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职业使命感研究

时间:2022-08-17 09:29:42

公共管理职业使命感研究

【摘要】每个职业的存在与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各个社会能健康稳定的运转,进而使社会中的个人更好的生存与生活。‘使命感’一词经常被应用于医生、教师等类似职业中,似乎这些职业在道德层面必须高于其他职业的思维定式已经存在于人们心中。事实上,作为公共管理这个同样关键的、特殊的职业,使命感的重要性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运行的好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现代职业使命感理论并结合实际对公共管理职业使命感的重要性作出进一步的强调,希望越来越能引起各方的思考。

【关键词】公共管理;职业使命感

一、引言

党的报告中,在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做了总结和展望后,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再次强调。近年来,我党对于党内贪污腐败问题、结党营私问题等给予了强烈的打压,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仅仅从制度、法律方面给予公共管理者强压可能导致其在工作中蹑手蹑脚,无法达到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共管理本应是一个情系百姓的职业,公共管理者应是带着人民托付的权力替人民办事、为人民谋幸福,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固定的工作量,或是为了自己稳定的“铁饭碗”,这样的职业价值观对整个公共管理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会起到消极的影响。所以,对于这份特殊的职业,每位公共管理者都应该具备应有的职业使命感。以下从职业使命感的理论和概念入手,并指明公共管理领域中职业使命感的重要意义以及培养职业使命感的几点途径。

二、现代职业使命感理论

(一)现代职业使命感在中国的发展。“使命感”在我国并不陌生,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使命感就是由以下词汇所解释的:奉献、无私、热情等。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倡导各个职业所应该具有的使命感,但我们仅仅把使命感归在了道德层面上,没有指出这种使命感的具体来源以及它最终带给社会的偌大影响。使命感不能仅仅是少数职业的专有名词,我们也不能停留在每日只关注个别受到表彰、受到关注的践行使命感的个人身上,但是,当今我国现代职业使命感确实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没有把其看做除了思维层面以外的对社会、国家起推动作用的理论来进行研究。(二)关于对职业使命感的研究。关于对职业使命感的研究目前还是处于初期阶段。美国学者Duffy和Dik指出,职业使命感包含三种成分。一是外部召唤。外部召唤即带有使命感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是由外部一些人或一些事的需要和召唤决定的,这种需要的力量往往来自宗教、国家、社会或是家庭等。二是生命意义。带有职业使命感的人会认为如果不去认真的做眼下的工作,自己的生命就会毫无意义,即他们的生命与职业是在同一层次之上的。三是亲社会动机。亲社会动机指的是带有职业使命感的人会自觉的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这些人与自己的利益没有必然的关系,奉献出公共财富从而让社会更和谐健康的发展。而且,职业使命感不是完全存在在获得很多成就的人身上,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使命感,每个职业也是如此。(三)职业使命感的推动力。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仅仅把职业使命感归为道德层面上是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的,一个人具有不同程度的职业使命感会带来相应阶段的工作成就和社会贡献。带有使命感去工作的人往往同样会得到高度的幸福感。在各个经典的需要理论中,被关心的需要是每个人都不可获缺的,被关心的获得又是经过自己去关心别人才能够得到。所以,带有使命感的人在经常关心别人后同样会得到别人的关心,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幸福感。除了幸福感的提高,带有职业使命感的人往往会带有更高的工作热情,对自己的职业带有崇高的敬重,从而时刻会提醒自己每天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挑战。经过实证分析表明,具有高使命感的人会带有高度的工作动机,在工作中可以不计自己的时间、经济等付出,可以在很恶劣的环境中完成工作,而且能从中收获到不一样的乐趣。这两种推动力无疑对工作都会带来很好的开展,所以,重视公共管理领域广大工作者的使命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公共管理领域职业使命感培养的意义

(一)公共管理领域的特殊性。公共管理,即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因此,公共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也是很艰巨的管理任务,一旦出现某种差错,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再者,公共管理人员作为国家公务员系统的成员,其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公务员本是人民的公仆,其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在此工作的基础上,他们获得一定的报酬和补偿。公务员在我国一向称为铁饭碗,无论是工资收入还是职位期限都有足够的保障,因此难免会造成工作中的不积极和懈怠表现。但是,国家机器的形成和运作在最初是以人民的意志而成立的,人民持有权力的最终决定权,一旦人民赋予国家的权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收回这项权力,所以,公共管理最大的特殊性在于权力的使用和权力与利益的博弈,而国家的稳定与否与这两个维度息息相关。(二)公务员系统职业使命感培养的意义。公务员系统是我国重要的职业队伍,这个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区域分布上都是值得研究和重视的对象。公务员跟其他职业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掌握着人民赋予的公权力,通过运用各种公权力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也是因为公权力的拥有而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滥用的现象。使命感是公务员尤其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公务员如果只将工作与自己的利益完全挂钩,那么其就不能完全为人民大众的利益谋福祉,这与这项工作的初衷已然是不相符的。对于公务员来说,使命感的诠释就是为公、正直、清廉、兢兢业业、为民服务等,只有进一步提高该职业的使命感,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党内的不良风气,提高公务员的整体质量,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认同感。组织是由成员构成的,组织是否能够良好运转的决定性要素是成员工作的态度,因此,作为最重要的管理系统,公务员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热情至关重要。只有公务员从心里肯定这份职业的价值,才能主动地约束自己,避免做一些有违使命的事情,由此营造风清气正的公共管理系统。

