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论文10篇

时间:2022-12-20 02:18:09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是其核心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是高职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但高职旅游专业《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一直是其较为薄弱的环节,学生通过学习往往能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却缺乏从管理理论的角度观察、分析和思考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具有一般性、艺术性、学科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等特点,要求课程教学要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强化实践、不断创新,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一、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生命线,以应用性和综合性为特征的管理学课程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它对旅游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是理论教学的延续与深化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与旅游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管理思维模式和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旅游管理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而实践教学相对课堂理论教学而言,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和探索性等特点,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具备基础管理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规范的管理操作技能,形成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管理学》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深化,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是培养应用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是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注重对理论知识和理论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和领悟能力的培养。《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正是在建立管理知识基本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管理问题,并能够依据相应的理论知识判断分析现实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管理学》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既要求协调组织的控制能力,又要求统筹全局的计划能力等。如:组织旅游活动按照标准制定路线、吃饭、住宿、服务等详细规划;旅游途中的人际关系、意外事故、临时问题等的应变和控制。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技术人才,仅仅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职能,是很难满足工作要求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复合型管理技术技能的人才。《管理学》课程实践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管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中不同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集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于一体的有效途径。

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问题

在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的调研中,发现其课程实践教学既有地域特点,又有一般现象。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

(一)教材内容的专业性不强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学》教材大都使用经管类通用教材,教材内容的受用面较大,相似程度较高,与旅游管理方面的相关管理实践案例较少,不能充分体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特点,与后续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衔接紧密型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受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方式与教学考核等方面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主要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形式强调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具有固定的教学步骤和明确的应试目标,确立了教师的主宰地位和学生的被动接收地位,使学生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忽视了知识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

(三)实践教学偏向于口头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已经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但正真在教学上仍然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时较少,而且实践内容往往也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没有达到实践性的目的。

(四)考核形式传统单一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计划中对《管理学》的考核主要是采用笔试的形式,考核内容多是针对所做的笔记和课堂讲授的原理规律的背诵。虽然学生通过了考试甚至考试成绩很好,但在实践工作中仍不能较好的运用这些管理学知识,学生的管理实践技能没有被培养起来,偏离了学习管理学的根本目的。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管理学》实践教学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上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改进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学习课程的基础,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高职旅游乌来等地则以温泉民宿为主。

(二)展现特色文化艺术,创新旅游文化形象

民宿旅游可以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集观察考察、学习实践、休闲娱乐与锻炼协作于一身,将民宿作为现代都市人休闲放松的最佳方式,使人们进入到民宿中,仿佛来到了自然世界中,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比如生态旅游管理中,可以将当地的特色文化艺术融入到民宿中。例如长白山景区可以将天池图像挂在民宿中的温泉服务中,大理地区可以将传统的白族刺绣与手工皮艺结合,制作现代的双肩牛皮背包,挂在民宿的墙壁上,大连地区可以将大海中的贝壳粘贴起来,制作成为独特的装修风格等等。通过多样化的文化艺术设计,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结语

民宿旅游管理的情况,能够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充分认识到民宿对生态旅游项目开展的重要影响。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当地特产,宣传区域美食文化;科学规划自然条件,促进区域全面发展以及展现特色文化艺术,创新旅游文化形象等方式,服务内容相对较少,服务意识较为薄弱以及过度饱和问题严重等问题,打造良好的民宿旅游环境,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促进民宿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全面发展,保证区域旅游产业的良性运转。

作者:李国新 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情商培养探讨

一、情商培育是促进学生适应未来旅游工作实践的必然要求

(一)旅游业涉及到的内容繁多,旅游工作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因为旅游工作者需要接触的人各色各样,需要接待和服务的人不管是在年龄上还是教学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表现出来的素质以及不同的服务要求,会使得工作者难以招架。甚至存在有些顾客故意刁难的现象,从业者难免受到这些事情的影响,而使得情绪出现不小的变动。旅游工作者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社会人际关系,与工作同时的交流、与服务单位的协商、上下级关系的处理等都非常的复杂。这就需要从业者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做事要细心更加需要耐心,情商在这个过程中就能起到很好的帮助,尽快适应从业的环境。

(二)旅游业提供的是整套的服务,所以相互之间的关联会非常的紧密

旅游业中涉及到的吃住行、消费等之间都是有着巨大联系的,对旅游从业者来说是无法满足顾客所有需求的,就需要与其他行业的人进行交流,形成一整套的服务体系,满足旅游者的内在需求,将服务做到精细化,使自己表达的东西能被别人接受,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处理好于周围人的关系,取得顾客的信任与好感。所以旅游业作为相关性很高的工作,需求有清楚的认知,得到大家的肯定。

