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论文

时间:2022-12-06 03:42:49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论文

摘要: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因此,高校有必要在充分了解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对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出科学的总体规划,并在解决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实践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基础上,实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的提升。本文在对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优化策略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与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类影响因素做出认知,则是提升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前提。因此,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策略做出研究与探讨,对于提升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水平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1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

1.1人力资源因素。(1)信息化意识。当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没有意识到管理信息化对提升后勤管理水平的重要性时,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也难以得到有序、有效的开展,因此,后勤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意识,是制约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后勤管理信息化没有被当作高校发展过程中战略性的任务来对待,与后勤管理信息化相关的规划、制度、组织等也难以得到有效完善,这将直接导致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出现流于形式、停留于口号层面的问题。(2)信息化技术人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后勤管理人员的重视作为支撑,而且离不开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参与。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当中,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信息系统应用人才、信息系统维护人才缺一不可。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后勤管理工作需求的良好对接,高校也需要一些既懂信息化技术,又懂后勤管理工作的人才,而这些专业性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则必然会对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产生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3)信息化建设经验。当前,我国高校在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经验欠缺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存在,也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一些高校受到自身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资金资源的限制,而没有自主开发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能力,因此,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信息化服务商开展信息化系统的开发是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常见做法。在这种模式下,由于高校欠缺信息化建设经验,所以存在盲目听从信息化服务商建议、导致信息化系统与后勤管理需求难以实现有效对接的风险。1.2管理制度因素。(1)信息化建设标准。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规范统一的标准作为支撑,但是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中,经常出现没有开展充分的科学调研就急于开展管理系统建设的情况,这不仅导致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面临诸多实际问题,而且会制约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如高校中的各级院校后勤管理系统数据标准、软件标准不一致,就会出现各自为政、难以继承的情况。因此,高校不仅需要认识到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优越性,而且需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标准统一化的必要性,从而推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2)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使用制度,是确保信息化系统发挥出提升后勤管理工作成效作用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实践中,不仅需要对系统应用权限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与划分,而且需要对具体的工作流程、使用流程做出严格规定,只有如此,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才能够得到必要的约束。但是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当中,重视开发而轻视使用的情况客观存在,信息化系统应用过程中的制度建设工作更是容易被忽略,这不仅会导致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出现各类问题,而且也会制约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持续发展。(3)信息化管理制度文化。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制度文化,不仅需要具有完善性和可操作性,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执行效果,这对于体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价值、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制度文化的构建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高校能够重视引导后勤管理工作者重视传统工作思想和工作理念的转变,不断强化后勤管理人员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并在信息化系统的使用中对自身的行为作为严格约束,从而构建起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氛围,继而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2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

2.1更新管理理念。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需要构建起领导重视、教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因此,高校需要转变后勤管理观念,为后勤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大助力。在此过程中,首先,高校需要树立服务为本的管理理念。一方面,高校需要重视提升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依据后勤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对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化知识以及信息化技能提出明确要求,并开展显影培训,从而提升高校后勤单位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需要针对教职工以及学生对后勤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为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这要求高校能够针对后勤管理需求开展充分、广泛的调研,并将调研结果作为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优选与实施的重要依据,从而确保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需求实现紧密对接;其次,高校需要构建起知识型的后勤管理队伍。虽然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可以外包,但是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以及持续优化则需要后勤管理队伍来开展,为此,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完成之后,高校需要重视后勤管理队伍信息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通过鼓励与引导后勤管理队伍开展自主学习、知识共享,更好的体现出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与价值,并促使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根据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实现不断的改进与完善。2.2完善管理制度。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管理制度的完善主要要求高校从两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高校需要对信息化管理制度做出完善。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将信息化管理理念与现有的后勤管理理念融合起来,根据后勤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实现信息化管理理念与后勤管理理念的对接。与此同时,现有的后勤管理工作制度,应当以适应信息化管理需求为依据,在开展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做出适当调整,从而确保后勤管理制度能够适应后勤信息化管理工作趋势的发展,促使后勤管理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能够始终处于主动状态。为了确保后勤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执行效果,制度中的每条规定都应当有章可循,并具有良好的监督与评价体系作为保障,从而避免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其次,高校需要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出科学的总体规划,推动信息化建设标准的统一化。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协调各院校中所开展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后勤信息化管理中的技术规范、基础设施规划、用户使用规范等做出统一规定,从而确保高校能够从全局掌握后勤管理工作开展状况,并提升各院校后勤管理系统的开发效率和应用成效。

作者:张平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铁.论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74-75.

[2]王海格,富婷.对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概述和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24-25.

[3]张敏.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16):100.

[4]李储君.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服务质量和水平上的提升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6):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