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7-07 08:53:07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及应对策略

1营改增

1.1概念及实施背景。相比于传统的营业税,增值税能够对税制结构起到更好的调节和完善作用。营改增的实施要求即将需要缴纳营业税的项目变更为缴纳增值税,以此来减少交税环节所出现的漏洞,避免重复征税的同时,缓解了企业的赋税压力,从而有效地改善传统的营业税自身存在的缺陷,使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更加适应新时期经济的发展。同时,根据经营规模的大小而使用不同税率,有助于我国财务管理制度更加趋于规范合理。不仅在国企管理制度的革新上有着积极影响,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1.2意义。“营改增”的实施有利于财务管理环境的优化,使其更加趋于公平合理,结构的创新为财务管理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改革的深化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保障[1]。1.2.1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营改增”采用差额征收税金的方式,在实施上具备相对的合理可行性。这样的征税方式能够有效地缓解企业的赋税压力,最大化地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政策上的支持能够减少企业的顾虑,加速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1.2.2促进了税收体制的完善。针对税收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重复收税现象,“营改增”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节约资本,为企业减轻赋税压力,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作为财务体制中一次突破性的改革,改善了税制结构,加速了税收体制的健全。1.2.3促进我国经济框架转型。“营改增”的实施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新局面,加速了我国经济框架的转型,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在财务管理体制上为实现我国经济体系的进化和完善提供了有利的成长条件。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急需强大的推动力来促进产业升级。“营改增”政策的高效实施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加速了我国经济框架的转型。1.3必然性。随着我国市场大环境的改变,财务管理制度应随之进行调整。为保证税金的征收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地减轻企业的赋税压力,“营改增”政策势在必行。企业赋税压力的减少有利用经济收益的增加。而企业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自身效益的提升有助于全面带动经济的增长,从而使经济环境更加优良。由此看来,“营改增”政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选择。

2“营改增”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风险

2.1为事业单位带来突然性冲击。“营改增”政策实施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动,有偿性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转让、出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这种财务政策的转变尤其使事业单位的有偿性服务受到很大的负面打击。事业单位与服务类相关的部分收入,其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方面的支持,以及事业单位从事自主课题研究的经费。在未实施“营改增”政策之时,事业单位按照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作为服务所得的税后收入。而且,营业税其本质属于价外税,依照相关物价部门的规定,营业税金并不包含在事业单位的既定收费标准内[2]。“营改增”政策推行后,事业单位的服务类收入应按照增值税税率的6%缴纳,这种纳税率参考了现代服务行业的纳税标准,且可以利用专用的发票来抵扣增值税。而由于增值税其本质为价内税,所以变相的减少了事业单位的服务类收入。在新时期的经济大环境下,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职能的提升关乎着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许多事业单位凭借发挥自身的优点,提升服务类技能,以此来保持经济效益的增长。然而,在独立实行阶段,事业单位能得到的进项税发票少之又少,抵扣链条也存在着很多衔接不当的地方,这就直接导致在“营改增”政策刚开始实施的阶段,事业单位可能面临财务管理的难题,甚至出现实际税负增长的尴尬局面。所以,从“营改增”政策的推行到具体的后续实施,这本应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是事实上这个过程却十分的草率,许多企业也好、事业单位也好,并未来得及作出迅速的反应,也未能拿出有效的及时应对方法,在准备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不同的税收制度导致财政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就事业单位而言,要想做到在“营改增”政策的浪潮下不迷失方向,就需要对自身的基本业务进行升级,增强基础业务能力,同时也要对财务管理体系作出一定的调整。然而,这种调整对于一个已经成型的、各方面体系相对完整的事业单位来说,短期内并不可能达到这种目标,这也就导致了许多事业单位在突如其来的冲击下并不能够作出快速的反应,拿出合理的应对措施,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空间[3]。2.2增加了事业单位的缴税负担。在“营改增”政策施行的起步阶段,事业单位的营业税收主要来自房产的出租、服务收入以及无形资产的转让等方面。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营改增”政策不过就是一个从服务性营业税向增值税转变的过程。而相对于营业税而言,增值税只是很小的一个范围。但是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实行,事业单位房产出租收入、服务性收入以及无形资产的转让收入将统统纳入增值税的范畴,这就导致了在计税方式上,更加的复杂。而许多以服务性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在“营改增”政策的影响下,负税范围会得到一定范围的扩大,缴纳税款数量的增多直接造成了经济负担的加重。2.3影响事业单位的稳定。增值税同营业税的区别是增值税的申报流程更加复杂,纳税管理要求增值税的申报十分严格。“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申报流程的步骤,令申报的程序更为繁琐,而随着新种类税收类型的加入,使申报流程变的更加复杂的因素又会随之增加。此外,由于“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在前期缺乏相对完善和细致的准备工作,未能形成完整的实施体系,导致在最终落实该制度时也具有盲目性,使得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将后续的落实情况考虑在内,而令内部出现波动,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稳定。