(三)旅游工作需要承担的压力非常大,从业者的心理素质

要具有较强的抗压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旅游工作者不管是在哪个单位工作,不管是什么岗位,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工作量十分繁重,程序化的要求和制度的规范非常严格,有时会受到顾客的讽刺,也要做好相应的服务。尤其是在自己休息的时间,会因为工作的事情而使得休假无法进行。工作需要及时性解决的问题太多,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思想,心理上的调节就显得十分必要,把自己的情绪很好的进行控制,顺利的完成工作。

(四)工作环境的多样与复杂性要求工作者应对问题需要有条理的处理

复杂与多变性主要表现在:事件出现没有预兆,应对措施无法起到有效的效果,需要工作采取必要的举措将问题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工作的流动性较大,工作的方式与方法需要不断的去调节。应对这种环境应该使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能够果断的采取策略,如果处理不好甚至无法在旅游行业中生存。

二、旅游管理专业“重理论情情商”的培育模式亟待改革

(一)要清楚的认识到情商的培养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旅游业发展的认知在多数情况不被人理解,对于市场的需求没有足够的调查,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点落在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并没有把旅游业复杂多变的性质,以及需要实践的特性纳入到教学中,学生的工作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得不到很好的提高,纯理论的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情商。所以在教学环节应该加入实践类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处理事情和与人交往的技巧。不断的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塑造良好的情商。

(二)对情商的培养要形成一整套的教学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对旅游服务业来说体现的是对业务的认知,而情商的培养在与对旅游业理性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正是现阶段旅游行业中十分缺乏的,教育措施的改善,对情商培养的正确认知,将培养的方向向着实践化、有形化和有神化的方向发展。

(三)对于情商的培养需要一支强劲的师资队伍

旅游管理专业老师的教学往往都是把情商的认知与培养纳入到理论教学之中,学生对于情商的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的认知,无法进行有效的运用,也就无从谈起对学生情商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得到改善,情商的培养应该被重视起来,而不是旅游业理论教学的补充。在课程安排上,老师应该把情商的教学纳入到具体的实践当中,提升学生感性认知的同时,还能创造性的在具体的环境提升学生的素质,将情商的培养作为需要重点以及长期实践的科目。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情商培养应该提高到较高的认知水平上,情商能力的培养能够让从业者很快适应旅游服务行业,并快速的成长起来。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旅游行业复杂多变的特性,单纯的理论教学培养出来的高校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具体需求,对情商的培养要作为重点的项目进行实施,旅游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需要一批有着高情商的人来提供保障。

作者:朱晓敏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第三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关键性部分,实践性教学对提升学生操作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旨在于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生产环节、经营环节、管理环节以及服务环节等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实践意识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使得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理论方面的教学,夸大了理论知识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知识更新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是按照教学程序开展,这就使得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受到了限制,实际教学缺乏特色性以及针对性,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二)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从高职院校学生结构来看,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存在着不高的现象,很多旅游相关企业都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存在着工作能力不足的现象,眼高手低现象非常的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较为稳定的工作平台,传统教学方式并不重视实践教学,学生不仅缺乏专业能力,还缺乏实践能力,学生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缺乏实际工作能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旅游专业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工作经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目前教学来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往往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虽然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但是却缺乏相关实践经验,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实际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忽略了时间,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对策

(一)注重与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

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市场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需要认识到企业对教学的重要性,重视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合作交流模式,实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共赢模式,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通过校企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学校、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通过订单式的顶岗人才培养工作模式,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适合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主要负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企业则是负责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省去企业在人才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还能够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二)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视实践性培养,特别是需要重视实训内容以及实习内容,给予学生更多与企业进行接触的机会,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具备更好的实践能力,活动质量更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能力特点,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训机会以及实训场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积极的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够减少教师、学生等在企业、学校之间的奔波,提升学生实践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减少资金投入。此外,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通过与旅行企业、高级酒店等合作来沟通构建校外实践平台,通过高规格、高水平、稳定性校外实习平台来促使学生更好适应未来的就业,提升个人就业能力。

(三)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性教师工作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事实践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旅游领域的科研工作或者是实践工作,通过聘请具备酒店从业能力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不断更新教师知识体系,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重视教师人才培养工作,注重实践教学教师与行业的有效衔接,实现相关行业的研发,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定期性组织实践教学教师积极参与定期培训、进修等等,完善教师教学体系,更新专业教师教学体系,为提升实际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三、结语

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关键性环节,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需要转变传统人才培养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结合市场发展需求来不断更新人才培养内容,构建多层次的时间教学体系,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院校、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帅利平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第四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不足

