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法可持续发展思考

时间:2022-04-23 10:44:43

国际环境法可持续发展思考

摘要:可持续发展原则进入国际环境法领域并成为国际环境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它贯穿在国际环境法的理论和实践中,指导着国际环境立法、实践和发展的方向。应明确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法律地位,通过多种制度贯彻落实和完善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国际环境法;环境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环境一体化的程度以及人类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国际环境法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各国政府也逐渐在国内立法司法实践中运用这种价值观念。为保证人类世代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的自然资源,就要在相关领域了解并运用该原则,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也有利于该原则在国际国内的落实,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方向。

一、价值观念的出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兴起与发展人类社会很早就出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思想,随着环境问题不断突显并被重视,该原则出现在国际环境法领域中。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可持续发展出现在人们视线中;1982年《世界自然宪章》要求实现并保持各种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最佳可持续生产力”;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对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出了丰富和具体的计划。至2002年8月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的召开,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始落实到各国发展中。每一次全球性的环境会议召开都不断地将该原则的影响力扩大,各国开始接受和借鉴这种思想理念并将其运用在国内立法里,使世界环境法的发展开始转向。如美国1990年制定《污染预防法》、日本1993年制定《环境基本法》等,都说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场必行的社会变革,该原则已成为国际环境法中的重要原则。2.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本内容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是所有人均承担的责任。关于该原则的学说繁多,比较典型的是桑兹的“四要素”说——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环境与发展一体化和可持续利用。代际公平是指每代人要保证后代人享有的权利种类、自然资源和星球质量是一样的;代内公平指的是同时代的所有人享有平等利用自然资源和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环境与发展一体化则是将保护环境与经济和其他发展结合;可持续利用是指以可持续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为实现代内公平和可持续利用,许多国际性文件都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如《21世纪议程》认为国际经济应以四种方式提供支持性的国际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新的生存与发展哲学,它维护人类的发展权,否定片面的经济发展观。在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上,当代人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往往以牺牲后代应享有的环境为代价,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分歧,为了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必须要用该原则加以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度”,要在发展的同时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维持生态平衡。人实质是归属自然的,不是驾驭自然或对抗自然,我们有义务保护自身及后世生活的环境,同时要不断调整思维,规范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实践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国际环境法中是一项处于发展中的原则,理论落实需要国际法律文件的确认和成员国的实践,从而成为一项国际习惯法被各国公认。首先,该原则的实践体现在各国际公约和环境文件中。1982年《世界自然宪章》倡导统一自然养护和社会发展;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的《里约宣言》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核心,该会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该原则写入法律。文件为实现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约束还提出了很多原则性的规定如代际公平原则、预防原则、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和国际合作等。同年各国还达成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它在序言重申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除外还有很多环境条约明示或默示地承认、体现了该原则,比如1949年《国际捕鲸公约》、1968年《养护自然和自然资源非洲公约》和1983年《国际热带木材协定》等。其次,该原则的实践体现在各国立法和司法审判这种国家实践中。《21世纪议程》颁布之后中国政府做出履行承诺并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各国也都根据国情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成立相关组织制定措施进行实践,如英国制定《英国国家21世纪议程》和《地方21世纪议程》,美国成立总统可持续发展历史会等,这使得该原则被更多国家认同接受。国际法庭最早在1983年的太平洋海豹仲裁案中援引了该原则,为保护公海的海豹规定了“禁猎季节、捕猎方法和工具”等,这反映了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思想。1977年的多瑙河水坝案在判决书中写到可持续发展原则,法官认为可持续发展原则是一个具有规范价值的决定本案判决的原则。还有著名的菲律宾MinorsOposa诉环境与自然资源部部长案,它以“四要素”中代际公平作为理论支撑,最终成功地制止了该国政府出租原始森林的行为。还有NarmadaBachaoAandolan诉印度联邦共和国等被告案,该案的判决也认为应当用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生态平衡。同时在国际海洋领域发生的海龟案、剑鱼案等等,都逐渐将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性利用作为必须考虑的内容,国际环境海洋保护法律框架中也体现出该可持续发展原则。