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税务管理透析

时间:2022-12-25 11:11:00

施工企业税务管理透析

本文作者:刘婷婷工作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企业的税务管理要从练内功开始,在强化企业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国家税收法规和地方法规,合理进行纳税筹划,正确应对税务稽查。(一)强化税务管理的内部控制1.设置税务管理部门和税务管理岗位。我公司作为大型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市场,企业组织结构属于总分机构模式,企业面临的纳税环境复杂多变,需要设立税务部门和相应税务管理岗位,配备合格的专业人员,研究国家税收法规和地方税收政策,负责公司涉税业务,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上,让税务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2.制定税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定税务管理制度,促进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公司税务管理制度包括:公司各级单位税务管理部门和岗位人员应履行的职责,税务管理中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制约和监督制度,税务报告及档案管理制度,纳税业务的处理流程制度,税务管理工作考核以及激励制度等。3.执行税务管理流程。公司应将税务管理贯穿于各项经济活动的全部过程,要始终贯彻事前规划的原则,在各项经济合同的签订前进行税务筹划。同时要关注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可能产生的税务风险,并根据实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税务管理流程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合法的基础上节约企业成本,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4.识别、评估和应对税务风险。公司要结合各项经济活动实际情况,以从经济合同谈判签订为起点,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处理过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制定详细税务风险应对方案,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5.沟通与协调。公司需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各经济业务的经办人与税务管理部、财务部、法务部等业务部门以及公司管理层的良好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6.实施税务管理监控机制。税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应结合公司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针对公司各项涉税经济业务,定期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进行评估审核,不断改进和优化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将实施税务审计和监督制度列为公司税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一项行之有效而又必须执行的措施。

抓住企业经济业务的节点实施税收筹划1.分包合同类型的税收筹划及影响。如公司在签订工程业务分包合同书,分包单位同时提供施工设备租赁服务,此时就可以与分包单位签订自带设备的工程分包合同,将租赁服务灵活的变为工程分包作业的一部分,使租赁业务也适用3%的营业税,可以降低分包工程与租赁服务的业务成本,而且由于提高工程分包可扣除价款,降低发包方余额计算营业税计税基础,最终达到合理降低发包方营业税税负的税务筹划目标。例如:我公司中标某高速公路II标段,合同总价为48000万元,施工中,需要使用大型挖掘机、装卸机、起重机等重型施工设备,我公司作为总承包单位,由于企业资源有限需要租赁施工设备,而且需要寻找附属工程分包合作伙伴。甲公司是一家拥有建筑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资质且兼营施工设备租赁业务的公司。按常规的企业纳税操作模式,我公司与甲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签订了两年期设备租赁合同1000万元,签订了工程分包合同总价4000万元。此时我公司的工程承包应交营业税为(48000-4000)×3%=1320(万元);甲公司租赁业务需要交纳营业税1000×5%=50(万元),工程分包业务需要交纳营业税4000×3%=120(万元),两份合同营业税合计50+120=170(万元)。我公司通过税收筹划变更合同形式,将两份合同合二为一,即我与甲公司签订一份5000万元自带施工设备的工程分包合同,将租金合理分摊到分包单价中,这样甲公司租赁业务也能适用3%的营业税率,我公司通过税务筹划可降低甲公司营业税税务成本170-5000×3%=20(万元),为合同谈判争取了压价空间。同时工程分包总额就变成5000万元,我公司按扣除发包方价款的余额计算营业税为(48000-5000)×3%=1290(万元),降低营业税负1320-1290=30(万元)。加上按合同谈判争取到的压价空间20万元,我公司此项税收筹划可节省税务成本的50万元。2.分包合同签订主体税收筹划及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存在工程分包的情况下,总承包单位应以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方价款后的余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分包人应该就其完成的分包额承担相应的纳税义务。”我们在对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建议公司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尽可能选择具备资质的分包单位签订工程分包合同。若选择的分包单位没有相应施工的资质就只能与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工程分包合同可依法实现税负转嫁,而劳务分包合同价款能否以余额计算缴纳营业税,税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目前是存在很多争议,各地税务机关的做法也不相同。3.折旧年限的税收筹划时间及影响。目前公司采用的折旧年限普遍高于税法的年限如电子设备,企业折旧为5年,税法规定3年;房屋建筑物企业折旧为30年,税法规定20年。我们对企业实行税收筹划时,建议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时采用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这样,可以提前将折旧费用提前计入成本,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通过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折旧,能够将后期的费用在前期抵减所得税,推迟了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时间。4.大修理费用支出额度税收筹划及影响。如果一次性修理支出较大,就会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形成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摊销,这样就会将前期成本费用后移。所以,我们恰当对企业实施税收筹划,建议公司控制固定资产的修理保养一次性支出限额,使费用能够在当年一次性列支,推迟所得税的纳税义务时间。正确应对税务稽查。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及税法规定的其他义务等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工作的行政执法行为。我们在应对税务机关对企业税务稽查的过程中应用税收筹划的观念:一是确定应对思路。接到税务稽查通知后,企业首先要弄清楚被税务稽查的原因,搞清楚来者目的,制定自查自纠方案,留出稽查补税的不重要事项,确定稽查补税的可承受额度。二是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在接受税务机关检查之前,对企业的各项收入、成本、费用处理的合规性进行细致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过来,以避免不必要的税务处罚。三是专人陪同稽查。稽查人员进场开始查账,必须有专职人员陪同,以随时了解稽查人员工作进展,主动把握解释权,尽早化解涉税风险。四是谨慎提供稽查资料。各项资料提供给稽查人员前,必需认真检查是否存在涉税漏洞。五是仔细核对稽查底稿。要认真核对稽查底稿并加以分析,如果发现底稿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要及时与稽查人员沟通。六是及时反馈稽查意见。对税务稽查形成的稽查意见要认真研究,对稽查意见存在异议时,要提供有力依据和证据,并向稽查组提供口头或书面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