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对食品安全保障优势

时间:2022-05-30 08:36:35

都市农业对食品安全保障优势

摘要:概括都市农业与食品安全的定义,阐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论述都市农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优势,提出缓解食品安全问题的5种都市农业生产模式,对进一步解决都市农业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都市农业;食品安全;生产模式

1引言

近年来,各种“黑心食物”在新闻媒体频繁曝出,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相继爆发,给产业和社会带来巨大冲击,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食品安全指的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存权利,应当“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虽然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食品安全治理仍存薄弱处,食品安全隐患和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为了加大农产品的产量,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经常会使用辅助药物来解决病虫害等问题,导致人体食用后,身体机能产生不良影响[1]。传统农业运输途径长、加工环节多,食品安全问题常有发生。而都市农业距市场近,对市场熟悉,经营者可及时、准确的了解市场供需,有助于生产一些高附加值的优质农产品或时令农产品[2]。都市农业是中国城市“菜篮子”供应的主体,国外诸多研究也论证了都市农业可以增强食品的数量安全,但目前尚缺乏将都市农业作为解决城市食品安全有效途径的系统研究[3]。

2都市农业简介

2.1都市农业定义。“都市农业”是20世纪50、60年代被美国的经济学家第一次提出,是指在都市的郊区,边缘地带,依托都市的人才、资金等优势,创建旅游及休闲观光等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以适应现代都市发展繁荣需要。我国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王全辉等研究总结得出我国都市农业模式包括复合型的北京模式、重视生态农业的上海模式、以休闲为特色的南京模式、自主创新的深圳模式和以生态文明为主的武汉模式[4],这些模式各具特色,又相互融合。2.2都市农业功能生产功能。通过发展都市农业,为都市居民提供新鲜、安全的农副产品,满足城市居民日常消费需要。生态功能。都市农业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元素,对保护自然生态,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起重要作用。生活功能。都市农业给人们提供了社会交往平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如观光休闲农业。都市农业还可以作为“窗口农业”,起到教育与示范作用。都市农业的普及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回应了社会的生态需求,同时增加了市郊农民的日常收入[5]。

3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微生物污染问题、违规使用添加剂、非法添加仍存在。食品安全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关注。我国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3.1部分蔬菜、水果中残存化肥、农药,少量食品存在重金属污染施用在作物上的残留农药通过植物果实或通过。环境、食物链传递给人、动物。据相关报道,“砷毒”、“血铅”等事件仍存在,我国应对汞、铬、镉、铅等重金属进行重点防控。3.2部分食品微生物、细菌含量超标,部分食品滥用激素及添加剂适当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帮助人体更好的消化吸收,但食品中的微生物超标会对人造成严重危害。一些罐装食品、午餐肉、火腿中,其梭状芽孢杆菌超标,会使食用者神经中毒,短期包括言语、呼吸困难等,长期有致死的可能。食品激素与添加剂的滥用会致癌,会引起急、慢性中毒。如某些人工甜味剂、色素等经动物试验证实可致癌。

4都市农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优势

4.1都市农业生产过程监管严格。我国设立质量认证制度。通过建立“绿色通道”,统一协调和组织;通过商品运输网络高效流通。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保证食品生产、加工、运输、批发、零售,全过程均能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建立了信息追踪系统。食品安全追踪系统有助于确定产品的身份、历史和来源,提高了通过生产和销售链追踪产品的能力。食品安全涉及公共安全,食品安全追踪系统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开发运用[6]。4.2都市农业产品运送距离短,利于城市人才、资金、技术的利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都市现代农业暨“菜篮子”工程现场交流会上表示,都市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是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居民的食品需求,主要发展生鲜农产品,保证了蔬菜水果的新鲜卫生。都市农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短,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新鲜、更价廉的农产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有利于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向农业,也可加快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都市农业是推动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孵化器”。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运行模式与农业的对接转化。

5缓解食品安全问题的都市农业生产模式

生产基地模式。指生态环境条件良好,远离各种污染源,可定期监测,具有一定面积和可持续生产能力。生产基地经过水、土壤、环境条件严格检测,环境优越、无污染;建有科学的生产体系和高标准质检体系,保证了食品质量安全[3]。市民农园模式。市民租赁近郊区土地种植花、蔬菜,开展庭院式经营,享受耕种、田园生活的乐趣。拥有土地的农民既可出租土地,也可帮市民照顾农田。自耕自种,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保证了食品品质。休闲观光模式。有保护环境生态、美化环境和观光旅游等功能。种植的无污染、优质农副产品和各类花卉,既可观看又可让市民参与其中。市民可选择购买生产的蔬菜、瓜果等赠送亲朋,观光农业缓解了食品安全问题。互联网农园模式。通过互联网应用平台,建立起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如常州的都市e农庄[7]。在线打理农园,在线配送下单。目前借助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农业平台建设正在推进中,将生产场所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及温度、湿度等数据到网络平台供消费者监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5]。特色种养模式。体现的是都市现代农业的生产性功能。主要进行优势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向社会供应优质、安全的农副产品,以适应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提升了经济效益,保证了食品质量的安全。

6建议和意见

都市农业模式能一定程度上缓解食品安全问题,但雾霾天气、土壤污染等因素都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隐患。6.1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食品的质量安全,加快完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投入力度,保证安全认证工作有序开展,为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提供帮助。6.2提高消费者对都市农业的参与度,统筹都市农业产区的分布提高消费者对都市农业的参与度,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食品的生产过程要吸引消费者参与,在全程建立可追溯体系,提高都市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5]。一些优质的农产区尽量不搞工业,远离工业污染,以保证食品安全。6.3推进食品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保证标准执行到位推进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限量及其检验方法、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等标准的制修订。完善食品标准制定,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积极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保证标准执行到位,以生产满足标准要求的合格安全食品。

7结论

现代都市农业可以有效地做到源头管理,更容易从田头到篮头,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应强化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提高消费者对都市农业的参与度,统筹都市农业产区的分布,推进食品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保证标准执行到位,用严格的监管制度保障着舌尖上的安全。使都市农业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完美对接,守好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参考文献

[1]高鹏.行业聚焦_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17(09):47.

[2]王振.现代都市农业对保障城市食品安全至关重要[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17):36.

[3]杜姗姗等.食品安全导向下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_以北京蔬菜生产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2(06):783-791.

[4]王全辉,刘义诚.中国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12(32):166—170.

[5]王娜等.调查研究_都市农业背景下的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07):2819-2823.

[6]何德华,周德翼.武汉都市农业发展中食品安全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03Z):2-3.

[7]陈莉莉等.基于社区支持农业的食品安全解决途径_以常州的都市e农庄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07):4376-4380.

作者:宋佳钰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