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0:51:21

档案管理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篇1

一、落实专人,强化培训,提高信贷档案管理水平

全面提高全行人员对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更新观念,加强对信贷人员规范化操作、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化被动为主动,要求每个基层行处必须明确一名信贷专管员,专门负责信贷档案的日常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维护等;同时落实岗位责任制度,按实际信贷工作与客户分工,根据信贷业务与单位的不同确定相应的信贷档案责任人,加强贷后管理的同时,建立独立的信贷档案,随时监测信贷风险,确保信贷档案的完整,并且统一安排定期与不定期的信贷档案人员培训。

二、强化考核,奖罚分明,确保信贷档案管理有效开展

在建立档案管理相关办法和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信贷档案管理的管理内容、装订标准、调阅程序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信贷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考核标准与办法。另一方面,加强信贷档案管理的日常考核力度,奖罚分明,激励信贷人员对做好信贷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对未能按时完成信贷档案资料整理的,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信贷档案缺失的,严格执行惩罚制度,对相应的员工进行积分以及罚款;对违法的,并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更要做到违法必纠,执法必严。三是强化信贷档案标准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建立信贷档案综合管理体系,集中统一管理,仍需强化信贷档案标准化管理,规范其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法律;病历档案;管理;依法

长期以来,病历的管理与利用多停留在经验和习惯要求的层面上,其实病历作为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等资料的总和,它除了要受相关医疗卫生技术规范的约束,还应该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规的调整,所以病历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它必须依法管理。

一、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病历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档案,它既有档案的共同属性—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又有自己的专业特殊性:一是病历档案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以一个患者的治疗过程所形成的全部文字、数据及图像材料构成一个立卷单位。二是病历档案的直接责任者为若干医疗工作者。病历档案载体材料的记录、填制、分析、诊断和拍片化验均由医生完成,除此而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无法成为病历材料的责任者。三是一个病人入院到出院即构成一件病历档案。四是病历档案产生和形成很快、数量大,是临床、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资料,是医疗事故纠纷、法律诉讼中的法定证据,也是沟通协调医患关系、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和医疗权的重要手段。依据病历档案,医师可迅速正确诊断与治疗患者,医院亦可据之申请医保给付、理清法律责任等。

二、病历档案的依法管理

病历档案的依法管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病历形成过程中的依法管理和病历形成后的依法管理。

2.1病历形成过程中的依法管理。病历是病人接受医务入员病情询问、检查、诊断、治疗、护理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诊疗过程的原始记录,能为医疗教学、科研和医疗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料,在某些涉及人身伤害、健康保险的刑事、民事案件审理及发生医疗纠纷时,病案还是一份具有法律效用的原始材料或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特别当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医疗纠纷的民事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后,病历更是医院或医务人员证明自己无过错的主要和重要的证据材料。

2.2病历形成后的依法管理。病历是医务人员对病人诊治过程的书面记载,因此,病历书写的主体必须是有关法规规定的人员。显然这里的医务人员指的是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对病人实施诊治的人员,不是病人的经治医师或未参加病人检查、治疗的医务人员不得书写病历。病历的内容应该符合客观、真实、准确的要求,在临床医疗中许多医务人员也为病人书写了病历,但由于缺乏与病历相关的法律问题的知识导致形成的病历存在许许多多的法律缺陷,如医师“敷衍了事,未仔细询问病史,凭主观臆断编造病史或为使其诊断成立,故意歪曲事实”或“编造虚伪检查、操作”甚至“涂改编造抢救记录、修改有诊疗失误的病案”等等,这样的病历无论是作为医疗、教学、科研的原始资料还是作为诉讼的证据其价值和作用都大打折扣。卫生部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三条中明确指出:“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病历记录的客观、真实准确,表面上是对病历内容的要求,实质上是对医务人员的执业要求。这体现在《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三条、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中:医师“不得隐匿、伪造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2病历形成后的依法管理。病历的书写应按规定时限完成并符合相关卫生法规、规章的要求医师每天要诊治许多病人,如若不是每次诊治后及时记录,则有可能造成记忆的遗漏或混淆,万一有医疗纠纷发生或诉讼发生再去补写,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必将受到怀疑,因此,病历及时完成是保证病历公证性的前提。《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各种情况下病历书写时限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如规定:“住院志、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出、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当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应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等等,这些对病历书写时限的具体规定是病历书写时必须遵守的。除时限问题外,《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还具体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病历的涂改、修改的规定:“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修改时,应当注明修改日期,修改人员签名,并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辨,医嘱不得涂改,需要取消时,应当使用红色墨水标注‘取消’字样并签名,这些规定,解决了我国病历书写中长期存在的对于如何进行涂改的不统一、不规范的作法,明确了什么是病历的的合法涂改,为判断病历涂改的合法与否提供了标准。②体现在病历中有关知情同意的规定:“特殊检查治疗等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的,由其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同意书,并及时记录。”这方面的规定与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相衔接、相一致。

