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

时间:2022-09-17 04:17:07

我国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

本文作者:黄雀芳工作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0前言

随着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整个教育界的一大热点问题,我国地区的职业教育相对起步比较早,从办学经验和办学制度上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0)为了促进与我国相关职业院校的交流,陆续派出教师赴台交流、学习,2009年5月21日,笔者与几位来自不同系别的同事来到了我国朝阳科技术大学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考察和交流,通过座谈、交流和研讨,对朝阳科技大学资讯学院3个系所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规划、课程实施等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同时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听课、与课程教师进行课程研讨、参与课程实务专题,使我们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亲身体验。此行日程安排非常紧张,虽然无法参与到方方面面,但感受颇多,得益匪浅,特别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改革有了些许的感悟。

1我国职业教育简况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被称为技职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年代开始发展,将中等教育分国中教育和高职教育(大陆地区称为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到20世纪80年代,在专科(在大陆地区称为中专)的基础上发展了技术学院(大陆地区称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后在技术学院中又成立了研究所,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学生,出现了科技大学。与普通教育相比较,技职教育重于实践教学,定位也比较明确,高级职中、专科类学校应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操作人员,而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这类学校应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管理人才和现场技术人员。

1.1我国技职教育的定位和能力培养目标

我国对技职学校教育目标规定如下:职业教育以教导专业知能、涵养职业道德、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并奠定其生涯发展之基础为目的,必须辅导学生达到下列目标:(1)充实专业知能,培育行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2)陶治职业道德,培养敬业乐群、负责进取及勤劳服务等工作态度;(3)提升人文及科技素养,丰富生活内涵,并增进创造思考及适应社会变迁之能力;(4)培养继续进修的兴趣与能力,以奠定其生涯发展之基础。同时我国经济合作暨开发组织所提出的/能力之界定与选择0(Deseco)把能力分为3个范畴:(1)自主行动能力,培育批判、思考能力、广泛的群科基础能力、实务工作能力、认识劳动权益的能力及有效参与公民社会的能力;(2)交互使用工具能力,正确使用文字、语言、专业符号,分析与统整、运用科技之技能,对知识、技术的好奇心,勇于尝试;(3)在异质性社群中互动能力,与人相处,利他服务,协调分工,组织领导与被领导,同理心,及危机处理能力。技职教育的定位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决定了技职学校教学内容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要求较低,以满足生产第一线工作人员够用为度,基于这样的定位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前几年,大多数的技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十分偏重技术训练和实习,安排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现场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到有关单位实习。学校也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担任指导教师,主要讲解操作技能,不强调理论知识,要求与企业密切配合,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就练就了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1]。

1.2我国技职教育面临的冲击

由于产业及社会环境快速的变化,我国技职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冲击,主要体现为:(1)随着高科技产业及服务业快速发展,技术也日新月异,职业的变迁也很快,而技职教育最大的特色及竞争力所在,是建立在与产业需求密切结合的基础上。重实践轻理论的办学理念可能使学生只能够掌握特定行业所需具备的能力,而由于所学范围过于狭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在面对产业环境变迁时,自我适应及再学习能力较为不足,将影响技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和自身可持续性发展。(2)技职学校比较多的是私立性质,由政府支持的办学资金比较少,在办学软硬件条件的建设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比如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难以实时地跟上技术的发展,那么学生所学的实践技能与现实岗位存在着差异,不能完成满足社会的需求。(3)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普及,技职教育非常重视升学管道的畅通,也借此来吸引学生。这样一来,技职教育实务操作的特色就变得不再突显,技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不再明显。同时,各技职院校为实现快速升格改制的要求,特别是要升级为科技大学,具备有开办研究所和博士班的资格,将大量招收年轻优秀的高学位的师资,这些师资大部分接受完整的学术基础训练,但却未具有职业实务工作的经验与技能,在国内学术价值取向的教育体系中,也以追求学术专业成长作为教育学生的目标,使得技职教育的培养模式越发与一般大学相类似,使技职教育的特色最发不明显。

2我国朝阳科技大学资讯学院的人才培养

由于我国技职教育面临着种种的冲击,技职教育为了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各技职学校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寻求建立自我发展的特色,以掌握竞争的优势。以下是笔者到朝阳科技大学资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点滴了解和感受。

