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实验室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01 10:20:34

中美高校实验室管理论文

1中美高校实验室管理对比

1.1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

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设施较为完善。所有实验室都设有规范的消防设备,包括便于消防人员操作的消防系统和普通实验人员易于使用的消防报警装置、泡沫灭火器、无障碍消防通道等,实验室及楼道里设有醒目的安全出口指示、应急照明及快速疏散图。事故发生时,实验人员可以根据指示快速疏散至指定的集合地点。此外,每个实验室还配有安全防护及应急设备,如紧急淋浴装置、眼睛冲洗装置、急救箱等。国内高校在安全设施建设上已大为改善,多数实验室及实验教学楼装有灭火器及消防系统,但是在细节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如缺少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设备、应急医疗箱及冲淋设备,以及消防通道被堵塞及非法占用等。

1.2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以及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实验室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的要求更高,实验室人员呈现数量多、流动性大、成分复杂的特点。此外,高校管理层、实验室使用、管理者及相关教师安全管理意识淡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完善的管理及培训制度,研究人员不经过安全培训直接上岗已成常态,或者实验室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安全操作规范形同虚设。美国大学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非常严格。根据实验室存在的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的危险源种类,将实验室分为不同的安全类别和级别,并在实验室的大门上贴上醒目的标志。实验室文件架上有专门的文件夹,其文件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条例、安全信息、实验室人员历年来参加的安全培训记录等。此外,在实验室的相应位置还标明安全应急电话和安全应急设施的使用说明,以便实验室工作人员在遇到突发情况下能及时获得指导和救助。相关部门会定期进行检查和指导,对于不合格的实验室要限期整改。美国科研型实验室的人员主要包括教授、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室技师、研究生及访问学者。作为实验室的主体,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培训课内容根据不同实验室所涉及的安全隐患种类而定,主要包括有毒有害化学品、生化试剂、病原性微生物、实验动物等的安全使用和处理。培训方式有网络授课及测试、课堂讲授、笔试考试等。这些培训课程常年循环开课,一般一个月或更短间隔循环一次,以保证新来人员及时得到培训。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除了需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培训课程之外,还需要由实验室秘书对其进行专门的实验安全操作和技术培训,如废弃物分类储藏方法、废弃物危险类别、人身防护、紧急事故处理等,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在培训期间,如果实验室管理员不在,被培训人没有资格进入实验室。另外,因为安全标准逐年发生变化,全体科研人员还必须根据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定,定期参加常规安全培训。

1.3实验室化学药品安全管理

国内多数高校在化学药品安全管理方面较为混乱,分类不明确、标志不清晰,有毒有害药品购买和管理相对松懈,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在化学废弃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更多,危害更大。尽管早在2005年国家环保局就了《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但多数高校对于化学品的渗漏及废弃物的处理没有按照该方法执行。随便倾倒化学废液的现象广为存在,大量未经处理的酸、碱及有机溶剂不仅腐蚀污水处理管道,而且其与生活污水混合后造成污水成分异常复杂,给污水处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美国高校在化学品管理和废弃物处理方面是国内高校无法比拟的。根据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Administration,OSHA)规定,所有化学实验室都应该备有“化学品卫生管理计划”,也就是能详细说明安全条款和应急操作步骤的手册。同时要求每个化学品都必须有化学物质安全信息表(materialsafetydatasheets,MSDS)[5]。MSDS为用户了解化学品毒性以及如何安全使用化学品提供重要信息。除了在文件上对实验室化学品的管理有硬性规定之外,对易燃易爆及高危险性化学品的保存也有明确的规定。易燃易爆品必须保存在经消防部门审核的铁柜中,并要在通风橱中操作;而高危险品的保存则由各院系统一管理,使用及归还时要由导师及本人签字。实验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少量的化学品倾洒出来,实验人员可根据MSDS上的相关信息自行清理;若不知怎样处理,或液体量较多,亦或是高腐蚀性、高毒性化学品,必须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并立即打电话通知学校的环境、健康和安全(environmentalhealthandsafety)部门,由该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对于化学废弃物,如做电泳及银染色使用的有机溶剂甲醇、3-羟基丙醛、丙烯酰胺等有毒有害的化学品不能直接倾倒至下水道,需要收集装瓶,贴上注有化学品名称、时间、实验室负责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的标签;如是混合样品,需网上填写专用表格,并标明各组分的比例,以确保安全管理人员在集中处理时明确废弃物的成分;对于过期的化学试剂,同样须列好清单,请学校的专门机构回收处理。