三、法律知识缺乏造成医患纠纷

我国正逐步进入法制社会,依法行医是每个医务人员应该自觉遵守的准则。每个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母婴保健法》等等,针对医务人员所立的各项法律、法规。用各种法律条例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与道德规范,提高自己遵法的自觉性,这样有利于保护自己和医院不受损失。例如,从对车祸肇事类病历的书写就可以反映出个别医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遇到车祸病人不分主次,一律诊断为“车祸”。是司机酒后驾车撞伤病人还是病人因意外,精神失常、故意滋事或其它原因撞车,应从病历记载中有所反映。应考虑病历记载对肇事双方负责,对医生本人负责,更应对医院负责。以便为交警,司法部门调查立案提供可靠的证据,并为当事的双方争得法律上的主动。

参考文献

[1]刘宁,孙素玲.关于病案书写中潜在性法律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3):45-46

[2]尚进.正确认识病人隐私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5(2):36-37

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篇3

1.会计档案直接影响经济工作。从宏观来说,国家利用各企事业单位、各机关的会计档案反映的数据逐级汇总,可以考核国民经济各部门有关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从而制订更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计划和决策;从微观来说,各企事业、机关单位利用会计档案提供的原始数据,科学地预测未来,制订最优化的管理方案,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会计档案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改革开放给经济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原有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政策上的漏洞,巧立名目,随意提高开支,铺张浪费,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大流失。而会计档案将这些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及时发现问题,阻止腐败的产生、蔓延,打击经济领域的不法行为,解决经济纠纷,从而确保国家的经济利益。

二、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

三、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软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会计软件

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1)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4)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会计系统是由人来操作的,一个系统是否安全,不但取决于系统本身,更应该注意操作使用人员的素质,未经有效的业务训练和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本身,对系统的安全是一种威胁。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各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用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本文探讨了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实施后,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职能的定位问题,着重论述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从而促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问题改善

参考文献:

[1]张颖.对会计档案管理的思考.辽宁经济,2008,(3).

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篇4

1加强三化建设

首先要进行系统化建设。可以通过拓展管理工作覆盖面的方式,让地籍管理工作逐渐走向系统化,只有不断拓展管理工作涉及面,才能保证资料的准确性与全面性。通过延伸地籍管理覆盖网的方式来明确工作重点,有助于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的桎梏。可以通过一些权威性比较高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来完善地籍管理工作,使其在市场监督以及经济调节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想要保证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要保证城镇的基础登记工作,加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维护工作,进而保证农村地区经济的平稳发展。其次要关注退耕还林问题,随着我国退耕还林的开展,土地权属的变更工作以及登记发证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只有保证上述两点的科学化,才能将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效性彻底发挥,促进环保建设。利用已经掌握的档案资料,对土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最为科学化的数据资料。其次要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然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所以必须通过新兴技术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进程,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信息化模式,构建起整体性的地籍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充分的利用新兴科学技术,建立档案数据库,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逐渐转向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实现电子录入与检索,保证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代接轨,不会被日益发展的时代所淘汰,同时也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最后要向产业化发展。因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上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近年来土地权属的管理问题逐渐凸显,所以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工作方向。地籍的档案管理工作属于土地开发利用中主要的参考依据,所以加强地籍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编研工作

地籍档案的编研工作需要将室藏档案当作主要工作对象,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国土资源的大事记以及地籍管理大事记等方面来汇编关键的档案以及文史类星资料。可以对土地的当前实际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中总结汇编程序,评价最终结果。要努力提升地籍档案的达标晋级,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3完善地籍档案管理制度

按照当前我国地基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对其制度进行完善,从归档制度、保管制度、保密制度等方面入手,明确各环节要求,派专人对其进行保管。通过培训专业人员的方式对档案进行定期整理装订,对各种入库档案进行录入,使其归档。同时要做好档案微机录入,让工作走向数据化领域,更好的对信息进行管理。在登记材料通过审批以后,要通过专业人员来完成上述要求,从传统的标准不统一、内容不规范中走出来。

