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的运用

时间:2022-08-25 11:24:28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的运用

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血液透析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护理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病人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观察组意外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4%,投诉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6%,不规范操作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6%,导管感染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6%,医嘱处理不当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6%。[结论]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透析;护理管理;效果

近年来,血液透析病人的数量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对医护人员以及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1-2]。临床上亟须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来将血液净化整体服务质量提高,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3-4]。研究显示,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5]。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血液透析病人来源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病人中,所有病人均知情同意,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1∶1分为2组。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8.21岁±5.26岁;6例为遗传性肾病,14例为药物性肾损伤,7例为肾盂肾炎,8例为肾小球肾炎,5例为糖尿病肾病,10例为高血压肾病。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8.05岁±5.12岁;6例为遗传性肾病,13例为药物性肾损伤,8例为肾盂肾炎,7例为肾小球肾炎,6例为糖尿病肾病,10例为高血压肾病。两组病人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不愿参与研究者;存在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对病人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进行严密观察,特别要重视病人进行血液透析前后的体重变化情况,观察病人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等改变情况。除此之外,要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观察组(常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2.1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建立

将血液透析病人在透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危险因素作为依据,针对性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并且进行制度化、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不良事件紧急处理制度、风险因素排查制度、各项治疗操作的规范制度。

1.2.2将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处理能力提高

要定期将医护人员组织起来,进行风险管理制度培训以及相关专科知识培训,对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进行不断强化,帮助其树立起风险预防与风险管理意识。与此同时,要将医院实际情况与血液透析常见紧急事件发生情况作为依据,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血液透析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方案,促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对紧急方法进行熟练掌握,将其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专业素质提高。

1.2.3对透析导管与动静脉内瘘相关操作与管理进行规范

将工作人员组织起来,对透析导管以及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进行认真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标准操作规范进行制定,对并发症的出现进行有效预防。如果病人进行了导管留置,则在操作过程中对导管操作技术进行严格遵循,并且要对导管进行有效维护,对感染、导管内血栓形成进行有效预防,并且指导病人对导管进行自我管理与保护。

1.2.4对病人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在病人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每小时都要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一次监测,如果判定病人有透析并发症风险存在,则应该将监测频率提高,对血液参数、治疗模式等进行合理调整,以此来对各种并发症的出现进行有效预防。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要严格核对医嘱与血液透析各项参数,并且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相关操作。

1.2.5严格操作过程

在进行输血与配血操作时要严格循序操作规程与核对制度,避免将2例病人的血标本或者血液在一起放置。对内瘘穿刺部位的胶布要进行妥善固定,防止出现穿刺针脱落与插管部位感染的现象。其次,护理人员要对病人插管部位与穿刺部位进行认真观察,了解其位置是否移动或者是否有渗血现象出现,观察透析器内部是否凝血、是否准确注入肝素追加量。

1.2.6透析前后体重观察

在病人进行血液透析的前后要对其体重进行监测,准确计算出病人干体重,将其作为超滤脱水的有效参考指标,避免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失衡现象。

1.2.7透析仪器、管路清洗

在病人进行血液透析之前要采用生理盐水对透析仪器与管路进行彻底冲洗,对透析器闭路循环时间的充足性进行确保,避免热原反应的出现,以便于能够及早采取有效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在发现透析器出现漏血、破膜的情况下要对透析器进行及时更换。医护人员要对静脉内瘘与动脉内瘘穿刺技术进行熟练掌握,确保能够一次性成功,防止因为多次穿刺造成内瘘血肿闭塞现象,对透析效果造成影响。

1.2.8心理护理

将病人的实际心理情况作为依据,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最大程度上减轻其消极、绝望、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防止因为病人不良心理而引发不良事件的出现。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病人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3个选项,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即为总护理满意度。其次,还要对两组意外发生率、投诉发生率、不规范操作率、导管感染发生率、医嘱处理不当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计数资料进行方差齐性检查之后,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讨论

临床上血液透析是对半透膜原理进行充分利用,将病人透析液和病人血液向透析器中引入,对半透膜两侧溶质的浓度梯度、水压梯度以及渗透梯度进行充分利用,将病人血液中的毒性物质以及代谢产物代谢出体外,对病人肾脏排泄工作进行永久性或者暂时性的代替,并且对其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失衡现象进行有效纠正[6-8]。近年来,血液透析病人数量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透析过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存在,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9-10]。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与操作技术进行熟练掌握,能够有效防范不良事件与并发症的出现,对病人的病情发展动态能够进行预见性处理[11-12]。其次,要确保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对医嘱进行严格遵循。以往的透析护理管理模式通常将病人治疗与护理作为重点,没有对护理管理制度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高度重视,所以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13-14]。在风险管理模式下,建立了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风险应对能力与识别能力不断强化,从源头上切除风险因素,不仅能够对病人治疗安全进行有效保障,而且能够将整体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

作者:余少英 单位:广东省怀集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