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旅游资源开发

时间:2022-07-24 05:06:42

骑楼旅游资源开发

骑楼建筑承载着海口的历史,见证了海口的发展。本文通过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分析其文化特质,进行骑楼的开发与保护,希望对其的旅游开发能有所借鉴意义。

它是西方敞廊式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商住楼房建筑形式,这种建筑适应南方潮湿多雨,夏季阳光强烈的天气和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形式。骑楼最先于英国传往印度,与当地建筑结合,以后传至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两广、福建和海南等地。

旅游一词古已有之,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社交活动。从最早的自然景观游览到社会景观感悟以及现在的文化遗产旅游,人们逐渐将视线从鬼斧神工的自然唯美,转向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社会景观美,而如今逐步倾向于文化历史的残缺美,对于现在层出不穷的文化遗址旅游我想就是这样的一个表现吧。

历经磨难而开始踏上坦途的人类社会,其实是建立在支离破碎的历史记忆和具象遗迹基础之上的。这一点,我们从世界性的文化巡游过程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华夏的圆明园废墟、埃及的卢克索神庙以及置放在法国罗浮宫内的断臂维纳斯……太多现实的历史图景在无声地向我们吟唱,前人所创造的璀璨文化流传至今的,往往是这一种残缺之美,虽是“文明的碎片”,但却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跌宕,却是一个城市的印记和符号,也是人们感情的寄托。正因如此,那些几近忘却的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前提下慢慢得到有效利用而向旅游产品转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资源逐步向旅游产品转化,将文化遗产开发为旅游产品已经成为当前旅游开发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如丽江古城的开发不仅完整的保留了文化遗产的历史性,也很好的开发了文化遗产的商业性,借此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去。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建设,各种旅游产品也在不断增多。

在这大背景下,文化遗产——骑楼的旅游开发,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骑楼”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南方多雨炎热地区邻街楼房的一种建筑形式,将下层部分做成柱廊或人行道,用以蔽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这是一种顺应近代南方经济繁荣需求而出现的商业建筑。

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天津条约》签订以后,英法在海口设立领事馆,随后建有大量洋行、商厦、教堂、医院建筑,到20世纪30年代,已发展至现在的规模。

这些建筑风格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建筑风格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和旅游开发价值。

对于海口骑楼文化遗产的开发,我想首先要看见它本身带有的历史性:一者,像骑楼这样的文化遗产是有别于兵马俑,莫高窟,乐山大佛等具有长时间的时代遗留物,或是宗教文化建筑。骑楼只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近代商业建筑。在现如今繁华的商厦帝国社会里,骑楼的存在有时就略显破落。骑楼的历史文化也许不及其他古迹,但是骑楼却显现了一个时代人们的智慧精华、情感归宿,我们应该看见她的商业性及她的审美价值。

二者,文物价值、遗产价值、文化价值并不等同于旅游价值,这是需要引起开发者注意的问题。对于海口的旅游大部分的旅客更关注的海南岛的阳光,沙滩,海水,往往忽略了一些历史的痕迹。而当某方面价值突出的文化遗产被开发出来,公之于众、示之于人时,它的价值并未转化成旅游价值,游客有时并不买账。因此,许多地方历史虽然非常悠久,文化积淀也非常丰厚,但是真正能够被发掘出来并能够被青睐的东西却非常有限,那么如何更好地向人们展现当时的历史文化就变成一个重要的话题了。

再者,对于骑楼的情感归宿是不可替代的。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曾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还有露天戏台和社区活动空间合二为一的宗庙空间;室外随处可见的土地爷祭拜点;“老爸茶”的独特风俗,以及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这些都形象地记录了海口市由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沿海大都市的历史,也体现了海口城市区位与东南亚一体的热带地方特色。而如今这些建筑仍然发挥着海口市旧城老街的主要商业功能,也有人们居住在这样的商业骑楼里。人们对她寄托的情感不仅仅限于她的商业功能,还有叶落归根的归宿感,以及劳动与智慧结晶的成就感。

旧时的骑楼是洋行、茶楼、旅馆、货栈、戏院的聚集地。在那个年代,相当之繁华,街上甚至还有寺庙;而现在巷子仍有传统的裁缝店、各类平民服装鞋店、茶楼、小食店,一家家生意兴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格的“解放电影院”,仍以毛笔楷体写着宣传板招揽顾客,其实在骑楼这样的环境里常常会埋藏着百年老字号。虽然文化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但是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的,城市的文化只有把握住文化的时代性,才能够把握住当前社会的文化脉搏,因此,骑楼也需要与时俱进。既要保持南洋街上拥有的历史记忆,又要延续旧时南洋街的繁荣昌盛,充满魅力的展现海南人民沧桑而又美丽的百年风土人情文化。

首先我想对于骑楼的商业价值,依然是可以很好的保留。骑楼原本就是商住两用的建筑,外有特色的欧式刻画。现如今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有像骑楼这样有大面积的欧式商业气息的建筑群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其次,骑楼的文化底蕴需要大家共同保护。例如坐落在得胜沙的“冼夫人庙”、琼剧戏院等,就连此街区埋存的名人轶事、社会风尚和民间风俗等人文资源,我想都是海口骑楼文化丰富内涵的体现。对于“冼夫人庙”的留存,如同闹市中的一片净土,无论作为当地民众的精神寄托,还是作为岛外旅客的旅游地点,她都身兼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如,将那些民俗经过收集,通过举办展览或以骑楼博物馆的形式,对其进行宣传保护,展现海门作为百年商埠的历史故事,从而扩大海口骑楼的影响,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海口标志。

当然,我想这其中交通成为骑楼发展的一大瓶颈。由于早些年,建筑的缺陷以及对城市规划的有限知识,道路相对比较狭窄,这也成为人们骑楼开发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可以局部多点,将大片骑楼划分为各具特色的步行街。骑楼的街道分布本身就有不同行业的划分,大可借用早些的自然划分,将人们常去的购物区建设成为海口大型步行街。北京有王府井,广州有上下九,海口也应该有自己的商业街,作为城市的老中心,她也可为旅客增加一道新的风景线。

海口骑楼街区是中西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旷世奇葩,对海口骑楼老街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是全社会,各行业协力合作的大事。希望能通过科学规划,借鉴成功的改造经验,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机遇,进行综合开发,将其建设城一个具有海口地域特色的南洋骑楼城,创造一个精美优雅,交通便捷,高档舒适的文化旅游区。也希望骑楼旅游开发不再是如何将历史遗迹如何转化为旅游产品并再次商业化的问题,而是将其变成一种文化的延续,一个城市的永恒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