旅游管理学科本身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才能更好的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于广大客户群体。传统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更多的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很有限,基础性知识理论偏多,应用技能型知识较少,实践的缺失也造成了理论知识难以巩固的情况。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很难达到职业能力的要求,需要对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等都有综合的运用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理论教学模式下,很难与实践结合,这就造成学生职业能力较弱,实践教学不足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发展影响很大。

(二)能力培养较为片面,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这只是学习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对于综合能力培养较为薄弱。部分学生难以正确的分析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让人担忧。实践教学较为单一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并不能囊括大多数可能遇到的情况,这使得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片面,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校企合作表面化

目前高职院校各个专业领域基本都有与企业合作的情况,这对于实践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目前校企合作存在建设不力的情况。高校内都设有实训室,经费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设施设备简单,校内实训室难以落实到位,只能进行简单的操作训练。校企合作流于表面,难以进行长期的深度合作,企业需要的实用有经验的人才,对于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太大的责任感,虽然校企合作在进一步深化,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使其在学校实践教学的项目上难以投入过多精力,这就造成了实践教学平台过于狭窄的现状,校企合作发展需要深度解决的共赢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旅游业是经验性的服务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面,需要贯彻实践教学模式,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根本目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综合型实用人才,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以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现今的时代对于文凭学历的要求逐渐在降低,对于个人能力更加注重。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招揽人才的出发点。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时,需要分析专业岗位能力要求,以此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依据,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来定位现今的课程教育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

(二)深化校企合作,创办产业实体

校企合作的建立,能够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更多的接触实际岗位,走进社会,提高自身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专业工作的适应性。校企合作目前虽然已经开展,但仍存在一些需完善的问题。产学结合需要校方与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共赢,互动共需的合作模式。此外在寻求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产业实体的创办,建设独立的实训基地,以此来建设针对学生实践的岗位环境,并切实的形成人才生态循环,毕业后可以在实业中就职,并对新生进行职业指导。既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也使实践教学体系架构更加完善,还能我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另外旅游产业实体对学校也是一种支持。

三、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研究

(一)引入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校企合作需要企业向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并给出人才培养建议,就具体的岗位要求、知识水平要求、技能等级要求等等。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完善教学体系,共同进行培养目标的制定和教学计划,实现人才的共同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二)安排顶岗实习深度合作机制

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定期选定专业学生进入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能够收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实习指导,这能够为学生顺利毕业并早日进入社会建立良好的基础。校企需协商一致,共同发展建立紧密联系。

(三)校企双方互聘

人才的培养效果与教师能力有很大关系,促进校企双方互聘,聘请企业高级技师或旅游专业专家来我校任职,承担部分实训任务,这对人才培养、教材改革与编写等多方面都有帮助。企业文化的代入也能够很好的影响学生,并吸取校外专家的宝贵经验以及实际经历问题的解决与分析,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综合能力。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也可以进入企业进行任职,一定期限后回归校园,提升教师实践经验,并更好的服务学生进行人才培养。

(四)创办产业实业

在校企合作期间,经双方协商同意,确定实习基地名称和牌匾制作,提高各自知名度,可以通过校园网、企业官网进行宣传,并积极开展实训、实习、科研合作项目。此外,校方可以申请成立或结合企业成立较为独立的旅游企业,创办产业实业,建立较为独立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校方为主进行企业试运行,并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进来。为学生实践、就业、学习提供更专业的平台,使人才循环发展,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作者:刘惠娟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第五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崛起,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持续旺盛,然而传统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如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非常紧缺。所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的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因此,本文重点阐述了高职旅游管理建设的改革措施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管理建设改革创新

1.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教学设施

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教学硬件设施是高职旅游教学特色的重要保障。它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提供了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具体实践的机会。学校要加大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保证各种多媒体电脑、投影仪、数码摄像机、以及教学软件的齐全配套,并且及时对其更新换代。校方可以在校内加设导游模拟室、客房模拟室、餐饮模拟室等实训基地,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增强其实践能力。学校还应和企业积极合作,稳定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2.打造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组建一支高水平、高学历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学校要加快高职师资的培养,尤其对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教学能力、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培养。这是保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改革的基础。学校要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还要鼓励老师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到更好的学校进修或者到国外进修,进一步丰富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改革课程体系,突出高职特色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重点应放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上,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校时,老师应多多向学生传授与旅游有关的理论知识,首先要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进入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对社会有较全面的了解,懂得行业竞争之间的残酷性和激烈性,让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打破原有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传统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不能求全、贪多,不能完全效仿内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要结合本地区特点和学生的求职方向等方面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对重复内容较多的专业课进行适当整合,酌情把地方性、民族性等相关内容增加到课程设置中,真正体现旅游管理专业鲜明的民族化、地方化的特色。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为例,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充分依据了本地的民族特色和地方优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通过地方性、民族性以及面向东南亚的课程特色体系研究,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的适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从事旅游管理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景点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酒店服务和管理等职业岗位能力,专业知识和民族风情都了解的全能型人才。所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要以“地方化、民族化、国际化”为指导思想,以周边旅游景点的特色作为经济发展战略,以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适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实力为目标,以直接对客户服务为载体;并且要多多借鉴国内各高校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结合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的先进思想和特色,分析当前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和从业人才需求所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特色课程和工作岗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正处于逐渐摸索的过程。学校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创新要大胆的探索研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改革经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与时展接轨,培养出高层次、职业技术型、复合型的旅游实用人才。