3事业单位应对“营改增”下财务管理风险的具体策略

3.1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在财务管理改革的冲击下,市场经济对事业单位有着更高的要求。想要做到更好地迎合改革潮流,还需要对“营改增”政策进行更全面的探究和分析,加深对其的了解程度。我国的一些法律机制对单位财务管理有着固有制约,在这种制约机制下,探究单位财务规划是否具备合理性成为一项重要课题。高效合理的管理机制要求事业单位做到对全局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构建健全的责任机制,将责任和义务逐一落实给工作人员,强化财务管理岗位的职能。一方面,管理层面选择任用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另一方面,努力去实现项目成本与财务成本的分离。在对管理层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考量和评估的同时,采用严格的选拔制度任用和派遣相关人员,根据“营改增”政策的具体要求,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相关技能,培训工作中所要用到的专业素养,严格的落实内部管理工作,做到求真务实。在管理方面,事业单位需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运用效率更高的评估和考查手段规范内部人员的专业素养,将具体工作步步落实,从而使整体的管理水准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在“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发票的形式辅助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通过使用增值税的专用发票等方式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机制,防止改革的压力升级为发展的压力,只有将改革的具体政策稳扎稳打的落实,才能加速事业单位持续稳定的发展。3.2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养。由于增值税的核算方式比较复杂,也就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税款的核算上具备更专业的技能,只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才能在这一繁琐的过程中保持理想的状态[4]。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范畴不但包括对具体的财务进行核算,还需要在征税过程中同各部门进行交流,这就对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营改增”的实施背景下,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工作难度加大,这就要求通过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项技能进行训练,增加其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从而加深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同时,还需要这些人员对“营改增”的相关流程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为能够更好地完成新政策下一些新的任务要求打下基础。只有对“营改增”政策有深入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对整体的财务管理机制更好地把握,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安稳进行。3.3加强对外部优惠政策的控制在“营改增”的政策下,实现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稳健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笔者认为,政府在“营改增”的前期可以提供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落实更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来引导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在起到积极引导作用的同时,要加强对优惠政策力度的控制和把握,实现与事业单位的深度沟通,使得事业单位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优惠扶持政策的申请中来,通过政府的帮助有效减轻自身的负税压力。同时,在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统筹管理结构和技术更新的升级,尝试开创新的营业方式,同时具备较强的预见能力,将眼光放长远,利用外部的优惠政策规划积极配合新政策的实施,结合具体状况实现适应性发展。

4结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发展日益加快的当下,财务管理结构的规范仍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面对“营改增”政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事业单位还需强化管理,转变观念,做到在风险中把握机遇,更加积极地去适应财务管理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斌华,葛爱娟.“营改增”后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如何应对[J].当代经济,2017(23).

[2]王丽,刘建河.“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效应及其应对措施——以事业单位为例[J].科技资讯,2017,15(3).

[3]李晓凤,杨玉芳,冷男.实施“营改增”对事业单位影响及应对策略[J].经济师,2016(8).

[4]孙熠中.营改增后测绘行业差额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处理的变化及对单位税负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5).

作者:朱海荣 单位:武汉大学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