二、结语

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篇5

一、当前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在基层党校档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档案信息资料的收集上存在很大的不足,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控制制度,这就导致了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不够规范,对后续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关键资料丢失,造成很大的损失。在整体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大多采取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够熟练,工作中缺乏合理的技巧,造成了部分纸质档案损坏的问题。在具体分类管理和整理的过程中,一些管理活动的开展不够精细,出现信息遗失等多方面的问题。

二、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

第一,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进行完善。在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基于现有条件和情况,对实际档案工作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从完善制度的角度,改进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转变传统档案管理思路和模式。在档案收集上,要做好把关控制,并且及时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整理,确保档案资料具备足够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后续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和依据保障。在不断完善现有制度进行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客观地覆盖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个流程和范围,明确每个岗位人员自身的工作职责。只有具备一个科学、全面的档案管理制度,党校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落实。第二,对档案管理手段进行革新,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对于基层党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对管理手段的革新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在现代信息化技术不断推进和应用的形势下,我们应该积极借鉴新技术,正确认知新技术带来的优势,并且客观地对现有的管理工作的手段进行改进。以往传统档案管理手段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工作较为繁琐复杂,为档案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通过对新技术的适应,全面推进信息化管理,可以让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得到精简,同时规避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失误。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打造更加开放的档案管理形式,进而让档案本身的利用效果得到更好地提升,为党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资源支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结合档案工作的需求,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做好相关配套工作。依据档案管理标准,在档案室设置防护设备,提升档案保管工作的可靠性。完善基础设施,可以解决档案资料损坏的问题。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定期地展开数字化档案管理,对于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备份,这样也提升了容灾能力,保障了档案资料的安全性。第三,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基层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了相关工作的成效。对于党校档案来说,其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并对多种科目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需求很高。因此,在党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构建一支高专业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这样才能从人才的角度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应有的保障。基层党校也要定期举办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有效保障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符合社会需求,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能够符合现今社会发展需求,有效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能力,让档案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技巧,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有效提高基层党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并推动基层党校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档案管理工作是基层党校教育中非常基础的一项工作,对党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记录。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中,我们要意识到党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档案管理的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提升档案管理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切实地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成效,为党校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支持。

作者:姚少元 单位:中共梨树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于雪冰.做好党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华章,2013(23).

[2]丁云霞.对实现党校档案科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家,2012(S1).

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篇6

医院信息网络化建设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数据库为其基本构成要素,以资源共享和共同开发为目的。将图书、档案、病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和搜索引擎,使医护人员能够在自己办公室,通过医院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得信息资源。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医院档案工作的影响

(1)档案载体多样化:档案在网络化管理中的表现形式多样化,随着现代档案工作的发展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不仅以文字的方式出现,而且更多的是以人们在办理公务和一般事物或交流信息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件档案形式出现,如文本、图像、声音或影像等,档案管理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

(2)档案收集的丰富化:收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开端,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有许多不同于纸质档案的特点"它可以施行前端控制,因而逻辑收集归档是实时进行的;在档案正式形成和收到的同时,都可以通过网络来传输,为档案收集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利用网络技术,广泛采集有关站点的数据信息,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丰富了档案的内容。

(3)档案服务多样化:由于档案内容及载体的变化、档案信息量的骤增、档案信息服务对象的扩大等,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社会信息资源一部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露出来。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计算机管理服务、光盘存贮服务、现代通信网络服务、公共信息网服务及视听传播服务,服务对象可多途径地获取档案信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利用效率。

(4)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工作方式的变革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仅是对知识和技能要求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更新。计算机网络环境要求档案人员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同时必须具有丰富的管理学理论和一定的管理经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信息的拥有者,掌握着珍贵的信息资源,并且承担着信息资源开发、加工和提供利用的任务。其日常的业务工作已越来越依赖于自动化的档案系统,档案工作不再是滞后、被动的,而成为关系全局的重要部分之一。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全新的计算机网络下的档案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和开发能力。