作者:杨凌鹏 单位: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要想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高校教育者必须采取一套合理的、有序的、高效的、快捷的且相对稳定的教育程序和方法。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他们的经验及教训,结合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系列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然后运用到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1创业能力教育理念的提出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已经有5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学生近16万人。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率的不断降低,从2001年的90%,一直下降到2004年的73%。2009年在背景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2009中国人民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由于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有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创业能力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而创业能力又是重中之重[1]。高校教育者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进而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用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需求。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鼓励学生不要局限在自己所学专业上,有机会的话选择自主创业也很好,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开拓进取的创业能力。这些都可以用来解决当前非常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亟待革新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多其他专业所没有的特点,例如,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应用面广等等。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就是以应用和实践为主。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观念的布断提高,陈旧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现阶段,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并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意见对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具体操作。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让他们掌握从事旅游工作应具有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是传统的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却忽略了对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想要将创业能力教育用于实现人才培养上,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实践教学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并建立最优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施改革的具体措施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理念的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业型人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改革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创业型人才,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综上三大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教育者应该根据“层次培养、层层递进、稳步提高”的原则,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技术应用三大模块。而每个模块之间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组合型、等特点[2]。随着我国引入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状态、毕业工作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有哪些方面的需求,进而掌握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进行创业能力教育的改革实验,实行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一堂完美的课程实验对应丰富的社会实践,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逐渐培养的创业能力恰恰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4结语

高校通过采用实践教学的改革,不但在很淡程度上减轻了高等院校就业压力,而且提高了高校在各个方面的竞争力。学生通过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引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创造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的创新能力,最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3]。高校通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和训练来教育学生,不但培养了学生创业的能力,还让学生有了很强的自信心。即使学生刚毕业时还不能创业,但是他们已培养起来的创业能力,也可为他们今后的创业道路做好了准备,而且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通过实践教学改革,不但促进高校多模式的发展,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作者:况剑锋 单位:江西技师学院上高分校

参考文献:

[1]裴凤琴,李茂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探讨[J].河南农业,2010(20):21-22.

[2]李晓东.现代旅游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6):122-124.

[3]张日新,诸丹.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体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75-77.

第七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充满了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旅游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符合发展要求的高层次旅游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十分迫切,而培养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高等院校的教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它需要大量符合旅游行业要求、适应快速发展的高层次、应用性人才。但是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相比,高等院校所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竞争力并没有随之提高,导致旅游行业人才方面的供需不平衡。在企业方面,企业发现招收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在工作上要求高的做不了、要求低的不想做,对企业要求的标准做不到,还需要企业在员工身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较高的成本进行培训。在学生方面,旅游企业的大学生员工的流动性很强,这样的原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企业工作中没有及时的调整自身的状态,以至于工作一段时间后认为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同时认为这份工作不能展现自己所学的知识、达不到自己所认定的预期目标、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因而选择离职去别的行业工作。长期以来,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比不上一些高职高专旅游学校毕业的学生,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教学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所花费的精力不成比例,旅游管理高校教育立足于理论本位,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相关的职业技能和经验。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还需要把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科学的结合起来,培养企业、社会所需要的专业高素质人才。

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优化教学环节

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设计和改进教学环节,建立以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专业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结合社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反馈,同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相关经验,优化课程结构。实践教学应做到与理论教学紧密配合,以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更新,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使得教学课程设置合理。当然在教学环节中既要重视课程设置以实践能力为中心,又不能忽视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积极开展实训课程教学,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种类

校内旅游实训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方式之一。目前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虽然拥有模拟多功能厅实训室、导游讲解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中餐宴会服务实训室和中式包间服务实训室,但还需要对照旅游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完善,与时俱进。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学用结合,把理论于是将相结合,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校外实训方面虽然运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与校外企业合作,但只有酒店这一种类型的实习基地,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发展,还需拓展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相关的企业。并且尽可能在不影响企业运行秩序的前提下,安排学生进行轮岗实训,使得学生对企业各部门的运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关注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心理状况,安排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生进行指导,确保实习目标的完成。总之,旅游院校要建设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实现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结构的教师队伍

