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产用益质权法律责任

时间:2022-11-17 05:11:00

动产用益质权法律责任

动产用益质权包含动产质权和动产用益债权两种不同性质的权益,是动产质押法律关系与动产用益债权法律关系竞合的产物。动产用益质权,是质权人与出质人之间两个法律关系竞合的产物。在竞合时,出质人也称用益出质人,质权人也称用益质权人。用益法律关系包括用益债权法律关系和用益物权法律关系,用益债权法律关系包括动产用益债权法律关系和不动产用益债权法律关系。质押是动产质押,故这里的竞合,只能是质押法律关系与动产用益债权法律关系的竞合。出质人为物上保证人时,无阻碍这种竞合。

1.动产用益质权法律关系是对应主体之间的两个双边法律关系的竞合。双边法律关系是对应的两个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质押法律关系与用益债权法律关系都是双边法律关系,都有各自对应的两个主体。双边法律关系的竞合,也是同一主体央求权、对人权的竞合,就与央求权对应(对立)的主体来看,是义务或者义务的竞合,即给付的竞合。

在对应的两个主体之间发作了两个以上的双边法律关系,只是竞合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动产用益质权法律关系,是就同一标的物(两个给付的同一指向对象)上发作的两个双边法律关系的竞合。动产质权的标的物是特定物,但无妨是普通意义上的消费物,动产用益债权法律关系的用益物是特定物但不能是消费物。在竞合的情况下,两个法律关系的标的物,必是特定物、不是消费物。

用益债权法律关系作为相对法律关系并无疑问。质押法律关系也是相对法律关系。质权作为他物权、绝对权,只不过是相对法律关系的一个结果。不管设立何种他物权,都具有给付性。给付性是相对法律关系的效能。

质权是他物权之一种,质押法律关系首先是相对法律关系,其次是绝对法律关系;首先是债权法律关系,其次是物权法律关系;首先是对人权,其次是对世权;首先是央求权,其次是支配权。笔者以为,任何他物权都具有债权和物权的两面性,质权当然不会例外。

2.用益质权法律关系是两个财富性法律关系的并存性竞合。动产用益质权法律关系是两个财富性法律关系的竞合,由于它包含的这两个法律关系都是债的关系。质押法律关系是主债的从债。设立质押法律关系,就出质人的角度看是担负行为,即是担负债务的行为。就质权人而言,在质押法律关系中享有债权央求权,有权央求出质人经过托付质物给自己设立质权,因此,设立质押法律关系也可称为债权行为。质权因给付而设立,其后不时在持续,这正是债的坚持力的表现。

两个法律关系各有一个财富上的给付(标的),只不过在质押法律关系并不是债务人直接给付财富,在用益债权法律关系则是债务人直接给付财富(移转财富价值)。质押法律关系的追求,锁定在交流价值上,质权人可以对占有的质物变价,并就变价款优先受偿,在变价之前其对交流价值只是享有等候权,或者说,交流价值是质权人的目的权益。用益债权法律关系的目的,锁定在用益权能移转上,用益权能也是财富的一种法律表现。

动产用益质权法律关系又是两个法律关系的并存性竞合。它们属于非同质竞合,由于两个法律关系的给付(客体)不同。

选择性竞合的制度价值,在于避免重复央求,固然在同一对应的两个主体之间有两个以上法律关系发作竞合,但当事人只能择其一而行使央求权,一个给付使两个法律关系同时消灭。动产用益质权法律关系作为两个法律关系的并存性竞合,当事人可以先后或一并行使央求权。并存性竞合的缘由,不只在于两个法律关系的给付不相同,还在于两个给付互相不发作排斥,不发作重复央求。若其中一个法律关系因给付而消灭,并不影响另一法律关系的存在。

3.动产用益质权法律关系是两个意定法律关系的竞合。动产质押法律关系与动产用益债权法律关系都是债法上的合同,因而是两个意定法律关系的竞合,细致地说是两个意定之债的竞合。质押法律关系的设定要受物权法定准绳的限制,动产用益债权法律关系没定并没有这样的限制,适企图思自治准绳。动产质押法律关系与动产用益债权法律关系生效后,违犯其一即构成违约义务,但前一法律关系不具有强迫执行性,后一法律关系则反之。质押合同应当采用书面方式,是要式合同;动产用益债权合同,准绳上是不要式合同。作为质押法律关系的质权人有变价处分权,作为动产用益法律关系的债权人却无变价处分权。

