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体制改革研究

时间:2022-11-20 02:31:48

旅游业发展体制改革研究

1引言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探究适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旅游管理体制的新路径,为未来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2旅游业发展趋势

2.1旅游业走向综合化发展

旅游业综合化发展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业综合化发展相比较单体产业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意义。首先,旅游业是融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综合化发展改变了旅游业以旅行社、饭店为主的传统模式,把各个相关行业、部门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规模综合效益,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其次,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综合化发展具有规模巨大、资产雄厚、产业链完备、综合实力强等优势,它的有效运行必将带动旅游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巩固旅游业的经济支柱地位。最后,旅游业综合化发展把众多中小型单体旅游企业联合起来,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技术与理念,促进旅游业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进程。可见,随着旅游业经营的国际化,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企业将会更多地采取联合、兼并等形式,走综合化发展道路。

2.2旅游管理技术向现代化进军

未来旅游管理将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第一,现代化管理有利于提升旅游业管理水平。在市场观念日臻强化的时代,旅游业的生产、营销等各环节依靠市场获得信息,旅游业主客体之间也是通过快捷、通畅的信息交流完成各种沟通与交易,因此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有利于旅游业主客体以低成本、低风险、高质量、广渠道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另外,现代化管理手段能够消除一些管理障碍,对旅游信息进行全面、系统、智能化的管理,从而促进旅游管理质量的提升。再者,旅游业是个综合性、关联性强的产业,旅游业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配合都必须依托现代化的调控与传播手段来实现。第二,现代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管理效率。首先,跟随时代的潮流,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企业都成为现代化技术平台的忠实使用者。例如,通过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企业可以及时把握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状况,掌握市场竞争行情,了解管理范围,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控制和解决问题。其次,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将深入普及应用,旅游管理部门利用电子政务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从而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再次,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潮流催生无国界旅游的时代,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世界各国旅游市场相互融合、紧密联系的重要手段。

2.3公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推进,公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且影响不断加深加大。近年来,随着旅游人数的增长,旅游业作为全方位的服务行业,更加体现了公众拥有的话语权。现代旅游业的运作离不开公众话语权的积极表达,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都市旅游、推进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以及参与公共活动,与旅游管理机构与旅游企业的沟通与交流等。此外,旅游过程中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领域,也越来越重视公众的话语地位,趋于实现均衡话语权,共同探求公共问题的解决之道。

2.4旅游管理体制步入市场经济管理轨道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将会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其一,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其经济属性地位日益提升,这种情况下,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会日益突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型管理体制将成为必然。其二,旅游业是个综合性、关联性强的产业,在管理体制改革中更加强调上下层、部门间的综合协调。近年来,上海、杭州、桂林等地设立旅游管理委员会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从更高的层次在与发展旅游有关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做了有益尝试,这种做法也是源于摆脱目前旅游局在旅游管理中尴尬地位的考虑[2]。其三,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体制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其四,旅游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因素逐步增强。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是实现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五,行业协会的作用和地位会逐渐增强。行业协会是沟通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的重要纽带。旅游管理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3我国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创新。然而,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1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名称设置不规范,级别职能不统一

当前,我国政府旅游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少地方存在着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不相符的问题,既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从国家到地方都设有相应的旅游管理部门,但其名称、级别和职责各地不尽一致。一是名称不规范。部级的旅游管理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到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出现旅游局、旅游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如浙江省旅游局、上海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到了市、县级,设有旅游局、旅游办、旅游委等。主要原因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如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实力强、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旅游需求强度较大,因而旅游业比较发达;相比之下,中西部内陆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弱、开放程度较低和可进入性相对较差,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业还相当不发达。这种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当地旅游业发展情况制定机构部门,所以出现我国旅游管理部门名称五花八门、纷繁芜杂。二是级别、职能不统一。从级别来看,国家旅游局为副部级单位;省旅游局有的为正厅级,有的为副厅级;市一级的有的为正处,有的为副处;到了县一级,有的为科级,有的则降到了股级。从职能来看,更是相距甚远。有的地方是单纯的旅游局,职能比较明确;有的地方改成了旅游委,职能比较单一;而有的地方则是与外办、侨办等单位合在一起,职能便显得模糊。

3.2机构设置网络不健全,管理部门职权狭窄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创新,旅游管理机构从国家到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都有一定的管理部门,形势喜人,但并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管理机构网络体系,旅游管理并没有达到它应有的覆盖面。首先,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机构有待健全。在国家层面上缺乏级别高、权力大、职能强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从地方层级看,省(直辖市、自治区)旅游管理机构权力小,协调功能偏弱,有的地区至今还没有独立的旅游管理机构;关于市、县建制的旅游管理机构就更单薄,个别县基本是空白。其次,行业协会等民间管理机构环节较为薄弱,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没有受到重视和普及化。再者,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旅游大市场,政府对旅游企业所采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尚不成熟,存在政企不分、部门分割管理、投融资环境恶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旅游企业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不适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概括之,由于旅游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健全、管理主体的单一、旅游行政机构职权范围狭小,很难制定出真正适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即使能够制定出政策法规,各部门也很难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外实施。