再次,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实践还表现在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NGO)的活动中,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都在不断推动该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和国际环境法立法中的落实。NGO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可持续发展,NGO在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帮助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如贫困人民、弱势群体等等)寻求权利保障这些方面作用很大。由于NGO对社会现状的了解多,对问题的敏感性较高,能及时反映问题,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也选择与NGO合作。NGO在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方面也有巨大贡献,比如在国际投资立法中,就推动投资与环保等多层利益的可持续发展[1]。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ISD)提供的投资条约范本就强调的国际投资立法应当充分重视和促进环境保护。NGO还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加以重视,如1985年绿色和平运动组织促使各国签订了南极条约,泰国NGO就施压使政府撤销影响环境的建设项目并改变发展战略,这些都说明我们应当给予NGO更多重视。由于环境法是该原则落地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因此环境法中的污染防治战略也发生了变化,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开始成为环境法的主要内容,环境立法更注重兼顾“环境与发展”和“源头控制与总量控制”,该原则指导下还出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清洁生产制度、国际合作制度等。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第一,是该原则的执行存在问题。虽然该原则在国际法和国内法中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也终将演变成为一项国际习惯法原则来加以实施,但是一般国家依条约所承担的义务多通过国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确认,但各国履约能力和具体国情以及国内立法的措施并不能有效掌握,因而国际监督机制的不健全让实施这些环境条约还存在一定障碍。第二,可持续发展的司法标准极为缺乏[2]。哪种环境影响程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标准需要更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评价体系加以规定。因此要加强国内立法,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从各个方面督促各国落实可持续发展的义务,只有明确“如何才是可持续发展”这个关键问题,才能更好地操作。第三,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化有待加强。该原则虽在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决议和宣言等文件中都得到反映,但是很多领域都没有通过法律形式加以强制规定使其从价值观念变为基本原则,有的领域已经有相关法律文件加以调整但是缺少约束力,或者相关公约的规定大多是框架性的,还需要成员国通过多边、双边协商来解决具体问题。比如1992年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又如《里约宣言》,虽强调环境与发展,但实质上不是一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而是一份表明各国立场和态度的政治文件。原则的核心功能是确定责任分配,作为基本原则应当通过各种法律文件将其落实到相应的主题上成为具体的制度或措施。而且该原则相关法律法规比较零散,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缺少强有力的管理监督机构,这也使很多不愿承担义务的国家有借口规避责任。因此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将该原则转化为具体的法律制度并付诸实践是实现该原则的根本保障,比如在国内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就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再比如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是通过预防污染避免走非可持续道路。第四,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仍然很严重。通常发达国家会将环境污染和废物进行转移排放,他们使用更多资源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提供资金和技术方面百般推脱,并强调发展中国家也应当承担责任(如发展中国家也应当限制减排)。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相对落后,他们主张发展和消除贫困是第一任务,现有能源结构以及生产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应当积极提供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主动带头承担义务,肩负起历史责任。尽管该原则对双方国际环境保护责任进行了分配,但双方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权利和义务上仍争执不下,不利于实现国际合作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要加强南北合作,双方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应为共建良好家园积极提供技术资金援助,不能逃避责任,一味对发展中国家施以环保压力;要反对少数发达国家借口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要保证实现发展的权利。发展中国家也不能以经济落后为借口逃避义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此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新的全球伙伴关系是最好出路。

参考文献:

[1]赵勇.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国际投资立法的转型———以非政府组织为视角[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4(5).

[2]那力.国际环境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王曦.国际环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4]王曦.论国际环境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J].法学评论,1998(3).

[5]张平,刘小红,杨平.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探析[J].西部法学评论,2008(5).

[6]王小民.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J].理论月刊,2008(10).

[7]华园园.国际环境法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8]张琦豪.论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可能性及其路径[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1.

作者:田忆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