4.动产用益质权法律关系是占有媒介法律关系及本权的竞合。占有媒介关系是以直接占有人为媒介,取得间接占有的法律关系。当事人仅就用益质权达成合意,就可完成两个法律关系的竞合。在标的物托付之前没有发作物权的变动(质权未设立),也没有设立居于占有状态的动产用益债权。占有媒介关系此时还没有产生,自然没有竞合的问题。

托付标的物可进一步展开为占有媒介法律关系的竞合。动产用益质权法律关系,以质权人取得占有为标志区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仅仅是由于当事人的意定而竞合。第二个阶段,是占有法律关系的竞合,同时也是占有媒介关系的竞合。不过,两个法律关系的发作可以有先有后。

在占有媒介关系中,需重点研讨的是直接占有的本权。用益债权人是直接占有人,其本权是用益债权。质权人对质物占有的本权是由出质人的给付产生,来源于相对法律关系,笔者称为质押债权。质押债权是央求托付、完成占有的央求权,同时是持续占有的根据。质权作为他物权的法律构成,是本权(债权)加占有。笔者以为一切他物权人的占有,其本权都不可能是物权,而只能是债权。用益质权人兼有质权人和用益债权人的身份,他的两个本权是与两个占有媒介关系相对应的,也是竞合的。肯定用益质权人有两个本权的实益主要是,当其中一个本权丧失后,其可依另一个本权继续占有。

占有是类物权,用益质权人当然受占有维护。占有被侵夺时,其央求回复占有所依据的本权,可以是质押债权,亦无妨是用益债权。用益质权人依据竞合中的任一法律关系都可以收取孳息,但收取的规则及效能是大相径庭的。

质权人收取的孳息是自然孳息而不是法定孳息。单纯的质权人对质物是没有运用权和收益权的,质权人不只自己不能运用,更不能容许他人运用。质权人仅依质押法律关系是不可能获得法定孳息的。质权人擅自允许他人运用,是用益侵权行为。质权人只能收取自然孳息而不能收取法定孳息。有权收取法定孳息时,必同时存在质押法律关系与用益债权法律关系。收取法定孳息必然是用益法律关系的效能,而绝不能是质押法律关系的效能。笔者主张,我国将来的《民法典》应明白规则,“质权人有权收取自然孳息”,扫除质权人仅依质押法律关系收取法定孳息的可能。

质权人收取孳息,是取得自然孳息的“占有”,而不是取得自然孳息的“一切”。因质权无用益权能,质权人只能是基于质权的担保权能收取孳息,故收取的是“占有”,不是“一切”,是对自然孳息占有的原始取得。当事人对收取的孳息不一定取得质权,应当细致问题细致分析:第一,原物足以清偿债务的,自然孳息不构成质物,应当将自然孳息返还,否则构成了权益的滥用。第二,原物缺乏以担保债务清偿的,收取的孳息应为质物,在解释上应当以为是基于出质人的默示同意,而不作为法定质权。我国《物权法》只规则了质权人对孳息的收取权,却不规则在孳息为质物时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笔者以为,在将来的《民法典》中应当包含的内容是:“质权人收取的自然孳息,除有担保债务的必要而为质物外,应当返还给出质人。作为质物的孳息,在变价后应抢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次充抵原债权之利息,次充抵原债权。”

用益债权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债权人只对物中止运用,而不收益(不收获孳息);第二类是债权人对物不只运用,还收益。孳息作为用益收入时,用益债权人对孳息是自物权,不是以孳息为担保物的他物权。用益债权人不但收取自然孳息,还可以收取法定孳息。他的用益,可以是将质物交给第三人用益,以取得作为对价的法定孳息。出质人允许用益质权人以此种方式用益的,用益质权人将标的物托付给第三人后,便从直接占有转化为间接占有,仍不丧失质权。也就是说,在间接占有状态下仍可存续质权。