二医院档案实行网络化管理的内容

(一)文书处理过程和归档实现网络化管理

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文书处理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档案的内在质量。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我们把每天收到的文件用计算机登记,按照批办的次序在局域网内传阅,并设定传阅时间和催办时间。若传阅文件未及时返回,催办程序会发出信息,提醒承办人及时阅文,并对处理完毕的文件进行随时预立卷整理,以避免以往档案人员年终整理全年档案工作量大的压力。发文处理过程也可通过网络进行,由拟稿人将稿件输入计算机—办公室审核—签发人签发—办公室修改、缮印、盖章、分发—信息中心归档这样原来需要几小时、几天、几十天办完的事情,现在几分钟、几十分钟、几小时就可以实现,大大减少了文书处理部门的工作量,减轻了档案人员的负担。

(二)病历档案实现网络化管理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疾病谱的不断扩大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各种创伤性手术的开展包括腹腔镜、胸腔镜下各种手术的名称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运用计算机综合查询分析功能,将各类手术及疗效情况一一列出,通过局域网反馈到各临床科室,使医务人员在进行科研活动和撰写论文时能及时查阅,同时,通过计算机对病案信息处理加工后再反馈给临床科室,以便他们能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及时改进,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

(三)人事档案实现网络化管理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准确、迅速地提供人事档案信息尤为重要,根据人事档案的特点,运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从实体管理向网络管理转变,实现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门别类,实现查阅统计、档案变更、报表处理、系统维护等多种功能的管理。(四)医院图书馆实现网络化管理

随着图书馆业务的拓展,业务档案作为知识的结晶和重要的信息资源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对在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在各个环节中自然形成和产生的知识、数据、资料等信息成品或半成品记录下来,形成档案,并通过网络传递来进行知识交流,成为共享知识,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隐性知识的价值。通过对图书业务档案的再整合,为读者提供更快捷、更有价值的信息。

三档案管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的建议和方式

1、领导重视是关键。

档案综合管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组成部分。尽管只是医院主体医疗业务管理的辅助部分,但却是医院领导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体系。在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在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领导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工作的思想认识;调整档案管理模式,使管理模式从单纯的纸质收集、整理、利用的管理,逐步过渡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方式中来,充分发挥档案在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和领导科学决策中的作用。只要领导重视和支持,通过档案人员的学习和努力,医院档案管理计算机网络化完全可以实现。

2、网络设备先行是基础

网络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考虑到医院档案管理以数据保存、处理和应用为主,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的。医院普遍建立了微机局域网络,但微机局域网的建立要立足高起点,富于规划,不但方便内部信息的交流,还应配备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设备来方便信息的输出利用。

建立医院局域网。因为局域网适用范围小,网络独立性强,故其安全性最高。医院档案部门在规范室藏的基础上建立局域网,将文书、病案、人事和图书档案纳入其中,扩建成为医院信息中心,并在中心网络平台上编制一套文书、病案、人事和图书档案管理的自动化软件,主要功能有档案管理、文书处理、电子论坛、网上公布、档案查阅等内容,即医院信息中心档案管理网络。这样,将大大提高办公效率,方便利用者,实现档案资料的在线利用。同时要与各科室签订协议,互相遵循规则,共享档案网络信息。

3、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必备条件。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要求档案人员在网上进行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借阅、统计工作。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人员除了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及运用操作能力。而目前医院现有的档案专业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知识面较窄。因此,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日益显得重要了。只有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档案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档案计算机管理的优势,这也是当今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篇7

社会生活包括方方面面,不同领域、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的人所形成的档案资料也不尽相同,因此,民间档案数量是极为庞大的,种类也十分复杂。按不同方法可以分成不同种类。

1.从来源看,包括人民群众形成的档案和流失民间的原官方档案

(1)民间个人形成的档案。这类档案主要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形成的各种文件,包括各类证书、聘书,家庭账目单,个人专著、手稿等等。最典型的莫属于个人家庭档案,一个家庭生活的历史记录,反映着每个家庭的经济往来、文化娱乐、学习工作等重要情况,折射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记录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家庭档案可谓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公共档案资源的重要补充。

(2)流失在民间的原官方档案。这类档案原属于国家或社会机构,理应保存于国家相关部门,但因各种原因流散在民间。战争、制度不善、人为破坏等都对档案的保管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许多档案因种种原因被损毁、流失。最典型的莫过于轰动档案界及文史界的“八千麻袋”事件,被销毁者不计其数,散落民间、下落不明者也数不胜数。

2.从内容来看,可分为经济类、政治类和文化类

(1)经济类。此类档案包括各类契约、票证,家庭记账本,各种典当记录等等,贴近民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纠纷的凭证。此类档案还能反映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地区经济变化情况。例如“世界记忆文化遗产”的侨批档案,是研究经济史不可多得的原始材料。摘要:民间档案是我国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材料,其数量极为庞大,种类十分复杂,开展民间档案征集工作是提高档案馆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也是档案馆对外交往的一个手段,更是对散存民间档案的保护,因此,开展民间档案征集工作的意义重大。关键词:民间档案;文化遗产;征集