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直接相关,保障旅游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内容就是旅游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社会和企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实践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也随之提高,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丰富,同时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旅游从业经验,如教授导游知识的教师熟悉导游行业的发展、掌握导游相关技能等;教授酒店知识的老师要对整个酒店行业和相关技能了如指掌等等。我国旅游业处于一个上升的发展期,行业管理理念与职业技能知识更新率较快,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很清晰地了解,对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不断地更新,努力与自己所教专业的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力度包括教师职业理论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的培训,切实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郭海燕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第八篇: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研究

为贯彻落实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人才由传统教育在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中,强化与企业深度融合,实施专业教学校企联合、课程结合、双师结合、训练结合、人岗磨合的“六合”特色校企合作过程,确保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高素质。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一)明确旅游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应面向旅游企业运营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广宽知识、较高职业素养、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旅游运营管理专业知识,能在旅游企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从事旅游企业管理,服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其定位应是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就我省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言,一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能人才,如旅行社拔尖导游,旅游咨询师、创意型的乡村旅游人才、复合型的旅游景区管理人员、酒店中高层职业经理、旅游景区规划师等;二是适应时展的新型业态人员,如会展专业人员、旅游信息管理人员、旅游电子商务人员等。

(二)专业课程设计结构职业化

旅游管理已成为与工商管理并列的一级目录专业,旅游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系统的旅游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科学素质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以职业需求为依据的职业思维和沟通能力。基于此,旅游管理课程应以一级学科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实践能力即“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目标构建。“职业能力”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包括通识教材和素质拓展教育,旅游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是以培养专业必修课的课程为基础,按照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应掌握的核心能力为主线,融理论思维训练与实际操作为一体,突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三)创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应实施分阶段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大学1、2年级),此阶段应注重学生的职业和综合素质培养;第二阶段:即(大学3年级),此阶段应根据学生意愿选择的专业方向,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第三阶段(大学4年级),此阶段学生在旅游企业的实习,应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根据三个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置第一阶段:以开设基础课程为主,主要有大学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中外名著、旅游服务心理学、旅游概论、旅游礼仪、中国历史、旅游法规等。第二阶段:根据学生意愿分专业方向进行专业教育,其结构可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在分析学生选修专业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开设若干门对应的核心能力课。如,导游方向可开设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才艺、导游业务、导游讲解、旅游法规、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等;酒店管理方向可开设现代酒店管理、酒店投融资管理、酒店营销、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等;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方向可开设中国旅游资源、旅游景区管理、旅游景区规划、饭店管理等;旅游咨询师方向可开设旅游法规、旅游地理、旅游交通、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医疗保健知识等。第三阶段:重视学生实践、实习体系构建。主要通过学生在企业的实践环境,实现对旅游企业认知和岗位管理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此阶段主要请实习企业中高层经理、企业骨干对学生提供真实情况下的企业服务管理案例及技能传授,并帮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提高专业技能。

二、创新理论教育教学模式

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仅是指导实践的指导文本,只有通过联合教学实践,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理论教育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请进来”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安排专业教学团队的企业方面的老师进学校参与教学,传播企业的人才培养观,使学生在校内理论学习阶段就已经对企业的人才评价体系甚为熟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积淀与稳步提升。“走出去”就是将部分理论教学环节安排在企业内开展,利用企业的真实环境让学生切身体验企业的用人标准、用人原则以及人才评价体系等人才培养要素。例如,安排学生参加企业的招工入职培训和在岗培训,通过此类培训促进学生对相应旅游企业人才培养观的直观理解。

三、强化实训教学

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达到教学内容与“企业无缝对接”。学校实训室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学校实训室可分专职实训室和校内外相关旅游企业实体。学校应强化实训教学,教学团队应利用学校实训室形成情景模拟,作为第二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和职业能力培养。

(一)建设情景化、专业化实训环境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工学结合为核心,融入职业要求和企业要素,构建能完成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工作环境的教、学、做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要合理设计功能分区,如酒店管理方向的酒店前台、标准客房、模拟餐厅、调酒、茶艺室等实训场地;旅行社管理方向的门市部、计调部、洽谈室等;景区管理方向应开辟游客服务中心、重要景点演示室;旅游师规划方向:旅游规划设计平台、人文景观设计室、自然景观设计室、乡村旅游点设计室等。使学生在实训室中能完成技能训练、工作任务,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创设条件。另一方面,在知识与任务之间建立联系,融合行业需求与职业标准,通过案例和模拟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真实情景下的旅游企业服务管理和技能学习的平台。

