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探讨

时间:2022-03-24 09:35:48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探讨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进入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时代,有效的推动了小微企业的发展,而且在实体经济的各行各业均有分布,不仅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形式,而且还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如今,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信贷风险问题,因此需要做好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更好的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

一、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概述

(一)小微企业的概念界定

小微企业一般是指在从业人员、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上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的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统称。2011年,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颁发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其明确提出了微型企业的划分标准,同时将中小企业根据其规模划分为微、小、中三种类型。

(二)信贷风险的概念界定

信贷风险一般是指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的影响,如借贷方财务状况萎缩,自身偿还利息的能力低于预期;经济大环境的动荡诱发了一系列无法预知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本项业务中,商业银行的收益低于预期,甚至出现了亏损的状态。如果借款人无法按照协议上规定的期限偿还贷款,将会导致银行无法获取由于信贷而产生的利益,有的时候可能连贷款本金也无法收回,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信贷风险并非某一个时间段内形成的,其诱发因素比较多。由于受到经济大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借贷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困境,从而对企业的财务产生不利影响,就会无法按时偿还贷款,这就是所谓的市场性风险。而非市场性风险一般是由外部因素中的社会、自然因素引起的,而自然因素一般涉及到了天灾人祸,会对借贷人的企业运营状况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出现信贷风险。

(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成因

1.市场风险

由于小微企业实力相对较弱,市场应变能为不强,产品和生产技术相对比较为落后,而且大部分企业会面临自身经验积累不足、盈利能力较差等特点,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遭受到外界因素的冲击,将会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小微企业一般为市场的跟随者,并且大部分企业的进入口槛较低,主要集中在生产工艺简单、技术含量低的领域和行业,从而产生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对经济周期和外部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一些突发或意外事件将会导致一个正常经营的小微企业面临倒闭,这些因素都是商业银行无法预测的,如产品遭到大面积索赔、劳资纠纷、大的生产事故、企业核心成员或主要控制人发生意外、法人或企业偷漏税等。因此,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小微企业的生存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使其市场风险承受能力降低,容易出现信贷风险。

2.管理风险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小微企业都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同时经营者和所有者间缺少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甚至有些管理之间由于利益驱动而出现内斗,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小微企业倒闭。同时,还有一些小微企业的经营者文化水平比较低,“煤老板”、“钢老板”、“暴发户”大量存在,从而导致他们的经营理念受到限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缺乏系统、有效的规划,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为家族企业,企业的大小事物都由一个人说了算,一旦出现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风险。

3.道德风险

部分小微企业由于管理层道德水平比较低,存在较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导致骗贷行为时有发生。小微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员道德素质比较差,缺乏信用观念,经常不择手段的从银行套取贷款,并想尽一切办法躲避银行债务等。由于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信用体制,导致商业银行未对小微企业的资信状况全方位的掌握,一旦给这些蓄意骗贷或信用不良的企业发放贷款,将极有可能诱发信贷风险。

二、当前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现状

(一)信用评价体系缺失

银行进行贷款决策的主要依据是贷款企业的授信和信用评级。由于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比较晚,而且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起步较晚,大部分商业银行尚未建立一套针对小微企业授信体系和信用评级的标准,一般是根据大中型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来实施,包括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人为定性评价和财务报表定量评价,但是有些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能完全由财务报表来判断,而且在定性评价的过程中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评级授信依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使一些存在信用风险的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导致商业银行有信贷风险,因此亟待对我国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市场准入机制缺失

市场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发展都会影响小微企业的发展。为了能够对各类风险实施有效地管理,每年都会要求商业银行年度风险政策。但实际上,我国的大部分商业银行和大中型企业具有相同的行业政策,并不存在适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准入制度和行业政策,有的商业银行即使存在相关政策,但是不够细化,导致无法为正确的信贷决策提供有效地依据。此外,目前各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部分银行为了拉拢客户,人为的降低准入标准,对不符合贷款标准的小微企业实施贷款,这样下去极易诱发信贷风险。

(三)贷款流向管理不严

由于小微企业资金实力弱,经营变化快,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比较弱,因此需要做好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对贷前、贷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的纠正和弥补。但是一些商业银行未对小微企业实施严格的贷后管理,“重贷轻管”现象较为严重,甚至存在较为严重的贷款流向管理不严现象,极易诱发信贷风险。目前,由于受到商业银行内部信贷扩张冲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信用体系不完善、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等的影响,使“重贷轻管”现象普遍存在。由于部分商业银行基础工作做得不到位,对小微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管理层的变动及现金流向等动态信息不能及时的掌握,从而无法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工作。同时,商业银行缺乏长效的信贷管理体系,内部监督检查机制有待完善,未按照要求做好信贷工作的检查,对贷款的流向缺乏有效的管理,从而无法对资产的质量状况给予真实的反应,导致未来决策出现偏差。