(2)政治类。政治类的档案更多的为学者研究历史事件、人物提供原始材料,它从另一个层面,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出发,记录了社会大众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看法,没有宏大的叙述,有的只是普通百姓的真实感受。

(3)文化类。名人手稿、家族谱、流传于民间的传说、反映各地区的民俗技艺等都属于文化类档案,这些档案为人们寻根问源提供了大量的线索,是历史学家们进行研究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3.按载体分,有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等

(1)纸质档案。纸质档案是民间档案的主要部分,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诸如手稿、日记、证书证件、合同契约、家谱族谱等等大多都是纸质形式的。如台州首个家庭档案馆建立者——张士友,目前他家的家庭档案中,有纸质档案29237件,构成了家庭档案的主要部分。

(2)照片档案。随着科技的发展,数码相机的应用,照片的数量批量增长,人们也更加愿意利用这些生动形象的照片来记录生活。如福州市档案馆珍藏的美国友人西奥多•琼斯赠送的摄于1860年前后的48张福州老照片,反映了一百多年前福州的风貌,记录了当时的福州城墙、民居、风景名胜、农舍、茶园、寺庙、教堂以及外国人在福州设立的领事机构、建筑物等,为我们今天认识老福州提供了形象的材料。

(3)声像档案。声像档案可以说是“活的档案”,它不仅记录了事件发生的过程,而且通过声音、图像的形式,生动的保存了活动过程,留下了历史的记忆。各档案馆开展的口述历史档案征集活动中所形成的便是此类档案,通过录音、录像等形式,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再现了当时的场景。如安徽省档案馆为中国远征军唯一一位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刘桂英录制了口述档案,再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4)实物档案。实物档案以物质实体为载体,能够直观的反映一个事件、活动的真实面貌,真实的记载了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例如各种奖杯、奖状、荣誉证书、印章等等。

二、开展民间档案征集工作的意义

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民间档案弥补了官方档案的不足,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档案馆加强对民间档案的征集开发不仅可以丰富馆藏,同时也是档案馆对外交往的一个手段和平台,有利于档案馆知名度的提高。加强对民间档案的征集、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民间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馆是保存国家档案资源的基地,然而从古至今由于政治、战争、动乱等各种原因,许多档案被损毁或流散民间、海外,档案馆收藏的档案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和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相适应,其保管的大多为官方政府所形成的档案资料,反映普通民众的材料少之又少。民间档案是反映普通民众生活的真实记录,内容丰富,数量庞大,例如世代相传的劳动知识和经验的歌谣、反映民族历史的史诗、民间沿袭的风俗习惯、反映家族变迁的家族谱等等,这些都是民间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国档案资源体系中应包括这部分,它是普通民众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真实看法,是我们研究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它从另一个视角佐证了历史的发展,是人类的重要文化财富。我国著名学者钟敬文先生曾说过:“伟大的人民,他们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同时又是人类社会最忠实的记录者,是不歪曲、不阿谀的史官。他们创造和传承的歌曲、故事等,正是我们认识历史、社会的最丰富、最可信赖的一宗档案。”被评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83件国宝级档案中,就有许多是从民间征集而来的,如清代《清漾毛氏族谱》、永州女书档案文献、四川自贡盐业契约档案、唐代开元年间档案等。

2.民间档案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材料

民间档案是人民生活的真实记录,是没有经过粉饰和删节的“原生态”的历史记录,是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研究的资料。它具有原始性、具体性和区域多样性的特征,是充实和完善历史研究不可多得的重要材料,让呈现在人民面前的历史更加的生动和丰满。大量散存的民间契约对研究地方经济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绵延几千年的家族谱是人类学、社会学研究中最为珍贵的资料,与“徽州文书”相媲美的侨批档案是研究华侨华人史、侨乡史、家庭史乃至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民间档案”。重要民间档案的发现往往掀起一阵研究狂潮,乃至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像徽州文书的发现以及“徽学”的兴起,“侨批档案”申遗掀开了新的华侨史研究的热潮。

