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中的民事责任研讨

时间:2022-02-25 09:01:00

经济法中的民事责任研讨

一、经济法责任问题

(一)谈部门法的责任问题,首先要关注该部门法的独立地位经济法的独立部门法地位已被广泛的接受,但理由不一。韩志红教授提出的经济法三元调整机制理论认为:经济法有独特的调整对象及调整机制。经济法调整公司混合型社会经济关系。一类是政府作为关系人介入个体与特殊社会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另一类是社会作为关系人介入政府与其他个人和组织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经济法的体系划分为政府干预经济法和政府参与经济法。经济法所保护的法益是社会公共利益,调整的对象是个体(包括政府)与社会的法律关系①。包括三方主体。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经济法在责任领域主要研究个体(包括政府)即违法者对社会的法律责任②的结论。这也正是经济法责任最显著的特征所在。

(二)经济法中的所谓的行政责任与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责任有所区别

首先,真正的行政责任也就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由于违法行政或不履行法定职责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③,而不是行政相对人向行政机关承担的责任。其次,用行政法的国家权力本位理念执行经济法不能有效实现经济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④。再次,这种将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并列的划分方式在标准的同一性上也存在欠缺。不应认为以行政机关为一方当事人的责任都称做行政责任。下面笔者就以经济法责任形式为视角,以实证的方式,论述经济法责任是个体对社会的责任。

二、我国个体经济法责任形式立法例

由于刑事责任属于刑法部门特有的责任类型,因此不纳入本文的讨论之列。由于笔者对现有责任范畴的使用存在疑问,同时为了论述的方便,因此分类时使用与传统语词不同的责任类型名称。前文所述,经济法包括三方主体。但其中的责任主体并不包括社会在内,因为经济法关照的是社会利益,社会为权利主体,而非义务主体。笔者借用此划分方式,将责任形式划分为政府的责任形式和个体的责任形式。按照责任的实现是否来源于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罚,笔者又将个体的责任形式分为准民事责任形式、行政处罚责任形式。以与传统的民事责任形式和行政责任形式进行区别。

(一)准民事责任形式

损害赔偿(一般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产品召回,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排除危害,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款(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退回预付款),行为无效。

(二)行政处罚责任形式

1、行为罚

停止违法行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停止生产、销售、责令停止),恢复到先前状态,责令改正,责令停业整顿,资质减免(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卫生许可证、取消检验资格认证资格、停止广告业务、取消相关业务资格、暂停资格、取消直接负责人员资格),责令停止使用,消除影响,免职,收缴发票或者停止发售发票,限期内追回,停止能源供应⑤,扣减企业留利⑥,停止拨款,调整项目预算,终止项目,收回已拨项目经费,重新安装排污设备,补种树木、复垦土地。

2、财产罚

没收(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没收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追缴(追缴收入、追缴税款滞纳金、追缴退税款),罚款,责令限期缴纳,加收排污费。3.声誉罚:警告,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

三、经济法责任形式的独特性——对社会承责性

(一)惩罚性赔偿类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对此做出了规定。美国《谢尔曼法》中也有此类责任形式的表述。其第七条规定:“任何因反托拉斯法所禁止的事项而遭受财产或营业损害的人,可在被告居住的、被发现或有机构的区向美国区法院提起诉讼,不论损害大小,一律给予其损害额的三倍赔偿……”显然,《谢尔曼法》中的惩罚性赔偿规定显然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赔偿特性不同。这里的三倍赔偿是以损害额为基数的,而不是以“购买商品的价款”为基数。进入20世纪以来,在英国出现了“惩罚性赔偿”这一责任形式。其所具有的补偿性、惩罚性、遏制性和鼓励性功能,使这一责任形式不仅实现了对受害者的补偿,更通过损害赔偿的诱惑力吸引广大的私人主体参与对强势主体不法行为的控诉,弥补公共实施的不足。

(二)资质减免类

我国在多部经济法律规范中都规定了吊销营业执照等责任形式。日本《禁止私人垄断既确保公正交易法》第九十五条规定了“解散”责任。其中规定:“法院在认为有充足理由时,在宣判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或第九十条规定刑罚的同时,可以宣告事业者团体的解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的资格变得非常重要,它同主体的存续、收益等都紧密相关。因此,取消各种资格,使其失去某种活动能力,是对经济法主体的一种重要惩罚。剥夺其进入市场的资格就是剥夺了其再次损害社会利益的机会,是其对社会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