(二)强化实训教学与企业的无缝接轨

担任专业课教学任务的老师除了具有很好的理论教学能力外,还应具有旅游相关企业挂职锻炼,较丰富的行业实践操作能力,并至少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努力做到“一专多能”,能够与企业无缝接轨。同时必须调查了解旅游社会需求、企业岗位要求、职业需要,随时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及时给同学们以专业、职业发展新方向教育指导。

(三)邀请企业业务骨干担任实训课教学任务

企业业务骨干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邀请企业业务骨干担任实训课教学任务,能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操作层面技能培训效果,还可以加强服务意识教育的针对性。

四、创新校、企、生共赢的学生实习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不少学校、企业对学生实习管理各自为政,形式多样,学校疏于对学生实习的管理,企业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导致学生中断实习的情况频发,实习生权益得不到保障,学生实习满意度较低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旅游职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导致不少高素质人才游离于旅游业之外。为此,应创新校、企、生共赢的学生实习管理模式,充分考虑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利益,规避学生实习真空化,学校管理放羊式,企业对实习不重视等问题,形成实习管理的良性循环,实现企、校,生的共赢。

(一)制定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实习生制度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对实习生的实习目标、实习生应具备的素质,明确学习前、中期学生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从思想品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上对实习生素质提出要求,使教学目标确实实现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明确校、企、生三方权利责任

学校方面:严把遴选考核实习企业;重视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养教育,实习动员教育,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要求,做好心理及物质准备,与企业积极协作,加强对实习过程的审视和管理,并努力为实习生提供更多开发技能和提高才能的学习机会。企业方面;重视人才培养,针对实习生进行柔性化管理,关注实习生的教育培训及关爱活动,承担起必要的教育职责。学生方面:严格按照教学设计完成各项实习要求,正确理解实习的意义,有意识地培养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与意志力。

(三)加强实习生实习期间的评估与管理

企业人事部门经理定期或不定期,和实习生在一起,对这段时间实习生的进步和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学校方面派出班主任或专业指导老师参加这样的评估座谈会,公开坦诚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未来提升的建议。实习结束前,学生必须拟写“实结报告”并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对实习生的“实结报告”写出评估意见。评估意见重点要关注学生的管理潜能,担负工作的能力、领导执行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供提高才能的学习机会。实习生应在毕业前一个月返校,参加由学校集中安排的实习生总结会,每位实习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并评出优秀实习生。

作者:黄刚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第九篇: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调查研究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皖北两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分析,阐述了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国家鼓励政策专业导向性不强,创业培训教育无科学分类体系,旅游相关产业创业资金筹措困难,大学生创业心理准备不足等等.同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政府建立健全科学化分类的政策扶持体系,学校及社会建设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和保障体系,拓宽大学生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门槛,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宣传引导等.

关键词:皖北高校;旅游管理;大学生创业

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创业将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促进技术创新、缓解就业压力.所以现在有许多学生在大学校园已经通过创业实践得到各方面的锻炼.高校、政府及社会大力为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已经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科学的引导专业人才创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为国民经济注入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

1皖北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概况

根据本科培养方案,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去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题公园的旅游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星级酒店管理工作;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两所高校都不约而同的将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引导方向,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到职前培训,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贯穿大学教育始终,为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教育平台.相对稳定的就业模式更容易受到女生的青睐.参加过创业培训及比赛的学生愿意创业的意向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可见创业比赛是引导和培养学生创业激情的有效手段.不难发现,当今大学生对于国家政策的敏感度不高,只有约9%的被调查学生很了解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方面的鼓励政策,大部分被调查学生表示只是偶尔关注政策动态,在了解的前提下,47%的同学有过创业的想法,而相对的,有约13.7%的被调查学生完全不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他们中有过创业想法的比例较前组下降到了21%.此外,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前景的预测也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其中对于“专业前景看好”的学生相较于“对于专业前景迷茫”的学生想要创业的意识更低,特别是在“很难说”一项中比例非常低,这可能是由于对于专业前景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定位,所以创业和就业意识区分十分明显.而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联度不高,相对而言,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从未想过创业”的比例较高,可能是由于对行业了解程度低,缺乏本行业创业的信心.其他大学生创业问题主要有,创业地区、创业模式、创业方向等.从问卷反映情况看,皖北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有创业打算的被访学生中超过半数选择了在家乡创业,熟悉的环境以及已有的人际资源,家庭协助等都是选择在家乡创业的主因.创业模式中,合作创业更受青睐,家除此之外庭创业也占据着很大比例.创业方向选择上,有34.4%的同学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而则只有19.4%的人选择了“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旅游行业”作为创业的方向.