四、公共管理领域职业使命感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使命感的理论研究。如前所述,工作使命感的研究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命感的研究应该上升为理论支持,而不仅仅是宣传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在当代中国,物质激励似乎还是占领着绝大多数人的工作动机,各种牺牲精神、大局意识无法有效的在长期阶段成为绝大多数人的追求目标。对于使命感的研究应该集中在工作使命感的标准统一定义、影响使命感的因素、提升使命感的途径等理论层面,由此才能从实质上提高职业使命感,进而提高工作质量水平。各个职业的使命感会有不同的特征,对于公共管理领域来说,工作所带来的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度、对政府的认可度、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爱戴等等都是促进工作者进一步努力工作的力量,这是本领域使命感提升的动力所在,但是,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去激发这个动力?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影响公共管理领域使命感的因素?可以利用已经具有的使命感具体怎样服务与工作?所以,着力开发可以量化的使命感是相关学术界应该攻克的一个方向。(二)加强公务员选拔的标准。公务员的选拔标准应该既重视能力也重视德性。如果缺乏必要的能力就不能科学合理的完成相应的工作,但是因为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一旦缺乏必要的德性就无法真正的诠释这个职业为民服务的价值所在。而现如今我国在选拔公务员的方式方法和标准中,往往更多的是强调应试者的能力,比如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运算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当然这些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是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有些人可能仅仅会因为一分之差而无法进入这个领域,但是他可能会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人民群众有很深厚的感情。相反,那些高分进入的人可能会不具备良好的德性,仅仅有知识能力的支撑。那如何才能加强德性的鉴定呢?在我看来,除了要审查在选拔过程中考生的档案情况、有无政治错误、在学校或之前工作的组织中的表现情况以及最终面试过程中所展示的情景应对以外,首先,还应该联系使命感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考察。比如,对于要考察的内容来说,具有职业使命感的人对于某一职业的特定情景是具有很好的敏感度的,对于发生的一些职业状况,他一定会有足够的感同身受在里面。像基层干部,在面对农民缺乏必要的灌溉农田用水时,他会跟农民一样感到心急,迫不及待的寻找办法解决土地用水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在农民几度请求帮助后再采取措施。所以简单来说,检测一个人在相应的需求情景下,是否有特别的情感反应和由此而生的帮助愿望,就可以检测出他是否具有职业使命感,进而就可以判断是否具备足够的德性。这样的检测应该贯穿于选拔的初期甚至录用的阶段。其次,对于公务员的录用程序来看,我认为仅仅通过笔试和面试两重程序是不够的,毕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在任职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对其进行考察,一旦考察过程中不符合相关的要求,则依照固定的规章制度取消对其的录用,也可以将这段时期称为实习期,意在通过这段时间加强公务员使命感的培养,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所以要设立常设性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来负责。在考核过程中,要每月听取公务员的述职报告,公务员要讲述这个月自己与人民群众发生了哪些联系,得出了哪些感悟和体会,有哪些工作经过反思后发现自己做的不够好等等。只有这些细化的内容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公务员的使命感,相比那些假大空的述职报告,这样的要求可以从实质上给工作者以行动上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三)上级部门对组织成员的支持。使命感的来源除了来自对自我的核心价值评价以外,还包括例如工作满意度、工作意义感的获得等。对于工作满意度来说,薪资是可以量化的标准,这个要素可以根据合理的与其他职业进行比较以得出适当的结果。但是工作满意度还来自上级领导对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关注程度。所以在公共管理领域,政府和部门上级领导对下属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持有利于下属提高工作中的满意度,进而增强对工作的热情,将工作真正的视为自己人生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同时也将人民群众视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了外部的感召力提高了使命感。这种支持与否不仅体现在工作任务分配是否清晰,奖惩制度是否合理等,更重要的是行政领导是否习惯性的运用行政权力同下属进行交流和工作上的沟通,权力是公共管理最重要的特征,但不应该作为同工作伙伴联系的唯一工具。

五、结语

笔者曾看到中央民族大学李俊清教授的一篇采访后,内心充满了波动。这篇采访名为《边疆研究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这篇采访中,李俊清教授说道:“公共管理重要的职能首先是服务。”当他看到民族地区公共产品极度短缺时,下定决心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奉献应有的力量。从这么多年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李教授确实为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发展奉献了太多。采访的最后,李俊清教授说到:“边疆研究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我觉得研究问题要科学价值中立,但是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涉及到边疆问题,要有个人情感和价值在里面。不是学术的冷眼旁观和价值中立,要有爱国情感和责任感、使命感。”确实,只有带着使命感去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的做到为民所想,为民谋利。无论是学者还是公共管理者,都应如此。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力所在。

参考文献:

[1]DUFFYRD,DIK.B.J.Researchoncalling:whathavewelearnedandwherearewegoing?[J].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2013,83(3):428-436.

[2]江新会,王敏.现代职业使命感理论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3]贺莉,刘张立.公务员考核体系的创新路径与特征[J].行政论坛,2014.

[4]薛立强,谭融.公务员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

[5]郝玉明.公务员满意度影响因素特性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

[6]李俊清.边疆研究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R].第四届中国边疆学论坛,2016.

作者:王俊蕾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