3.3宏观管理失控

我国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是部门分割管理[3],即旅游资源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也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例如各类旅游景区资源和文物资源分别由建设、林业、环保、文化、文物、宗教、海洋、地质、旅游等部门行使管理权;纵向又划分为部级、省级、市级、县级,由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由于各管理部门责权不一致、管理职权狭窄,旅游主管部门难以协调和组织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部级与地方各级旅游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机制,上级旅游管理部门对下级进行垂直管理,下级对上级却缺乏反馈和监督,这种由上而下的单一的管理方式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对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监督。再加上利益关系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许多旅游产品或景区被人为分割,旅游行业间、企业间的磨擦和冲突加重,旅游资源的统筹开发和旅游产品的整体设计难以进行,诸多旅游拳头产品长期处于少投入、粗包装、低效益的初级阶段,使得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行业风险也大大增加[4]。此外,政府对旅游企业过分干预,缺乏合理的交流和沟通机制。总之,我国旅游宏观管理体制呈现出各旅游管理部门之间、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旅游业出现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宏观管理失控的现象。

3.4旅游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我国旅游管理中监督缺位的问题突出。由于旅游资源和企业在纵向和横向管理上分属不同部门机构,纵向管理上缺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有效监督机制;横向管理上因各监督机构分工不合理、不明确,出现有些事情多方插手,有的问题无人问津,造成监督空隙或相互推诿现象。同时管理部门为了追求政绩和自身利益,在行使职权进行行业监督管理时,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旅游业违法、违纪、违规现象司空见惯。另外,旅游管理体制缺乏有效的公众和社会监督机制。其一,缺乏公众监督管理机制。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的入驻等方面,管理工作封闭运行,没有争取和采纳普通公民的意见,公众不了解具体内容,也没有途径进行监督。其二,缺乏官方的或民间的旅游执法队伍。在旅游景区景点很少见到接受游客投诉,处理旅游纠纷,维持旅游市场秩序的行政执法队伍。其三,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旅游饭店协会等民间旅游组织没有全面普及。我国目前市级以上地区已覆盖了餐饮协会、旅游饭店协会等,但只是停留在产业发展规划层次上,对行业管理、从业人员工作方面的监督力度微乎其微;一些县级地区只见行业协会雏形,旅游业监督力度更是微不足道。

4对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的要求,必须对现行旅游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推行适于旅游业发展的新体制。

4.1改革原则

4.1.1遵循旅游业自身发展的规律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管理体制的创新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和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而提出。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市场导向。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是旅游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实现市场效益。②可持续发展。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处理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适度开发,合理保护,以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③国际惯例[5]。旅游业的发展要在跨地区跨国界的背景下实现,按国际标准,依据国际惯例行事,方可培育旅游大市场,实现大发展。4.1.2注重综合协调力旅游业作为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涉及旅游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交通、娱乐、购物等许多企业和相对独立的行业。旅游业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旅游业管理体制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创新必须注重综合协调力。4.1.3强调管理职能部门的责权划分及职能转变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涉及旅游、工商、卫生、公安、消防、税务、质监、交通、民航等相关职能部门。新体制下,必须解决好这些职能部门的协调问题,明确划分管理责权,促进管理职能的转变,实现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政府管理合力,推动旅游业发展。