1.4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2003年SARS流行以来,我国相关部门把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东北某大学布鲁氏菌病感染、广州某高校出血热等事件的爆发,无不凸显出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生物安全意识淡薄、风险评估缺失、实验室条件相对落后、安全监控不到位等多方面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生物风险物质的级别分类标准,美国将生物实验室安全等级划分为4级。安全等级不同,实验室的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用也不同。比如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的出入口设有由电子操控系统控制的气密门、多个淋浴设备、真空室与紫外线光室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实验室入口处还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并显示以下信息:有关病源、生物安全级别、免疫接种要求、研究人员姓名、电话号码、在实验室中必须佩带的个人防护设施、出实验室所要求的程序。实验室人员除了参加基本的安全培训之外,还要根据所在实验室的安全等级以及研究课题参加一些特殊的培训课程,如动物关爱计划、血源病原体的认识、实战经验介绍和实验等;对于需要接触实验动物或病毒的科研人员,要预先注射百白破、卡介苗或所处理病原有关的疫苗。在生物污染物及废弃物的处理方面,明确规定培养物、储存物及其他规定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使用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剂浸泡处理。生物废弃物应置于耐用、防漏容器内,密封运出实验室。离开该系统进行消毒的物料,在转移前应包装,其包装应符合有关地方、州、联邦法规,如枪头、移液管、固体培养物等需要存放至特殊颜色的塑料袋中密封,然后放在防漏容器中,贴上标签,并注明时间等相关信息,由专业机构定期收集处理,相应的费用由实验室所有人承担。如果运输过程中由于密封不严造成渗漏,将要付出巨额的罚金。

1.5实验室贵重及大型仪器管理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的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大幅增加。其中多数高校的中心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基本上能够做到专管专用,通过承接校内和校外的各项测试服务,能保证这些仪器高效运转,且只允许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管理和操作,因此设备维护和保养良好。而对于各院系及学科购买的用于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贵重仪器设备,由于运转成本高、管理人员及科研经费有限,设备闲置率较高。此外,由于实验人员缺乏专业性的技术培训,因操作问题而造成仪器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美国,公共型实验室中的贵重仪器设备,如质谱仪、X-射线衍射仪、核磁共振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活细胞荧光捕获系统等一般由学校规划购置,并配备专职的技术人员集中管理,目的是为各种专业实验提供某些特殊实验手段和必要的技术支持。这些仪器的使用需要提前预约,相关科研人员经资格培训后自行完成操作,相关费用由所属导师承担,而设备的维护费用则由学校统一拨款。对于专业型实验室中导师自行购买的仪器设备,通常可以无偿使用,具体操作和维护方法可在实验室保存的仪器使用手册中查阅到,或者咨询该实验室的学生或研究人员。

2我国高校实验室应采取的举措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教职员工和科研人员的安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虽然中美两国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是美国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2.1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美国高校的管理层具有极强的法律意识,在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及州地方法律的基础上,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详尽的、操作性强的实验室管理规范和准则。自2003年以来,我国陆续地颁布了一些涉及病原微生物及化学危害品管理和排放方面的法规,但高校实验室管理细则及条例与法律法规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更新和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十分必要,通过科学化规章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从而达到保护人和环境的目的。

2.2建立职业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能否到位,主要取决于所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是否落实。要落实管理制度就必须有专门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目前,国内高校普遍设有实验室及设备管理的职能机构,但其工作仅限于防火、防电、设备维修等基本安全问题,在化学品及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在此方面的管理上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管理模式,建立由卫生、环境及医疗等方面的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安全管理机构,不仅可以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法规及条例的制定提供科学性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尤其是化学品、生物及辐射安全管理提供专业性的技术支持。

2.3建立层级管理责任制

科学规范的法律条文还需要由人来贯彻执行,因此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人员责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日常的管理中,由于责任人不明确、监管责任不清晰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很多。建立层级管理责任制对于法律法规的执行和落实十分必要。学校主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是实验室及实验教学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院(系)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为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二责任人;导师及各实验室管理员、仓库管理员和仪器、设备管理责任人分别为各自管理范围的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对学生及身边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负有直接责任。各级责任人对本岗位安全负责,从而在管理上形成自上而下的强硬、严格的管理团队。团队中各级岗位职责范围明确,保证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避免实验室安全管理上的盲区,确保高校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安全。

2.4建立实验室安全培训机制

中美高校的实验室安全除了有完善的法律及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之外,还得益于全面而细致的安全培训。岗前教育培训是预防安全事故与防止健康伤害最有效的方法。系统、细致的培训不仅可以使新员工及学生形成安全意识,熟悉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及个人防范措施,同时通过安全培训还可以掌握必要的安全设备操作技能及应急处理方法,规范实验操作程序,防止意外的发生。我国高校在实验室安全培训方面的工作中,建立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应由环境、卫生、化学、生物及医疗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保障人身安全及保护环境方面制定科学实用的涵盖实验室安全基本常识、化学及生物安全信息、生物及化学品无害化处理、安全防护及应急演练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教材,确保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工作专业化、系统化和实用化。此外,还应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将安全培训课程设为必修课,从而使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作者:郑艳张璇陶冬冰张琪单位:沈阳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