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分析

时间:2022-09-20 03:10:29

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分析

一、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价值

所谓地方立法公众参与,指的是除政府及其机构之外的个人或社会组织,通过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来直接或间接的参与立法的制定和执行过程。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程度不断加深,各种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已经成为地方立法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具体来说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具有以下几点价值:(一)促进地方立法的公正性。公众参与地方立法,首先可以来制衡某些权力主体和利益主义,从而实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避免独裁、专断的情况出现。其次,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可以促进法律的一步步不断完善、向良性发展。同时公众参与地方立法,会让人民大众感受到当地的立法是很正规的,程序、流程也是很符合人心的,当地政府也会更容易的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同感。(二)促进地方立法的地方适应性。每一个法律的颁布,都是要符合一定的政治经济,尤其是对于地方立法来说,要符合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公众参与地方法的定制,可以深刻感受到当地人民的需求、意见。公众参与程度高的地区所颁布的地方法的地方适应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弱。而适应性越强的地方法就越能促进一个地方的经济、政治、人民满足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三)有利于加强对政府权利的监督。所谓民主法治,就是说立法不仅仅是为了约束人民,同样的也是为了人民大众。在当今我国推行全面依法治国的现在,通过公众参与,广泛的听取人民大众的意见,会提高敌法立法的质量;而公民在参与立法的过程中,同样也是在监督的过程,制约着不合理的法律法规的颁布,让地方立法真正做到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我国地方法公众参与面临的困境

(一)公众参与方式单一。由于我国民主法治的体系尚不完善,所以我国目前的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主要方式是公民个人参与并提出相关意见。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小的,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总会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公民个人参与地方立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使得讨论的主题被分散,最后的结果就是公民参与的效果得不到显现。所以很有必要去完善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机制。(二)地方立法信息不够透明、公开。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立法的信息公开这方面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所以就导致了各个地方在立法过程中的信息公开方面有很大差别。而且公布的形式大部分也是在当地的政府网站,传播度受到了限制,而导致绝大部分公民没能及时了解到相关的信息。公众无法知道对于政府征集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是否被采纳,让公民无法感受到参与感,长此以往公民参与度就会越来越低。(三)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由于我国民主法治起步较晚,加上国家内部的文化环境等因素,导致我国现在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程度较低,公民参与的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人民群众认为自己与立法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没有去关注地方立法,还有地方立法机关的主导性过强,对于公众的意见得不到完整、有效的反馈而导致公民感受到不论是否参与都无法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再加上上述的两点,都是导致我国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完善

(一)健全立法公开制度。公民是否愿意参与地方立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之前参与的过程中提出的相关意见等是否被采纳等,也就是公民是否能获得相关的信息。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要完善立法公开制度,加大信息公开程度,减少公众和立法机关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例如:公开立法会议的时间、内容等信息;邀请一部分公众来旁听来增加透明度等。让公众切实感受到地方立法的具体过程,从而激起公民参与的意识。(二)完善反馈机制。我国目前公民参与立法的意识淡薄,除了政府的信息不够公开,最主要的源头就是公民参与之后的结果无法获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被采纳等无法得知。所以对于反馈机制很有必要去完善。例如:成立相关部门,在政府网站上开设相关板块等,让公民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所提的意见和建议是否有被相关部门看到,以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会进一步提高公民的参与程度。

四、总结

和其他的法律法规一样,地方立法存在的价值就是用来约束人民同时,为人民考虑,所以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实现地方立法的公开、公平、公正,也有利于当地政府的不断发展。所以需要提高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程度。

[参考文献]

[1]顾爱平.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困境与对策[J].江苏社会科学,2017(06):106-114.

[2]李巍.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因应之策[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6(02):69-72.

[3]高峰.依法治国视阈下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4):35-40.

作者:关雨桐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