4.2构建多元管理主体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应由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企业、行业协会和公众四个管理主体构成多元化管理模式。各管理主体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协作,建立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的组织关系,共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4.2.1完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明确管理职能第一,建立级别高、权力大、职能强的全国性旅游管理机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管理委员会。主要由国家旅游局、交通运输部、旅行社管理局、旅游饭店餐饮管理局、国家文物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划统计局及政策法规司等主要业务机构组成,负责统一管理全国旅游工作。基本职能分别为以下方面。①旅游局统筹协调旅游业发展;拟定发展旅游事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监督、检查政策、计划和法令的执行情况,及时处理旅游工作中的问题;调节我国旅游供求矛盾,协调各部门、地区、行业之间的关系;制定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市场开发战略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外宣传和旅游信息的传播;发展对外旅游事务;制定并组织实施旅游人才规划,指导旅游培训工作;推动旅游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与国际旅游组织合作的相关事务。②交通运输部拟定旅游交通发展行业规划、政策和规章制度;协调旅游发展与交通运输供给;指导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和管理;组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调解交通运输价格,积极引导消费;负责物流运输有关管理工作;指导开展旅游相关统计工作,有关信息;指导公路、水路行业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负责公路、水路国际合作与外事工作,开展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指导旅游交通安全工作。③国家文物局拟订文物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参与起草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并负责督促检查;协调和指导文物保护工作,履行文物行政执法督察职责;负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监督工作;负责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推动完善文物和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拟订文物和博物馆公共资源共享规划并推动实施;组织指导文物保护宣传工作,拟订文物和博物馆有关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组织开展重大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工程,促进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管理、指导文物和博物馆外事工作,开展文物对外及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监督管理旅游市场运行和行政执法的有关工作,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工商行政管理规章和政策;负责旅游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并监督管理,承担依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责任;负责监督管理旅游市场交易行为和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监管旅游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责任,组织开展消费维权工作,查处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指导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受理、处理和网络体系建设等工作,保护旅游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⑤旅游饭店餐饮管理局拟定旅游饭店、餐饮业发展规划、政策和规章制度;指导行业发展市场推广工作;协调行业准入资格;制定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等级标准并指导实施;负责行业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活动。第二,完善地方旅游管理机构组织。各省(市、自治区)借鉴一些省区改革旅游管理体制的经验,建立符合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特点的管理体制;架设连接国家和地方旅游管理机构的桥梁———省(市、自治区)旅游管理委员会,作为全省(市、自治区)旅游业最高决策机构和综合协调部门发挥其职能作用。由本省(市、自治区)管旅游工作的主要领导任主任,旅游局和相关局的负责人任副主任或委员,下设有关职能处室及咨询机构。基本职责是贯彻执行上级机构的管理方针政策,决定本省(市、自治区)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招商引资或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决定或审批重要的旅游项目并监督实施,处理旅游活动中出现或涉及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并监督有关部门执行,协调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旅游业的顺利发展。另外,各地区都明确旅游管理机构的职能职权以及地位作用,县以上行政区还没有成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的要迅速成立。4.2.2大力发展旅游企业,充分发挥其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一方面,政府将旅游企业完全推向市场,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一般情况下不干预企业微观经营。政府应作为行业的监督者和协调者来规范、指导旅游业的发展,而非代替旅游企业发挥其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功能。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服务效率的提升等都需要旅游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办事,旅游企业应极力实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自负亏盈、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结合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同时,走集约化经营道路,调整企业结构,构建跨国、区域、行业的集团化大型企业、专业化中型企业、网络化小型企业的企业格局,实现竞争有力的旅游大市场。此外,旅游企业应积极吸引国际资金、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投入的市场运作机制。4.2.3健全旅游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和旅游业发展的特殊性,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是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新形势下,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旅游各行业部门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立与自己领域相关的行业协会,实行旅游行业协会与政府行政机构脱钩,完全自收自支的管理体制,为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旅游行业协会的机构组织可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三部分[6]。具体来说,决策机构是由会员代表组成的通过会员代表大会作出行业发展的各项决定、制定法规、命令的最高权力机构。执行机构设为理事会,内设服务、管理及经营机构。监督机构设为监事会,能够对协会进行监督与制约的机构。首先,明确全国性行业协会的职能。一是全国性协会要发挥龙头作用,加强组织协调,保证省(市、自治区)地方各级协会的规模总量和会员覆盖率,努力扩大旅游行业协会的影响及职能作用的发挥;二是为行业发展和会员企业创造最好的发展环境(如资金支持、开拓国内外市场、为会员提供国内外本行业的有关信息、资料和咨询服务等);三是制定行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体制、法律法规并贯彻执行,督促会员共同遵守;四是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有关本行业发展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业务培训活动,推动和督促会员单位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其次,强化地方各级协会的职能。地方各级协会向会员单位宣传有关行业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并协助贯彻执行,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向上级协会反映会员单位需要完善的问题和合理需求;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业务培训活动;加强同旅游行业内外有关组织、社团的联系与合作,对外以民间组织身份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承办政府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4.2.4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旅游管理中必须保障公众的管理主体地位。其一,公众作为管理主体要行使事前对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制定的旅游发展规划、战略决策,出台的新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知情并给予意见和建议的权力,事中对各项政策措施、规章制度的执行或是对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进行监督的权力和事后执行评估、做出决策的权力。其二,公众的参与不能浮在表面,仅仅是一种意见的表达或信息的了解,而应是决策、执行、监督的实质性参与。其三,参与的方式既有制度化的参与,如诉讼、信访;也有非制度化的参与,如公众通过各种传媒手段提供志愿者服务;政府通过开展咨询、走访、公共调查、评议活动等办法来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全面、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革完善。

5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的背景下,改革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对于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革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本文认为,在进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时应形成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企业、旅游行业协会和公众共同组成的多元管理主体,共同努力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作者:荣荣曲凌雁马雅方工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