142.研活动结合在一起[5]。

第三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性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高校的计算机实验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实验室管理能力的创新成了必然。以规范管理、提升理念、创新管理为着眼点,探究高校的实验室管理的创新途径和方法。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性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性;探究实践

信息化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使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的职能日益凸显,实验室的管理能力的创新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计算机实验室的装备以及管理的经验同样成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要直对的问题,管理的创新科学可以极大地提升实验室的效能。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更好地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维护,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管理的重要话题。

一、规范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实验室管理要做到规章化和制度化,无论是硬件设备、软件调控还是人员使用等方面都要做到事无巨细,将平时的工作落实为制度和规章,并且扎实地落实,使实验室的安全、高效得以实施和贯彻。规范实验教师的熟练操作行为,严格登记学生上机情况和造册工作,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建设创新型的实验室管理的模式。

二、硬件及时维修,软件要及时更新和升级

硬件设备要做到及时的维护,机房灰尘和静电的防护,防雷、防震等日常的预防工作,适应时代的进步和计算机的更新和换代等工作,做好软件的更新记录,做到让最新的软件为实验室服务,做到软件与硬件的有机配置,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环境。计算机实验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合理安排计算机实训课程,一定要提高计算机课程安排的自主性。尽量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时间,不能完全按照教务处的学习计划死板展开教学,不断扩大实训的教学软件,教授更为丰富、更加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作为高校的重要设施,实验室的资源管理要更加合理、科学,安排好实验课程的设置和时间、地点等方面,做到课程的科学设计和专业水平。

三、强化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高校要积极地鼓励实验管理人员参加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业务水平。要定期开展专业的学习和进修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责任心。使管理人员能够具备过硬的计算机系统、处理计算机软件及硬件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合理安排计算机实验课程。四、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的创新计算机实验室综合信息系统主界面设置了四项功能模块,分别是: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管理、上机管理、系统管理。实验室的综合管理是一门学问,要实现数据的更新与共享,要保证实验室的管理机做到即时性的更新,保证高校的校园网络的数据和信息更加贴近时代,贴近高校师生的生活。运用综合信息系统可以对不同的实验科室的统一管理。

1.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建设一支管理水平过硬的实验师,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中之重,要重视队伍的建设,鼓励广大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管理水平和能力,鼓励和支持实验人员投身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实验室管理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

2.要强化实验室管理员自身的素质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更新非常迅速,日新月异。计算机硬件的升级和软件的不断研发和利用,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要及时创新理念,加强管理者的心理素质,积累更加丰富的实践管理的经验。实验室人员要更快地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通过自身的学习,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

3.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理念

实验室的管理是否井井有条,是否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实验工作是衡量一个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实验室人员责任意识的重要方面,要强化服务一线教学的理念,培养责任心和使命感。严格管理的制度,积极探究更加人文的高效的实验室管理的新途径,创新是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强化责任意识的原动力。

4.要提高实验室管理员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目前很多院校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工作还停留在管理和维护的层面,缺乏科学的规划、合理的统筹,个别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方法,策略上单一,应该让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更多地参与到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这样才能更加适应实验室的管理需要。个别管理者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监管机制,设备的维护和报损制度不健全,只有提升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建立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总之,随着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带来了知识领域的更新与革命。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也要与时俱新,实验管理员只有明确责任,更新理念,不断学习计算机领域以及实验室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更好地服务高校的教育教学,才能更加科学、合理、高校的挖掘实验室建设的潜能,让其发挥更高的效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作者:马金宝 单位: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菁,董寒晖.关于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探讨之一[J].中国科技信息,2007

[2]李秀珍,李勤,王征等.实验室废弃物分类制度与校园安全探讨[J].实验技与管理,2011

[3]李桂芳,杨晓献,孙辉.面向21世纪生命科学类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7

[4]张松,陈志刚,金亮.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比较及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