3.开展民间档案征集工作是提高档案馆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档案馆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广泛征集珍贵民间档案,不仅宣传了档案知识,增强了民众的档案意识,而且在大肆宣传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档案馆的知名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向社会发征集通告、征集信,并进行各种形式的综合报道,可以引起社会对档案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形成“牵动效应”。同时,通过对征集进馆的珍贵罕见民间档案的开发利用,往往又能引起民众的关注。如广东省档案馆征集到的清光绪时期的“休书”、“扶正室”婚姻证明、再醮婚书和民国以来各阶段的婚书、记录“二十一条”的“国耻扇”、清朝地契、里神前村英文版族谱等等,给馆藏档案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同时还使档案馆成为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中国档案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等相继对档案馆进行报道,大大提高了广东省档案馆的知名度。古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只要馆藏珍品多,就会吸引不同层次的民众前来利用、观赏,档案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也就会随之提高。因此,开展民间档案征集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4.开展民间档案征集工作是档案馆对外交往的一个手段

在开展民间档案征集工作过程中,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文物收藏者、民间档案持有者等都有直接的接触和交流。由于许多民间档案兼具有资料、文物、档案的特性,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博物馆等部门也相继收藏保管着相当一部分珍贵的档案资料。根据馆藏档案资源建设的需要,各部门之间可进行馆藏资源互换或者相互交换复制件,以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在向文物收藏者、民间档案持有者征集民间档案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档案馆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减轻了两者之间的隔阂。民间档案这种对外开展工作的模式,更多的保存了平民的记忆,体现了档案的社会功能,使档案价值的实现有更为广泛的主体。

5.开展民间档案征集工作是对散存民间档案的保护

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篇8

血站档案应实时记录采血及供血人员的基本信息,能够做到准确无误的记录在案。对于献血人员一定要记清楚其有无病史、体检报告、各种检测项目、血液初检及复检记录、采血过程、血液保管等都需存入档案。血液采取后的工作也要记录详尽。这包括血液的入库、发放和保存记录,采取血液样品的工作环境是否消毒,采血设备的检查,采血器械的消毒,以及医疗废弃物的后期处理等。这些信息的完整记录能够为日后的快速调阅提供基础。然而现今档案管理仍旧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法律意识淡薄,只在乎采血过程的专业操作而忽视了采血后的记录工作。例如:献血者登记表中的基本信息不详,身份证号码等的漏填或者误填,导致回访或归档的难度加大。首先,献血者登记表多处都需要献血者的签名,血站工作人员由于没有叙述清楚或者未加指导而导致献血者签名错误或漏填签名,造成记录的不完整性和非真实性。其次,部分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经常提前或延迟记录献血者信息,埋下了医疗事故的隐患。第二,全国各地大多血站对采血人员的管理较为松散,体系不严谨,出现了很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岗位划分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血站档案管理体系。因此选用一种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对血站的发展是刻不容缓的。第三,缺乏专业的血站归档审查人员。由于非血站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缺少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导致归档时审查不全面。部分质量管理部门对归档的抽查范围不够广泛,无法保证档案质量。

2血站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2.1加强领导重视

不论哪一部门,领导对于工作的重视是员工的最好的榜样,而对于血站来说也是这个道理。首先要加强血站领导对血站档案工作的重视,要将《档案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通篇熟知,做到有理可依有法可循。争取每年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发展计划范围内。要严格把关档案科室人员的选拔,必须要有相关专业的证明,热爱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做到认真负责。档案科室的主任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领导能力和协调下属之间关系的能力,能够让科室人员形成凝聚力,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血站需要成立垂直式的管理网络,建立分级式的管理政策,要完全落实管理责任制度,并且拟定相关的奖惩条例、年度考核,严格遵照管理规定实施。

2.2加强人员教育培训

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之前,要先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对血站档案价值的充分认识。因此,首当其冲的是要做好血站内部的宣传教育工作。要领会贯通《档案法》的各项条例,自己学习的效果固然没有大家在一起讨论要好,所以针对血站档案管理工作的基层人员应该开展必要的培训班、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大家在学习档案法的同时能够做到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心得,填补每一个档案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这种定期的讲座或者培训,不仅能够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法律意识,而且促进了档案工作者们之间的交流,为今后档案管理工作的协同合作奠定基础。另外,要加大力度对维护、开发、使用电子签名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让其充分了解和意识到由于电子签名失误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及所需承担的责任。维护电子设备的人员专业知识要过硬,对于电子档案的维护、传输、保存等能够做到熟练掌握。