2皖北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问题

2.1家庭创业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性格独立,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但是缺乏创业所应必备的吃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独生子女政策下,由于家庭的过度溺爱,普遍缺乏正确全面的人生观、价值观,表现在创业意识方面即为创业目标空洞缺乏可行性.此外,家庭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女性接受到的创业引导会明显少于男性,女性创业者创业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的舆论压力和性别歧视.但是随着性别平等意识的觉醒,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性别对于创业意识的影响也必将逐步减小.

2.2创业教育模式陈旧

从表1数据中我们清楚看到接受创业意识培训的学生创业激情大幅度提高,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更是有很高比例愿意尝试创业.而从调查结果和走访结果上看,被调查的两所高校已经意识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将行业内自主创业拟定为学生毕业的重要去向.另一组数据也发人深省,只有百分之12.9%的被调查对象希望学校把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在实地走访中,我们也常听到创业培训空洞无实际帮助,创业意向是个人选择不应强制,创新创业项目有名无实,创业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脱节等种种观点.从侧面也反映出创业教育问题重重亟待改进.

2.3虚假信息和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社会舆论导向.有数据统计显示,网络及电视、广播、报纸等公共传媒中“致富经”“成功人士创业经验”等相关报道和新闻的浏览量很高,在大学生当中此类新闻报道更加容易传播和流通.但是舆论审核力度低,很多虚假信息通过公共传媒迅速传播,给分辨能力差,心智不健全的大学生们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逐渐成为诱使大学生盲目创业的主因.

3对策及建议

3.1重视家庭创业意识引导

家庭创业意识引导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的支持和引导不但为缺乏创业经验的大学生带来了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给予大学生坚定的创业信念和直面困难的勇气.打破“学而优则仕”的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从小培养起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良好品质,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创业.家庭永远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坚实后盾,当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险阻的时候,年轻的创业者们最渴望的到的是来着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创业意识引导观念,不仅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同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来自家庭的资金保证,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有力保障.

3.2创新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提高高校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国家促进青年创业,扩大社会就业渠道的系统工程.是国家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的有力推手.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皖北本科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时间短,缺乏相关经验,在当前的国以及专业限制条件下,旅游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更具有其特殊性.实用型本科专业首先应建立起与实际接轨的创业教育模式,讲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创业大赛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秉持着深入浅出的教育理念,逐步增强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将课堂和企业,学习与实践无缝对接,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不仅为学生提供创业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且为学生创立持续提供创业教育培训资源的专门通道,为已经毕业希望创业,以及毕业后创业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此外,建立长效的“以创带创”“以创带就”的高校内部自主创业网络,科学管理已经成功创业的学生资源,形成有序合理高效的创业教育资源网.

3.3加强信息审核,强化舆论把关

媒体的不断发展,在为我们特别是青年人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如个人隐私泄漏,不良信息传播,虚假信息层出不穷等等.对于皖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媒体可能会因为监管不利为大学生们提供不实的行业内幕消息,虚假的创业成功经验等等.甚至会有不法分子利用传媒渠道故意以创业为诱饵,诈骗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个人树立一个正确的网络观很重要,但是对于相关的企业来讲,企业应有相应的社会责任,媒体平台建立起有相应的信息审核制度,相关部门加强信息审核,强化舆论把关,设置一个长期有效的回应机制.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舆论氛围和信息网络,为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提供更有效,更可靠,更迅捷的信息资源.

3.4构建“三位一体”政府引导扶植体系

在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中资金问题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最重要问题,除了通过家庭的支持来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也是大学生创业者们最关注的就是政府的相关政策.政府通过加大对大学生的创业贷款倾斜力度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资金难题的有效手段.但为长效保证大学生科学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专门人才的合理创业,应建立起“三位一体”的政府扶植体系.即政府首先应当更加重视基层的政策落实,制定合理可行的政策方针,减少优惠政策前置条件,降低门槛切实引导专业人才创业;第二方面简化申请创业贷款手续,为大学生解决最为迫切的资金问题,建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和监管机构,实行集中管理,规范担保行为,合理设定贷款额度,严格执行淘汰制度,优化融资环境;第三方面加强与高校及社会创业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建立反馈机制,顺应各专业各阶段不同的变化做出及时反应.政策,信贷,教育“三位一体”构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可持续进步的政府引导扶植体系.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的潮流和趋势,皖北本科高校则肩负着为本地区培养和输送优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重任.而除了引导毕业生合理就业,培养和发掘创业型高校人才是学校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的方向.

作者:高歌 单位:宿州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秋江.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宁波市高校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2〕蒲春阳.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3〕尹忠红.浅析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探索,2010(12).

〔4〕潘焕喜,等.基于实验教学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6).

〔5〕金燕.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6〕朱传杰.完善我国创业环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

〔7〕张孟超.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172-173.