(四)风险预警机制欠缺

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时常发生变化,可能前几天还处于比较不错的经营状态,但是过了几天就有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所以就要求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贷款过程中未建立有效的动态风险预警机制,从而导致信贷风险时有发生。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对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政策、行业变化、市场供需等大环境缺乏有效的监测,一旦出现较大的环境变化,将会出现措手不及的现象;二是对贷款资金流向、资金使用等缺少有效的检测方式,一直认为贷款一旦受托支付就达到了法律规定的标准,从而导致一些小微企业对贷款进行私自挪用,但是银行却无法进行有效的追踪;三是贷后缺乏持续、有效的检查,对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管理情况及业主个人信用情况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出现信贷风险,部分小微企业已经失去了还贷的能力或者部分业主已经无法取得联系。

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一)小微企业自身的原因

由于小微企业在各个行业均有分布,而且数量比较多,大部分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差,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抵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导致银行需要提交担保物时,往往无法提出有效的资产进行抵押。通常情况下,银行对小微企业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最终还无法掌握全面的信息,而且小微企业的资产流动性比较大,导致银行无法确保将来债权的有效完成。

(二)民间借贷发展的冲击

如今,随着民间资本的不断发展壮大,民间资本对银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由于高利贷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已经不在少数,其不仅与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有关,主要还是与投资心态有关。因为一些小微企业抱着一种投机的心态做实业,当某一个行业出现赚钱机会时,就会一窝蜂的向其聚集,当合法的渠道行不通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民间借贷现象。但是这种只追求短期利益,而未考虑长期利益的现象,经常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部分小微企业由于快速的扩张,而开始不再单单的专注于原有实业上,这些会对实体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此外,还有一部分民间借贷的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这样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将会使银行面临较大的信贷风险。

(三)业务创新带来的风险

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虽然某银行已经具备了较为先进的实力,进行了大量的业务创新但是他们缺乏成熟的经验模式可以借鉴,大部分环节都需要自己去摸索,需要自己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银行除了对外部的信贷风险进行控制之外,还需要对内部的道德风险进行控制。即使再完善的制度也会由于操作人员不当操作而出现问题,从而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四、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策略

(一)完善信用评价体系

由于小微企业的风险控制要点和融资特征与大型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此时可以通过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来更好的完善小微企业的信贷政策。首先,建立一套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信用评价体系,完善其风险评估机制,不要简单的拘泥于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尽可能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易辨识的现金流、可观察的资产作为风险评价的基础,以便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及资信状况给予客观、真实地反映,有效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率。其次,完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在进行小微企业制度体系创新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结合小微企业金额较小、资金使用灵活的特点,为其设计一个流程简捷的、小额的标准化评价指标。可以适当的扩大评价指标范围,借助于其他创新担保方式或交易对手资信进行信用增级,尽可能探索出一套与小微企业信贷相关的信用评价体系,以更好的提高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二)完善客户准入机制

在进行信贷风险控制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完善客户准入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的推动了小微企业数量的增长,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目标客户选择过程中要秉承优选的原则,尽可能选择一些生产经营稳定、资信状况良好、符合国家产业导向、不存在过度融资、主营业务突出作为准入对象,同时还需要做好行业准入管理,严禁向环保违法、违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此外,为了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规模,应该从发展前景看好、运营稳健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来进行小微企业客户的拓展,有效降低单个客户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从而有效降低小微企业信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三)严格把握贷款流向管理

小微企业客户差异化较明显,而且客户数量众多,传统的贷款流向管理及现场检查手段无法更好的实现信贷风险,也不能有效的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相匹配。要想更好的借助技术手段来实现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小微企业发展特点构建复合预警体系,搭建风险预警平台,并将小微企业大额资金异常流动、经营现金流的变化、对外担保信息、抵质押物价值变化、逾期欠息情况等全部纳入到预警指标体系,严格把握贷后管理。

2.完善融资风险评价体系。由于大部分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正规、会计体系不完整,此时就需要对小微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及会计财务指标进行全面的考虑,并将企业的经营者素质、销售归行、存续时间、担保情况等纳入评判指标,以更好的掌握小微企业的经营及资信状况。

3.强化日常贷后监测。逐地区、逐行业、逐品种的进行全面监测,对风险贷款上升较快、不良率较高的经营机构,给予有效的风险通报、提示和整顿等措施,以更好的强化贷款流向风险管理。

(四)优化风险预警机制

根据小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小微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小企业信贷人员的法律意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同时还需要做好对行业变化、市场供需等的有效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环境变化对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此外还需要对贷款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的记录,严禁小微企业对贷款进行私自挪用,并对已有的风险预警机制进行优化,从而更好的提升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水平。

五、结语

小微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基础和支柱。而小微企业经常需要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建立一套信贷风险的防范和规避机制,做好贷款的贷前、贷中和贷后风险预警机制,从而有效的避免信贷风险发生,使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郑瑜 单位: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梁彩红.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J].上海金融,2014,7(9):132-133

[2]柳承志.L银行加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6,12(5):93-94

[3]齐吉.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对策[J].商,2015,6(45):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