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

时间:2022-06-03 08:22:16

基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的构建

根据“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科技创新将成为企业生存之本,但是对于企业而言,科技创新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创新动力有所缺乏。企业在实施科技创新时存在疑虑,但是对于整个市场以及国家经济而言,科技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为了更好地建立企业创新机制,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构建一个科技创新利益各方的博弈模型,创新机制模型,通过博弈的方法对科技创新选择方面进行分析。

1科技创新与墨守成规的冲突及耦合

1.1科技创新与墨守成规的冲突:短期利益的损失

从短期利益上看,不可否认建立科技创新机制,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从企业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相度来说,短期而言是存在损失的。第一,资金投入可观。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主体——企业而言,推行科技创新,建立创新机制,必然要求他们在短期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而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科技创新投入数目非常可观且持续;第二,后续效益存在不确定性。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法保证后期收益一定会实现,这就成为了很多保守型的企业投资者反对的理由;第三,对现有业务会有一定的影响。实施科技创新,与现有业务之间会有资源占用的冲突,对现有业务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

1.2科技创新与墨守成规的耦合:长期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从长远来看,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生共存的和谐发展关系。第一,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的市场行为。通过科技创新可以不断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改善产品功能,不断开发新产品,使企业效能更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第二,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途径。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将技术和市场、技术创新与资产运营以及投、融资活动结合起来,调整已有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带动整个企业的行业生产要素的重新优化配置,从而带动大量存量资产的重组,促进企业市场、人才、资源等的重组,同时盘活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集约发展、内涵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第三,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化挑战中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专有技术、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把握企业发展的竞争机会和竞争主动权。因此,培育、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科技创新将成为企业生存之本,为了更好地建立企业创新机制,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利益各方需要用更加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科技创新,有鉴于此,本文主要从长期出发,分析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

2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分析

科技创新是一项企业、社会共同的事业,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行为,需要企业制度文化的保障也同样需要员工和社会的支持。科技创新过程离不开众多利益相关主体的参与。总的归纳起来,主要的利益主体涉及政府、企业、同业竞争者等利益相关主体。因此本文基于利益主体的理性经济行为,对这些主体进行分析。

2.1政府的行为分析

市场作为一种最为灵活的经济运行机制,在理想状态下能够实现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从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作为市场的守夜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依靠政府干预,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同时,政府希望整个国家的经济健康持续向上地发展。目前政府可以支持或者不支持科技创新,如果支持,必须要有政策的引导,配备各项资金及政策的支持,会有短期利益的受损,如果不支持,短期利益得到了保证,但是长期而言,市场守夜者的作用就得不到体现了,政府追求持续向上的经济得不到支持。为此,政府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方面,所站立的角度是支持。

2.2企业的行为分析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正如前面分析所言,在科技创新这个问题上,企业会有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所在,支持科技创新,对于企业而言,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需要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也需要企业投资者牺牲部分个人利益。如果不支持,企业的投资者也好,相关利益方也好,短期而言,不会有利益受损,长期而言,后续的利益保障不一定能得到支持。但是,从短期上看,企业更多地会因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放弃科技创新,然而,如果企业具有更长远的战略眼光,其行为就会截然不同。倘若企业认识到,科技创新能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企业就会支持科技创新。至于企业支持与否,与其他因素相关,特别是同业竞争者的行为。

2.3同业竞争者的行为分析

同业竞争者也是一个非常理性的经济人,同业竞争的目的在市场竞争中希望能够持续占上风,从而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为此,在科技创新上,如果同业竞争者支持的力度较大,企业方为了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势必将不断地跟进甚至赶超,如果整个行业竞争者都墨守成规,则企业方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将大大降低。