第十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社会转型期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考旨在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更好地打造高效务实的高等教育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实现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帮助培养高素质、务实型人才,让学生走出学校后可以更快地融入社会生活,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旅游管理属于二级学科,要想实现这一学科的转型,就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多途径的转变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改革。

一、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现状

近几年来,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在我国各层次的学校中均有开设,从中专类学校、高职高专类院校、本科类大学以及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虽然定位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是为旅游企业培养人才。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教学理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攻读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说,我国旅游行业和旅游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旅游管理专业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弥补这些不足,促进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国内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旅游市场人才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旅游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能胜任旅游市场中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商贸等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旅游行业协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需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品质,具有实事求是、爱岗敬业、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改革意识;具有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着重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具有一定的急救医疗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三、未来教学改革的措施

旅游管理是实用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高的工作能力,从而适应旅游服务工作的需要。

(一)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知识

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不论其专业方向是什么,对旅游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是一个基本的专业素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要在重点、扼要、完整讲授“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注重以工作岗位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兴趣,扩展书本上的知识,补充相关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掌握我国的旅游资源,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注重面向旅游企业的岗位和部门设置教学内容,注意均衡性、加强选择性、提高完善性。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自信能力

在教学方法的研发上,教师要不断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授课过程中,配合教授的内容,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使用讲授、提问启发、案例分析、随堂讨论、模拟教学等方法,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得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融会贯通,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及时了解旅游业最新动态,提高自信心和开拓能力。始终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途径,融合国家职业标准”的构建原则,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与氛围;另一方面,注重职业情景的模拟,以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第二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使用现代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现代多媒体手段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充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制作的课件精美、内容清晰明了,知识量大、形象直观。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旅游图片的学习和旅游视频的观看,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实训室建设充分考虑实用性,仿真性;实现实训室信息化、自主化管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室的管理制度。形成校内课程实训、校外实际操作实践的教学环节,有效提高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实用、完整、系统的职业技能。

(四)打破传统模式,走出课堂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旅游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旅游专业自身具有实用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旅游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结合实际工作与具体操作的学习机会,因此搞好实践教学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日常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亦可以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的突破,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结合学校所在地市的旅游资源,进行现场教学,使教学活动不再是传统的“纸上谈兵”,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说走就走”的旅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而缩短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期,增强其适应性。

(五)健全考评模式,完善评价体系

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对知识的掌握应该重在平时的努力。考核虽然只是衡量学习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但是却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行动方向。由于以往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笔试成绩为主,对平时考核的情况关注度不够,造成学生忽视平时学习,临到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为此我们需要完善考核评价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坚持以能力考核为重点,采取笔试、口试、小组竞赛、实际操作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尤其在平时成绩这一部分,不是单纯依据学生书面作业打分,而是结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企业实践等技能目标,评出综合分。构建突出职业技能、开放的学生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主体多元化、鼓励学生考证;构建提升工作能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六)指导学生考证,参加技能大赛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旅游从业人员的新生力量,应具备多种能力,其中需要具备的很重要的两项心理素质就是较强的竞争意识和抗挫折能力,因此多参加一些考试和竞赛是非常必要的。导游证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资格证书,一方面每年在考试前集中对考生进行考试的指导和现场模拟导游培训,另一方面,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融入导游考试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教师要认真负责、悉心指导,这样才能保证考生的通过率。除此之外,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旅游类的技能比赛,例如酒店餐饮技能比赛、客房实操技能比赛、模拟导游比赛等,学生经历从准备到参加的整个过程,是一次非常好的专业成长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能力,使其发展为全面技能型人才。

(七)加强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培养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培养,是当前办学的主要方向。加强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的延续和发展。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应积极开拓“订单”培养模式。旅游教学的关键,就是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能不断地在实地进行锻炼,这样才能做到工学结合[6]。总体上,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共同完善学生实习制度,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适时安排学生到酒店、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进行实践训练,使其了解旅游企业服务的经营业务流程,掌握不同部门的服务规程和要领,灵活运用各流程的业务知识及其技巧,以期达到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和素质提升的目的。

(八)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职教能力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学生为本,关心与关爱所有学生,严谨治学,认真执教,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教学工作中,要依据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围绕其专业目标岗位(群)的能力需要,坚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的后续发展需要,科学规划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亦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教师要注意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态势,注意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提升理论,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结语

旅游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高职院校,要认清当前旅游市场的形势,针对行业的具体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同时加强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图书资料,不断增大教学的信息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能力范围,扎实推进“工学结合”,努力发展教育创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研究高技能专业人才特点,积极探索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和新型教学模式,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升华,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作者:陈慧敏 单位: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