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多功能性价值观推广

时间:2022-07-16 02:54:35

红色旅游多功能性价值观推广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目前相关部委正在制订“十二五”期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为对下一轮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需要在回顾近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红色旅游本质与发展意义的认识。

一、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概况

自《纲要》推进实施后,在政策和资金投入推动下,我国红色旅游进入了全面深化发展阶段,逐渐被全社会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可,发展规模迅速壮大、发展质量较快提升,为老区群众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红色旅游发展也逐渐由外部行政动力转变为内部市场动力驱动,初步建立起自我循环的良性发展机制。

1、红色旅游发展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大力支持。自《纲要》颁布实施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支持下,成立了由14个部委联合组成的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各部委也加强了对红色旅游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如为规范各地红色旅游发展,2007年全国红色旅游协调小组第四次会议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五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红色旅游健康发展的通知》。在具体的资金支持上,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至2009年,我国中央政府共安排红色旅游专项资金23.57亿元,新建和改造了235个红色旅游项目;安排专项经费5.36亿元,维护修缮了一大批红色遗存,保护了一大批红色文物;和地方共筹资近68亿元,建设红色旅游重点区域公路3300多公里,新建、改扩建边远地区支线机场12个,建设106个铁路停靠站。

2、红色旅游发展规模迅速壮大、发展质量逐步提升。自2004年中办、国办印发一期规划以来,到2010年底,红色旅游一期规划提出的工作任务和主要目标基本实现。第一,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均已超过了目标任务。6年来,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已接近13亿人次,年均增长18%,综合收入接近4000亿元。第二,红色旅游发展质量进入新阶段。随着中央、地方财政不断投入和社会资金的注入,以韶山、井冈山、延安三个“一号工程”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明显改善,通达条件更加便利,接待能力显著提高,陈展内容不断丰富,红色旅游发展质量有了较大提升,精品体系逐步形成;各地逐渐配套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

3、红色旅游发展明显提高老区群众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红色旅游发展以红色遗产资源为主线,充分整合老区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可以逐步建立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进而发挥出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推动老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据统计,2007年全国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37.17万人,间接就业人数143.72万人。而从一些先行开展红色旅游的地区来看,红色旅游已经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革命摇篮”井冈山,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旅游兴市”的战略,现已成为海内外瞩目的“红色旅游”胜地,带动了当地旅游纪念品和农副产品的加工生产,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从“红色产业”中获益近2000元,旅游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已超过35%。“革命圣地”延安2007年全市旅游人数突破6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红色旅游已经成为一批革命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二、新时期红色旅游的多功能性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红色旅游定义为: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的创业史、革命史、奋斗史,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工程;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作为一份指导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政治、文化、经济“三大工程”的定义主要着眼于在国家层面红色旅游的社会发展功能,但并没有深入阐释红色旅游作为一类专项旅游产品在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功能[3](P15)。在政治性而必然产生的严肃性面孔下,红色旅游跨领域的多功能属性往往被掩盖,尤其是作为一项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的特性往往被忽略。从近年来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现实看,红色旅游主要体现出以下特性。第一,从供给角度,红色旅游是核心资源公共性、核心产品公益性而又同时具有综合性经济效益的社会事业。从资源内涵分析,红色旅游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争取自由、勇于奋斗、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所传达的是理想主义的爱国情怀、拼搏奋进的民族精神,所依托的是由革命先辈和全国人民创造的红色文化、红色遗存和相关资源载体,因此它应是一项公共性的国家文化遗产。从产品属性分析,红色旅游产品链中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等核心产品,如历史事件纪念地和标志物等,是属于全民共享的精神财富和国家所有的公共产品。但从事业发展的角度,红色旅游除核心遗产资源主要由政府负责保护和修缮、核心产品主要由政府管理和运营之外,产业链上下游的“食、住、行、购、娱”等配套性服务产业主要以市场运作为主实现,无疑具有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效益属性,这同时也是红色旅游之所以能够带动老区群众致富发展的主要功能。第二,从需求角度,红色旅游已经发育了由资源融合化、文化演绎化而应对的多元化需求和大众化市场。《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应“整合相关旅游资源,把发展红色旅游与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工农业旅游等密切结合,形成综合型、复合性的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多数红色遗产资源富集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优良、民族文化多元的地区,自纲要颁布后,各地所谓“红”、“绿”、“古”、“奇”等多元化资源整合和模式融合已经成为红色旅游发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而红色文化的舞台化、时尚化、节事化演绎及网络化传播无疑更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旅游的市场吸引力。延安市的大型实景演出“延安颂”和“梦回延安保卫战”、江西“中国红歌会”、临沂市的“蒙山沂水”以及重庆市渣滓洞的夜间实景演出和“数字红岩”、“网络红岩”、“红岩联线”等一系列红色文化的创新展示、推广和运营,让红色文化鲜活化、生动化和时尚化,成为青少年教育、大学生修学、老年人怀旧的重要旅游市场。第三,从旅游活动的过程角度,红色旅游是一种易于体验性、互动性、参与性开展的旅游活动形式。红色旅游所蕴含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遗存的大量战斗题材,是十分符合团队拓展培训从而培养合作理念和集体意识的资源;红色年代的农事耕作、手工艺制作等生产活动和大量生活场景是极具教育、体验和怀旧价值的资源;甚至在近现代国际国内形势下,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在建设中面对新形势谋求适时转型发展的伟大历程,都是充满智慧、值得研究挖掘和传播教育的重要教程;而这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伟大事业既和现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又强烈存在于绝大部分中国人的意识中,这无疑加强了对红色体验的渴望。