2.3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规定

档案管理者需要认真落实档案法的相关规定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针对每一个不同地域、不同团体组织、不同发展程度的血站来说需要制定一套符合自身情况的档案管理制度。该制度中需要明确划分各科室的工作内容,归档的具体流程,根据血站人员数量的多少制定归档周期。归档人员需要检查档案相关讯息是否错填或者遗漏,销毁档案和档案移交是否留有记录,环环相扣真正做到每一步骤都能有档可查。进一步实现规范化的血站管理制度。

2.4实施两套档案方式管理

新兴的便捷、快速、空间小、效率高的电子管理软件已然被各个管理部门所认可并且广泛应用。而以往的纸质档案,其占地空间较大,查找档案费时费力,保存方法较为困难,保存环境较为苛刻等众多弊病已经渐渐淡出全国大部分档案管理科室。然而,电子文件这种管理模式并非都是优点。网络条件的不稳定性,网络黑客的侵袭等都会造成电子档案一定的损失。因此,最佳的管理模式是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这样既实现了查找档案的快速、方便等优势,又保留了档案的原始真实性,双管齐下,互补不足。

3结语

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篇9

1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1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收集效率不高

在医院管理中,各级医院制定了适用于本院的、较为健全的医院医疗、人事、行政、后勤管理制度,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却较少。在医院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一般也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造成档案收集效率不高,档案不齐全。

1.2对医院档案内容界定不清,管理范围不明

到目前为止,医院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各级医院在管理档案时,由于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各级医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

1.3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利用率较低

对档案管理方面的认识还较淡薄,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1.4档案管理分散,不利于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各科室分散管理,不便于综合利用,不利于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每个科室都要有人兼管保存,重复保存,造成人力、物力和空间的浪费。

1.5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档案知识欠缺在医院人才培养中,一般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够,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缺乏创新和活力。

1.6档案工作硬件投入不足,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

有些医院由于医疗用房紧张,致使档案用房狭小,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另外,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管理技术落后,也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广泛运用,医院管理手段不断进步。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却较少,一些档案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

2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加强学习《档案法》,提高依法归档的自觉性

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医院领导、职工都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全员档案意识格局的形成。《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此外,医院管理干部及医、教、研人员的档案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档案法》的基本精神,缺乏依法归档的自觉性,因而学习、宣传《档案法》非常重要。

2.2档案只能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分散管理

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这是建立统一的、科学的档案工作制度,推行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实行档案统一管理,才能对综合性医院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真正地、充分地发挥其凭证和利用作用。

2.3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关键。各医院要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各科室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使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同步考核评价,同步发展。

2.4加强培训、结合实践,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水平,医院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一是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进修学习等提高业务和知识水平。二是深入临床一线调查研究医疗、教学和科研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断总结探索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档案业务发展,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务员之家

2.5加大投入,提高配备,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加强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必须的条件。一方面要提高档案保护设备和技术现代化的配备,如档案库房的去湿、空调设备,高效灭虫、灭火设备,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引进计算机管理,用计算机储存整个医院的各种业务、行政上的档案,方便使用者及时查找、阅读,既节省时间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利用计算机管理可以减少档案的有效空间,保存信息方便简单,也增加了其保密程度。因此,医院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应用设计完善的软件和网络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

2.6建立医院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为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由医院院长或副院长直接分管,形成一个以分管院长全面领导,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负责,各科室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为成员的医院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医院的档案管理应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操作、统一保管,从而有利于贯彻上级精神;有利于组织监督各职能部门的档案工作;有利于档案的收集和利用;有利于解决档案综合管理中的人员、经费、设备等问题;有利于医院档案的安全、完整,为医院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篇10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劣情况与城市建设的规划发展有直接联系,为提高城市建设的高质量服务,必须加快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城市化进程直接影响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度,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社会发展形势,抛弃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束缚,创新城建档案工作理念,促进城建档案管理水平的发展与进步。