3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3.1构建模型

在分析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方面,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发现,民营企业是否支持科技创新,除了自身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同业竞争者的行为。为了进一步分析,本文构建了同业竞争者和企业的博弈模型。该模型的假设前提条件如下。(1)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和消费者心理方面无法得到优势,又面临着众多的同业竞争者。(2)政府是市场守夜人的角色,为了使国家经济持续有效发展,政府的做法是支持科技创新,在政策上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短期内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会支付补贴S。(3)短期内企业为了支持科技创新,必须一次性支付经济成本C,但此时会获得政府的补贴S(S≤C),企业现有的经济效益为E,但由于科技创新会占有部分现有业务的资源企业的经济收益将会减少为aE(0<a<1)。(4)如果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由于市场对创新后的产品的需求增加,就会获得经济收益bE(b>1),如果企业没有发展科技创新,那么此时,会在c第二阶段丧失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经济收益就仅为cE(0<c<a<1)。(5)如果企业的技术落后于同业竞争者(同业竞争者支持科技创新,而企业不支持科技创新),则企业为了维持市场份额,获得企业收益,将付出额外的市场费用F。(6)本模型假设信息是完全的,也不考虑利率的影响,计算的是总效益。基于上述基本假设,建立企业与同业竞争者双方的博弈模型如表1所示。

3.2模型分析

从上述模型中,当同业竞争者支持并实施创新的状态下,企业支持与不支持科技创新的收益区别在于:Δ1=[(aE+S-C)+bE]-[E+cE-F]=(aE-E)+(bE-cE)+(S-C+F)如果令Δ1>0,则(aE-E)+(bE-cE)+(S-C+F)>0;从上述企业支持不支持科技创新,在于Δ1是否大于0,也在于科技创新后带来的后续收益能否弥补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同时,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的补贴越高,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就越高。同时,因为技术差距引起的市场费用支出越高,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就越高。如果在同业竞争者尚未支持科技创新的情况下,则企业支持与不支持科技创新的收益区别在于:Δ2=[(aE+S-C)+bE]-[E+cE]=(aE-E)+(bE-cE)+(S-C)如果令Δ2>0,则(aE-E)+(bE-cE)+(S-C+F)>0;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在同业竞争者尚未实施科技创新的情况下,企业支持不支持科技创新,在于Δ2是否大于0,同样也在于科技创新后带来的后续收益能否弥补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同样政府补贴会对企业科技创新带去较为实在的支撑作用。但是不管是Δ1还是Δ2,短期效益的损失(aE-E)和长期效益(bE-cE)的弥补是决定企业是否实施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aE-E)<(bE-cE),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会更加积极,反之则反。因此,企业是否实施科技创新在另一个方面也取决于企业对于科技创新效益的预测。另外,我们令Δ1-Δ2,则发现Δ1-Δ2=(aE-E)+(bE-cE)+(S-C+F)-(aE-E)+(bE-cE)+(S-C+F)=F;也就是说,在同业竞争者实施科技创新的情况下,实施或者不实施科技创新的收益差距比同业竞争者没有实施科技创新的情况下要来的大,因此,与同业竞争者无技术优势下的营销费用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因此,同业竞争者的行为对企业行为有较大的影响。

4结论和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科技创新是在政府引导下,企业与同业竞争者博弈的过程,企业是否支持科技创新取决于科技创新的实现程度、科技创新所能带来的效益、同业竞争者的行为,以及政府所能给予的补贴四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引导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政府为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引导企业科技创新,要尽可能多的给予补贴。政府补贴越多,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越活跃,积极性就越高。同时,政府要能制定相应的制度,来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科技创新长效机制。(2)企业在寻找科技创新支持的时候,对于科技创新的步伐不应该迈得太大,应该要在多个方面评估科技创新实现的可能性,尽可能在能看得到效益的情况下开始尝试,一步一步地寻求科技创新。因此,部分创新或者改进创新是科技创新实施中最为稳妥的方式,可以作为建立科技创新机制的初始方式。(3)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特别在同业竞争者开始科技创新的时候,企业必须要能迅速跟上,不能摒弃科技创新,否则企业的长久生存会受到威胁,后续跟上则在经济效益上会受损。

作者:陈惠源单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