三、红色旅游发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正是除红色文化和遗产所承载的政治特征和教育功能,红色旅游还具有经济、市场、体验与参与等一系列旅游产品和活动所具有的功能特性,使得红色旅游既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主流价值,又能够对接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能够发挥主体作用。首先,红色遗产和文化所蕴藏的红色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要元素和养分,通过红色旅游挖掘和发扬其精神力量有利于引导积极健康的社会主流价值。当前,我国整体正处于人均GDP为3000~5000美元的社会转型和变革发展期,这同时也是社会矛盾激化时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加之在开放进程中中西文化、信仰和意识形态的交流、碰撞和博弈,进一步加剧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极端的个人主义和不劳而获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一些消极、落后、低俗的社会思潮悄然升温。尤其是在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中,以“富二代”、“官二代”为傲的茫然自大、炫富夸耀与所谓“草根”、“房奴”、“穷二代”为关键词的群体性“寂寞、郁闷”等冲突日渐升温,整个社会的平稳、和谐运行正受到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威胁,通过红色旅游挖掘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内在价值,能够凝聚多元社会价值,形成积极健康的主流价值。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系列力求自由、奋勇抗争精神,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形成的改革创新、拼搏奋进精神,这些红色遗产和精神都是伟大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锤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宝贵结晶,体现了民族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于拼搏、自强不息、追求更多的民众自由和人民幸福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人类追求理想的终极价值,对于我们持续推进经济现代化和社会和谐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次,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附生于旅游化形式中,是一种更加贴近群众、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实际的高效传播方式[4]。

红色旅游有别于现行课堂式和宣讲式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其教育功能是以旅游活动为载体、通过“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过程和旅游者的意识活动过程、旅游者的实践活动过程”这一旅游化过程实现的[5],是将思想教育和现代休闲相结合,能够适应各个年龄段、各社会背景人群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方式,因而能够取得较好的宣扬和传播效果。这一过程的实现有其内在的动力:一方面,由于教育服务提供者对效益的追求(核心载体运营的公共效益或政治效益、上下游服务的经济效益),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形式,如利用声、光、电甚或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的展陈方式创新,利用互联网和各类数字信息媒体、终端媒体的传播创新,利用各类文化演绎和产品、线路的组合创新等等,使红色旅游的教育和价值传播与现代旅游业其他业态能同步升级;另一方面,服务和产品创新不仅满足了大众对红色文化及其蕴含价值的需求,而且激发了部分潜在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愿望,从而在旅游过程中实现了潜移默化的价值传播和思想教育。最后,红色旅游是内涵不断创新、精神不断丰富、价值体系逐渐完善的新形式,其开放的价值观和发展性的资源载体符合社会与时俱进的价值需求。

除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外,以“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为代表的创业精神和以九八抗洪、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北京奥运、载人航天和科学发展、努力应对新危机等为代表的时代创新精神,正不断拓展红色旅游的精神内涵;相应地,除以韶山、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革命遗址为代表革命战争时期的标志地之外,以“两弹一星”、大庆油田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创业时期的标志地和以深圳特区建设、浦东新区开发、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为代表的改革开放时期的标志地,也正不断完善红色旅游的资源体系,使红色旅游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发展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