1.创新管理工作理念,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发展水平。首先,合理,正确的给城建档案管理定位。城建档案馆一直是城市建设的记录者,城市建设技术作为创新信息技术的基础,为城建档案馆提供社会功能的服务。因此,必须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出准确定位,把城建档案管理的创新置于我国的发展规划中,并为其制定合理的指导方法,并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出明确的分工,进而完善城建档案管理的机制的相关措施,另外,还要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创新意识,在管理机构和编制人员方面采取具体的分析方法,并做出适当扶持,进而促进城建档案管理的发展。而且,通过创新的管理理念和服务宗旨,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情况相结合。然后,创新城建档案的工作机构。想要创新城建档案的工作机构,必须加强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传统的城建档案馆已经不足以带来强大的吸引力,有特色的档案馆不但可以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水平,还能促进城建档案的信息资源扩大发展。而且,还要推进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进程,建立健全相关发展机制,促进数字化发展,工作重心转移到数字化上去,比如建立网上服务中心和查询系统,方便档案的查阅管理工作。最后,必须做好分类整理工作,加快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及时收集各类信息并进行整理,做好信息检索并合理利用相关信息。适时更新档案信息,对档案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与加工,对档案内容的规范有一定保障,给城市建设提供一些高效、优质的服务。

2.改革档案管理服务,推动城建档案的工作效率。首先,就是建立专属于城建档案管理的服务平台。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档案馆也成为一种局域网,相关部门通过建设网站对档案网页进行建设,将档案资源管理和实施单位结合起来,以期希望档案资源引起大家的重视,利用档案资源进行查找与阅读,提供人性的服务。当前的城建档案管理现状,大量档案馆在因特网开展了网页服务,服务模式逐渐成为主要形式。档案工作人员必须立足于网站服务,加快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尤其是重要文件的资源建设,更需要用电子阅读的形式进行管理与运用,促进城建档案管理创新,加快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进程,并朝着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其次,建立在线阅读城建档案的机构点。在馆内查阅资料显得落后而复杂,馆内档案的数量太多,检索时有一定难度,而且大部分资料都是原件,为了不损坏珍贵史料,应该尽量减少翻阅次数,延长资料的使用寿命。当今社会在获取信息是较为注重时间的,传统的档案馆已经根本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在信息时代,必须创新档案管理工作,将档案馆内的资料上传至网络,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城建档案为人们提供多方位,多层次新型服务。尤其是近期我国社会发展随之加速,在档案馆中查阅资料的人也逐渐增多,为了便利查阅工作,必须顺应时展的新形势,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并建立有关的服务系统,准确对在线信息进行更新和完善,给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3.对资源进行补充,加强城建档案的管理建设与项目建设。第一,要注重城建档案的管理建设,将城建档案资源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为深化城建档案管理工程项目做基础,从根本抓起,积极做好监督工作,全面从城建项目建设和相关会议及科研问题做监督和管理,并分类进行归档,进而对珍贵档案实行数字化管理,还要将高效和不方便翻阅的档案做数字化管理。而且,积极开展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活动征集工作,进而推动城建档案的创新管理建设。第二,培养建设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城建档案管理不仅需要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还需要高素质人才的配合。城市发展与人才培养是分不开的,城建档案也需要人才培养和支持。所以,必须具有打破传统观念的信心,改革创新管理方向,给城建档案管理扩展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提高创新团队的管理意识,进而促进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可以为员工提供一系列的实践机会,为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强化为人民的观念,将服务程度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进一步实现人才队伍的高素质建设,促进现代社会和谐发展。

二、创新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也随之提高,而且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涌现了一批电子文件和数字资料,导致新型的城建档案管理不能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与创新手段中实现。因此,创新城建档案的管理与服务,应该建设现代化系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促进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建档案馆进行数字化建设,需要从库房、馆藏、检索工具、规章制度、干部队伍建设和服务职能方面加强建设工作。而且,还应该把城建档案的现代化硬件与软件设施互相合理配合,并加强城建档案的信息系统建设。特别是推动网络管理的城建档案信息,提升信息的运用程度,进而提高城建档案的信息化。

2.强化城建档案的数字化资源。城建档案的数字化资源是城建档案建设信息化资源的重要部分,相关部门正在努力建设城建档案信息化。当前,网络的发展促进了电子文件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时对各类文件的整理和分类,并加强管理,实现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储存。

3.强化城建档案的网络建设,努力实现城建档案数据库建设,推进网络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城建档案馆来加强数据库建设。按照软件系统将城建档案的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加以鉴定、检索、利用、编研和统计,实现计算机的多方位管理与控制,促进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将城建档案馆为核心发展,进而覆盖馆内的应用系统。强化文件的数据库建设应该先要制定目录,并开展数字化建设,提高城建档案的创新质量,促进信息数据库的高效、高标准发展,扩大档案馆的信息数字化。因此,稳抓城建档案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在新时期的大好机遇下,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与当前社会相适应,彻底开发城建档案的信息化,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合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新道路,积极开创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现象。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