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旅游支柱产业策略

时间:2022-07-26 12:31:59

打造旅游支柱产业策略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部,境内湘江贯穿南北。据传,湘江流域过去多植芙蓉,唐代诗人谭用之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名句。湖南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如张家界、韶山等景区皆国内外闻名。但是,湖南核心旅游资源基本上呈点状分布。张家界地处湘西,韶山位于湘中,衡山比邻湘南,洞庭坐拥湘北因资源的区域集中度不高,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弱,旅游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核心品牌培育和战略实施,企业经营水平和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与知名品牌的效应难以得到最大效度的发挥。笔者认为,构建以长株潭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集群,挖掘、提炼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而打造出若干个旅游精品,是推进湖南旅游由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环长株潭构建旅游产业集群的布局思路

通过“长株潭”旅游产业一体化和周边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建设,可以提高湖南旅游业在国内省份中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使旅游产业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核心增长级的一级,为两型产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产生带动和示范效应,进而提升湖南在中西部区域的综合竞争实力。首先,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应以湘江沿江风光带建设为纽带,以湖湘文化为集结平台,整合旅游资源,实施精品战略,面向国内外市场,努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重视旅游人才培养,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游、住、行、食、购、娱等旅游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区域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其次,完善区域旅游产业群布局,形成“2-5-6-1”发展格局:二个旅游龙头(长沙、张家界);五大旅游集散地(湘潭、株洲、衡阳、岳阳、常德);六大旅游王牌(长沙:山水洲城,人文长沙;株洲:炎帝文明,圣地株洲;湘潭:伟人故里,红色湘潭;衡阳:四季南岳,秀丽衡阳;岳阳:名楼名湖,胜景岳阳;常德:山峦绮丽,仙境常德);一江连接五市(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第三,实践告诉我们,在旅游做到或已经做到一定高度时,就要做文化。旅游是文化的翅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苍白的,也是没有永续发展生命力的。用湘江把环长株潭城市有机地联系起来,把许多风景名胜区和产业集群串联起来,以此为基础建设湘江风光带和湘江产业带。具体打造十大旅游休闲精品:1、山水风光游,包括各种山岳湖水等天然旅游景点。2、历史遗址游,包括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等最为世人瞩目的古迹。在《湖南百科全书》中记载的全省30个著名遗址、7个著名城址中,分别有22个遗址、5个城址分布在该区域,尤以马王堆楚王汉墓为世所知。3、人文景观游,主要指炎帝陵、著名历史人物故居、红色旅游景区等组成的知名度最高的旅游景点。4、宗教文化游,昭山以地处长株潭中心位置的区位优势和山水相映的资源优势,朝着集休闲、娱乐、度假、会议、宗教于一体的综合型度假区方向发展。5、名人故里红色游,湖南是伟人的故里,红色旅游在全国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作为成熟旅游景区的韶山,应打造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休闲度假旅游、会议旅游等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6、楚湘文化寻根祭祖游,以伟人红色文化、白石艺术文化为核心,挖掘和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湘潭旅游产业发展品位。7、长株潭生态休闲养生中心,以昭山风景旅游区、韶山风景旅游区、湖南水府旅游区和湘江生态经济风光带,“三区一带”作为框架性布局。8、湘江风光奇观游。9、田园风光游。10、现代工业旅游。

二、努力提升环长株潭旅游产业群竞争实力

“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概念首先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MichaelE?Porter)提出,他指出产业集群指的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产生大量联系密切,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他把旅游业、农业、化工产业和纺织业一起并称为四大最适合集群化发展的行业,并建议国家应把旅游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培植对象。笔者以为,旅游业作为当今世界发展势头最强劲、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是长株潭构建“两型社会”时必须增加的第三产业比例。首先,长株潭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进程中应推进旅游产业的集群,形成“大联合-大旅游-大市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配套基础设施相应形成-整个经济合为一体-两型社会的构建”的良性循环,打造湖南乃至全国的品牌旅游产业。其次,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仅依赖和局限于城市群旅游资源的禀赋,还需要创造高效的旅游产业运行环境来提高其竞争实力并获得可持续发展。优秀的城市旅游形象构建,不仅要做好城市旅游宣传,还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城市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提高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第三,在旅游产业的集群过程中,应将长株潭三地旅游商品和旅游各生产要素的区域壁垒打破,进行区域空间的重新整合,进而实现额外支出的成本等于零的良好经济发展局面。