(三)使用合格设备类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重新安装排污设备责任。法国也有相似类型的责任形式。在法国,农业部下属的食品总局负责对农业和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状况进行监管。如果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有不符合卫生及安全规定的情况,相关部门除了扣押问题产品,防止其再次进入食品供应链外,还将强制企业清洁并消毒生产及储存设备……⑦这是一种实际履行类的处罚责任类型。此类措施的意义在于使违法者不再使用不合格的设备,防止处在弱势一方的社会再次受出自不合格设备的产品之害。这才是真正对社会负责任的措施。从设备入手,强令企业彻底解决设备问题,从实际上保证企业生产的硬件指标,恰恰切合了经济法实际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特点。

(四)公告类

1、公告不良记录类

我国《政府采购法》中规定了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的责任形式。规定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等六种违法行为的,要承担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等责任。在我国诉讼法中,公告判决书由法院执行,并不作为一种罚责形式。公告不良记录类的责任形式具有十分明显的对社会承责性。它可以使社会公众了解到企业的不良记录,起到声誉罚的作用。

2、公开更正类

我国《广告法》第三十七条中规定了“违反本法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的责任形式。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欺骗性广告采用了纠正性广告(correctiveadvertising)的治理方法,它要求已做欺骗性广告的广告主必须再做纠正性广告,以使消费者免于继续受骗。采取公开更正或纠正性广告从实际角度考虑了受到侵害的社会公众的利益,体现了经济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理念。

(五)年年缴纳环保罚金

法国政府计划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针对在法国购买和申请牌照的汽车。按照政府的计划,对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250克的汽车,将每年征收160欧元的罚金。环保部还宣布,汽车环保奖罚制度仍继续实行。它主要规定:购买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少于130克的一辆新车,可获享最多1000欧元的奖金补助……⑧因此在汽车环保方面将有两个不同的措施:一个是在购买汽车时的奖罚措施(自2008年1月1日以来实行),另一个是自2009年1月1日起对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新车每年将征收一笔金额有限的罚金。这些举措预定不对公共财政提供任何额外的收入,也不造成额外的负担,其主旨是对购买污染最严重的新车车主征收“罚金”,对购买污染程度最低的新车车主发放奖金,国家支出的奖金由征收的“罚金”来弥补⑨。与我国即将实行的成品油消费税相比,年年缴纳环保罚金带有更加明显的处罚色彩。它会十分利于环境保护,因为它鼓励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制造和选购污染程度较轻或较为环保的车。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罚款在去向上并没有简单的收归国有,而是用于对选择低排放量的车主进行奖励,极大的鼓励和引导了公众的环保购买取向。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很好地体现了违法主体对社会的责任。

(六)吊销驾驶执照

法国税法规定,纳税人从事骗税活动……可能受到吊销驾驶执照的处罚⑩。这种对纳税人的处罚方式在我国是没有的,较之我国补征税款等责任形式,具有更加实际的效果。它实质上是对违法者正常生活状态的干扰,使其不具有驾驶汽车的资格。同时,也表示出了社会对其不信任的态度。较之简单的罚款措施,能够更好的刺激违法者不再为违法行为。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也可以保护社会公众在交通方面不被这种信誉状况不良好的人士所威胁。这一责任形式表现出了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实现了对违法者进行行之有效的处罚的效果;体现了经济法的责任是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其责任形式具有对社会承责的特点。

四、经济法责任形式的构成要件

首先要明确一点,即法律责任构成要件与法律责任承担条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前者是指如果一个行为是违法行为,指要构成一个法律责任须具备哪些要件。后者是指一个违法主体承担已产生的法律责任需具备哪些条件。两者具有逻辑层递关系,不可等同也不可混淆。此处笔者仅对较有争议的危害后果和主观过错状态加以讨论。通过对前述法条的总结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经济法中的责任形式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行政处罚类的责任形式是不以损害结果为要件的。这无疑可以进一步证明经济法责任形式具有独立性。同时,为了更好的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应更广泛的取消主观过错的要求。在评论严格责任适用的普遍性特点时,美国著名大法官卡多佐曾这样精辟地说:“可预见危险的地方,就应当有责任存在。”一方面,主观状态难以为外界知晓,很难以主观状态来作为其承担责任的判定依据。另一方面,对于个体而言,以经营者为例,其在市场中相对于消费者的处于强者地位。经济法的社会本位要求经济法责任以全面、彻底保护社会整体利益位至上追求,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和救济遭受破坏的社会利益为第一要务。经济法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不管经济法主体是否具有过错,只要其具有违法行为就应当承担经济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