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优质护理风险管理探析

时间:2022-06-09 11:25:18

门诊优质护理风险管理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方案应用于门诊优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门诊就诊的患者600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该院门诊就诊的患者6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方案。观察对比两组风险事件、投放情况的发生率,以及门诊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0.17%、0.33%,低于对照组1.33%、1.50%(P<0.05)。研究组业务能力评分为(93.50±5.52)分,高于对照组(82.50±5.40)分(P<0.05)。结论风险管理方案在门诊优质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方案;门诊;优质护理;效果

门诊是医院接待患者的重要窗口,其服务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然而,由于门诊具有病种繁杂、患者流动性大、服务项目多、药物种类多等特点,现有门诊往往存在护理力量薄弱、护理风险事件频发等情况,继而无法有效保证患者的就医质量[1]。目前,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案预防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学者研究的重点。风险管理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其目的是降低患者就医过程中的护理风险系数,完善门诊优质护理内容。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在门诊应用了风险管理方案,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门诊就诊的患者60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320例,女280例;年龄18~78岁,平均(48.5±5.3)岁;其中内科300例,外科155例,妇科145例。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该院门诊就诊的患者6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18例,女282例;年龄18~78岁,平均(49.5±5.2)岁;其中内科300例,外科150例,妇科1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就诊科目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根据《门诊护士服务标准与规范》与《门诊护士工作标准》[2]中的相关内容实施常规门诊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门诊护理风险分析:通过对2015年护理风险事件给予回顾,分析其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同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出门诊护理风险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①管理体系问题:医院主要采取科室负责制,其现状为“小门诊、大病房”,缺少门诊护理管理的领导者;②合作问题:医院各部门与门诊间均具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而门诊护理岗位与各部门的默契度直接影响工作质量与效率;③护理岗位职责与岗位设置:护理岗位设置不明确,门诊护理人员仅重视日常护理工作,而忽视了风险排查、健康教育、护患沟通等内容;④业务能力:由于门诊护理工作十分繁忙,护理人员接受专业技术培训的机会较少,这使其缺少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能力,继而无法保证各项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且主动服务意识也相对缺失。(2)门诊护理风险干预对策。①组建风险管理团队:由护理部牵头组建门诊护理风险管理团队,组长为总护士长,科室护士长为小组长,其他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为组员。门诊护理风险小组每月进行1次现场指标,每日进行1次护理风险排查,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管理、药物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环境设施安全性、隐患排除等,针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及时上报组长进行协调与处理。②协调多方合作:与后勤部、医务科、安全工作处等相关部门联系,制定统一标准,充分利用电子屏播放门诊护理安全注意事项,并加设咨询台、分诊台便于患者就诊;与信息中心开展短信与网上预约,缩短患者排队与等候的时间;及时通报就诊顺序,缓解患者急躁与焦虑状态;针对工作日就医高峰期,可加设导诊人员与志愿者开展流动咨询服务;各科室与楼层均设备安保人员进行秩序维护,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演习;③重点环节管理:根据门诊岗位工作特点分析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同时结合医院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工作流程,例如:门诊无菌用物交接规划化流程、患者信息核查流程等;④每月组织1次门诊护理人员培训工作,内容包括:消毒隔离、法律法规、急救能力、沟通技巧、风险事件分析等;各科室每2周进行1次专业技术培训。护理部每季度对门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业务能力进行1次考核,并与奖惩制度挂钩;⑤门诊护理团队的执行力与向心力:合理分析门诊护理人员的资源分配情况,并与相关科室联手优化人资建设。同时,通过定期开展护士座谈会、门诊护士QQ群、及时总结优质护理范例等方式,不断强化门诊护理团队的执行力与向心力。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及投诉情况的发生率。②通过考核问卷与技术考核实践对比两组患者业务能力的掌握情况。考核问卷满分为60分,包括:设备管理、药物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环境设施安全性、隐患排除等。技术考核实践满分为40分,主要包括门诊相关护理操作能力与无菌操作技术。考核问卷与技术考核实践成绩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业务能力的掌握情况越佳。

1.4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通过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情况的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护理风险、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0.17%、0.33%;对照组护理风险、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33%、1.50%;研究组护理风险与投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情况的发生率对比[n(%)]

2.2两组业务能力的掌握情况对比

研究组业务能力评分为(93.50±5.52)分,对照组为(82.50±5.40)分,研究组业务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523,P<0.05)。

3讨论

门诊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具有患者流动性较大、病种繁杂等特点,其护理危险系数较高,给护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3-4]。及时分析与处理门诊护理风险因素,完善业务水平,对保证门诊患者就医安全与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风险管理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它对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优化护理质量[5-6]。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在门诊应用了风险管理方案,结果发现,研究组护理风险、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0.17%、0.33%,低于对照组1.33%、1.50%(P<0.05)。可见,通过正确分析门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针对风险事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从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团队、提高护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建立奖惩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协调多方合作、重点环节管理、强化门诊护理团队的执行力与向心力等方面着手,有效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投诉率,这与其他研究结论相同[7-8]。同时,研究组业务能力评分为(93.50±5.52)分,高于对照组(82.50±5.40)分(P<0.05)。风险管理方案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有效提高了其业务能力,为提高门诊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方案在门诊优质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推广。

作者:周澜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5701厂医院门诊科

[参考文献]

[1]刘会民,张永进,陈曙峰.风险管理在我院门诊调剂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房,2014,20(13):1189-1192.

[2]王云,韩英.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管理对防范不良事件的作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16(11):51-52.

[3]阚宁.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2(22):62-63.

[4]谢少波.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5(21):106-107.

[5]陶宝英,朱紫英.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高危患者就诊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30(23):2149-2151.

[6]朱海燕.风险管理对门诊输液患者输液安全与满意度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8(20):26-28.

[7]黄燕玲.风险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32(12):73-74.

[8]夏亚萍.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6,25(14):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