三、不断促进环长株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资源的保护,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长株潭在“两型社会”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一定要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实现“代际公平分配”,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应做到:

(一)强化水资源环境的治理与监管

以湘江为例,湘江是横贯长株潭的一条母亲河,也是长沙橘子洲头和湘潭昭山等著名风景区的附属水域景观。早在宋代,湘江流域沿线的景观景象就赢得了“潇湘八景”的美名,其中“山市晴岚”、“江天暮雪”等景观曾分别位于湘潭至长沙的河段上。如今湘江因屡遭工业“三废”、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等的危害,自然景观遭到破坏。所以,长株潭需要重点治理和保护的水资源除了湘江、浏阳河以外,还应包括长沙石燕湖、株洲大京水库、湘乡水府等湖库资源。城市群水资源保护应依据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通过综合治理和加强监管予以实施。一是按湖南省政府制定的湘江综合整治规划的要求,继续对湘江沿岸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关、停、迁、改、转”。二是坚持先环评后建设的原则,确保景观建设与风光带总体风格相一致,避免造成湘江水域新的环境污染。三是加强湖库水资源环境的监管定期对湖库进行清淤防污。

(二)倡导绿色旅游观念

生态旅游既要符合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爱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潮流,又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实现绿色营销是十分必要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低生态代价和低社会成本下的经济增长,这是生态旅游受到重视的核心。倡导游客消费绿色产品,但不是所有绿色的东西都要消费,野生的动植物不能带走,原生态的环境不能破坏。要让游客认识到“我们是来欣赏大自然的,而不是贪婪的‘入侵者’,如果我们把这些好东西都带走了,后代还能享受美好的自然吗?”具体的做法是:一要积极倡导绿色旅游的观念;二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山体环境免遭破坏;三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

(三)严控废弃物和噪声污染

旅游是资源导向性产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其他产业更为直接和显著。一是城市群城郊及景区要推广使用节能除尘锅炉,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二是加快对汽车尾气的治理,景区内的交通运输应由景点管理部门使用清洁能源营运,禁止一切机动车辆进入主景区;三是强化废弃物的无公害处理,应在主要旅游区(点)建立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

(四)提高区域人文环境水平

一是加强科学发展观和环境法制观的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二是促使管理者、从业者、游客和原住居民自觉地参与旅游环境的保护;三是完善旅游咨询、投诉、救援等服务网络系统,及时处理游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提升居民素质,培养民众热情好客、以礼待人的精神风貌。

四、构建旅游经济圈,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发展环长株潭旅游支柱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实现由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转变,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提升湖南旅游产业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趋势。首先,通过构建长株潭、大湘西、大湘南和环洞庭旅游经济圈,运用以红色旅游品牌为核心推动文化娱乐旅游的发展,以绿色旅游为导向做大做强生态民俗旅游,以休闲娱乐养生为主导推进山地水浴旅游的发展和以亲水为抓手促进名湖名楼效应的集聚放大等品牌实施策略。采取增强旅游品牌战略意识,注重品牌塑造与创新,强化旅游品牌保护,加大旅游品牌营销力度等推进对策,不断营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强势吸引力的高水平旅游精品。其次,实施区域旅游合作,加大泛长株潭旅游整体的营销力度,树立并提升泛长株潭的旅游整体形象。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现旅游经济一体化,对于构筑地域大文化,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提升区域旅游档次,加快发展区域旅游经济,将发挥积极作用。第三,积极运用网络营销的手段,以精品线路为龙头,将政府促销、企业促销、行业促销捆绑联动,进行规模促销、立体促销。以整体的形象、丰富的产品、较低的成本取得更好的促销效果,把泛长株潭不断“推出去”。惟有此,才能吸引八方游客,创立泛长株潭的优质旅游品牌,最大限度地凸显地方旅游资源优势,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