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时间:2022-01-24 04:57:27

班级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不断分析与总结以往班级管理工作经验,发现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积极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以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同感以及对班级的归属感,以此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关键词: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个具有积极健康班风的班级能够有效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使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因此,要加强对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创新,通过不断地研究实践,摸索出适合班级发展的管理模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班级管理的特点及任务

首先,班级管理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班级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这个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同时班级管理的对象包括班级教学设备、班级教学成绩、班级文体工作的发展等,但是主要的管理对象是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管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才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1]。第二,班级管理需要一定的手段,主要管理手段包括计划、组织、协调以及控制等,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以及班级资源的具体情况,利用以上3种手段进行科学管理,班级管理活动是一个互动的活动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共同参与,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以及班级干部与学生的管理统称为班级管理。其次,班级管理的任务。具体表现在:第一,维持班级秩序。班级是学生学习与生活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在校园中活动的重要场所,班级是一个集体,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集体管理的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本班级的管理中,班级全员共同创建一个健康有序、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这是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第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班级的组建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接受教学的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还包括,在管理中利用各种有效途径与手段组织和协调学生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锻炼学生个人能力。班级组建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人际交往环境,在班级中存在一定的班级管理任务分工工作,这些班级组织形式为学生获取社会信息、适应社会能力等提供了依据,在班级管理中使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2班级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首先,班级管理模式缺乏班级凝聚力的管理效果,学生无法在班级管理中获得归属感。有些班主任还在校内担当其他的职务,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较大,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班级管理中,甚至有些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学生不够了解,不知道自己班级学生总人数,更不了解学生的个性与存在的问题,有时和自己班级的学生迎面相遇,班主任都叫不出学生的名字。而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同时,有些班级很少组织集体活动,学生较为分散,学生之间缺乏经常性的互动与交流,缺乏一定的班级集体荣誉感,甚至存在部分班级出现学生“拉帮结伙”不够团结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班级学生之间缺乏友爱、信任与帮助,使班级的存在仅仅流于表面[2]。其次,班级干部的选拔有失公平。一些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自己安排班级职务人选,部分班主任会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安排学生担任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以及体育委员等,这种班级干部的选拔方式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其他学习成绩一般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得不到充分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还有部分班主任职业道德素质较低,根据家长的经济地位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使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班级干部的选举严重缺乏公平性,直接影响着班级的有效管理。最后,部分班级管理存在忽视学生的感受。班主任进行权威性的管理,在管理中班主任一人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与条例,这些严格的班级管理条例与管理制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有些班级管理偏重学生学习成绩的管理,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委以重任,并在家长面前严厉批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班主任规定学生早到校半小时进行早读,甚至有些班主任还将班级集体活动时间定为自习时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权利,给学生的班级生活增添压力,使学生对该班级产生厌倦、想脱离该班级管理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3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3.1科学制定班级管理条例

班级管理条例是班级管理制度的一种体现,科学地制定班级管理条例,是提高学生班级集体责任感,增强学生班级归属感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在管理条例中要体现以班级集体为核心,并在条例中明确指出班级的组织机构、班级的选举制度以及奖惩制度,要使班级干部严格遵循班级管理条例,辅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定期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将集体活动中班级学生个人的表现与参与状态列入奖惩制度中,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同时还要联合其他班级开展班级竞赛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活动,为班级争光,并使学生在团结合作中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生在科学的班级制度中认同班级管理,在集体活动中增强其归属感,以此提高班级管理效率[3]。

3.2公平公开选举班级干部

班级干部是辅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角色,班级干部管理能力是影响班级管理的关键因素,只有进行公开公正的选举,才能使班级全员信服,并配合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才能体现班级管理的公平性。因此,在选举班级干部时,要根据班级管理条例中对班级干部人选的要求进行民主选举,使学生参照班级管理条例相关依据进行选举,并当众计算选举票数,宣布班级干部人选,之后还要对班级干部人选进行定期试用考核,考察班级干部的管理能力与协调能力,待试用期结束后再使学生对班级干部进行评价,经过评价确认,使班级干部正式上岗。公平、公开地选举班级干部,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现,使学生对班级管理进一步理解并认同,有助于加强班级管理[4]。

3.3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管理工作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明确班级管理的特点与班级管理的任务,在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摒弃管理以成绩为主的传统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尊重与认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使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决策中,在做出管理决策之前,要对学生开展民主调查,关注学生的感受,做到管理以学生为主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学生的特长与优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保证班级学生整体进步,才是班级管理达到最佳效果的表现[5]。

4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应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摒弃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本开展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作者:冯伟元 单位:宁夏中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韩安庄.班级文化建构现状及对策——以滨州学院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77-178.

[2]孙彦.新时期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96-198.

[3]张馨,丁贞栋,宋子晟.学习型班级:创新班级管理的路径选择[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9-82.

[4]方璇.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以盐城工学院为例[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82-85.

[5]靳拥军,王强,李远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班级管理:问题分析与体系重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