2.1课程专题

为了保证课程学习的时间,资讯学院的课程专题(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不单列,而是把课程专题结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一般在期中,课任教师向学生公布课程专题,学生分组采用课余时间合作完成,课余时间实验室的使用可以向系部申请,并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有关规定,专题的结题一般定于期末,甚至有的课程把专题完成情况作为课程考核最重要的一部分。此举改革,透过专题,让学生在学完部分课程知识之后,能明确课程学习的目标,完成的工作任务;在以后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目的性明确,能学以致用,同时通过这种开放式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更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使学生有足够的课时数来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以后的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2.2实务专题

实务专题是最让笔者感兴趣的内容,它类似于大陆职业院校的毕业设计,但在实施过程和方式却截然不同,资讯学院的3个系所的课程规划中,都安排有实务专题,时间是安排在第三学年的上学期、下学期及第四学年的上学期。实务专题是在第二学年的下学期开始选导师,各个导师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学生上系所各教师网站去了解,有兴趣的学生,直接找导师进行面谈,据了解,就目前的情况,一般每个导师带1个组,一个组一般为5至6人,专题组成员选定后,导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定制实务专题项目或直接采用导师手头上现有的企业课题项目,给学生布置实务专题开发任务。虽然这个年级的学生由于所学习的课程知识有限,并不能马上进行实务专题的开发和研究,但通过实务专题任务的下达,进一步明确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到第三学年的上学期,学生所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导师每周会安排3个小时的专题生讨论会,听取专题组成员汇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所学的知识在实务专题中的应用,期末根据每一次的汇报结果,给出本学期实务专题的成绩,第三学年的下学期,随着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导师每周1次的专题生讨论会将围绕着课题开始展开,组织学生开始进行实务专题部分的开发和设计,期末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团结协作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分。第四学年的上学期,大部分的专业必修课程基本完成,专题组学生开始着手进行实务专题的综合设计和开发,导师要求专题组每周进行一次的汇报和交流,指导和完善实务专题的成果,到期末进行实务专题展,各系成立专题评审组,各专题组对自己所完成实务专题进行成果展示,并提交一份实务专题说明书,评审组对该成果进行评议,并提出疑问,要求专题组成员回答,类似于我们的毕业答辩,评审组给出成果评议成绩,导师再根据各学生在专题开发设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给出最终成绩。该种方式提早让学生明确了自己能干什么,要学什么,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导师主要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新性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我院执行专业导师制也有几年时间,但成效并不是非常的明显。目前我院第一学期采用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指定一名班级导师,指导学生能尽快实现升学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变换,这是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组织方式,学生通常也是在第二学期开始选择专业导师,专业导师按学院/系部的有关规定每周组织1次的专业指导,但因为并不是以1门课程的形式出现,学生没有任何可约束的条件,因此就存在一些学生混水摸鱼,指导时间经常不到位,导师指导的目标也不是太明确,时间安排也比较短,导致专业导师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地得到发挥;而我院的毕业设计通常是安排在第六学期,此时学生求职心切,并没有太多的心思放在毕业课题上。朝阳科技大学的实务专题课程的开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如果我们的毕业设计也以课程形式分3个学期来完成,专业导师的工作直接与该课程结合,应该将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2.3引入RFID次专长课程机

RFID无线射频辨识系统被视为21世纪发展的前10大技术,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报告指出RFID相关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发展快速,预计到2010年RFID的全球支出金额可达30亿美元。研究机构AMRResearch也预测在2013年产值可达210美元,以此可以分析,近几年社会对RFID人才的需求量将加大。鉴于此,朝阳科技大学咨询学院提出了RFID次专长课程机制,学校将RFID课程列为次课程课程,完成RFID次专长课程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RFID技术应用的能力,修完该课程规定的学分后,学生的毕业证书上加注次专业课程课程名称,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同的区域经济,不同的体制,大陆和我国在职业教育上存在的个性差别,生搬硬套并不是一种可取的方法,通过交流、学习和合作,拓宽思路,开创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办学特色,才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