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基地规划与设计

时间:2022-05-03 11:00:32

科技创新基地规划与设计

用地达到均好性,均质的绿地、交通条件使每个地块都有良好并相近的环境,有利于创造有序发展的布局。科研办公与绿地的融合,实现园林式的高科技科研园区。5保证用地布局规划的弹性。规划采用大组团内含小地块的结构形式,地块间用地条件相当,规划指标要求统一。此结构方便地块间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组合和拆分,有效地适应未来建设规模的不断变化。规划结构为一个中心,两环三组团见图2。该基地可分三大功能区:配套服务区、科研办公区及科研生产区。1配套服务区以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及餐饮娱乐、商业办公和基地的生活配套服务为主功能,占地面积共13.33hm2200亩。目前国家已批复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建设规模约27000m2。内容为两部分:一部分约22000m2的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中心,一部分约5000m2的研究实验楼。除此之外,配套服务区内还应包括对基地本身的配套服务功能。如居住、休闲娱乐、物业服务等。2科研办公区主要设置技术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可以所为单位、也可以相互交叉使用,主要以办公建筑为主。3科研生产区以各所的实验室及生产基地为主,该基地建筑面积5.5×104m2,占地13.33hm2200亩,其中2×104m2为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其中首期建设的为光学元件生产基地,该区内建筑以一层厂房为主。以上三个功能区从开放程度上有所不同,配套服务区为ArchitecturalandStructuralDesign全开放功能区,主要负责对外接待及对内服务,并与其它功能相互独立。科研办公区为半开放功能区,主要为各所的科研办公服务。科研生产区为封闭功能区,以实验室和生产基地为主,并同时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质。规划原则:经反复研究,确定下述八大原则:1遵循成都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尊重已批准并已实施的上位规划。2合理布局,使功能分区清晰,保证各功能区的独立完整性,又要考虑各功能区的相互关系而不隔裂,使其形成有机而高效的整体。3建立顺畅而高效的道路系统,在满足顺畅和通达的前提下,经济地确定道路密度,以提高道路利用率和土地价值。4在深入研究基地地势、地质等现状条件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水系、植被,创造良好的园区环境,构筑生态型园区。5认真而科学地研究功能结构,了解园区内各功能组团的需求,分析利弊,合理地安排他们的位置和避免不利因素。6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园区内企业等客体利益,在此前提下,努力降低建设成本及运营成本。7减少资源及能源浪费,提高土地资源的效益。8努力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

1对外交通分析基地周边道路的外延接口状态后,认定基地东侧的规划路作为本园区的对外交通的一级主要道路,基地北侧和南侧的两条规划道路作为园区对外交通的二级主要道路。2道路系统道路系统是组织地块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是实施各项社会活动的“动脉”。园区主业定位为高科技研发办公为主,分析其交通特性主要以小型机动车为主,中心科研生产区有少量大型货车,内部交通强调简洁性、秩序性和易识别性。本园区道路系统分为园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步行路四级见图3。1园区主干道呈环形布置,为园区内部环路,同时承担市政功能及景观功能,主要服务于园区中心科研生产区和外来参观车辆的使用路两边设置较好的景观设施。2园区次干道也呈环形布置,平行于主干道,主要服务于科研办公区的工作人员的车辆。3园区支路设置于两条主要环路之间,连接两条园区主干道,提高各地块的可通达性,使园区内交通更为便捷。4园区步行路主要设置于各地块内,主要以东西向的形式贯通各地块,串连各地块建筑,同时也起到了连接地块南北的作用。图3道路交通分析图3道路等级各等级道路情况见表1。表1道路等级4)停车规划停车以地下为主。地面有少量停车,均结合地块的出入口布置,在各建筑周围均设有适宜的临时停车位。总停车数4664辆,其中:地上停车数536辆;地下停车数4128辆。本园区绿地系统由隔离绿地、中心绿地、地块内部绿地和水系四个体系组成。景观节点、景观轴线、集中的绿地活动区相结合,形成点、线、面的绿化景观层次。景观环境按不同的功能区采取不同的风格,配套服务区为开放形景观环境,以广场、花坛及规整的植被为主,科研办公区以组团式绿化为主,形成组团绿化环境,注重办公环境的人性化。科研生产区周边为高大植被、水系和林荫小道,相对封闭,形成自然休闲的绿化环境。

整体建筑高度由四周向中心方向逐渐降低。规划区整体以多层为主,最高的建筑为A-3地块的科研办公楼,限高100m,为整个区域的统领性建筑。西端两栋对称的科研办公楼,限高80m,在建筑高度上也起到了控制东西向轴线与统领性建筑呼应的作用。科研办公区主要由3层的裙房、5层的板楼和12层的塔楼组成。3层裙房限高13.5m、5层板楼限高21m、12层塔楼限高54m。园区中间地块即科研生产区限高15m见图4。1配套服务区建筑形式偏向商业、外向的性格,布局较灵活,引入了较活泼的弧形的元素,立面上在与整个园区的协调的同时也体现了商业和酒店以及会展中心自身的特点。2科研办公区借鉴成都文化"锦里"的概念,布局规整的同时又不失变化,内部空间自由且层次丰富,楼与楼之间独立但有联系。立面风格较严谨,注意细节的处理,如玻璃颜色的变化等,充分体现了科研办公建筑的特色。3科研生产区以实验建筑为主,体量方正,建筑高度低。采用有别于其他两个分区的立面形式,开窗方式比较自由,均作屋顶绿化,与中心绿地融为一体。

本文作者:闫文静工作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